贝多芬重生华夏 第53章 拍广告
热门推荐:
从穷小子到江湖巅峰
娇娇嫡女太会撩,糙汉男主夜夜哄
说你私生子命贱,你带七个老婆造反?
葬神墓
雷符当纸抽用,我还怕你红白撞煞吗?
大嫂,别这样!
惹风华
我是反贼,娶个公主很合理吧?
我真不是流氓啊
《重生的贝多芬 053 话》
为了拍摄广告而来到华夏,那是一段极其不愉快的经历。
[世界一直在等待着我。我,贝贝,如流星般闪耀登场,散发光芒。钢琴界的流星,切尔尼钢琴。]
那尴尬的姿势以及按照要求说出的台词,都让我感到无比别扭。面对广告制作团队用“可爱”来安慰我的话语,我满心都是愤怒。虽然收了钱,但我已下定决心,再也不拍广告之类的东西了。
结束了在华夏短暂的行程后,我一回到德国,就要为后天的定期音乐会进行练习。一想到那个广告可能会在华夏传播开来,我的手就不自觉地有些发抖。
“哎呀。”我忍不住轻叹一声。
“是坐飞机太久累了吗?”休息时间,李胜熙走过来问道。
“不是。”我回答道。
现在坐飞机似乎已经适应了一些,只是稍微有些憋闷,并没有给我造成太大的困扰。
“那是为什么呢?”李胜熙追问道。
“我在想以后靠音乐谋生会很艰难啊。”我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这,这样啊。”李胜熙应道。
在母亲面前我是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话的,但现在母亲不在,我才向李胜熙倾诉。我还特意叮嘱李胜熙“要对妈妈保密哦”,她带着宠溺的表情,伸出手指和我拉了勾。我是担心她会把我这些无心之言告诉母亲,让母亲徒增烦恼。
“贝贝。”正和李胜熙交谈着,音乐会总监尼亚·瓦尔格雷走了过来。他就是在试音时和威廉·富尔特文格勒在一起的那位金发帅气男士。
他在不到四十岁这样年轻的年纪就担任柏林爱乐乐团的音乐会总监,足以说明他的优秀。
“这次也想拜托你负责第二小提琴部分,可以吗?”他问道。
“没问题。”我爽快地回答道。
“因为在交响曲里加入独奏部分很吸引眼球,所以只能这样安排,不过我还是担心你能否承受这样的练习量。”他有些担忧地说道。
“因为很有趣,所以不用担心。”我笑着说道。
“那就好,不过……我们来核对一下吧?”他提议道。
“好的,现在就可以。”我说道。
后天要演奏的交响曲是莫扎特的《G 大调交响曲》。这是那位天才的后期作品,在优美的旋律中透露出孤独与彷徨,是一首悲伤的曲子。这首曲子没有铜管乐器,仅由弦乐器、长笛、双簧管、中提琴、圆号演奏。这种悲剧性的氛围与曲子非常契合,我看着乐谱,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许多画面。
带着这样的思绪,我和柏林爱乐乐团的成员们一起演奏了莫扎特的《G 大调交响曲》,感觉很不错。
一次练习结束后,尼亚·瓦尔格雷走了过来。
“因为日程繁忙还能练习成这样,很不错啊。”他夸赞道。
“这是我第一次演奏这首曲子。”我说道。
“啊?”他似乎有些惊讶。
“因为没时间,所以是第一次演奏,但按照乐谱演奏就比较容易配合。”我解释道。
或许是因为“第一次”这个说法让他感到意外,尼亚·瓦尔格雷一时没有说话。
“哈哈哈哈。首席,他本来就是这样的,没什么好惊讶的。”中提琴首席诺伊尔笑着说道。
“诺伊尔。”尼亚·瓦尔格雷叫了一声。
“因为莫扎特的曲子听得很多嘛。”诺伊尔说道。
“在这里,没怎么听过莫扎特曲子的人能有几个啊,小家伙。过来一起看看乐谱吧。”诺伊尔招呼我过去,我发现大家都在分享各自对曲子的理解。
遵循威廉·富尔特文格勒的解读当然是理所当然的,但像这样先进行讨论然后再提出意见,是柏林爱乐乐团长久以来的传统。在既定的事情上,会完全听从常任指挥的安排,但在那之前,可以自由地交流沟通。我想这也是因为大家在各自的领域都是世界顶尖水平,才能够做到这样吧。
“所以关于这部分,我想向首席提出建议。”有人说道。
“如果加入更多的长笛,旋律会更突出吧。”
“是吗?但最近我觉得不应该过度强调旋律,因为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那上面了。”
“如果进行协调的话,应该没问题吧,会有效果吗?”
“肯定会更有感染力吧?”
