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开局盘点三十位统帅 > 第5章 赢得最后胜利

三国:开局盘点三十位统帅 第5章 赢得最后胜利

    【待机会来临,张辽便亲率精锐部队八百,趁夜深人静之际突袭孙权主营!】

    十万东吴大军顷刻瓦解,多位大将阵亡。这场战役后来被称为“逍遥津之战”。生死存亡之际,凌统率领三百精锐冲向前线,抵御住张辽的攻势。战斗激烈无比,凌 ** 自砍倒数十敌兵,虽多处受伤,但坚持直至全部手下壮烈牺牲。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凌统判断已成功争取到足够时间让孙权逃脱,于是毅然决然跳入宽阔的长江之中。夜晚黑暗无边,周围一片模糊,披甲沉重的凌统潜行在水中,最终游到淝水南部才上岸。回忆起同袍的死状,他悲从中来,难以自抑。

    再次面见孙权时,主君对其安全归来倍感欣慰,并越发倚重凌统,视为亲信中的亲信。可惜命运不公,建安二十二年,凌统一发不可收拾的旧伤恶化,不幸逝世。听闻这一噩耗,孙权泪眼婆娑,叹言凌统离去对东吴是个无法挽回的重大缺失。回顾凌统一生,无疑是东吴武士中的佼佼者。倘若没有在逍遥津英勇护送孙权撤退,历史可能会朝着完全不同的方向演变。不论品性还是才华,凌统都展现出了过人的品质和才能。遗憾的是生命短暂,未能发挥更多潜力。

    逝世后,凌统被列入“江表十二虎臣”之列,高度赞扬他拥有“国士无双”的气节。他的战斗成就被评为二星半,训兵水平同样获得两星半的评分,影响力更是达到了三星级别。整体评估下来,获得了八星级别的评价。

    尽管关于凌统的故事至此结束,在现世的某些圈子里,这段故事掀起了不小波澜。张辽面对这些评价犹如遭受雷劈,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快逃!当他意识到屏幕上“合肥太守张辽、乐进、李典”字样闪现的一刻,脑海中只剩下逃离二字。

    回想几年前在陈宫的支持下,与曹操围绕兖州争夺长达两年之久。其间,他和同僚高顺等将领与曹操阵营的主要将领们发生了许多正面冲突,逐渐形成了一些认识。尤其提到乐进和李典两位曹操麾下武力强横的大将,张辽与其对阵多次。现在两人同时出现于排行榜上,预示着张辽日后投靠曹操将成为不可更改的历史走向!

    正当吕布举杯畅饮,忽然间情绪大落,面如土色。“立刻传令,我要见张辽!”他咆哮道。

    “大人,请息怒。”身旁陈宫赶紧出声:“未来事态无法预料,而且张辽将军此前与曹军作战时,下手从不留情。”

    陈宫适时的提醒使吕布暂时平息愤怒,但他依旧感到极为不满。考虑到曹操作为宿敌的事实,再联想张辽将叛离加入敌阵的情境——这种滋味无异于被告知恋人未来将会背叛,心中自然苦涩异常。

    吕布的心里怎可能舒服?

    虽然。

    据估计,张辽是在自己一方势力覆灭后才归顺曹营。

    但无论如何,这已经在他心底扎下了深根。

    即使张辽拥有极高的领导才能,吕布也决心未来不再给他任何重要职务。

    ……

    相比之下,许昌城内的气氛完全不同。

    当曹操见到带来八百精英、击败孙十万大军的大将,竟是张辽张文远,其眼中立即燃起了热切之光。

    “没想到张文远竟有这等非凡气概!”

    “早先在兖州之役,他的军事才能就令我头疼不已。”

    “谁承想,日后竟成我军中的一员虎将!”

    “快,速速将满宠叫来。”

    “无论何等代价,也必须策反张辽,不能让如此英才随吕布一并沦丧!”

    对于人才,曹操向来极为重视。

    一旦张辽成为己方的重要将领,并取得这般辉煌战果,曹操便下定了决心,必须尽快将其纳入自己的阵营。

    为此,满宠,这位营中口才无双之人,自然成了最佳人选。

    去年,就是他成功将徐晃从杨奉手下拉入了曹操麾下。

    如今,这艰巨而又充满希望的任务再次落到了满宠身上。

    同时。

    曹操也在内心暗暗计划,一定要更积极地从这排行上搜寻和招募更多精英人才。

    如果能够将他们一网打尽收入旗下。

    统一天下,无疑将更为轻松。

    可是正当曹操欲继续观摩排行榜之时。

    排行榜上突兀地弹出了通告。

    【顶尖军事指挥者排行榜第二十八位凌统,评估已结束。】

    【顶尖军事指挥者排行榜奖品:特大蒙冲舰x10艘!】

    【这些舰只无需水手操作,一切行动尽由凌统掌控!】

    【蒙冲舰若有损伤,可在十日后自动恢复!】

    ……

    【通告:此次巅峰指挥官排行盘点暂时告一段落,下次盘点将在五日之后开始!】

    ……

    随着通知的发布,悬浮于空中的排行画卷绽放着金色光芒,悄然隐入虚空中。

    不过众人都心知肚明,排行榜五日后必将再现,

    届时将会评析更多的军事奇才。

    列强之间的博弈也将因排行榜的存在而更加激烈。

    令人艳羡的是,

    凌统收获了十艘特大的蒙冲舰,这些舰艇无须士兵驾驶,所有操作均可凭借他个人意志完成。

    更为神奇的是,

    舰艇受损也能在十日后自愈!

