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关山 第103章 赈灾
热门推荐:
从超兽武装开始盘点
路过的奥特曼也许是勇者
火影:鸣人的叛忍老哥
穿成极品恶媳,种田致富娇养探花
【HP】荣耀颂歌
两世永生
重生另嫁小叔,夫妻联手虐渣
九星镇天诀
宜修重生,斗嫡姐,当太后
“真是财大气粗啊,”尹绍之不无羡慕道:“这位小哥,冒昧问一句,你家是干什么的?”
陈简:“兄台客气,在下家里是做生意的。”
尹绍之识趣地没再问下去。
“徐大哥,老师说事态紧急,你等着钱用,于是把一部分的金银都兑换成了碎银子,”陈简说:“因为你要的急,路途又太远不好运,所以这里只有十八万两白银,黄金六万两。”
陈简说完,又从随身背着的包袱里面拿出一个匣子,双手捧着递给了徐凤鸣:“剩余的还没来得及兑换的银票都在这里了,共计三千九百万两。”
姜冕看着这一大队马车,感叹道:“老天,这么短的时间,你们究竟是怎么把这些东西运过来的?”
“其实也没什么,只是路上没有耽误罢了,”陈简说:“老天保佑,郑琰带着我们抄了近路,路上也没有节外生枝,幸好,紧赶慢赶,总算是赶到了。”
“在下非常好奇,”尹绍之看向陈简:“这位小公子家里做的什么生意?”
陈简:“说来惭愧,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勾当。”
徐凤鸣听了半天没回过神,他真没想到,自己一封信,宋扶竟然给他送了这么多钱来。
他原本还在担心钱不够,到时候不好摆平那二十万百姓,现在好了,不用担心了。
“公子,现在怎么办?”郑琰望着这一溜马车:“这可是十几万两真金白银,总不能就这么明晃晃地摆在马路上吧?”
徐凤鸣:“你不是最擅长打小报告吗?还问我怎么办?”
郑琰:“……”
徐凤鸣:“你去通知丞相,他会派人来看着的,至于究竟是要直接拿钱去赈灾,还是把这些银子换成粮食,一会儿等赵宁来了再说。”
郑琰有些奇怪,自从赵玦被气吐血后,为了防止“国君突然暴毙”这样的事情发生。
赵宁一直寸步不离守着赵玦,逼得赵宁都开始写诗以寄相思之情了,徐凤鸣怎么确定赵宁今天会来?
“放心吧,他一定会来的。”徐凤鸣说。
郑琰不解:“公子这么确定?”
徐凤鸣:“那是自然。”
郑琰:“为什么?”
徐凤鸣:“因为他是王子,要代表国君去慰问百姓,顺便颁布新法。”
陈简若有所思摩挲着下巴:“这个差事确实是赵大哥最合适。”
姜冕笑道:“说得对,非他莫属。”
晚上,赵宁果然来了。
现在已经入了春,大安城的梨花含苞待放,又要开了。
赵宁来的时候,顺手在徐凤鸣院子里那棵梨树上折了一枝梨花拿进屋,插在了徐凤鸣案几上那个小陶罐里。
闵先生这人虽是出身商贾,却对身外之物没什么特别的喜好,特别是做了丞相以后,穿得反而比以前更朴素了。
丞相府的东西也极其简单,就连案几等一应物什都十分简朴,以原色或是墨色为主。
因此那一枝含苞待放的梨花插在那陶罐里时,瞬间给这屋子增添了几分色彩。
徐凤鸣原本是在等赵宁的,等着等着自己却睡着了。
小别胜新婚,赵宁许久没见他,这段时间以来想他想的快疯了。
一上去就把徐凤鸣抱在怀里,蜻蜓点水似的在他唇嘴上亲。
徐凤鸣被他亲得迷迷糊糊地醒了:“来了?”
“嗯。”徐凤鸣一醒,赵宁就顶开了他的唇,他抱着徐凤鸣,另一只手已经解开了他的腰带。
徐凤鸣偏过头:“等一下……我有话说……”
“等会再说。”现在这种时候赵宁怎么可能听得进去他说话,把他的头掰过来重新吻了上去,他呼吸急促,攻势迅猛,根本不给徐凤鸣说话的机会。
一个时辰后,两个人总算能心平气和说话了。
徐凤鸣问:“什么时候去赈灾?”
