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戎马关山 > 第125章 醉翁之意

戎马关山 第125章 醉翁之意

    “先生雄才大略,我大燕需要先生这样的人才。”燕平说:“只要先生愿意回来,我相信假以时日,一定能让大燕以及大燕百姓更上一层楼。”

    徐凤鸣:“承蒙殿下厚爱,只是殿下手下如今有一众足智多谋的客卿,其实有没有我,都是一样的。”

    燕平:“可若是再有先生的加入,那咱们就可以说是如虎添翼、无后顾之忧了。”

    孙先生:“说的是,再说,先生当初本来也是我们这边的。想当初先生一去不复还,我们这一帮人,可一直等着先生回来呢。如今回来,只当是回自己家一样。”

    燕平:“实不相瞒,我这次特意向那赵灵请求让先生来出使,就是想再次诚心邀请先生回西川。”

    燕平那表情算得上是情真意切,他是真的希望徐凤鸣能重新回来帮他,徐凤鸣的能力他是清楚的。

    徐凤鸣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当初在楚国策划了那一大场计划,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那是宋影早就设下的局。

    宋影确实是个狠人,称得上是丧心病狂,毕竟最开始谁也没想到她会因爱生恨,一开始就抱着得不到就毁掉的想法。

    徐凤鸣能在被人算计的情况下全身而退,足以看出他的本事。

    他这些年在启国的所作所为也是有目共睹的,先是凭一己之力,平定了塞北之乱。

    最后跟那闵先生两人一唱一和,先是借机打压士族,又成功颁布新法,最后还玩了一场漂亮的商战,成功帮启国渡过了危机。

    还有就是四国联军围攻启国的时候,也是他力挽狂澜,带着救兵前来解救了赵宁。

    老实说,燕平做梦都没想到,当时围攻大安总共十几万人,最后居然会败。

    燕平最后甚至得到消息,那赵晖就是他亲自射杀在乱军中的。

    此人有勇有谋,行事果断却不鲁莽,遇事当机立断绝不拖泥带水,绝对是一员不可多得的人才。

    这也就是他为什么非要赵宁让徐凤鸣来,他才肯跟赵宁谈结盟的根本原因。

    潼关他是要定了,但同时,徐凤鸣他也要定了。

    身边有这等人才,假以时日,时机成熟,不怕大燕不能荡平神州争霸天下。

    “承蒙殿下和孙先生看得起,在下实在愧不敢当,”徐凤鸣莞尔:“我没有殿下想的那么厉害,其实当初推行变法的不是我,而是闵相。

    至于大安之危,那是塞北各族和上将军救援及时,我其实什么都没做。”

    “启国变法先生没有机会大展身手,”孙先生笑道:“但燕国变法,可以任由先生施为。”

    到此,徐凤鸣终于明白燕平这次非得让自己来西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了。

    燕平这是看见启国变法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了显着的成果,自己也想效仿。

    不得不说燕平确实聪明,也有洞察危机的本事,西川现在在各国中虽然算得上是国富民强的大国。

    但也止步于此了,这是各国,乃至于大晋建朝几百年来的弊端。

    古往今来,所有的朝代、亦或是国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都会止步不前,然后在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开始缓慢地走向衰亡。

    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朝代如是,大晋朝如是,几百年来在战争中消亡的国家如是。

    卫国如是、楚国、宋国如是,燕国也如是。

    楚国和燕国依靠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这些年来不断在战争中开疆扩土,在肥沃的土地上发展国力,到得如今确实靠着地利人和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大国。

    可到了这一步,他们却没有办法再更进一步了。

    作为燕国的接班人,燕平敏锐地嗅到了这强盛表象下暗藏的危机。

    他清楚,想要避免燕国走向衰弱,就必须另辟蹊径,改变现在这种状态。

    无疑,启国的变法给了他新的启发和思路。

    燕平也隐隐约约察觉到了士族势力的坐大,阻碍的是整个燕国的发展。

    其实启国变法成功后,他试图尝试过变法,结果却均不了了之。

    若非如此,燕平也不至于非得让徐凤鸣来西川。

    在燕平看来,虽然当初启国的变法不是徐凤鸣主导,但他一定参与其中,并且熟悉这其中的操作。

    只要把徐凤鸣弄来西川,那么或许可以改变燕国这种止步不前的状态。

    “先生,”燕平叹息一声:“实不相瞒,我早就察觉到了士族势力的坐大带来的危害,这些年我也尝试过变法,但是最后都不了了之,还请先生教我。”

    “其实,要想真正的改变,就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毅力。”

    徐凤鸣听完,静默片刻,道:“想要建立新的法则,就要狠下心推翻现在的一切,重新建立秩序,就要看太子殿下下不下得了这个心。

    有时候想要改变一些东西,亦或者得到一些东西,就要豁得出去。

    太子殿下早就知道最大的阻力在哪,之所以不成功,归根结底,是殿下没有狠下心,豁不出去罢了。”

    徐凤鸣说完,看向燕平,眉宇间挂着一抹笑意:“当初启国之所以成功,虽然有别的因素不假,但究其根本,还是先帝豁出去跟士族对峙的结果。殿下说,对不对?”