    此刻。

    一脸茫然的小凌统正努力调适心中突如其来的诸多异变。

    一旁的老父凌操则是一脸欣喜地观看着儿子。

    于禁与黄盖分别获得了自己的专属奖励,

    而凌统的奖赏虽然与他们类别相异,

    却也极其实用。

    合理运用于战场上,

    即便是处于不利位置,或许也能扭转局势,赢得最后胜利。

    在江东水域的军舰集结处,

    突兀显现的十艘巨大型蒙冲舰同样令人震惊。

    所有士兵皆得知了凌统这个小小少年的名字。

    甚至,孙策立即颁布指令,任命这名七岁的孩童为自己亲军的统帅。

    这行为或带有利用童年的嫌疑,

    但对于如此难得的人才,

    孙策自然是不愿错过分毫。

    像凌统这般天赋异禀的人才,应当放在身边亲自培养,以确保其潜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挖掘。

    万万不能让他跟随自己的那位所谓的“好弟弟”孙权。

    古语云:

    近善者必明,交恶则必暗。

    若凌统受到孙权影响,致使其带兵才能大幅衰退,

    那么对于孙策来说,可就是痛不欲生的事了!

    ……

    “终于摆脱了那个恼人的排行榜。”

    位于寿春的城市之中。

    袁蜜水口中愤愤不平地说着。

    自打在评估于禁时,她就已决定不再关注那排行榜了。

    然而后续的 ** 愈演愈烈,让她避之不及。

    手下军师阎象、杨弘与将领纪灵、雷薄等人纷至沓来,建议她不可忽视榜单的存在。

    “主公,孙策恐怕有叛逆之图谋!”

    “他已将江东稳定平定,势力庞大难以驾驭。如果我们置之不理,恐将成为未来的心腹大患!”

    阎象直言无讳。

    在此之前,孙策提出征用兵马攻打江东之际,阎象曾极力劝谏袁术不要轻易答应。

    但是袁术没有采纳,还以为孙策对其无比忠诚,前往江东是为了替他扩展领地。

    伴随排行榜的曝光,阎象及其他顾问皆明白将来孙权将会 ** 于江东,并且可能成立自己的 ** 。

    “请主公允诺,出兵收回江东的所有失地!”

    纪灵屈膝叩头恳求。

    袁术听后心生疑窦,毕竟自己首席参谋和主力将领的话值得深思。

    排行榜目前尚未有任何关于他自己的显着功绩显示。

    这使袁术内心极其焦躁不安。

    怎么会最终统一北方的是那曹操呢?

    那时自己又何处在何为呢?

    而且,自己是有志称帝的人物,连国号都构思得差不多了。

    难道就这样默默地淡出人们的记忆吗?

    这时,一名小校匆匆来报道:

    “报——”

    “孙策特地派出使者报告平息江东之进展。”

    正在纠结中的袁术立刻回过神来,

    吩咐左右:“速将使者引荐进内。”

    不久,一位年龄在三十余岁、身着青衫的文人快步走了进来,

    此人即为着名的外交家阚泽。

    面对众人的面,阚泽恭恭敬敬地行礼说:

    “启告我尊贵的主公袁公!”

    “我主孙策代袁公荡平江东!”

    “东州上下,不论贵族百姓,对您的敬仰就如同江河般源远流长。”

    “正是因为我们所代表的仁德之力来到这里,才使得各地迅速平息战火,接受归附。”

    “此刻,我主正在集中力量解决山越族问题。”

    “一旦平定完毕,便会领军返回北方复命,并将完整的江东之地呈作四十寿辰礼物,恭献给尊贵的袁公路公!”

    “届时,望主公委派能臣贤士,管理新纳入的江东各郡!”

    “谨以我主的敬意和敬佩之情表达于此,愿您的智慧照亮未来的道路!”

    言迄,阚泽显得十分动容,几乎是含泪而讲。

    袁术和周围的所有人都大感意外:

    刚刚还在议论孙策是否有叛逆的迹象,现在对方就派人表达最高敬意与诚意。

    特别是想到江东这片广阔肥沃的土地即将属于自己统治,

    袁术的脸上不禁露出了难以遏制的喜悦。

    “哈哈,阚先生请坐。”

    “等你回去之后,务必提醒伯符,让其缓缓图之,不必急于求成。”

    “这些年轻一代的人,总是有些急于求成。”

    “事缓则圆。”

    “江东目前虽初定,但各方匪徒仍是肆虐不安。”

    “北伐之事亦不可急躁,待巩固后方,再图北上也不迟。”

    袁蜜水语气里充满了指点天下的豪情,谆谆嘱咐阚泽。

    阚泽也是十分默契地点点头,满脸敬佩之色,尽显恭敬。

    然而,一旁的阎象与杨弘却感到些许异样。只是看到袁术面上洋溢的笑容,他们也只能咽下心中的不解,默默感叹。

    等阚泽离去后,袁术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放声大笑:

    “各位看看,大家看看!”