“明天,”赵宁说:“先生正在准备赈灾的粮食,还要点兵。”
这一点徐凤鸣是知道的,说是赈灾,但也要给那群老百姓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造反是要承担后果的,否则这次就这么轻而易举过去了,谁也说不准以后会不会有人继续这么干。
说不得,颁布王书和法令之前,可能还要先打一架,恩威并济,才能解决问题。
徐凤鸣:“谁出兵?”
赵宁:“不知道,不过可能是孟案,这一场仗看似简单,但不好打,不注意就会死很多百姓。”
徐凤鸣懂赵宁的意思,他的不好打,不是指那些兵有多难打,指的是一不小心,可能会让很多老百姓失去生命。
打老百姓是以恐吓为主,能尽量不能出人命是最好的,换一个没轻没重的将领去,会增加无谓的伤亡。
徐凤鸣:“你看见丞相府的东西了吗?那是宋师兄送来的。你自己看看,朝廷能凑多少赈灾粮,若是不够,可以用银子代替,让他们拿了钱去买是一样的。”
“嗯,”赵宁闭着眼,在徐凤鸣脖颈处嗅来嗅去:“八千石应该能拨出来,不过可能不够,到时我把这些银子带着,反正内史也会派人去,到时银子混着粮食一起发。”
他说完,又一翻身压在徐凤鸣身上,含住了徐凤鸣的耳垂。
徐凤鸣的耳垂最为敏感,本来还在思考灾民的事,现在脑子是半点都不转了。
他本能地勾着赵宁的脖颈,跟他唇舌纠缠。
整个人像是在温水里荡漾,他微微喘着气,眼尾猩红,双眼洇着淡淡的雾气。
赵宁最见不得他这个样子,每次看见他这样,都想把他吃进肚子里去。
四更时分,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赵宁起身,在徐凤鸣嘴上亲了一口,走了。
“一应事务已准备齐全,”闵先生站在台阶前:“上将军已经点好了兵,粮食一共八千石,你跟上将军先去,后续的粮食我会想办法补上,再派人给你们陆续运过来。”
赵宁点头,郑琰跟在他身后,两人出了丞相府,下得台阶各自上马,和孟案一起,身后跟随着押送粮食和银钱的军队出发了。
大安离舟山不远了,一行人带着大军,后面押送着粮草,在第三天来到舟山旁的青石河岸,只见对岸都是错落不一的营帐。
营帐后面还有木棚,浩浩荡荡绵延而去,占据了整个青石河岸,有些甚至已经蔓延到了舟山峡谷里面。
春季溪水仍旧很浅,只到膝深,天也渐渐热了,这些士兵们总算熬过了一年之中最难熬的日子。
说是兵,但其实他们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连像样的盔甲都没几套。
赵宁跟孟案到了舟山,孟案命人安营扎寨不提,现在反而遇到一个难题,是要先收拾他们一下,还是直接跟他们谈判?
叛军们选择在舟山扎营,不敢冒然进军大安。
虽说是农民叛军,但他们也是知轻重的。
毕竟启国受晋天子封为诸侯国至今两百余年,还未到天怒人怨的地步。
何况如今是个人就懂外敌在侧的道理,如今天子已崩,整个神州战乱四起,各国虎视眈眈,都想成为称霸中原的霸主。
真推翻了朝廷,只怕他们也不一定就能独善其身。
关键是启国的铁蹄也不是吃素的,这些人虽然号称有二十万人,但到底都是百姓,又都是些食不果腹的灾民,哪有力气打仗?
