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古人来校当特聘,改写华夏意难平 > 第81章 变法要像切香肠

古人来校当特聘,改写华夏意难平 第81章 变法要像切香肠

    在场的人,都在等宁野回答。

    “赵哥,你看,这才短短六年时间,你们就出了九条变法政策,一年一个都绰绰有余了,你这是变法还是赶集?”

    宁野毫不客气,一点也没有给赵顼留面子

    也就是王安石不在这里,否则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拗相公,必定会有很多话要和宁野说道说道。

    听到宁野说他们是“赶集”,赵顼脸色不太好看。

    毕竟,他是很相信新党的说法的。

    正所谓“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开头做得好的很多,能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如果变法一开始就不能雷霆出击,又如何指望之后可以有所成效?

    “宁弟的意思是?”

    尽管赵顼已经大概猜到,但他还是想亲耳听听宁野怎么说。

    “你们太心急了。”

    果然,宁野一针见血。

    “变法是一件非常得罪人的事,本来,你可以一次只得罪一小部分人,就像切香肠那样,逐步分化瓦解反对势力,徐徐推之。结果,你们短短六年出来九条法令,这么搞变法能搞下去才怪了。”

    苏轼闻言,当即点头不止。

    虽然才来不久,苏轼却是越来越佩服宁野,年纪轻轻,和官家年龄相仿,可论聪明才智当真是世间少有。

    其实,苏轼之所以会对宁野有这种好感,大概率也是因为他感觉宁野和他对于变法的大体思路相近:一方面,苏轼自己是倾向于变法的,但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变法要慢慢来,要考虑带给百姓的不便,不能像新党那样急于求成。

    见赵顼若有所思,宁野继续解释他的切香肠大法。

    “就比如说,本来你出台法令甲,只有少数人反对。你如果只是先把法令甲贯彻落实,那么其他人因为利益受损没有反对法令甲的那帮人那么严重,原本是没打算出来反对的。”

    “结果,法令甲都还没搞定,你们又着急忙慌地出台法令乙。”

    “现在好了,原本不反对法令甲的人,因为反对法令乙,也不得不站出来附和先前的反对者。”

    人嘛,总是从众的。

    宁野一说,大家很快就明白了。

    “然后,法令甲和法令乙还没处理好,你又吭哧吭哧地接连出台法令丙、法令丁……如此一来会有什么结果呢?”

    宁野顿了顿,似乎是在等大家都跟上他的思路。

    “结果就是原本只是反对某一条法令的人,现在反对所有变法……这就相当于,你把所有反对派都推到了一起,让他们对新法群起而攻之。”

    “你说,你这是不是,没有敌人,创造敌人也要上?”

    “……”

    宁野一番分析有理有据,众人啧啧称奇之下,都叹服的确是这么个理。

    别说赵顼张大嘴巴恍然大悟,像是发现了什么闻所未闻的真理,就连苏轼、劳之逸也各自在心里暗道,如此浅显易懂的道理,为何他们之前就没想到?

    “宁弟,为兄今日受教了,请受朕一拜。”

    赵顼当即退后数步,拱手作揖朝宁野行礼。

    苏轼等人见状,自然是有样学样。

    一时间,搞得在场的所有古人,都不约而同向宁野敬礼。

    “你们又来了……我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

    宁野有点汗颜。

    能够开拓古人的思路,宁野自然是高兴的。

    可是,这淳朴的古人礼仪也太多了。

    没办法,习惯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即便是宁野,也只能尽可能影响古人,而无法完全改变古人。

    等到众人礼毕,宁野才又继续开始讲课。

    “所以啊,这招切香肠的方法,我教给你们了,赵哥,你可以好好琢磨琢磨。”

    “可是……”

    赵顼虽然听懂了宁野的意思,却明显还有疑问,“若是早几年遇到宁弟,自然可以按你说的操作,如今法令都已颁布,如之奈何?”

    赵顼说的问题自然是客观存在的。

    毕竟,北宋君臣来自熙宁七年,变法已经进行了六年,王安石都罢过一次相了。

    “很简单啊,推倒重建,重头再来呗。”

    没想到,宁野却提出了惊人之论。

    “重头再来是何意?”

    心向新法的劳之逸闻言,心里咯噔一下,忍不住发问。

    变法关乎国朝大事,岂可朝令夕改?

    “就是罢黜新法,结合历史教训和后世经验,重新来过。前功该弃尽弃。有时候,正确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正好,王安石最近不是刚被罢相吗?今年的旱灾也还没结束。赵哥可以借此机会,打扫干净朝堂再变法。”

    “唔……”

    宁野的话,不只让北宋君臣醍醐灌顶,对于扶苏、刘据乃至新宋君臣,亦有不少治国的启发。

    尤其是那句“打扫干净朝堂再变法”,听起来似乎大有深意。

    “那香肠还能切么……”赵顼又问。

    “当然了。”

    宁野嘿嘿一笑,“香肠可以正着切,也可以反着切。既然法令已经颁布,赵哥不妨反着切,别和颁布新法那样一刀切全盘废除,而是一项一项慢慢罢黜,借此观察舆论风向。”

    “哦?愿闻其详!”

    赵顼隐隐有些兴奋了,他感觉这是一招阳谋啊。

    “就是说,罢黜青苗法的时候,看看是哪些人主要在叫好,便知反对青苗法的人都有谁。”

    “罢黜其他法令同理,但是中间要适当停一停,留给舆论反应的时间。”

    “明白了,宁弟当真是大才!”

    秒懂宁野的赵顼,当即喜笑颜开。

    苏轼和劳之逸脸色就不太好看了。后者的心思很好猜,劳之逸纯粹是因为宁野明明之前还说支持变法,结果现在又劝赵顼尽罢新法,这让他感觉宁野有点首鼠两端。

    不过,这纯粹就是劳之逸狭隘的新党心思在作祟。

    毕竟人家宁野,从始至终可都没说过他支持新党。

    至于苏轼嘛,他的担心主要在于,宁野这招切香肠的阳谋,明摆着是“钓鱼”啊,万一官家因言罪人,那可就不太好了。

    宁野看到苏轼那复杂的表情,如何不知道作为士大夫代表的苏轼在想什么。

    “我澄清一点哈。”

    宁野正襟危坐,补充说道,“这招切香肠的阳谋,目的不是为了大搞文字狱,又或者杀光反对派,我绝对没有这个意思。‘钓鱼’的目的是为了知道阻力在哪里,为什么会有阻力,方便定点突破,因事制宜。”

    担心赵顼以及其他人学歪,宁野再次强调。

    “各位,一定要记住一点,想靠杀光反对派来变法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变法想要长久,就需要争取最广大的人民和士大夫阶层支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另外,仅靠几个精于刑名钱谷的人才推行变法,是难以持久的,放在北宋的政治环境下,需要花时间培育一批拥有共同坚定意识形态的士大夫一起去做。”

    说到这里,宁野觉得,改革开放的经验,也不知道在北宋能不能成?

    如果能成的话,关于变法,他其实倒是有一些具体的点子可以给到赵顼和苏轼等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