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戎马关山 > 第78章 博弈

戎马关山 第78章 博弈

    徐凤鸣凭一己之力,三言两语怼得两个人都不说话了。

    “公子,我错了,”郑琰服软了:“我不说话了,你饶了我吧。”

    徐凤鸣心情舒畅,喝了一口酒:“你可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孙子曰,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贻。”

    “所以,凤鸣兄这段日子是在观察,”姜冕说:“一个国家怎么样,往往只要看这个国家的百姓过得怎么样,就能看出来了。”

    郑琰懂了:“所以,公子这段日子每日出来不是为了吃喝玩乐?而是为了体察民生?”

    “不,”徐凤鸣说:“其实我也想出来玩的,那府里实在是太无聊了。”

    郑琰:“……”

    酒肆一片嘈杂,四处都是人们说话的声音。

    “要我说,咱们启国如今能有这繁荣景象,还得多亏了丞相。”

    周围的人不知为何,突然就谈论到闵先生身上了。

    一有人开口,就立即有人接话了:“是啊,若不是丞相来了我们启国以后,大力发展商贸,开通通商渠道,吸引各国的商人前来经商,我们启国这几年也不会变得这么富裕。”

    “是啊,别的不说,”一名中年男人接口道:“这几年来,大安城就比以前热闹的多。而且啊,我们平时所需的米面粮油不但不那么难买了,价格也没以前那么贵了。”

    “兄台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了,前几日东街那边又开了几家新的粮油店。”

    “可不是吗?”有人说:“自从我们跟别国通商后,不但各种生活所需的物品价格打下来了,就这些外来的商铺,一年下来上缴国库的赋税,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不知道能养活多少将士,打造多少兵器。”

    “别的不说,单说只是那长春阁一年所上交的赋税,就足以养活八九万将士了。”

    “丞相是我们的大恩人啊,”一个老人说:“因为他,我家去年不但收到了我战死的小儿子的抚恤金,就连他跟老大多年未发的俸禄也悉数补上了。

    那上门发抚血金的大人说,根据启国新法,但凡是在战场上战死的将士,家属每一年都有抚恤金。”

    “对,我家也收到了!”

    “我家也是!”

    “我们家兵娃子的军饷也拿到了。”

    众人纷纷附和起来。

    这已经是徐凤鸣几个月以来,不知道多少次听人赞扬闵先生了。

    三个人坐在酒肆里默默地听着,及至天黑,两坛酒见了底,酒肆里的人也陆陆续续散去,三个人才回了丞相府。

    根据徐凤鸣对启国的了解,结合这段时间在大安城的观察得出了大致的结果。

    这启国,虽然一直是中原各国口中的蛮夷之邦,更是因为几百年前启国第一任国君得位不正,一直被中原各国所瞧不起。

    然而被瞧不起归被瞧不起,但不可否认的是启国的兵力一直是最强的,军队的战斗力也是几国当中的佼佼者。

    启国第一任国君更是行武出身,启国自建国伊始,可以说大安城的第一批居民,除了百姓,还有许多长年在战场上厮杀的士兵。

    启国地处北方,土地宽广却贫瘠、物资匮乏,一年当中有近一半的时间处于冬天,因此他们不得不为了生存跟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斗争。

    加上地处北方,又常年跟草原上的民族斗争。导致启国民风彪悍,启国人生性好斗。

    可打仗启国人或许在行,但治理国家却不行。

    加上启国因为得位不正,向来被中原人瞧不起,几百年间更是很少有读书人愿意来启国当官。

    这些年来,无论启国开出多好的条件,那些读书人仍然只游走于中原各国,始终不愿意踏出玉璧关来启国。

    因此启国强归强,内部却有很多弊端。

    这些弊端刚开始或许并不明显,却始终都在。日子久了,就像人一样,平时或许不会怎么样,看起来身体强壮,甚至根本看不出来身体有什么不对。

    可一旦那人生了病,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沉疴顽疾便会立即趁势而来,若是处理不好,甚至会就此断送性命。

    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便是其道理,越是不显眼的毛病,就越容易危及生命,越容易摧毁根基。

    启国一直以来的沉疴顽疾他是知道的,加上连续吃过两次亏,所以他此次前来,并没有急着入手,而是打算先找到弊端,方能对症下药。

    然而真到他来了才发现,这启国早就在改变了,那病变的地方在慢慢地治愈。

    对于闵先生这个人,徐凤鸣对他一直是有恨的。

    当初若不是因为他指使郑琰去洛阳王宫,意图掳走姜黎,姜黎如今就不会生死不明。

    郑琰此人他虽不了解,但有一点徐凤鸣可以肯定,那就是郑琰最后向姜黎下杀手,一定是得到过他的授意。

    其实徐凤鸣不怪他出计谋去洛阳抢姜黎,正如陈简所说,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更何况如今这乱世,早已礼崩乐坏,各国之间都想挟持早已名存实亡的太子,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恨的是他那种得不到就要毁掉,既然人带不走,那么就要杀掉的心理。

