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来校当特聘,改写华夏意难平 第129章 海外建国的待遇
朱棣,那是真能打。
说是李世民之后第二能打的皇帝,估计网友们想必应该大概或许也不会有太大意见。
如果有的话,那就网友开心就好。
因此,无论大明初期的靖难之役还会不会发生,朱棣都是一个值得好好发挥其历史价值的大帅才。
尤其是在朱元璋来的时代,朱棣才22岁,正是年轻气盛之时,这会儿他自己都满脑子想着要亲自率军北征呢。
而且,看那世界地图,无论是澳洲还是北美,都是一块面积很大的土地。澳洲面积约769万平方千米,北美洲面积2423万平方千米,而明朝鼎盛时期面积约为997万平方公里。
北美的面积那可是比明朝大得多,都翻倍了。
澳洲也比大明小不了多少,论疆域大小,即便与大明相比也谈不上寒碜。
这拿去分封,那岂止是藩王待遇,简直就是海外建国的待遇了好么?
“宁校长。”
朱元璋还是心存不忍,“这两地虽大,距离华夏恐有万里之遥,只怕很难抵达啊,就算抵达,想必也是九死一生吧?”
怎么说朱棣也是他儿子,朱元璋当然不忍心了。
实在不行,朱元璋想好了,让朱棣去打北边西边也行,好歹是陆地,总比去什么海外要强。
“谁说的?”
没想到,宁野却当即否了朱元璋的话。
“给你们介绍一个在大明初期就七下西洋的人,此人名叫郑和。”
“郑和在你们两个大明应该都已经出生了,我给你们查一下郑和下西洋的资料。”
宁野当即在电脑上搜索了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
朱标以为既然是搜索,想必要很久,毕竟,就算是翻书,通常也不会马上就知道答案的,总得看一会儿,但是,出乎他预料的是,宁野这边眨眼之间就有了搜索结果。
朱元璋眯着眼睛,意味深长地瞥了一眼朱标,那意思分明在说,儿啊,看吧,咱没骗你吧,这手机、电脑可是宝贝啊。
朱标也是看得心头痒,恨不得也有工资可以马上买。
朱允炆就更不用说了,这手机、电脑啥资料都有,简直比方先生还博学。
“你们看。”
宁野指着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路线图。
“靖难之役发生后,建文帝,也就是允炆不知所踪,有说死于皇宫大火,也有说是趁乱逃走了,因此有人猜测,朱棣六次派遣郑和下西洋,除了宣扬大明国威,也有暗中寻找建文帝下落的意思。”
“允炆……”
朱标心中一惊,看朱允炆的眼神顿时柔和许多。
“爹,没事的,这只是原本的历史。”
朱允炆反倒安慰起朱标来。朱标想了想,的确如此,既然他们得以提前知晓未来,肯定就有办法改变未来。
于是,三人将心思又聚焦到郑和下西洋一事。
“郑和?”
朱元璋、朱标完全想不起这个人。
朱允炆嘀咕了一句,在锦衣卫上奏的燕王府内部情报文件中,似乎朱棣身边确有一个叫什么和的人,因此朱允炆有点印象,但具体是不是郑和,朱允炆又记不起来了。
“郑和,一说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年轻的时候就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在靖难之役中立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后被朱棣任命为正使太监六次下西洋,最后一次出海是在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史称‘郑和下西洋’。”
明朝其实也是有海禁的。
朱元璋为了防范张士诚、方国珍余部以及倭寇的侵扰,下令严禁沿海居民私自出海贸易以及与外国交往,并且限制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的朝贡体系下进行。
但是,这一时期的海禁政策,主要出于政治军事需要,并非完全意义上的闭关锁国,甚至于,隆庆年间明朝政府还部分开放海禁,允许民间商人出海进行贸易活动,史称 “隆庆开关”。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比西方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早92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116年。”
“只可惜,郑和之后,直到帝制终结,中国再无大规模海外探险史了。”
“尤其是清朝取代明朝之后……”
宁野说起来满脸可惜。
“什么?!”
朱元璋突然一拍桌子,吓了大家一跳,“这清朝算什么东西?!咱的大明怎么会被取代?”
“老朱,别激动,强一点的封建王朝也就大约两三百年一兴替,被取代不是很正常吗?大明好歹还有276年的国祚。”
“爹,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你就听宁校长说完吧。”
朱标听得正有兴致,急忙劝说朱元璋冷静。
“宁校长,对不住,是咱老朱唐突了。”
朱元璋不好意思地重新坐下。
“那我接着说,尤其是清朝取代明朝之后,采取迁界禁海政策。”
“宁先生,什么叫迁界禁海?”
