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盘点三十位统帅 第113章 蜀军进展迅猛!
正当姜维踌躇满志,认为北伐势在必行、大好时机即将来临之际,费祎再次出面表示反对,要求姜维的北伐人数不得超过一万人,否则免谈。
尽管心中充满了对机会错失的不满,姜维仍不得不遵从费祎所掌控的军权限制。
延熙十三年,姜维率领六千士兵出征西平,猛攻之下此地已摇摇欲坠。
然而陈泰得到消息后,采取包抄战术,截断了姜维撤退的道路,迫使他最终放弃西平而退回汉中。
在这次撤退前夕,一位名叫郭循的副将选择归降姜维。
此人据说出身颖川郭家,但由于无靠山而远赴西平担任副职。
面对这位遭遇不公的人,姜维心生同情并将他引荐给了费祎。
由于费祎听说了其颍川郭氏的背景,对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迅速建立起了友好关系。
此后姜维再度请求展开新的军事行动时,遭到了更加直白拒绝,这回费祎直接表达了不愿再让北伐继续下去的想法,觉得这对蜀汉只是一件耗费人力财力的事,并对国家并无太大帮助。
在姜维看来,长期按兵不动才是蜀汉国运最大的挑战。
以现有实力对抗曹魏,确实艰难;但停滞不前更是一种无奈之举。
若要取得成功,必须通过北伐重创曹魏,伤其根本才行!
而闭门锁国只顾内部经济发展,最终只会是自取 ** !蜀汉地盘不过一州之地,无论怎样努力也难以与曹魏八州的力量抗衡。
然而,姜维的看法费祎却始终无法接受,二人心生罅隙,渐行渐远。
延熙十六年发生的一件事打破了蜀汉长期以来的平静局势。
那一年,益州丰收喜庆。
为庆祝这一盛况,费祎特地下令,在大将军府设下盛筵,邀众文武一同庆祝。
受费祎宠爱有加的郭循亦在受邀嘉宾之列。
宴席气氛热烈欢快,人们欢欣鼓舞。
几杯酒下肚后,郭循表示要表演舞剑助兴。
此时已略显醉意的费祎稍作考虑后答应了这一提议。
在场无人知晓的是,郭循剑术超群,无人可出其右。
但就在众人沉醉于郭循的精彩表现之时,郭循忽然改变方向,剑尖直刺费祎胸膛!由于完全信任郭循,对此变故毫无防范,费祎当场被刺中。
鲜血汩汩流出,场面一度失控。
众人急忙反应,将行刺者制服。
而费祎已经气绝身亡。
之后在调查郭循背景时发现他是魏国的死士,三年潜伏就是为了这次的行刺。
然而,事情远不止表面上这样简单。
为何选择在这次宴会上动手而非之前?即使他真是死士,似乎也不必拖延至今。
况且姜维好友张嶷曾屡次提醒费祎警惕郭循,费祎却不以为意。
种种疑问缠绕其间:比如,刘禅得知费祎遭袭身亡后只是短时间表现出悲伤,并马上在皇宫举办宴会——这不禁引人猜测其真正用意。
所有疑点终随当事人的离去而化为乌有,但在费祎逝世后,蜀汉的权力格局确实因此发生巨大变化。
作为蜀汉军中的重要将领,姜维顺理成章地接替了费祎的兵权。
然而,朝廷中的政治权力却落到了陈祗、谯周等人的手中。
与其他三位军事统帅——诸葛亮、蒋琬和费祎不同的是,姜维仅掌握军队而无涉政务,这使他成为了孤身奋斗的一员。
没有政治后盾支持,姜维难以左右朝中的决策者。
但他一心只想完成诸葛亮未竟之志——北伐曹魏,恢复汉室。
为了这个目标,哪怕是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不过,陈祗与姜维关系亲密,在他的鼎力相助下,姜维可以放心大胆地筹备北伐。
唯一的阻碍是以谯周为代表的主张和谈的官员们。
与追求稳定和谐的费祎相比,谯周一派宣扬天下终将一统的思想,并认为蜀汉的命运难逃被魏国吞并。
他们觉得与其苦苦支撑,不如尽早臣服以保全自身。
姜维对这些“投降派”
深恶痛绝。
好在有陈祗的帮助,投降派在朝中始终受到压制。
于是,在延熙十七年,姜维率四万大军出征陇西。
此次出征,由于少了费祎的限制,蜀军进展迅猛!