真打起来他们这二十万大军都不够孟案玩的。
之所以能容忍他们闹到现在,也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是百姓罢了。
想来这叛军的头领也清楚,他们揭竿而起,只为一口饭吃,并不是真的要跟国君作对,这才把军队驻扎在了舟山,没有再往前跨一步。
赵宁正是吃准了这点,打算给颜臣安一个台阶下:“先谈判。”
于是派出使臣过去谈判。
孟案跟赵宁坐在营帐内:“殿下,这叛军首领是个人物,若是能加以利用,也是一员良将。”
赵宁自然明白,能凭一己之力组织起二十万大军,不但将除了大安城的启国士族全部杀光,还一路摧枯拉朽,碾过五六座城池,直逼舟山,自然不可能是泛泛之辈。
虽说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军队到底不愿意对自己的老百姓下手,但这个人到底是有些本领在身上的。
赵宁自然听出来孟案很欣赏这个叛军头领颜臣安,不想让他就这么死了:“我会先将他收押,尽量留他一命。”
两个时辰后,使臣回来了,说那颜臣安要赵宁亲自过去。
赵宁何等聪明,知道这是颜臣安在给自己找台阶下,故意端着。
按照他本来的脾气,这颜臣安敢提这样无理的要求,他可能会提着剑直接飞去对面营帐 ,一剑捅死颜臣安,然后再问问剩下的人投不投降,不投降就多捅死几个。
实在不行,就直接大军压境,先把他们打服了再宣布王令是一样的。
然而他转念一想,又觉得孟案说得有道理,这个人以后或许还有用,因此纡尊降贵去了对面营帐。
这颜臣安人如其名,仪表堂堂、玉树临风,虽然穿得是粗布麻衣,却不像个农民,倒更像个文绉绉的读书人。
颜臣安本来只是随口一说,给自己找个台阶下,等使臣在两军营帐间走三两个来回,他再提要求,最后半推半就地降了。
他没想到这个王子殿下是真的敢来啊,如今赵宁真的来了,他反而震惊了。
到底是敢造反的人,一瞬间的错愕后,神色就霎时间恢复如常,笑了起来:“殿下有如此胆量,在下佩服!若是我启国上下都是殿下这样的人,我等平民百姓何必走到今天这一步。”
赵宁:“我今日来就是来改变这一切的。”
颜臣安:“殿下说得轻巧,只是要想改变,又岂是那么简单的?”
赵宁没跟他废话,直接让使臣宣读了王书,使臣宣读完后,直接把王书给了颜臣安。
颜臣安接过王书又看了看,最后抬眸看向赵宁:“殿下,这王书上所言?可是真的?”
赵宁:“白纸黑字,上面还有国君的王印,还能有假?我亲自前来,就是代表国君,你还有什么不相信的?”
刚才那使臣来说的时候,他本来是半信半疑,后来还做好了跟赵宁讨价还价的准备。
事到如今,他深知自己必死无疑,他不怕死,但是他想让自己死的有价值。
不管能不能将大安城苟延残喘的士族们都杀了,但起码要在自己死之前,给这些跟他一起起义的兄弟们留一条活路。
否则这次起义的意义何在?
然而他没想到,这使者说得都是真的。
颜臣安的眼眶竟然瞬间红了,他没想到这是真的。
他本来是坐在案几后的,突然起身,走到赵宁面前,跪伏在地:“殿下,我等原本只是为了一口吃的,不得不揭竿而起。
我等从未奢求过国君会如何对我们,只希望他能给我们一口饭吃,原来国君竟是如此将我等蝼蚁放在心里。”
“起来吧。”赵宁神色平静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颜臣安。
“我还有一个请求,还请殿下答应。”颜臣安跪在地上没动。
赵宁:“说。”
颜臣安直起身子,却并没有起身:“这次起义皆由我一人而起,与他人无关,还请殿下能网开一面,放过那些无辜的人。”
赵宁终于正眼瞧了一眼颜臣安,就连一直站在赵宁身后心不在焉的郑琰都动容了,侧眸看了颜臣安一眼:“你也算是条汉子,这时候不先担心自己,反而放心不下你的下属。”
颜臣安道:“他们本来也是被我蛊惑的。”
赵宁:“我答应你。”
颜臣安:“那就请殿下当众宣布君上的王令,也好给他们一个交代。”
当日午时,青石河岸搭起高台,赵宁登上高台,亲自朝底下黑压压的一片农民军宣读赵玦的王书。
他声音不疾不徐、铿锵有力,传遍了整个青石河岸。
空旷的河岸两边一片肃穆,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离开。
赵宁宣读完王令,眸色仍旧平淡,却不似平日里那么冷漠,他薄唇轻启,不轻不重吐出两个字:“派粮。”
整个北岸区域都轰动了,孟案率军从对岸将粮食运过来。
百姓们没有上前哄抢,自主排成了队。
第一个人跪下,涕泗横流,口称国君圣安,紧接着越来越多人下跪,朝大安城叩首。
呼声排山倒海,震荡在舟山峡谷和青石河岸,连绵遍野,回响不绝。
赵宁眸色深沉,伫立在高台上看着下方麦浪一般拜服的人,久久没动。
他看着那些人,突然想起那年在安阳城,徐凤鸣叩响他家的大门,问他:“你有想过读书是为了什么吗?”
