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开局盘点三十位统帅 > 第127章 最终适得其反

三国:开局盘点三十位统帅 第127章 最终适得其反

    【到任后,陆抗每日悠然度日。

    他秉持着仅做本职工作的原则,将一切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

    】

    【不过若让他多担些差事,那绝无可能。

    】 【一眨眼,五年时光匆匆而过。

    】

    【蜀汉政权在姜维无力回天后,最终被邓艾、钟会所灭。

    】 【三国并立的时代已成为南北对峙的新格局。

    】

    【对于东吴内政的乱象,陆抗心里最为明白。

    】

    【在他看来,在蜀汉覆灭之后,北朝取代南吴,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

    【但新任皇帝孙皓并不这样想。

    他立志再度发起北伐,统一天下。

    】

    【除此之外,他还渴望东吴全国上下都全力支持他。

    】 【但这样的愿望注定难以实现。

    】

    【很快,孙皓和东吴世族之间的首次激烈冲突便爆发。

    】

    pS: 孙皓虽然以残暴着称,但他同时也是除孙权外最积极推动北伐的东吴 ** 之一。

    可惜他才干不足,最终适得其反,加速了东吴的衰亡。

    在这一时期,陆抗发挥的关键作用是延缓了东吴的衰亡。

    若无他的存在,东吴政权很可能在更早的时候就已 ** 。

    蜀汉覆灭后,东吴朝野一片动荡。

    昔日三国鼎立之时,蜀吴联军尚且无力消灭曹魏,而今蜀汉已经不在,曹魏的实力则更加强大。

    尽管司马家族逐渐掌握了实权,取代了曹魏,但对东吴而言,曹魏依旧构成严重威胁。

    此时的东吴,唯有孙皓仍执着于一统天下的梦想,其他人如陆抗、丁奉等人早已预见东吴的前途渺茫。

    面对现实,这些忠臣们所能做的,也只是尽量延长东吴的存在时间。

    然而,孙皓却不服气,在继位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他坚决主张大规模北伐,尤其是夺取合淝的决心十分坚定。

    不过,东吴朝廷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反对他的计划,最终劝得孙皓暂时放弃了进攻合淝的打算。

    可是,北伐的念头并未从孙皓心头消失。

    不久之后,他又把目光投向了荆州战场,考虑转向襄樊作战。

    为了避免再次遭遇反对,孙皓精心设计了一个方案:迁都武昌。

    他宣布要将国都由建业迁至武昌,群臣对此并无强烈异议,毕竟建业成为国都也是经过几次变迁才得以稳定的。

    当初孙权多次搬迁国都,武昌也曾作为东吴的首都长达数年。

    但在经历了 ** ** 后,国都被彻底定在建业。

    正当孙皓以为自己计谋得逞时,陆抗的一份奏章彻底打破了他的一切计划。

    虽身处西陵远离 ** ,陆抗对朝【敏感内容较多,无法继续输出】

    被陆抗的奏章一提醒,东吴的群臣猛然警醒!他们才意识到孙皓口中所说的迁都,实际上竟是为了北伐。

    瞬间,建业皇宫中,众大臣跪伏一片,泪流满面地恳求孙皓放弃迁都的计划。

    这让孙皓脸色气得煞白。

    尽管孙皓决心坚定,但毕竟孤掌难鸣,终究无法说服全体东吴群臣。

    结果,他那宏大的北伐梦想,悄然破灭在初始阶段。

    然而,这并不表示孙皓会轻易罢休。

    他暂时不能实现北伐大计,但可以先从削去阻碍者的权力开始行动——陆抗便是他的第一个目标。

    不久后,孙皓下达诏书,指派已故车骑将军步陟之子步阐前往西陵接替陆抗的职位。

    步陟在东吴群臣中曾是最受孙权信任的人物之一,而他的儿子步阐自然也承袭了这份恩宠,在孙权时期就备受宠爱。

    在孙权眼中,与背景复杂的陆抗相比,对东吴王朝忠心不二的步阐无疑更加可靠。

    同样的,孙皓也有此看法,视为其最可靠的亲信。

    任命步阐代替陆抗镇守西陵是孙皓夺回世家大族权力的重要一步。

    东吴的世族当然不肯坐视不理,数位勇敢的大臣闯入宫内当面对质,激怒了孙皓,令他下令将所有闯入者全部诛杀,但由于顾虑重重,最终只是惩处了部分较小官职的人。

    虽然没有牵连到主要势力的首领,但这依旧引发了东吴朝中的 ** 。

    由此,孙皓和世家间的关系变得极度紧张,各地叛乱频发。

    迫于无奈,孙皓只好妥协,条件是让步阐顺利上任西陵督。

    作为回报,陆抗也被调任为江陵督,虽然失去了部分权力,但他依然掌控要地,且不论在哪,局势对东吴而言都已经如履薄冰,无力扭转败局。

    即便是像陆逊那样的英才重生,面对如此境况恐怕也只能叹口气。

    至于步阐,陆抗始终觉得此人不足以信赖,并预测迟早会有变故发生。

    之后几年里,陆抗过上了悠闲的生活,安享晚年。

    位于边界的江陵虽与晋国为邻,以其坚不可摧的城防,非晋国的战略首攻对象,所以一旦晋军南侵,必将直击西陵而非选择江陵。

    建衡三年(271年),老将丁奉去世,陆抗特别申请返回建业参加他的葬礼。

    在准备离开建业、返回江陵之际,孙皓突然临时召见了陆抗。

    他向陆抗询问,北伐是否有取胜的希望。

    经过思考,陆抗决定如实回答。

    他告诉孙皓,东吴当前的国力远不足以与晋国抗衡,因此北伐无异于自取失败,思虑得越多,失望只会越大。

    听完这番话,孙皓极为不满,立刻下令驱逐陆抗出建业。

    但这对陆抗的心情几乎没有影响,回到江陵后,他依然悠然度日。

    然而,这份宁静很快便被打破了。

    召见陆抗之后不久,孙皓派遣使者前往西陵,想要传召步阐来商议北伐之事。

    结果却是,步阐担心此行会使自己丢官,索性全家背叛东吴投靠了晋国。

    这一变故使得东吴朝野瞬间陷入混乱。

    作为西陵督的步阐,对东吴的意义就如同汉中督对于蜀汉那样关键。

    西陵前线是抵御外敌的重要屏障,现在步阐竟率领全境兵马归降晋国,宛如一声突如其来的晴天霹雳轰击在孙皓心头。

    如此信任的人居然因区区小事叛国,更让他怀疑起是否连陆抗也有可能变节。

    但令他未曾料到的是,捅刀之人竟是步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