狄道城的守将李简在援军断绝的情况下选择了向姜维投降。
攻下这一重镇后,姜维马不停蹄,直捣襄武。
名震雍凉的徐质在此战中败给姜维,当场身亡,此役让整个凉州动摇了对曹魏的效忠之心。
郭淮此时已因病无法指挥,陈泰则率领部队前去迎击姜维。
依靠拖延战术,陈泰硬是撑到了蜀军补给耗尽才不得不撤军。
尽管如此,这场战役仍为蜀汉带来了约四百里的领土扩张及众多人口。
人们看到陈泰显然不再是姜维的对手,两军之间的实力差距正日渐扩大。
这时,司马懿已经不在人世,长子司马师继承其位。
他为寻找一个能抵御姜维的人犯愁。
兖州别驾王经自告奋勇 ** 前往,尽管他未曾亲历战场却享有极高声誉,被认为具备统帅之才。
最终司马师决定任命从未领过兵的王经为雍州刺史,统领雍凉军队;同时调陈泰回京担任大司农。
蜀汉延熙十八年的夏天,姜维率领着包括车骑将军夏侯霸和征西大将军张翼在内的三万兵马出兵狄道,剑指洮西。
刚刚被任命为雍州刺史的王经一直在加强洮西附近的防御工事,他坚信洮西能抵御姜维的强大攻势。
然而,仅四日之功,姜维便如入无人之境般攻克洮西,使魏军乱了阵脚。
作为雍凉的关键据点,洮西的沦陷让这场战争形势急转直下。
面对紧急局面,王经不得不调动五万部队企图夺回城池。
然而姜维巧设诱敌之计,在魏军进城时从四方围堵,导致对方溃不成军。
姜维乘胜追击二百余里,斩敌首一万七千级,并俘虏六千余人,这一场胜利被称为“洮西大捷”
。
随后雍凉地区迅速陷入混乱,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归附蜀汉。
曹魏朝野陷入了争论与恐慌之中,又逢母丘俭在淮南举事,司马师领军征讨,在途中不幸病逝。
尽管心中充满了对机会错失的不满,姜维仍不得不遵从费祎所掌控的军权限制。
延熙十三年,姜维率领六千士兵出征西平,猛攻之下此地已摇摇欲坠。
然而陈泰得到消息后,采取包抄战术,截断了姜维撤退的道路,迫使他最终放弃西平而退回汉中。
在这次撤退前夕,一位名叫郭循的副将选择归降姜维。
此人据说出身颖川郭家,但由于无靠山而远赴西平担任副职。
面对这位遭遇不公的人,姜维心生同情并将他引荐给了费祎。
由于费祎听说了其颍川郭氏的背景,对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迅速建立起了友好关系。
此后姜维再度请求展开新的军事行动时,遭到了更加直白拒绝,这回费祎直接表达了不愿再让北伐继续下去的想法,觉得这对蜀汉只是一件耗费人力财力的事,并对国家并无太大帮助。
在姜维看来,长期按兵不动才是蜀汉国运最大的挑战。
以现有实力对抗曹魏,确实艰难;但停滞不前更是一种无奈之举。
若要取得成功,必须通过北伐重创曹魏,伤其根本才行!