那天阳光明媚,院子里一片静谧,只有微风徐徐,震动着长廊下的风铃。
百姓的呼声震天动地,回荡在赵宁耳边,那么近,又那么远。
这一刻,赵宁终于体会到了徐凤鸣当时的心情。
也明白了为什么他每次提出想带徐凤鸣找个没人的地方隐居的时候,徐凤鸣都不回答他。
军队从午时开始派粮、发钱,一直到深夜,每人都领了一袋粮,和二两银子。
领到粮钱的百姓各自回家,等着朝廷的法令一颁布,他们就有地可种了。
颜臣安在芦苇丛中站着,怔怔看着那些百姓,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他是知道自己难逃死路的,毕竟是叛军头子,想来是知道自己无处可逃,索性没有逃跑。
等这些百姓都散了以后,颜臣安不消别人动手,自己送上门去,去了赵宁的营帐。
赵玦顺手将他关进囚车,带回了大安,一回大安就关进了廷尉狱。
赵宁去舟山招降的时候,徐凤鸣等人也没闲着。
法令虽然下来了,但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修改、完善,赵宁不在这几天,闵先生则寸步不离守在赵玦身边。
因此这任务就落在了徐凤鸣、姜冕、尹绍之和欧阳先生几人身上,这几天几人不断修改完善法令,忙得脚不沾地,别说吃饭,连喝口水都是狼吞虎咽的。
赵宁回来的时候,所有法令彻底修缮完毕,最后送进宫中,盖了王印,已经张贴在了大安城门口。
一时间全城欢腾、举国欢庆,人们欢天喜地,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法令正式颁布后,朝廷专门组建了一个部门,下到各郡、县去帮助当地的官员分配土地。
同时,由于去年干旱,粮食大量减产,朝廷要派粮赈灾的同时,还要派出粮种去协助当地百姓耕种,尽量不要误了春耕。
整个启国似乎都忙了起来,人人热火朝天,新法令的颁布势必会是一项大工程,朝廷中的官员们也是个个脚不点地,陀螺一般连轴转。
连颜臣安都没人有空去审,押回来后扔进廷尉狱就没人管他了。
全国上下折腾了近两个月,宋扶后续送来的粮食解了燃眉之急,总算没有误了春耕。
两个月后,这股改革的热潮总算告一段落,所有人总算有了喘息的机会。
事情忙完了,总算可以秋后算账了,颜臣安终于被揪出来审判了。
朝中总共分为三派,以孟案为首的一派主张不杀,他们认为这颜臣安是可塑之才,可以为己所用。这样的人才杀了可惜,应该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将功补过。
以陈尧、江卫为首的各士族就恨不得食其肉、啖其骨、饮其血,将他剥皮抽筋,挫骨扬灰。
毕竟他们士族如今沦落到这种地步,都是拜颜臣安所赐,硬生生被剥去了所有权利和优待,他们怎么可能不恨?
