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开局盘点三十位统帅 > 第21章 难解难分

三国:开局盘点三十位统帅 第21章 难解难分

    感受到父亲期待的眼神,陆逊答道:

    “我们并非要卑躬屈膝地向孙策称臣。”

    “相反,我们必须让他答应助我们陆家成为江东四大望族的领军者!”

    听到这里,众长老无不露出惊讶的表情。

    “伯言啊,你的建议固然合理,但孙策又不是蠢人。”

    “鉴于我们两家长年的对立,你觉得他会让陆家跃居四大家族之首吗?”

    面对疑问,陆逊解释道:

    “凡事总有转机。”

    “从孙策的角度看,不能赢得陆家的支持是他与江东各大势力难以结盟的关键障碍。”

    “正因为存在这些隔阂,反而凸显了我们对他的价值。”

    “成功建立联盟不仅解决了问题,还会树立起正面榜样,影响其他家族。”

    他继续补充道,

    “最关键的第一步,就是展现我们的诚意和决心。”

    “为此,请允许我代表陆家亲赴柴桑,与孙策见面。”

    话甫说完,全场一片哗然,陆骏当即反对:

    “伯言!这件事绝不能做!”

    “你可是陆家未来的希望。”

    “如果让你身处险境,陆家该如何自处?”

    几乎所有族老和族人都拒绝让陆逊前往柴桑。

    但是,陆逊摇头苦笑:

    “各位,在这样的乱世中,我们陆家的选择真的不多。”

    “这次我去柴桑,并没有生命危险,反而可能为陆家开辟一条光明的道路。”

    “想想看,如果孙策真要摧毁陆家,他早就行动了。”

    “他之所以没有这样做,是因为想要与江东的大族建立合作。”

    “我的此次访问等于是给予他最大的面子,展现出陆家的决心和态度。”

    “孙策肯定不会加害于我,反而会以上宾礼遇对待我。”

    “这……” 听了陆逊的分析,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担心陆逊独自前行的安全问题。

    最终,陆骏决定派遣三位长老和五十名精锐护送去伴随陆逊前往柴桑。

    就在陆逊准备出发时,

    空中排行榜的画面再次发生变化,显示出一个新的排名:

    【顶尖统帅排行榜,第二十位,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义,来自青州东莱的黄县人。】

    【太史慈身高约七尺七寸,胡须美丽,臂力惊人且射技精湛,每箭皆无虚发,射击技术达到了极致。】

    【年少时专注于学业,担任过郡的奏曹史。】

    【因坚持为民众发声而得罪郡守,不得不辞官,只身前往辽东避难。】

    【建初二年,北海国相孔融得知太史慈因正直行为遭到驱逐之事,屡次派使者拜访其母,并送上礼物以表敬意。】

    【当时,正遇黄巾军首领管亥因粮食补给而率众围攻北海城。】

    ……

    【太史慈从辽东回到北海,刚进家门即得悉孔融对其家母的照顾之情。】

    【母亲同时告诉他孔融被困于北海昌邑,处境危险,并劝说太史慈应该去援救。】

    【听罢,太史慈决意动身相助孔融。】

    【在面对强大的黄巾军封锁时,凭借高超的武功夜间冲破敌人的包围,成功进入被困的孔融所在的昌邑城中。】

    【进城后,太史慈向孔融提议出击攻击黄巾主力,但未被接纳。】

    【孔融坚持认为外出战斗等于自找死路,应安心等候援军的到来才安全。】

    【对此,太史慈显得颇为沮丧。】

    【但在考虑到孔融是军队的实际指挥者,只得随同他在城内坚守了五日。】

    【五日后,孔融发现各路援助都已渺无音信,焦虑感日益加重。】

    【部属提议向平原的刘备求救,但这需要再次穿越被管亥控制的黄巾军的防线。】

    【无人胆敢充当这通信使,唯有太史慈毫不犹豫地接受任务。】

    【准备停当后,太史慈拉弓搭箭,策马疾驰,成功突出了包围,黄巾军中无人能阻挡他的勇姿。】

    【事后清点发现,被太史慈箭下所杀的敌人多达五十余人。】

    【昌邑的防守军队因为太史慈的壮举而深受激励!】

    【太史慈到达平原,将孔融被围的紧急状况传达给刘备,恳请其发兵救援。】

    【刘备经过思考后答应了他的请求,率领军队南下来到北海,成功解除了北海城的危困。】

    在北海围困得到缓解后,孔融对太史慈的感谢之情溢于言表。

    他紧紧握住太史慈的手,激动不已地赞颂他为当今时代独一无二的英雄!

    ……

    回想起这一段,正处袁绍军营中的刘备心中同样泛起无尽感慨。

    当初初见太史慈,刘备曾怀疑世上真有人能孤身从那般险象环生的北海城杀出重围。

    然而,太史慈以实际行动验证了可能,并且做得如此之好!