    “伯符对我何其忠诚!”

    “不论是谁,若背叛于我,他绝不会是其中一人!”

    “想来,孙权割据一方,应该是因我在建安十三年前突然发生不幸。”

    “彼时耀儿恐怕难以抗衡曹操。”

    “而伯符也在建安十三年前离世。”

    “因此,孙权为了延续我和伯符的意志,坚定地对抗曹操!”

    “孙氏一家,皆是对国家忠诚的楷模!”

    袁蜜水的想象力真是丰富无比,简直无法用言语表达。

    阎象、杨弘等人见此,一时也找不到恰当的方式来劝谏,只好作罢。

    而袁蜜水则沉醉于想象中,因占有江东而感到极大的满足。

    从这一刻起,袁蜜水内心渴望成为皇帝的愿望,伴随着雄心壮志愈发强烈,几乎呼之欲出!

    袁术之所以能称帝,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孙策在江东行动的误解。

    在袁蜜水眼里,

    孙策每征服一分疆土,就如同是为他自己增添了财富。

    然而,在离开议事厅后,阚泽的脸色立即发生了变化。

    不再有之前对袁术的毕恭毕敬,

    因为他深知孙策并无意立刻带领大军返回。

    阚泽此次拜访袁术的任务,其实是拖延时间,以期争取更多整顿内政的良机。

    直到江东各路心向孙氏,孙策甚至酝酿着一举北伐,攻打袁术!

    历史记载,

    袁术称帝给了孙策一个名正言顺的机会,去与之决裂。

    讨伐袁术不仅未损孙策名誉,反而使许多英才愿意投身于其帐下。

    然而这一切的背后,实则错综复杂。

    如果没有孙策对江东的掌控,袁术心中的 ** 梦或许也不会这么迅猛地生长。

    而今,

    在认定孙策是个无比忠诚的人物之后,袁术对建立袁家王朝的决定愈加坚定!

    ……

    喜乐有度,哀愁自别。

    襄阳议事厅中,氛围异常凝重。

    年逾半百的刘表神情严肃地坐在首席。

    他身边,蔡瑁与蒯越显得尤为紧张。

    “两位爱卿,就此榜单而言,你俩有何见解?”

    刘表轻抬手掌,示意蔡、蒯二人发表意见。

    “主公,如今孙策占据江东,已然成为威胁我们最大的隐患。”

    “榜单上记录的未来走向,表明其弟孙权会继他之位统领江东。”

    \"从合肥一役来看,那时孙家人马能在江东稳固根基了。\"

    “对于咱们来说,可算不上好消息。”

    蔡瑁面露庄重地分析着。

    尽管他说的大抵是众所周知的道理,

    然而凭借着他在荆州的影响力,刘表自然是乐意给他机会畅谈自己的见解。

    等蔡瑁说完后,蒯越随即附议:

    “主公,正如那榜文所论,提及凌统之时便说——”

    “孙权会在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间,发动两次对江夏之战。”

    “此中可见,孙氏对我心存忌恨,永无止境!”

    “更何况,早年前孙坚正是在江夏之战中罹难的。”

    “如果不及时将孙策这股势力消灭掉,我们荆州恐会面临极大险境。”

    他们俩的意思很明显:

    建议刘表趁着孙策在江东还未站稳脚跟之前,果断出兵消灭他们。

    即使不能做到根除,

    至少也应该削弱他们的实力,防止他们卷土重来。

    然而,刘表却摇了摇头,

    紧接着眉头皱起,反驳道:

    “你二人的顾虑,我已经心知肚明。”

    “只是相对于孙策而言,”

    “我更为关心未来建安十三年的赤壁大战时,那个所谓的‘孙刘联军’是指什么?”

    “这里的孙,无疑是指继承孙策力量的孙权。”

    “那么,这个刘又是谁呢?”

    “指的是本荆州的我们,还是指的是那个刘备?”

    “啪!”

    听至此,蒯越与蔡瑁的心中猛然一震。

    主公已经五十有余,

    这荆州之位恐怕维持不了太长时间了。

    到了建安十三年,曹操作为北方的实际掌控者,荆州又将何去何从?

    虽说是刘表的手下,

    但他们身后还代表着一大批荆州世家的力量。

    面对建安十三年的曹魏大军,

    或许,蔡瑁与蒯越二人根本不愿意过于强硬抵抗,

    因为投降曹操之后,至少能保全家族利益;

    如果抵抗到底,结果只能是全家遭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