至于剩下的那一派,则是以闵先生、秦川为首的中立派。
他们从不发表任何意见,就看着另外两派吵。
其实闵先生是想保颜臣安的命的,但因为他身份特殊,不好言语,所以没说话。
关于颜臣安的情况,吵了近一个月,最终谁也说服不了谁。
赵玦也犯了难,站在他的角度,颜臣安狗胆包天,敢造他的反,势必是留不得的。
然而赵玦也清楚,当初若不是颜臣安来这一出,启国的变法不可能来得这么容易。
赵玦考虑了几天,都拿不定主意,最后问赵宁。
赵宁轻飘飘一句:“新法尚不稳固,留着他或许还有用。”
成功留下了颜臣安的狗命。
陈简:“兄台客气,在下家里是做生意的。”
尹绍之识趣地没再问下去。
“徐大哥,老师说事态紧急,你等着钱用,于是把一部分的金银都兑换成了碎银子,”陈简说:“因为你要的急,路途又太远不好运,所以这里只有十八万两白银,黄金六万两。”
陈简说完,又从随身背着的包袱里面拿出一个匣子,双手捧着递给了徐凤鸣:“剩余的还没来得及兑换的银票都在这里了,共计三千九百万两。”
姜冕看着这一大队马车,感叹道:“老天,这么短的时间,你们究竟是怎么把这些东西运过来的?”
“其实也没什么,只是路上没有耽误罢了,”陈简说:“老天保佑,郑琰带着我们抄了近路,路上也没有节外生枝,幸好,紧赶慢赶,总算是赶到了。”
“在下非常好奇,”尹绍之看向陈简:“这位小公子家里做的什么生意?”
陈简:“说来惭愧,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勾当。”
徐凤鸣听了半天没回过神,他真没想到,自己一封信,宋扶竟然给他送了这么多钱来。
他原本还在担心钱不够,到时候不好摆平那二十万百姓,现在好了,不用担心了。
“公子,现在怎么办?”郑琰望着这一溜马车:“这可是十几万两真金白银,总不能就这么明晃晃地摆在马路上吧?”
徐凤鸣:“你不是最擅长打小报告吗?还问我怎么办?”
郑琰:“……”
徐凤鸣:“你去通知丞相,他会派人来看着的,至于究竟是要直接拿钱去赈灾,还是把这些银子换成粮食,一会儿等赵宁来了再说。”
郑琰有些奇怪,自从赵玦被气吐血后,为了防止“国君突然暴毙”这样的事情发生。
赵宁一直寸步不离守着赵玦,逼得赵宁都开始写诗以寄相思之情了,徐凤鸣怎么确定赵宁今天会来?
“放心吧,他一定会来的。”徐凤鸣说。
郑琰不解:“公子这么确定?”
徐凤鸣:“那是自然。”
郑琰:“为什么?”
徐凤鸣:“因为他是王子,要代表国君去慰问百姓,顺便颁布新法。”
陈简若有所思摩挲着下巴:“这个差事确实是赵大哥最合适。”
姜冕笑道:“说得对,非他莫属。”
晚上,赵宁果然来了。
现在已经入了春,大安城的梨花含苞待放,又要开了。
赵宁来的时候,顺手在徐凤鸣院子里那棵梨树上折了一枝梨花拿进屋,插在了徐凤鸣案几上那个小陶罐里。
闵先生这人虽是出身商贾,却对身外之物没什么特别的喜好,特别是做了丞相以后,穿得反而比以前更朴素了。
丞相府的东西也极其简单,就连案几等一应物什都十分简朴,以原色或是墨色为主。
因此那一枝含苞待放的梨花插在那陶罐里时,瞬间给这屋子增添了几分色彩。
徐凤鸣原本是在等赵宁的,等着等着自己却睡着了。
小别胜新婚,赵宁许久没见他,这段时间以来想他想的快疯了。
一上去就把徐凤鸣抱在怀里,蜻蜓点水似的在他唇嘴上亲。
徐凤鸣被他亲得迷迷糊糊地醒了:“来了?”
“嗯。”徐凤鸣一醒,赵宁就顶开了他的唇,他抱着徐凤鸣,另一只手已经解开了他的腰带。
徐凤鸣偏过头:“等一下……我有话说……”
“等会再说。”现在这种时候赵宁怎么可能听得进去他说话,把他的头掰过来重新吻了上去,他呼吸急促,攻势迅猛,根本不给徐凤鸣说话的机会。
一个时辰后,两个人总算能心平气和说话了。
徐凤鸣问:“什么时候去赈灾?”