乐器数量增加一倍,并不意味着声音就会大一倍。小提琴或者大提琴这样的弦乐器演奏者,通常是两人共用一份乐谱。这是因为演奏过程中没有停顿,通常需要在演奏时传递乐谱。所以两人一组,一个人持续演奏,一个人负责翻页,共享乐谱架。一般是内侧的演奏者负责翻页,靠近观众的演奏者持续演奏。从演奏的乐器数量来看,就好像有一半的乐器停止了演奏,但实际上人们并不会明显感觉到这种差异,所以少一把乐器或者多一把乐器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实际影响。要想让十个人演奏的声音增大一倍,大概需要一百个人才行。
“就算多了一把长笛,观众也感觉不到吧。就像我们现在,也很难判断多了一把乐器声音会大多少。”
虽然耳朵好的人能够听出细微的演奏速度差异、音色差异等,但很难准确感知声音的大小。
“嗯。”有人应道。
“长笛本身传播性就不错,应该没问题的。”
“看吧。我就说贝贝也会和我有一样的想法。”
“不是。这是关于效果的问题。贝贝,你也同意强调旋律这个观点吗?”
“我也觉得观众更容易接受简单易懂的音乐。”我说道。
“看吧。问题还是存在的。如果增加乐器不是办法,那就得找其他办法了。”
大家又提高了音量,争论起来。我知道这场争论都是为了能让演奏更加完美,所以在一旁饶有兴趣地听着。一方提出方法,另一方就会反驳,即便如此,还是不断有新的意见出现。这就是柏林爱乐乐团成为世界顶尖的原因吧。
过了一会儿。
“这是怎么……”
“嗯……”
“我想听听看。”
大家围绕着长笛争论不休,最后连威廉·富尔特文格勒也参与了进来。
最终决定尝试改变乐器的排列方式。参考了 1939 年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的实验方法,在威廉·富尔特文格勒的指挥下,成员们坐到了生平从未体验过的奇特位置上。长笛和双簧管位于最右边,在它们后面是中提琴和单簧管。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并列在左边,迷失了位置的中提琴和大提琴则到了第二小提琴后面。这样一分,左边是弦乐器,右边是木管乐器(莫扎特的《G 大调交响曲》中没有使用小号或铜管乐器),我很好奇这样会演奏出怎样的效果。大家在各自新确定的位置上进行了演奏,指挥完的威廉·富尔特文格勒满意地点了点头。
“后天的演出就按照这个排列方式进行。”他说道。
大家因为没能在观众席直接听到效果,所以对这种差异还存在疑问,但既然常任指挥已经做出了决定,大家还是选择相信这位由他们投票选出、近二十年来世界顶尖的指挥家,柏林爱乐乐团继续进行练习。
演出当天。
这是自出道舞台以来,第二次以协奏形式进行准备,我和威廉·富尔特文格勒一起走上舞台。站在舞台上的感觉总是令人兴奋不已,为了得到观众的掌声而演奏,这一点也不夸张。
我向观众致意,和威廉·富尔特文格勒交换了眼神后,柏林爱乐乐团开始演奏莫扎特的《G 大调交响曲》。
???
第一乐章是“很快的快板(molto allegro)”。由中提琴奏响主题旋律开始,在两个主题旋律呈现之后,紧接着是长笛和双簧管的和声。这是一段优美且充满悲剧色彩的旋律。
第二乐章“行板(Andante)”。
降 E 大调的第二乐章以弦乐器为主角。由李胜熙带领的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在下方支撑,中提琴展开主题旋律。小提琴们跟随中提琴,营造出那种哀怨的氛围。
第三乐章“小快板(Allegretto)”。
以赋格曲形式营造紧张感,是为第四乐章铺垫的高潮部分。在结尾处,木管乐器很好地完成了收尾,让人不禁感到一丝遗憾。
终于到了有独奏部分的第四乐章。
从一开始弦乐部就快速奏响,营造出紧张氛围后,木管乐器奏响,然后在我该独奏的地方,我的独奏开始了。
???
???
然而。
突然,A 弦断了。明明之前已经仔细检查过了,怎么会这样呢?
我没有丝毫犹豫的时间。如果我还是第二小提琴手,可能会后退去换弦,但现在我正在独奏,而且站在前面。这是我精心准备、全新尝试的舞台,为了这些前来听演奏的观众,我绝不能停下。
我改变了指法。
即使没有 A 弦,我也能想办法让演奏继续下去。
???
即兴演奏持续了三十秒后,独奏部分结束,演奏又重新回归到原本的莫扎特《G 大调交响曲》。我放下小提琴,直到第四乐章结束,我都一直低着头面向观众席。
“原来你在这儿啊,我说在哪里见过呢。”
“……你先忙你的事去吧。得进去看看了。”
“和许久未见的父亲就只有这些话要说吗?”