而闭门锁国只顾内部经济发展,最终只会是自取 ** !蜀汉地盘不过一州之地,无论怎样努力也难以与曹魏八州的力量抗衡。
然而,姜维的看法费祎却始终无法接受,二人心生罅隙,渐行渐远。
延熙十六年发生的一件事打破了蜀汉长期以来的平静局势。
那一年,益州丰收喜庆。
为庆祝这一盛况,费祎特地下令,在大将军府设下盛筵,邀众文武一同庆祝。
受费祎宠爱有加的郭循亦在受邀嘉宾之列。
宴席气氛热烈欢快,人们欢欣鼓舞。
几杯酒下肚后,郭循表示要表演舞剑助兴。
此时已略显醉意的费祎稍作考虑后答应了这一提议。
在场无人知晓的是,郭循剑术超群,无人可出其右。
但就在众人沉醉于郭循的精彩表现之时,郭循忽然改变方向,剑尖直刺费祎胸膛!由于完全信任郭循,对此变故毫无防范,费祎当场被刺中。
鲜血汩汩流出,场面一度失控。
众人急忙反应,将行刺者制服。
而费祎已经气绝身亡。
之后在调查郭循背景时发现他是魏国的死士,三年潜伏就是为了这次的行刺。
然而,事情远不止表面上这样简单。
为何选择在这次宴会上动手而非之前?即使他真是死士,似乎也不必拖延至今。
况且姜维好友张嶷曾屡次提醒费祎警惕郭循,费祎却不以为意。
种种疑问缠绕其间:比如,刘禅得知费祎遭袭身亡后只是短时间表现出悲伤,并马上在皇宫举办宴会——这不禁引人猜测其真正用意。
所有疑点终随当事人的离去而化为乌有,但在费祎逝世后,蜀汉的权力格局确实因此发生巨大变化。
作为蜀汉军中的重要将领,姜维顺理成章地接替了费祎的兵权。
然而,朝廷中的政治权力却落到了陈祗、谯周等人的手中。
与其他三位军事统帅——诸葛亮、蒋琬和费祎不同的是,姜维仅掌握军队而无涉政务,这使他成为了孤身奋斗的一员。
没有政治后盾支持,姜维难以左右朝中的决策者。
但他一心只想完成诸葛亮未竟之志——北伐曹魏,恢复汉室。
为了这个目标,哪怕是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不过,陈祗与姜维关系亲密,在他的鼎力相助下,姜维可以放心大胆地筹备北伐。
唯一的阻碍是以谯周为代表的主张和谈的官员们。
与追求稳定和谐的费祎相比,谯周一派宣扬天下终将一统的思想,并认为蜀汉的命运难逃被魏国吞并。
他们觉得与其苦苦支撑,不如尽早臣服以保全自身。
姜维对这些“投降派”
深恶痛绝。
好在有陈祗的帮助,投降派在朝中始终受到压制。
于是,在延熙十七年,姜维率四万大军出征陇西。
此次出征,由于少了费祎的限制,蜀军进展迅猛!
狄道城的守将李简在援军断绝的情况下选择了向姜维投降。
攻下这一重镇后,姜维马不停蹄,直捣襄武。
名震雍凉的徐质在此战中败给姜维,当场身亡,此役让整个凉州动摇了对曹魏的效忠之心。
郭淮此时已因病无法指挥,陈泰则率领部队前去迎击姜维。
依靠拖延战术,陈泰硬是撑到了蜀军补给耗尽才不得不撤军。
尽管如此,这场战役仍为蜀汉带来了约四百里的领土扩张及众多人口。
人们看到陈泰显然不再是姜维的对手,两军之间的实力差距正日渐扩大。
这时,司马懿已经不在人世,长子司马师继承其位。
他为寻找一个能抵御姜维的人犯愁。
兖州别驾王经自告奋勇 ** 前往,尽管他未曾亲历战场却享有极高声誉,被认为具备统帅之才。
最终司马师决定任命从未领过兵的王经为雍州刺史,统领雍凉军队;同时调陈泰回京担任大司农。
蜀汉延熙十八年的夏天,姜维率领着包括车骑将军夏侯霸和征西大将军张翼在内的三万兵马出兵狄道,剑指洮西。
刚刚被任命为雍州刺史的王经一直在加强洮西附近的防御工事,他坚信洮西能抵御姜维的强大攻势。
然而,仅四日之功,姜维便如入无人之境般攻克洮西,使魏军乱了阵脚。
作为雍凉的关键据点,洮西的沦陷让这场战争形势急转直下。
面对紧急局面,王经不得不调动五万部队企图夺回城池。
然而姜维巧设诱敌之计,在魏军进城时从四方围堵,导致对方溃不成军。
姜维乘胜追击二百余里,斩敌首一万七千级,并俘虏六千余人,这一场胜利被称为“洮西大捷”
。
随后雍凉地区迅速陷入混乱,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归附蜀汉。
曹魏朝野陷入了争论与恐慌之中,又逢母丘俭在淮南举事,司马师领军征讨,在途中不幸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