“明天,”赵宁说:“先生正在准备赈灾的粮食,还要点兵。”
这一点徐凤鸣是知道的,说是赈灾,但也要给那群老百姓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造反是要承担后果的,否则这次就这么轻而易举过去了,谁也说不准以后会不会有人继续这么干。
说不得,颁布王书和法令之前,可能还要先打一架,恩威并济,才能解决问题。
徐凤鸣:“谁出兵?”
赵宁:“不知道,不过可能是孟案,这一场仗看似简单,但不好打,不注意就会死很多百姓。”
徐凤鸣懂赵宁的意思,他的不好打,不是指那些兵有多难打,指的是一不小心,可能会让很多老百姓失去生命。
打老百姓是以恐吓为主,能尽量不能出人命是最好的,换一个没轻没重的将领去,会增加无谓的伤亡。
徐凤鸣:“你看见丞相府的东西了吗?那是宋师兄送来的。你自己看看,朝廷能凑多少赈灾粮,若是不够,可以用银子代替,让他们拿了钱去买是一样的。”
“嗯,”赵宁闭着眼,在徐凤鸣脖颈处嗅来嗅去:“八千石应该能拨出来,不过可能不够,到时我把这些银子带着,反正内史也会派人去,到时银子混着粮食一起发。”
他说完,又一翻身压在徐凤鸣身上,含住了徐凤鸣的耳垂。
徐凤鸣的耳垂最为敏感,本来还在思考灾民的事,现在脑子是半点都不转了。
他本能地勾着赵宁的脖颈,跟他唇舌纠缠。
整个人像是在温水里荡漾,他微微喘着气,眼尾猩红,双眼洇着淡淡的雾气。
赵宁最见不得他这个样子,每次看见他这样,都想把他吃进肚子里去。
四更时分,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赵宁起身,在徐凤鸣嘴上亲了一口,走了。
“一应事务已准备齐全,”闵先生站在台阶前:“上将军已经点好了兵,粮食一共八千石,你跟上将军先去,后续的粮食我会想办法补上,再派人给你们陆续运过来。”
赵宁点头,郑琰跟在他身后,两人出了丞相府,下得台阶各自上马,和孟案一起,身后跟随着押送粮食和银钱的军队出发了。
大安离舟山不远了,一行人带着大军,后面押送着粮草,在第三天来到舟山旁的青石河岸,只见对岸都是错落不一的营帐。
营帐后面还有木棚,浩浩荡荡绵延而去,占据了整个青石河岸,有些甚至已经蔓延到了舟山峡谷里面。
春季溪水仍旧很浅,只到膝深,天也渐渐热了,这些士兵们总算熬过了一年之中最难熬的日子。
说是兵,但其实他们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连像样的盔甲都没几套。
赵宁跟孟案到了舟山,孟案命人安营扎寨不提,现在反而遇到一个难题,是要先收拾他们一下,还是直接跟他们谈判?
叛军们选择在舟山扎营,不敢冒然进军大安。
虽说是农民叛军,但他们也是知轻重的。
毕竟启国受晋天子封为诸侯国至今两百余年,还未到天怒人怨的地步。
何况如今是个人就懂外敌在侧的道理,如今天子已崩,整个神州战乱四起,各国虎视眈眈,都想成为称霸中原的霸主。
真推翻了朝廷,只怕他们也不一定就能独善其身。
关键是启国的铁蹄也不是吃素的,这些人虽然号称有二十万人,但到底都是百姓,又都是些食不果腹的灾民,哪有力气打仗?