在贝贝开始演奏之前,在离柏林爱乐音乐厅不远的地方,柳真熙正在和 wh 集团会长柳长龙会面。
为了拍摄广告而来到华夏,那是一段极其不愉快的经历。
[世界一直在等待着我。我,贝贝,如流星般闪耀登场,散发光芒。钢琴界的流星,切尔尼钢琴。]
那尴尬的姿势以及按照要求说出的台词,都让我感到无比别扭。面对广告制作团队用“可爱”来安慰我的话语,我满心都是愤怒。虽然收了钱,但我已下定决心,再也不拍广告之类的东西了。
结束了在华夏短暂的行程后,我一回到德国,就要为后天的定期音乐会进行练习。一想到那个广告可能会在华夏传播开来,我的手就不自觉地有些发抖。
“哎呀。”我忍不住轻叹一声。
“是坐飞机太久累了吗?”休息时间,李胜熙走过来问道。
“不是。”我回答道。
现在坐飞机似乎已经适应了一些,只是稍微有些憋闷,并没有给我造成太大的困扰。
“那是为什么呢?”李胜熙追问道。
“我在想以后靠音乐谋生会很艰难啊。”我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这,这样啊。”李胜熙应道。
在母亲面前我是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话的,但现在母亲不在,我才向李胜熙倾诉。我还特意叮嘱李胜熙“要对妈妈保密哦”,她带着宠溺的表情,伸出手指和我拉了勾。我是担心她会把我这些无心之言告诉母亲,让母亲徒增烦恼。
“贝贝。”正和李胜熙交谈着,音乐会总监尼亚·瓦尔格雷走了过来。他就是在试音时和威廉·富尔特文格勒在一起的那位金发帅气男士。
他在不到四十岁这样年轻的年纪就担任柏林爱乐乐团的音乐会总监,足以说明他的优秀。
“这次也想拜托你负责第二小提琴部分,可以吗?”他问道。
“没问题。”我爽快地回答道。
“因为在交响曲里加入独奏部分很吸引眼球,所以只能这样安排,不过我还是担心你能否承受这样的练习量。”他有些担忧地说道。
“因为很有趣,所以不用担心。”我笑着说道。
“那就好,不过……我们来核对一下吧?”他提议道。
“好的,现在就可以。”我说道。
后天要演奏的交响曲是莫扎特的《G 大调交响曲》。这是那位天才的后期作品,在优美的旋律中透露出孤独与彷徨,是一首悲伤的曲子。这首曲子没有铜管乐器,仅由弦乐器、长笛、双簧管、中提琴、圆号演奏。这种悲剧性的氛围与曲子非常契合,我看着乐谱,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许多画面。
带着这样的思绪,我和柏林爱乐乐团的成员们一起演奏了莫扎特的《G 大调交响曲》,感觉很不错。
一次练习结束后,尼亚·瓦尔格雷走了过来。
“因为日程繁忙还能练习成这样,很不错啊。”他夸赞道。
“这是我第一次演奏这首曲子。”我说道。
“啊?”他似乎有些惊讶。
“因为没时间,所以是第一次演奏,但按照乐谱演奏就比较容易配合。”我解释道。
或许是因为“第一次”这个说法让他感到意外,尼亚·瓦尔格雷一时没有说话。
“哈哈哈哈。首席,他本来就是这样的,没什么好惊讶的。”中提琴首席诺伊尔笑着说道。
“诺伊尔。”尼亚·瓦尔格雷叫了一声。
“因为莫扎特的曲子听得很多嘛。”诺伊尔说道。
“在这里,没怎么听过莫扎特曲子的人能有几个啊,小家伙。过来一起看看乐谱吧。”诺伊尔招呼我过去,我发现大家都在分享各自对曲子的理解。
遵循威廉·富尔特文格勒的解读当然是理所当然的,但像这样先进行讨论然后再提出意见,是柏林爱乐乐团长久以来的传统。在既定的事情上,会完全听从常任指挥的安排,但在那之前,可以自由地交流沟通。我想这也是因为大家在各自的领域都是世界顶尖水平,才能够做到这样吧。
“所以关于这部分,我想向首席提出建议。”有人说道。
“如果加入更多的长笛,旋律会更突出吧。”
“是吗?但最近我觉得不应该过度强调旋律,因为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那上面了。”
“如果进行协调的话,应该没问题吧,会有效果吗?”
“肯定会更有感染力吧?”
