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法海穿越唐三藏 > 第五百五十八章 老臣也想要向他谏言啊;我只是提醒陛下一句,不过分吧?

法海穿越唐三藏 第五百五十八章 老臣也想要向他谏言啊;我只是提醒陛下一句,不过分吧?

    酆都大帝也是紫微大帝化身这件事情,若非是魏徵此刻开口言说,李世民还真不知道。

    “怎么,对这位酆都大帝,你魏玄成莫非就不敢直言相谏?”李世民还是非常敏锐的,他跟魏徵也是多年的老相识了,此番见面也不论魏徵来意为何,却也没必要耍什么心眼。

    但看魏徵的状态,似乎在地府阴司当值与在人间还是大相径庭的。

    想想也是,毕竟是阴阳相隔,难免会有差异。

    不过以魏徵的能力,李世民倒也不担心他在阴司出什么问题,况且他执掌赏善司,干的也并非是得罪人的活儿...而且也不会违背他的行事原则。

    别的不敢说,当年自己亲封的那些国公里,就数他的郑国公府“寒酸”...当朝宰辅,能把日子过得如此清贫,整个大唐也是独一份儿了。

    正也是魏徵自己先做到位,所以他才有立场,也更有底气向自己直谏。

    别的那些大臣难道不知道魏徵说的话有道理?

    可他们一个个过得比皇帝还舒坦,有什么脸面向自己提出“节俭”二字?

    他们胆敢劝谏在“节俭”上劝谏李世民,李世民第二天就敢派内卫去抄他们的家...看看究竟谁才应该“节俭”。

    但这话若是魏徵来说,他真是一点脾气都没有。

    也正是如此,李世民经常会针对魏徵的一些实用进谏顺势赏赐,一来是彰显他们君臣相谐,二来也是给魏徵补贴家用...但是这些赏赐,却也都入了国公府的府库,若非必要,魏徵其实并不会轻易去使用它们。

    而在外人看来,这正是李世民的明君体现。

    毕竟魏徵说话可不算是好听,若以民间闲言论之,那就是皇帝经常花钱找魏相的骂...

    李世民也曾经过此言,不过一笑置之,甚至在朝会上直言道:“若是诸位爱卿能骂出魏卿的水准,朕也不吝赏赐。”

    可贞观朝的大臣们都是什么人物?

    随便拉出一个来,那都是头发丝成空的老谋深算之辈,即便是看似粗枝大叶的程咬金...也绝没人把他当成是一个憨直的武夫。

    大家也就是听听,魏徵这样的,有一个也就够了。

    况且旁人跟他也不能比呀,魏徵那可是天庭钦点的人曹官,负责天人两界的沟通...当年梦中斩龙,更是人间文臣心之所向。

    但自魏徵去世之后,这新任的人曹官,却并没有着落。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放在朝堂上也是如此,但以魏徵这样的地位,别说是他的同族了,就算是他的几个儿子,都没跟着他这个老子沾什么光...甚至魏徵在世的时候,对儿子们管教极严。

    别家国公府的公子,那可都是长安城一等一的“显眼包”,但郑国公家的公子...等闲甚至都难得出府。

    反而是在魏徵去世之后,没有了老父亲的压制,他的几个儿子才渐渐开始崭露头角。

    老大魏叔玉继承了父亲郑国公的爵位,正式入朝为官,并且李世民还将自己的女儿衡山公主许配给他。这是嫁女儿,可不是招赘驸马。

    而魏叔玉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如今已经官至光禄少卿,颇受重用。

    而老二与老三,也没有丢他父亲的脸,除了一手极其漂亮的书法之外,兄弟两个先后于科举之中高中,虽然并非是一甲状元,但也是二甲前列。

    原本李治是想要将他们留在长安六部之中的,但他们两个主动请缨,想要去地方历练...李治便也就成全了他们,并且在心中记上了一笔,等他们在地方上积攒了足够多的经验,再回到朝廷的时候,那自然又是另外一重景象。