朱允炆的求知欲还是挺旺盛的,在热乎乎的知识面前,那什么靖难之役,好像此时已经被他完全抛之脑后了。
“清政府是东北来的满清异族政权,虽在很大程度上接受汉化,但是为了维护统治,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实行比明朝更为严格的海禁政策,禁止沿海居民出海捕鱼、贸易等一切海上活动,并且强迫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制造无人区,史称‘迁界禁海’。”
听到神州居然在大明之后又陆沉了一次,朱元璋只觉得心如刀绞。
“咱早就说了,这藩王是大明的屏障!削藩削藩,瞧吧!哼,又削出了一个蒙元!”
朱元璋气呼呼的,把大明灭亡的原因,完全归咎到削藩上。
朱允炆有心辩驳,但见朱元璋正在气头上,大气都不敢出,哪里还敢说话。朱标也若有所思,似乎在等宁野开口。
“话也不能这么说。”
宁野摇了摇头,“将大明灭亡完全归咎于削藩,是不对的,我们不能美化没有选择的那条路。说不定,在另一个没有削藩的大明,因为藩王势大,皇权衰弱,国家四分五裂,就像允炆担心的,最后又来一次七国之乱,结果还是被满清趁华夏内乱之际捡了桃子呢?”
“虽是假设,但先生说得很有道理。”
朱允炆连连点头,难得有人为他说话。
“宁校长,”朱标虽然脸上没有表示,但神情轻松不少,看起来也被宁野说服了,“此事容后再议,咱们先回到郑和下西洋的讨论吧。”
“哦,对,咳,差点被你们带跑偏了……”
“这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
朱元璋当然知道事有轻重缓急,便将关注重点又放回到如何改变大明意难平上来。
------
作者说:
今天本来请假不准备更了,书测之后番茄给量一降再降,给量数据表现甚至还比不上书测前,最近创作也要努力寻找状态。但是,咱就是说,看到大家的礼物支持,有一种劳动成果得到认可的感觉,虽然已经请假,还是决定更新。
感谢【为何如此帅】送上「爆更撒花」礼物x1,这应该是到目前为止本书收到的最大的单日礼物支持啦。
必须为今日份榜一礼物支持更一章。
同样感谢:
感谢【绿茶果汁来一杯】送上「催更符」礼物x1。
感谢【云中君子游】送上「啵啵奶茶」礼物x1。
感谢【丷停云丷】送上「一封情书」礼物x2。
感谢【云霞花】送上「一封情书」礼物x1。
感谢【想换个发型】送上「花」礼物x1。
感谢各位读者宝子的支持!你们的支持,是作者更新的一大动力!
大家阅读快乐!
说是李世民之后第二能打的皇帝,估计网友们想必应该大概或许也不会有太大意见。
如果有的话,那就网友开心就好。
因此,无论大明初期的靖难之役还会不会发生,朱棣都是一个值得好好发挥其历史价值的大帅才。
尤其是在朱元璋来的时代,朱棣才22岁,正是年轻气盛之时,这会儿他自己都满脑子想着要亲自率军北征呢。
而且,看那世界地图,无论是澳洲还是北美,都是一块面积很大的土地。澳洲面积约769万平方千米,北美洲面积2423万平方千米,而明朝鼎盛时期面积约为997万平方公里。
北美的面积那可是比明朝大得多,都翻倍了。
澳洲也比大明小不了多少,论疆域大小,即便与大明相比也谈不上寒碜。
这拿去分封,那岂止是藩王待遇,简直就是海外建国的待遇了好么?
“宁校长。”
朱元璋还是心存不忍,“这两地虽大,距离华夏恐有万里之遥,只怕很难抵达啊,就算抵达,想必也是九死一生吧?”
怎么说朱棣也是他儿子,朱元璋当然不忍心了。
实在不行,朱元璋想好了,让朱棣去打北边西边也行,好歹是陆地,总比去什么海外要强。
“谁说的?”
没想到,宁野却当即否了朱元璋的话。
“给你们介绍一个在大明初期就七下西洋的人,此人名叫郑和。”
“郑和在你们两个大明应该都已经出生了,我给你们查一下郑和下西洋的资料。”
宁野当即在电脑上搜索了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
朱标以为既然是搜索,想必要很久,毕竟,就算是翻书,通常也不会马上就知道答案的,总得看一会儿,但是,出乎他预料的是,宁野这边眨眼之间就有了搜索结果。
朱元璋眯着眼睛,意味深长地瞥了一眼朱标,那意思分明在说,儿啊,看吧,咱没骗你吧,这手机、电脑可是宝贝啊。
朱标也是看得心头痒,恨不得也有工资可以马上买。
朱允炆就更不用说了,这手机、电脑啥资料都有,简直比方先生还博学。
“你们看。”
宁野指着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路线图。
“靖难之役发生后,建文帝,也就是允炆不知所踪,有说死于皇宫大火,也有说是趁乱逃走了,因此有人猜测,朱棣六次派遣郑和下西洋,除了宣扬大明国威,也有暗中寻找建文帝下落的意思。”
“允炆……”
朱标心中一惊,看朱允炆的眼神顿时柔和许多。
“爹,没事的,这只是原本的历史。”
朱允炆反倒安慰起朱标来。朱标想了想,的确如此,既然他们得以提前知晓未来,肯定就有办法改变未来。
于是,三人将心思又聚焦到郑和下西洋一事。
“郑和?”