真打起来他们这二十万大军都不够孟案玩的。
之所以能容忍他们闹到现在,也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是百姓罢了。
想来这叛军的头领也清楚,他们揭竿而起,只为一口饭吃,并不是真的要跟国君作对,这才把军队驻扎在了舟山,没有再往前跨一步。
赵宁正是吃准了这点,打算给颜臣安一个台阶下:“先谈判。”
于是派出使臣过去谈判。
孟案跟赵宁坐在营帐内:“殿下,这叛军首领是个人物,若是能加以利用,也是一员良将。”
赵宁自然明白,能凭一己之力组织起二十万大军,不但将除了大安城的启国士族全部杀光,还一路摧枯拉朽,碾过五六座城池,直逼舟山,自然不可能是泛泛之辈。
虽说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军队到底不愿意对自己的老百姓下手,但这个人到底是有些本领在身上的。
赵宁自然听出来孟案很欣赏这个叛军头领颜臣安,不想让他就这么死了:“我会先将他收押,尽量留他一命。”
两个时辰后,使臣回来了,说那颜臣安要赵宁亲自过去。
赵宁何等聪明,知道这是颜臣安在给自己找台阶下,故意端着。
按照他本来的脾气,这颜臣安敢提这样无理的要求,他可能会提着剑直接飞去对面营帐 ,一剑捅死颜臣安,然后再问问剩下的人投不投降,不投降就多捅死几个。
实在不行,就直接大军压境,先把他们打服了再宣布王令是一样的。
然而他转念一想,又觉得孟案说得有道理,这个人以后或许还有用,因此纡尊降贵去了对面营帐。
这颜臣安人如其名,仪表堂堂、玉树临风,虽然穿得是粗布麻衣,却不像个农民,倒更像个文绉绉的读书人。
颜臣安本来只是随口一说,给自己找个台阶下,等使臣在两军营帐间走三两个来回,他再提要求,最后半推半就地降了。
他没想到这个王子殿下是真的敢来啊,如今赵宁真的来了,他反而震惊了。
到底是敢造反的人,一瞬间的错愕后,神色就霎时间恢复如常,笑了起来:“殿下有如此胆量,在下佩服!若是我启国上下都是殿下这样的人,我等平民百姓何必走到今天这一步。”
赵宁:“我今日来就是来改变这一切的。”
颜臣安:“殿下说得轻巧,只是要想改变,又岂是那么简单的?”
赵宁没跟他废话,直接让使臣宣读了王书,使臣宣读完后,直接把王书给了颜臣安。
颜臣安接过王书又看了看,最后抬眸看向赵宁:“殿下,这王书上所言?可是真的?”
赵宁:“白纸黑字,上面还有国君的王印,还能有假?我亲自前来,就是代表国君,你还有什么不相信的?”
刚才那使臣来说的时候,他本来是半信半疑,后来还做好了跟赵宁讨价还价的准备。
事到如今,他深知自己必死无疑,他不怕死,但是他想让自己死的有价值。
不管能不能将大安城苟延残喘的士族们都杀了,但起码要在自己死之前,给这些跟他一起起义的兄弟们留一条活路。
否则这次起义的意义何在?
然而他没想到,这使者说得都是真的。
颜臣安的眼眶竟然瞬间红了,他没想到这是真的。
他本来是坐在案几后的,突然起身,走到赵宁面前,跪伏在地:“殿下,我等原本只是为了一口吃的,不得不揭竿而起。
我等从未奢求过国君会如何对我们,只希望他能给我们一口饭吃,原来国君竟是如此将我等蝼蚁放在心里。”
“起来吧。”赵宁神色平静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颜臣安。
“我还有一个请求,还请殿下答应。”颜臣安跪在地上没动。
赵宁:“说。”
颜臣安直起身子,却并没有起身:“这次起义皆由我一人而起,与他人无关,还请殿下能网开一面,放过那些无辜的人。”
赵宁终于正眼瞧了一眼颜臣安,就连一直站在赵宁身后心不在焉的郑琰都动容了,侧眸看了颜臣安一眼:“你也算是条汉子,这时候不先担心自己,反而放心不下你的下属。”
颜臣安道:“他们本来也是被我蛊惑的。”
赵宁:“我答应你。”
颜臣安:“那就请殿下当众宣布君上的王令,也好给他们一个交代。”
当日午时,青石河岸搭起高台,赵宁登上高台,亲自朝底下黑压压的一片农民军宣读赵玦的王书。
他声音不疾不徐、铿锵有力,传遍了整个青石河岸。
空旷的河岸两边一片肃穆,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离开。
赵宁宣读完王令,眸色仍旧平淡,却不似平日里那么冷漠,他薄唇轻启,不轻不重吐出两个字:“派粮。”
整个北岸区域都轰动了,孟案率军从对岸将粮食运过来。
百姓们没有上前哄抢,自主排成了队。
第一个人跪下,涕泗横流,口称国君圣安,紧接着越来越多人下跪,朝大安城叩首。
呼声排山倒海,震荡在舟山峡谷和青石河岸,连绵遍野,回响不绝。
赵宁眸色深沉,伫立在高台上看着下方麦浪一般拜服的人,久久没动。
他看着那些人,突然想起那年在安阳城,徐凤鸣叩响他家的大门,问他:“你有想过读书是为了什么吗?”