    想到这里,刘备心中顿生遗憾。

    只是可惜,太史慈未能成为他的属下。

    如此一来,除关羽与张飞之外,刘备阵中还会再多一位无畏的猛将。

    ……

    在许昌,孔融依然深刻缅怀多年前太史慈单枪匹马从北海突破救援的事迹。

    可惜的是,时过境迁。

    去岁青州全域已被袁绍之子袁谭占领,

    就连北海这个安身立命之所也落入袁谭之手。

    再看今朝,太史慈和刘备,

    前者成为了袁绍座下的客将,后者则是投身孙策,成为麾下的大将。

    而他本人,也不得不依靠曹操之力,

    于朝堂之上担一虚位,实则作用有限。

    ……

    扬州刺史刘繇与太史慈同乡,对后者的故事极为敬仰。

    自太史慈辽东归来后,刘繇便力邀其加入自家行列。

    在刘繇的热情相邀下,于北海之役解封六个月后,太史慈南下来到江东,准备为其效劳。

    当时,孙策已然带兵逼近位于刘繇辖区的牛渚城要塞。

    鉴于手下无人能抵挡孙策,策士向刘繇建议,任命太史慈为将,对抗孙策。

    可是,刘繇坚持己见,虽认可太史慈之才,但仍因其新来者身份,不予过多权力。

    为此,刘繇仅派予太史慈一支小部队,用于探察孙策行踪。

    即便心中有所不悦,太史慈依旧接受了这份任务,率领那数百人的小部队前往神亭探查。

    抵达神亭后,为加快侦查效率,太史慈将其余兵力分几路部署至四周重要节点附近。

    自己身边仅留下一骑兵相随。

    恰逢此时,在某一叉路口,遭遇到来此巡视的孙策及其手下十三名亲信!

    这十三位皆为伴随孙策征战东吴的老将,其中包括黄盖、韩当等人在内的勇士均在此列。

    太史慈的护卫跃马而出,企图保护太史慈抵抗对方十三骑。

    随后,太史慈与孙策直接交手,展开了这场着名的神亭之战。

    ……

    无论 ** 正编,关于太史慈与孙策之间神亭单独对决的故事都有迹可循。

    在此次对决中,两人连续激战超过一百个回合,难解难分。

    最激烈的时刻,孙策一剑砍向太史慈坐骑同时夺取了他脖子后面的 ** ;

    而几乎与此同时,太史慈奋不顾身扑向前方,夺得了孙策头顶的头盔。

    直到两军汇合于神亭,二人才最终结束战斗。

    事件过后,孙策不禁感叹道,没想到刘繇军中竟隐藏着太史慈这样一位勇猛的将领。听到消息后的刘繇,也知晓了神亭之役中太史慈与孙策激战的情况,遂决定给予太史慈一定的奖赏。尽管如此,他的个性仍使他不愿意过多赋予太史慈权力,仅仅将其手中的两千刀盾兵暂时交给太史慈管理。

    即使在这样的安排下,太史慈在后来的牛渚之战中凭借这区区两千人的队伍,给孙策带来的压力之大超出预料,甚至使得本应很快拿下牛渚城的孙策军队拖延至接近一个月的时间。

    牛渚城失陷之后,面对孙策的强大攻势,刘繇已濒临绝境。幸亏有太史慈在其左右相助,才使得刘繇的抵抗持续到了接下来大约半年。不过最终未能扭转局势,刘繇败走芜湖,并派遣太史慈驻守泾县。面对孙策的大举入侵,太史慈力量悬殊不足,终为孙策所俘虏。

    见到被捉获的太史慈,孙策急忙迎上前来亲自松绑,以诚相待邀请太史慈投效己方,授命他为“折冲中郎”一职。从此,太史慈加入孙策阵营,协助其征伐江南,陆续平定了严白虎及王朗等地方割据力量。

    随着年末刘繇在豫章因疾病逝世,他原先属下的部队失去了方向。这时,孙策派出太史慈接收整合这些残部。尽管周围将士担忧太史慈可能趁机 ** 或 ** ,但孙策对此毫不忧虑,他深信太史慈会返回忠诚服务。不出孙策所料,两个月之后,太史慈果然携领原属刘繇军中的一万多名士兵回归,并成功招纳了几乎同样数量的新兵力,包括大量来自山越的精英。

    进入东汉献帝建安元年后,为对抗驻守长沙的刘磐,孙策命令太史慈领兵前往建昌镇守。直到建安三年,太史慈屡次与刘磐及其部将黄忠对阵,多数时候占得上风。同年岁尾,当太史慈驻守的建昌城忽然遭到山越大军近六万人的围攻之时——

    建昌城墙之上,只见身着血红色战甲的太史慈,身材健壮挺拔,背着两柄巨戟,淡定注视着城外黑压压的山越人潮。这时,一个士兵迅速跑来报告说:“将军,山越首领声称只要我们选择投降,他就保证不伤害城中无辜。”

    听了这番话,太史慈轻声一笑:“告诉他,只要他自己屈膝投降,我们也不会难为大家族里的每个人。”

    传令兵点头应允后飞速离开了。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建昌四周聚集着庞大的敌军阵容,守城将士却没有因此感到过分的畏惧或恐慌,这归功于太史慈平时严格有效的军事管理和指挥风格。这种信任让每个士兵都坚信跟随太史慈能够渡过难关,正是这份坚定的信心维持着城防的力量不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