朱元璋、朱标完全想不起这个人。
朱允炆嘀咕了一句,在锦衣卫上奏的燕王府内部情报文件中,似乎朱棣身边确有一个叫什么和的人,因此朱允炆有点印象,但具体是不是郑和,朱允炆又记不起来了。
“郑和,一说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年轻的时候就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在靖难之役中立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后被朱棣任命为正使太监六次下西洋,最后一次出海是在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史称‘郑和下西洋’。”
明朝其实也是有海禁的。
朱元璋为了防范张士诚、方国珍余部以及倭寇的侵扰,下令严禁沿海居民私自出海贸易以及与外国交往,并且限制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的朝贡体系下进行。
但是,这一时期的海禁政策,主要出于政治军事需要,并非完全意义上的闭关锁国,甚至于,隆庆年间明朝政府还部分开放海禁,允许民间商人出海进行贸易活动,史称 “隆庆开关”。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比西方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早92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116年。”
“只可惜,郑和之后,直到帝制终结,中国再无大规模海外探险史了。”
“尤其是清朝取代明朝之后……”
宁野说起来满脸可惜。
“什么?!”
朱元璋突然一拍桌子,吓了大家一跳,“这清朝算什么东西?!咱的大明怎么会被取代?”
“老朱,别激动,强一点的封建王朝也就大约两三百年一兴替,被取代不是很正常吗?大明好歹还有276年的国祚。”
“爹,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你就听宁校长说完吧。”
朱标听得正有兴致,急忙劝说朱元璋冷静。
“宁校长,对不住,是咱老朱唐突了。”
朱元璋不好意思地重新坐下。
“那我接着说,尤其是清朝取代明朝之后,采取迁界禁海政策。”
“宁先生,什么叫迁界禁海?”
朱允炆的求知欲还是挺旺盛的,在热乎乎的知识面前,那什么靖难之役,好像此时已经被他完全抛之脑后了。
“清政府是东北来的满清异族政权,虽在很大程度上接受汉化,但是为了维护统治,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实行比明朝更为严格的海禁政策,禁止沿海居民出海捕鱼、贸易等一切海上活动,并且强迫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制造无人区,史称‘迁界禁海’。”
听到神州居然在大明之后又陆沉了一次,朱元璋只觉得心如刀绞。
“咱早就说了,这藩王是大明的屏障!削藩削藩,瞧吧!哼,又削出了一个蒙元!”
朱元璋气呼呼的,把大明灭亡的原因,完全归咎到削藩上。
朱允炆有心辩驳,但见朱元璋正在气头上,大气都不敢出,哪里还敢说话。朱标也若有所思,似乎在等宁野开口。
“话也不能这么说。”
宁野摇了摇头,“将大明灭亡完全归咎于削藩,是不对的,我们不能美化没有选择的那条路。说不定,在另一个没有削藩的大明,因为藩王势大,皇权衰弱,国家四分五裂,就像允炆担心的,最后又来一次七国之乱,结果还是被满清趁华夏内乱之际捡了桃子呢?”
“虽是假设,但先生说得很有道理。”
朱允炆连连点头,难得有人为他说话。
“宁校长,”朱标虽然脸上没有表示,但神情轻松不少,看起来也被宁野说服了,“此事容后再议,咱们先回到郑和下西洋的讨论吧。”
“哦,对,咳,差点被你们带跑偏了……”
“这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
朱元璋当然知道事有轻重缓急,便将关注重点又放回到如何改变大明意难平上来。
------
作者说:
今天本来请假不准备更了,书测之后番茄给量一降再降,给量数据表现甚至还比不上书测前,最近创作也要努力寻找状态。但是,咱就是说,看到大家的礼物支持,有一种劳动成果得到认可的感觉,虽然已经请假,还是决定更新。
感谢【为何如此帅】送上「爆更撒花」礼物x1,这应该是到目前为止本书收到的最大的单日礼物支持啦。
必须为今日份榜一礼物支持更一章。
同样感谢:
感谢【绿茶果汁来一杯】送上「催更符」礼物x1。
感谢【云中君子游】送上「啵啵奶茶」礼物x1。
感谢【丷停云丷】送上「一封情书」礼物x2。
感谢【云霞花】送上「一封情书」礼物x1。
感谢【想换个发型】送上「花」礼物x1。
感谢各位读者宝子的支持!你们的支持,是作者更新的一大动力!
大家阅读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