    燕平听完,有一瞬间的沉默,随后他如梦初醒一般,眼角眉梢瞬间挂上豁然开朗的神色:“先生说得对!多谢先生提醒!”

    孙先生听完也不住点头赞同道:“殿下,我就说,只要能把徐先生请回来,一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先生真是太抬举我了,”徐凤鸣谦虚道:“这事关键不在某一个人身上,而是殿下和君上有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毕竟变法一定会引起国内动荡。就要看殿下和君上,舍不舍得下这个血本。”

    燕平很是高兴,还以为这一番言论,徐凤鸣是答应回来了,于是开始给徐凤鸣画大饼:“待日后先生回来,助我扫清庙堂。日后这大燕,有燕平的一半,也有先生的一半。”

    徐凤鸣一听他这话,就想起了卫国王宫那一剑。

    他不得不感慨,那一剑刺得是真准,差一点就要了徐凤鸣的命。

    他想,燕平或许不是在给他开空头支票,毕竟以后燕平若是把他徐凤鸣的骨灰抱着去上朝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有他一半了。

    “太子殿下误会了,”徐凤鸣一脸平静,语气不卑不亢:“我这次来,是代表启国跟殿下谈结盟事宜的。”

    “为什么?是燕平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到位?”燕平那欣喜之色一扫而光:“才导致先生对燕平有什么不满的地方?”

    徐凤鸣:“不,殿下为人和善、待人宽厚,对手下也是照顾有加。

    燕国有殿下这样的储君,是燕国百姓的福气,日后燕国一定会在殿下的带领下更上一层楼。”

    “既如此,”孙先生觑着徐凤鸣的面色,似乎想从他那平静的外表下看出他这一番话到底几分真心几分假意:“徐先生为何不愿意回燕国?”

    为什么?!

    你说为什么?!

    当初要不是赵宁,徐凤鸣骨头都该化成灰了,你现在有脸问为什么?!

    徐凤鸣知道这老狐狸在想什么,于是直视着孙先生:“这是我个人原因,不便告知,还请先生海涵。”

    他这话一出,那燕平和孙先生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怪异。

    两个人像是确定了某种谣传了很久的谣言一般,那表情真是说不出的精彩。

    徐凤鸣倒是浑不在意,反正他跟赵宁那破事没到人尽皆知的地步,但恐怕也差不多了。

    “那赵宁能给你的,殿下照样能给你,”孙先生反应极快:“西川人杰地灵,什么样的美男子找不到?只要你能留下来,要多少都行。”

    徐凤鸣:“……”

    “孙先生还真是……不拘小节。”徐凤鸣都无语了,这也算是下了血本了。

    孙先生:“这算什么?只要你能留下来,这整个燕国上下,只要是你看得上的人,我们都能让他心甘情愿上你床榻。”

    徐凤鸣:“……跟这没关系。”

    燕平:“那跟什么有关系?先生但说无妨,只要先生能说的出来的,燕平一定上刀山下火海也要让先生满意。”

    徐凤鸣:“殿下,我不回来,是我自己的原因,并非是殿下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实在是人各有志,还望殿下成全。”

    燕平听他这么说,知道他已经下定了决心,再也劝不回来了,于是只得惋叹一声:“既如此,燕平便不再勉强先生了。”

    徐凤鸣微一颔首,感谢燕平的理解:“那么,殿下若是不着急的话,接下来,我们该谈谈两国结盟的事了。”

    燕平神色有些落寞,但还是强打着精神,点头:“好。”

    于是徐凤鸣把结盟的事宜大致说了一遍,无非就是两国结盟,共同攻打卫国,然后瓜分卫国各自拓宽版图,把天下五分变为四分。

    说实话,燕平内心也有这个想法。

    当初启国第一次派人来的时候,他心里就有意结盟了,毕竟身为一个国家的管理人,谁不想拓宽国土啊?

    而且这是在为以后做打算,一旦卫国被灭,天下五分的局势就会瞬间被打破,而到时燕国吞并了卫国,实力上也会更上一层楼。

    到得那时,燕国的就不是楚国能相互媲美的了。

    “现在,就是有关于版图问题了。”徐凤鸣说完,随后看向燕平和孙先生:“实话说,殿下,我们君上是绝对不会把潼关、平川和大梁让给你们的。这三个地方之于启国有多重要,我想殿下和孙先生肯定是知道的。”

    徐凤鸣说着,停顿片刻,又道:“我想,既然这次两国都是奔着真心结盟去的,又各自都能开疆扩土,那我们不如,心平气和地来谈谈,如何?”