那天阳光明媚,院子里一片静谧,只有微风徐徐,震动着长廊下的风铃。
百姓的呼声震天动地,回荡在赵宁耳边,那么近,又那么远。
这一刻,赵宁终于体会到了徐凤鸣当时的心情。
也明白了为什么他每次提出想带徐凤鸣找个没人的地方隐居的时候,徐凤鸣都不回答他。
军队从午时开始派粮、发钱,一直到深夜,每人都领了一袋粮,和二两银子。
领到粮钱的百姓各自回家,等着朝廷的法令一颁布,他们就有地可种了。
颜臣安在芦苇丛中站着,怔怔看着那些百姓,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他是知道自己难逃死路的,毕竟是叛军头子,想来是知道自己无处可逃,索性没有逃跑。
等这些百姓都散了以后,颜臣安不消别人动手,自己送上门去,去了赵宁的营帐。
赵玦顺手将他关进囚车,带回了大安,一回大安就关进了廷尉狱。
赵宁去舟山招降的时候,徐凤鸣等人也没闲着。
法令虽然下来了,但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修改、完善,赵宁不在这几天,闵先生则寸步不离守在赵玦身边。
因此这任务就落在了徐凤鸣、姜冕、尹绍之和欧阳先生几人身上,这几天几人不断修改完善法令,忙得脚不沾地,别说吃饭,连喝口水都是狼吞虎咽的。
赵宁回来的时候,所有法令彻底修缮完毕,最后送进宫中,盖了王印,已经张贴在了大安城门口。
一时间全城欢腾、举国欢庆,人们欢天喜地,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法令正式颁布后,朝廷专门组建了一个部门,下到各郡、县去帮助当地的官员分配土地。
同时,由于去年干旱,粮食大量减产,朝廷要派粮赈灾的同时,还要派出粮种去协助当地百姓耕种,尽量不要误了春耕。
整个启国似乎都忙了起来,人人热火朝天,新法令的颁布势必会是一项大工程,朝廷中的官员们也是个个脚不点地,陀螺一般连轴转。
连颜臣安都没人有空去审,押回来后扔进廷尉狱就没人管他了。
全国上下折腾了近两个月,宋扶后续送来的粮食解了燃眉之急,总算没有误了春耕。
两个月后,这股改革的热潮总算告一段落,所有人总算有了喘息的机会。
事情忙完了,总算可以秋后算账了,颜臣安终于被揪出来审判了。
朝中总共分为三派,以孟案为首的一派主张不杀,他们认为这颜臣安是可塑之才,可以为己所用。这样的人才杀了可惜,应该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将功补过。
以陈尧、江卫为首的各士族就恨不得食其肉、啖其骨、饮其血,将他剥皮抽筋,挫骨扬灰。
毕竟他们士族如今沦落到这种地步,都是拜颜臣安所赐,硬生生被剥去了所有权利和优待,他们怎么可能不恨?
至于剩下的那一派,则是以闵先生、秦川为首的中立派。
他们从不发表任何意见,就看着另外两派吵。
其实闵先生是想保颜臣安的命的,但因为他身份特殊,不好言语,所以没说话。
关于颜臣安的情况,吵了近一个月,最终谁也说服不了谁。
赵玦也犯了难,站在他的角度,颜臣安狗胆包天,敢造他的反,势必是留不得的。
然而赵玦也清楚,当初若不是颜臣安来这一出,启国的变法不可能来得这么容易。
赵玦考虑了几天,都拿不定主意,最后问赵宁。
赵宁轻飘飘一句:“新法尚不稳固,留着他或许还有用。”
成功留下了颜臣安的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