    同时心中感叹,不愧是郑国公府的家教,似别府的公子,就算是一些将门子弟,那也是不愿意离开长安城的。

    这些事情李世民是知道,魏徵即使人在地府,对于阳间的事情,尤其是他们家的事情,也或多或少就要了解到一些,故而也不算陌生。

    “陛下有所不知啊。”魏徵无奈道:“酆都大帝虽然是实职,但却是三千年一轮值,紫微大帝派化身入阴司接掌酆都大帝,更多是代表天庭镇压地府气运...等闲是不过问地府事务的。真正负责阴司运转的,其实就是十殿阎罗以及我们这些大小判官、黑白无常与牛头马面这些冥帅们。”

    “臣也想要向他谏言啊...奈何自入阴司以来,便是被敕封为赏善司大判官时见过他一面,而后...”魏徵一摊手,无奈道:“臣就是连个奏章都递不进去。”

    相对于恨不得事事都亲力亲为的李世民,在魏徵看来酆都大帝这位阴司的最高统治者,就是个实打实的甩手掌柜。

    但在地府时间长了,魏徵也能理解...毕竟这阴司之后,还真就没酆都大帝什么事儿...与其在地府“碍手碍脚”,倒不如就在他的府邸里闭关修行得了。

    “哈哈哈——”听魏徵向自己诉苦,李世民当即就忍不住笑出声来,但很快他就面色一正,十分严肃的看向了魏徵,“爱卿此来,应当不是来寻朕叙旧的吧。”

    魏徵也同样正色起来,他在李世民麾下为臣二十多年,自认为对李世民的性子还是能有几分把控的...怕只怕,在三藏法师回到大唐的这些年来,带来的变化会引起自己的一些误判。

    但也不算是什么大问题,随机应变的本事,他还是有的。

    而且,他此行本也没期望就凭自己一张嘴,就把这位陛下劝入地府。

    “微臣此来之意,想来也瞒不过陛下。”魏徵一向是直言的,今日也不例外,“微臣此来,是代表地府来劝陛下入阴司,转世轮回的。”

    “不愧是你。”李世民对此丝毫没有意外,“果然如此,但是玄成啊...既然是你来了,想必你也知道朕之心意。”

    “臣知晓。”魏徵点点头,“但该来还得来,该劝还得劝...就如同以往臣还活着时,向陛下劝谏那样...听不听劝,那是陛下事儿。”

    “可你应当知道...你魏玄成的谏言,朕可没少依从。”

    “那都是陛下厚爱。”

    “这可不像是能从你口中说出来的话。”李世民上下打量了他好一阵,似乎是想要看看他在地府阴司经历了什么,能让他如此顽固的一个人,竟然还向自己说起好话来了。

    其实魏徵活着的时候,好话也没少说...但人往往就是这样,那些好话李世民是一个字都没记住,但那些几乎是“骂人”一般的直谏,李世民到现在甚至都能原封不动的背出来。

    至于为什么说几乎是“骂人”,那也是因为这位魏相的文学造诣之高,通篇用词极其文雅,毫无一个脏字眼,但听在他李世民的耳中,就好比是被人指着鼻子骂了八辈祖宗一样难受。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错觉,自然不是魏徵真的“骂人”,而是他心里实在憋屈,却还不得不承认魏徵说得有道理,并且还得听从他谏言...

    而他的常用的心里安稳就是:“幸亏朕是一个明君,否则你魏老匹夫的脑袋,已经掉了八百回了。”

    如今忽然听到魏徵说好话,反而有些不太适应。

    人都是会变的,何况是魏徵这种经历了生死的?

    “老臣毕竟死过一次。”魏徵的目光依旧坚毅,但他的面容,却已经不似以往那般严厉,或许是在赏善司司职的缘故,他见到的都是人间之善,在不经意间已经是融化了他的那一颗本就不是特别坚硬的心脏。

    赏善司的工作越多,魏徵便越是觉着充足,因为这代表着大唐治下百姓愈发幸福和谐...这不正是他们这一辈人,所希望看到的景象么?

    而去区别就是,他真的看到了,而那些“同僚”们,有些还在地府之中受苦,而有些已经开始下一场转世轮回了,还有一些则是被特招上了天庭。

    就好比秦琼与尉迟恭这两位,除了被玉帝封为统兵元帅之外,还依凭人间愿力,被正式敕封为了“门神”,也算是香火成神了。

    魏徵向李世民讲述了一些他在地府之中的见闻,尤其是翻看卷宗,对比南北朝时期的混乱不堪,如今大唐之稳定,堪称千秋之功。

    “且打住。”李世民连连摆手,这话是越听越不自在...这魏徵今日怎么还歌功颂德起来了?