    燕平缄默,徐凤鸣知道他这时候不吭声,是不想做那个坏人。

    毕竟他刚刚才一脸真诚的想请徐凤鸣回来,虽然没成功,但现在这么快就翻脸,也是不合适的。

    徐凤鸣也不急,他耐心地等着,还顺道喝了口茶。

    他心里也清楚,燕国想要平川和大梁是故意在恶心赵宁不假。

    毕竟这两地方离他们十万八千里,中间隔着大溪、函谷关,以及启国的几个城池。他们哪怕要下来了,也只有派飞兵驻扎。

    可那周围全是启国的地界,他飞兵驻扎根本就不安全。

    相当于专门派一支军队深入敌人内部驻扎,然后被敌人团团围住,这不是上赶着去送死吗?

    不过他想要潼关包括潼关以西的城池倒是真的,那地方不但跟西川相邻,而且潼关天险,易守难攻,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么个地方赵宁肯定也不会让,潼关离大溪不远了,关键潼关还易守难攻。

    谁敢保证以后西川在潼关驻兵的时候,会不会突然奇想,有事没事就派兵去骚扰大溪?

    徐凤鸣都喝完一盏茶了,终于等到孙先生开口了:“只不知徐先生开的什么条件?”

    徐凤鸣:“我既然代表君上来了,那就绝对是带着诚意来的。

    潼关以西的城池可以分给燕国,但潼关……大家都知道,这地方不大,却是军事要地,老实说……有点困难。”

    孙先生端着茶杯轻轻呷了一口:“先生也知道是军事要地,况且到时如果真的打下卫国,我们分割的是潼关以西的地界。

    那潼关就成为我燕国的大门了,启国军队驻扎在潼关,是打算替我们看门吗?”

    燕平始终不言语,慢条斯理地摆弄茶具。

    孙先生说的也没错,倘若到时候他们占领潼关以西的城池,那潼关就是大门,谁愿意别人派支军队过来守自家大门的?

    徐凤鸣也料到会是这个结果:“这地方确实尴尬,那不但是你们燕国的大门,对启国来说也至关重要……”

    他思忖片刻,随后道:“不如这样,咱们各派一支兵马,共同驻守潼关,怎么样?”

    孙先生:“……”

    燕平:“……”

    一个时辰后,徐凤鸣居住的偏殿里。

    “什么?!一人派一支军队去共同驻守潼关?!”郑琰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理喻的话一样,满脸的不可置信:“这是打算干什么?!大家搬到一起相亲相爱,一起玩过家家吗?!”

    徐凤鸣:“……”

    姜冕:“……”

    徐凤鸣刚跟两只狐狸唇枪舌战打了一晚上机锋,现在神经骤然松懈,有点头疼,他疲惫地捏了捏鼻梁:“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潼关太重要了,谁也不愿意让,只好出此下策了。”

    “公子,你还知道是下策呢?”郑琰说:“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想也知道,到时驻军一定会打起来。”

    徐凤鸣也知道两国同时派兵驻守的结果就是打仗,俗话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到时候势必会有一方撤出潼关。

    可现在的关键是谁也不愿意让,既然大家都不愿意让,那就一人一半呗,公平。

    至于其他的,那就到时候看谁本事大了,谁打赢了归谁。

    反正这一仗在所难免,只不过是迟早罢了。

    姜冕理解徐凤鸣的用意,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潼关归属问题,而是卫国。

    至于潼关,反正大家都派兵,到时候大不了打一架嘛,谁打赢了算谁的。

    “目前来看只有这样了,”姜冕沉吟道:“只是……要驻兵,须得等到大战以后。”

    徐凤鸣:“这是自然的,我跟他们谈拢了。”

    姜冕:“那战略呢?他们愿意出多少兵?”

    徐凤鸣:“燕平的意思是各打各的,反正卫国已经民疲兵乏,本来就大势已去。自上次大安之危后更是伤筋动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完全用不着联军。”

    姜冕听完,静了一会儿,忽然笑了起来:“什么大势已去、强弩之末,我看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姜冕一下就想通了燕平那点小心思,他这是想趁启国打大梁和平川的时候,先攻下潼关以西的城池,然后在他们分身乏术的时候抢先一步占领潼关。

    到时燕国就可以依仗潼关天险守着潼关,这样一来,先前那所谓的同时驻军就可以不算数了。

    这么明显的心思三岁小孩都能看明白,姜冕一时有些无语,也不知道这燕平是不是太想要潼关,这简直就是司马昭之心。

    徐凤鸣也笑了,他自然也明白燕平在想什么。

    只不过现在是结盟的关键时候,有时候不得不揣着明白装糊涂装一下傻,否则这谈判完全谈不下去。

    计策他都想好了,到时让颜臣安和周景随时注意潼关的动向,一察觉不对,立刻派兵过去,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把旗帜插上城墙再说。

    郑琰完全在状态之外,傻不愣登地看着姜冕笑。

    姜冕极少这样笑,那笑容一如既往地温柔,当中带着早已洞察一切的神色,又带着点促狭和狡黠,像个调皮的小孩,看得郑琰心猿意马,那思绪早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