乐器数量增加一倍,并不意味着声音就会大一倍。小提琴或者大提琴这样的弦乐器演奏者,通常是两人共用一份乐谱。这是因为演奏过程中没有停顿,通常需要在演奏时传递乐谱。所以两人一组,一个人持续演奏,一个人负责翻页,共享乐谱架。一般是内侧的演奏者负责翻页,靠近观众的演奏者持续演奏。从演奏的乐器数量来看,就好像有一半的乐器停止了演奏,但实际上人们并不会明显感觉到这种差异,所以少一把乐器或者多一把乐器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实际影响。要想让十个人演奏的声音增大一倍,大概需要一百个人才行。
“就算多了一把长笛,观众也感觉不到吧。就像我们现在,也很难判断多了一把乐器声音会大多少。”
虽然耳朵好的人能够听出细微的演奏速度差异、音色差异等,但很难准确感知声音的大小。
“嗯。”有人应道。
“长笛本身传播性就不错,应该没问题的。”
“看吧。我就说贝贝也会和我有一样的想法。”
“不是。这是关于效果的问题。贝贝,你也同意强调旋律这个观点吗?”
“我也觉得观众更容易接受简单易懂的音乐。”我说道。
“看吧。问题还是存在的。如果增加乐器不是办法,那就得找其他办法了。”
大家又提高了音量,争论起来。我知道这场争论都是为了能让演奏更加完美,所以在一旁饶有兴趣地听着。一方提出方法,另一方就会反驳,即便如此,还是不断有新的意见出现。这就是柏林爱乐乐团成为世界顶尖的原因吧。
过了一会儿。
“这是怎么……”
“嗯……”
“我想听听看。”
大家围绕着长笛争论不休,最后连威廉·富尔特文格勒也参与了进来。
最终决定尝试改变乐器的排列方式。参考了 1939 年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的实验方法,在威廉·富尔特文格勒的指挥下,成员们坐到了生平从未体验过的奇特位置上。长笛和双簧管位于最右边,在它们后面是中提琴和单簧管。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并列在左边,迷失了位置的中提琴和大提琴则到了第二小提琴后面。这样一分,左边是弦乐器,右边是木管乐器(莫扎特的《G 大调交响曲》中没有使用小号或铜管乐器),我很好奇这样会演奏出怎样的效果。大家在各自新确定的位置上进行了演奏,指挥完的威廉·富尔特文格勒满意地点了点头。
“后天的演出就按照这个排列方式进行。”他说道。
大家因为没能在观众席直接听到效果,所以对这种差异还存在疑问,但既然常任指挥已经做出了决定,大家还是选择相信这位由他们投票选出、近二十年来世界顶尖的指挥家,柏林爱乐乐团继续进行练习。
演出当天。
这是自出道舞台以来,第二次以协奏形式进行准备,我和威廉·富尔特文格勒一起走上舞台。站在舞台上的感觉总是令人兴奋不已,为了得到观众的掌声而演奏,这一点也不夸张。
我向观众致意,和威廉·富尔特文格勒交换了眼神后,柏林爱乐乐团开始演奏莫扎特的《G 大调交响曲》。
???
第一乐章是“很快的快板(molto allegro)”。由中提琴奏响主题旋律开始,在两个主题旋律呈现之后,紧接着是长笛和双簧管的和声。这是一段优美且充满悲剧色彩的旋律。
第二乐章“行板(Andante)”。
降 E 大调的第二乐章以弦乐器为主角。由李胜熙带领的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在下方支撑,中提琴展开主题旋律。小提琴们跟随中提琴,营造出那种哀怨的氛围。
第三乐章“小快板(Allegretto)”。
以赋格曲形式营造紧张感,是为第四乐章铺垫的高潮部分。在结尾处,木管乐器很好地完成了收尾,让人不禁感到一丝遗憾。
终于到了有独奏部分的第四乐章。
从一开始弦乐部就快速奏响,营造出紧张氛围后,木管乐器奏响,然后在我该独奏的地方,我的独奏开始了。
???
???
然而。
突然,A 弦断了。明明之前已经仔细检查过了,怎么会这样呢?
我没有丝毫犹豫的时间。如果我还是第二小提琴手,可能会后退去换弦,但现在我正在独奏,而且站在前面。这是我精心准备、全新尝试的舞台,为了这些前来听演奏的观众,我绝不能停下。
我改变了指法。
即使没有 A 弦,我也能想办法让演奏继续下去。
???
即兴演奏持续了三十秒后,独奏部分结束,演奏又重新回归到原本的莫扎特《G 大调交响曲》。我放下小提琴,直到第四乐章结束,我都一直低着头面向观众席。
“原来你在这儿啊,我说在哪里见过呢。”
“……你先忙你的事去吧。得进去看看了。”
“和许久未见的父亲就只有这些话要说吗?”
在贝贝开始演奏之前,在离柏林爱乐音乐厅不远的地方,柳真熙正在和 wh 集团会长柳长龙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