    就因为他,害得姜黎如今生死不明。

    倘若徐凤鸣有得选,他绝对不会来启国,更不会跟他一起共事。

    但现在,徐凤鸣却不得不对这个仇人心生钦佩。

    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启国潜藏在强大光环下的致命弱点,凭一己之力,带动了启国的经济发展,解决了启国目前最重要的一个问题——钱。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不单适用于人,也适用于国家。只要有了钱,国库才能日渐充盈,有了钱,才能发得出军饷,百姓才能安定。

    三人回了丞相府,姜冕跟徐凤鸣各自回了院子。

    晚上,郑琰仍旧将今日的行程报备给了闵先生。

    第二日徐凤鸣跟姜冕没出门,在院子里晒太阳,如今积雪初化,日子一天天暖了起来,算起来,南方这时候应当已经入了春了。

    今日闵先生没有朝会,也没有出门,特意来后院转了一圈。

    徐凤鸣跟姜冕二人刚摆好棋盘,闵先生笑道:“二位公子好雅兴。”

    “闵相来得正是时候,”徐凤鸣见是他来了,忙道:“这棋盘刚摆好,不若这第一局棋,让您来?”

    闵先生久不下棋,瞧见这棋盘,还真有点手痒:“那我就倚老卖老了。”

    “我棋艺不行,”徐凤鸣看向姜冕:“子敬,不若你替我一局?”

    姜冕想了想,笑道:“那我就献丑了,还请丞相大人手下留情。”

    “姜公子言重了,”闵先生笑道:“实不相瞒,老朽棋艺也不行,下得一手烂棋,一会儿还要请姜公子高抬贵手呢。”

    两人相对而坐,作为晚辈,姜冕让了一子,闵先生从棋盒里摸出一颗黑子落在棋盘上。

    他落子后,姜冕手执一子,落在棋盘上。

    徐凤鸣坐在一旁观战,郑琰跟那个刀疤男人无声地站在院子里。

    院子里寂静无声,两人棋艺相差无几,一时半会儿-竟然谁也奈何不得谁。

    “这段日子以来,”闵先生观察着棋盘上的局势,落下一子:“两位公子在大安可还舒心?”

    “自然是舒心的,”徐凤鸣说:“大安军民融洽、其乐融融,这是在其他国家都是很少见的,这都是丞相的功劳。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大安太冷了,冬季时间较南方比起来太过漫长。”

    “我们是中原人,自然是受不了了北方的严寒,不止我们,整个启国人都是。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离开这地方,回到玉璧关内。”姜冕吃了闵先生一子,闵先生觑着棋盘,赞赏道:“好棋。”

    姜冕:“不过投机取巧罢了。”

    闵先生从棋盒里摸出一颗棋子来,思索片刻,落下棋子。

    这两人的棋艺不相上下,照目前的局势来看,姜冕吃了他一子,他也可以吃姜冕一子,但他没有这么做,反而退而求其次,转攻为守。

    徐凤鸣的眼睛没有离开过棋盘,他这一手,姜冕反而不敢下了,手上那个白玉石棋子都沾染上了他指尖的温度。

    姜冕思索良久,才落下一子。

    闵先生看着棋盘笑了起来,那笑容似乎带着点欣慰:“不过总有一天,我们能回到南边去……”

    “是啊,”徐凤鸣道:“这启国,有闵相您在,迟早会有这么一天的。”

    “不,”闵先生落了一子,抬眸看向徐凤鸣说:“不是因为有我在,而是因为有你们在。我相信总有一天,你、姜公子、还有殿下,能带领启国人回到关内。”

    “先生太高看我了,”徐凤鸣说:“又太过自谦了,其实,这启国只要有你在,有没有我们,都不重要。”

    徐凤鸣说完,提醒道:“闵相,我觉得一盘棋到了关键时候,还是不要分心的好,要不然容易功亏一篑。”

    话音刚落,姜冕一颗子落在了关乎胜败的位置,胜负已定,事情已成定局。剩下两步棋,走不走,都没什么关系了。

    闵先生转过头去看,片刻后,他将手中那黑子扔回棋盒,笑了起来:“姜公子年少有为,老夫技不如人,输给姜公子不吃亏。”

    姜冕:“今日是闵相手下留情,我才险胜一局。”

    “第一盘棋已经下完,”闵先生笑了起来:“我还有事,就不打扰二位公子了。”

    说罢,起身走了,独留徐凤鸣跟姜冕两人坐在棋盘前,对着那盘棋陷入了沉思。

    两人将大安城走了个遍后,北方也进入了春天。

    积雪尽数化作雪水,浸润在了土地里,被大雪覆盖了好几个月的泥土化冻,树木逢春,枝桠快速抽枝发芽,嫩绿的嫩芽从泥土里冒出头来。

    大安城的梨花开了。

    像浔阳一样,整个大安城,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种了一两棵梨树。

    春风荡漾,梨树花开,整个大安城花雨纷飞,弥漫着梨花的清香。

    随便站在一条街道口,远远望去,一簇簇雪白的梨花从街头绵延至街尾,如团团云层,云锦似的漫天铺去,好似一幅淡墨的山水画。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就连徐凤鸣跟姜冕院子里都种了两棵梨树,最开始徐凤鸣还没认出来,等到梨花开时,他才认出来这是梨树。