    他究竟在搞什么幺蛾子?

    还不如“骂”自己几句踏实。

    “玄成!”李世民并没有因为魏徵的夸赞而得意忘形,他的神情反而愈发严肃,道:“朕经常所说自己有三面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而玄成你,便是朕的人镜。”

    “老臣惶恐。”这事儿魏徵是知道的,“且很荣幸能够成为陛下的一面镜子。”

    “所以,玄成啊...”李世民指了指身后的村庄,“虽然自你死后,朕失一镜,但在每当要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总是要问问自己,如果魏徵在...他会怎么说?”

    魏徵闻言,顿时沉默不语。

    “其实仔细想想,爱卿日常所言,朕与那些满朝的大臣,就当真不知道么?”

    “只是我们刻意去隐藏,亦或是装不知道罢了。”李世民身姿挺拔,似乎并没有受到岁月的侵蚀,他与魏徵双目对视。

    “这村子里的情况,想必你也知道的。”李世民指了指身后的村庄。

    “知晓。”魏徵点头道:“但老臣是阴神,管不得阳间事。”

    言外之意,他是想要管的。

    而李世民先要问的,显然不是这个,而是——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而且都能算是好一些的地方,那么以大唐疆域之广,类似的地方,甚至比此地还有不如的,又有几何?所以...玄成此前那些夸赞大唐盛世之言,是否有些言过其实了?”

    却见魏徵反而向着李世民郑重一拜,“陛下英明,并未被表面之浮华迷惑双目,尚能真正做眼于人间,臣甚欣慰。”

    李世民:...

    好你个浓眉大眼的魏玄成,合着你刚才都是试探朕呢吧?

    当了十多年的阴神,还真是长本事了。

    呼——

    幸亏朕没上当。

    也就是魏徵给李世民的心理压力太大了,这天底下哪有皇帝见了臣子反而紧张的道理?

    甚至此刻得到了魏徵真正的“认可”,甚至让李世民心中都有些窃喜与自得。

    但下一刻,魏徵就十分耿直的说道:“但陛下万不可因此而自得,治民之道,务笃于教也...万不可轻念视之,更非一朝一夕之功。”

    他也不等李世民反驳,便接着说道:“老臣敢问陛下,陛下之所以要留在人间,不入轮回...原意可是要征伐三界,一统四洲?”

    果然...这才是自己熟悉的魏玄成。

    这个问题,也是他绕不过的,既然魏徵问了,他便也只能如实回答:“是。”

    魏徵不让他失望,露出了一副“果然如此,我就知道”的神情。

    在“好大喜功”这方面,魏徵活着的时候,就快把嘴皮子磨破了...但效果并不拴明显,这也是魏徵认为这是自己少有劝不动李世民的地方。

    但在魏徵死后,他才知道...陛下其实已经很听劝了。

    这不,在自己死后...突厥、高句丽、吐蕃以及乌斯藏国等等,已经全都纳入了大唐的疆域,若非西洲再往西的宝象国、车迟国以及乌鸡国等国,皆同三藏法师交好,恐怕大唐的铁骑已经到了通天河畔了。

    “如果陛下是为了一统四洲而要留在人间,那么老臣恳请陛下入轮回。”反正他已经死了,有些话活着的时候,他需要斟酌着说,但现在就能更直接一些,“但老臣以为,陛下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李世民也点头道:“不错,大唐子民尚且未能人人安居乐业,朕又有何立场,再轻启战端呢?”

    魏徵主动与李世民对视一处,拱手道:“请陛下于人间,守护大唐子民...至于陛下之死劫,阴司无将,不敢遣人来拘拿陛下魂魄,崔判已经上天去向紫微大帝问计...陛下需早做防范。”

    魏徵确实是来劝李世民的,但只是表面上来劝李世民入轮回,实际是上来劝李世民,别只想着打仗,多想想大唐的百姓...

    只是没想到,李世民自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然后他果断就把崔判的行踪出卖了...你崔判当年都能给陛下加二十年的阳寿,我只是提醒陛下一句,不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