    这日徐凤鸣跟姜冕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赏花,院子里花瓣纷飞,氤氲着淡淡的清香。

    “可惜了,”姜冕看着那满树雪一般盛开的花朵:“这么好的景物,赵兄不在。”

    自从赵宁跟一众王子被搬到别院后,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就很少出来了。

    “春天来了,”徐凤鸣说:“听说草原上的风景更美,蓝天浩渺、白云悠扬、野花繁盛、草浪翻飞,还有驰骋的马儿,跟这满地的梨花比起来,似乎别有一番意境。

    这么好的天气,不去看看简直是往来世上一遭,不如我们去看看?”

    姜冕道:“我正有此意。”

    郑琰推开院门,从院子外进来了:“公子,游玩的事先放一放,宫中有人来了,说是王后宣你入宫。”

    “王后?”徐凤鸣怀疑自己听错了:“宣我?”

    郑琰点头,徐凤鸣心念电转,想起赵宁回大安那日回王宫去拜见赵玦跟卓文姬,回来时那神情不对,大约明白是什么事了。

    他当即起身,整理衣袍,道:“走。”

    姜冕不放心,起身道:“凤鸣兄……”

    徐凤鸣回头给了他一个安心的眼神:“放心。”

    郑琰只说王后宣徐凤鸣进宫,那么应当跟赵玦没关系,是她私下里要见徐凤鸣。卓文姬找徐凤鸣,为的无非就是赵宁的事罢了,应当不会有什么大事。

    于是也放心了,点点头:“小心。”

    徐凤鸣跟郑琰出了院子,路上郑琰说:“今日丞相不在府里,需要我去找殿下吗?”

    “不用,”徐凤鸣说:“我知道她想说什么。”

    郑琰突然侧眸看了一眼徐凤鸣:“那你打算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徐凤鸣反问道:“我又不是女人,难不成我还能像那些女人似的,大肆宣扬,然后上演赵宁要了我却不愿意负责的戏码,将这事闹得人尽皆知。然后借此威胁赵宁,再来个以死相逼,让他跟我成亲?”

    郑琰:“……”

    “公子,我不是这意思,”郑琰说:“我是担心你吃亏,要不我去通知殿下,让他去一趟?”

    徐凤鸣:“他如今不好出来,现在又在跟他的兄弟们斗智斗勇,他的日子也不好过,就不要把他牵扯进来了。”

    郑琰没吭声了,两个人出了丞相府,门前停了一辆马车,两名内侍站在马车旁。

    “想必这位就是徐公子了?”一名内侍道:“公子跟殿下是同窗,王后感念公子多年对殿下的照拂之恩,故请公子进宫去叙叙旧。”

    徐凤鸣点头,下得台阶走上前来上了马车。

    郑琰跟在徐凤鸣身后,方才说话那内侍道:“郑先生,娘娘只说要见徐公子,郑公子放心,我们一定会将徐公子安然无恙地送回来的。”

    “大人多虑了,”郑琰说:“我并非不放心大人,而是徐公子是丞相大人的客卿。我受丞相大人的命令,必须寸步不离保护徐公子的安全,若是他有个三长两短,我这条命也就差不多了。

    大人你看,你有难处,我也有难处,不若我各自退一步,谁都不为难,您看怎么样?大人放心,只要进了宫,我就守在宫外就行。”

    闵先生现在是启国一国丞相,又是赵玦面前的红人。

    这些内侍也不傻,知道不能得罪了人,于是只得同意。

    于是郑琰也上了马车,跟徐凤鸣一起进了王宫。

    两人进宫后,徐凤鸣进了昭华殿,郑琰则在宫殿外头等着。

    那卓文姬一袭锦衣坐在殿内的屏风后,显然已经等候多时了。

    徐凤鸣进殿先是行了礼。

    “赐座吧。”卓文姬不咸不淡道,随后挥退了殿内伺候的侍人,只留下一个贴身的侍女和内侍。

    徐凤鸣道过谢,走到卓文姬为他准备好的案几后坐下。

    两人之间隔着屏风,他看不清楚卓文姬的脸,卓文姬也看不清楚他的脸。

    两个人都没有开口,徐凤鸣默默地坐着,半晌,卓文姬终于忍不住先开口了:“徐公子,几年不见,可还好?”

    “很好,多谢娘娘关心,”徐凤鸣心里却在回想,他跟卓文姬究竟有没有见过面:“娘娘可好?”

    卓文姬:“我很好,有劳徐公子挂念。”

    徐凤鸣笑了起来:“娘娘是母仪天下的国母,国母身体康健,国人才能心安定志。”

    徐凤鸣这话不知几分真心几分假意,卓文姬却听得很是受用:“你倒是会说话。”

    徐凤鸣:“寻常人所谓的安身立命,安身,就是安定下来;立命,就是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而一个国家,国君安的是百姓的身,只有国母才能安百姓的心。所谓母仪天下,不外乎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