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直上:重返1998 第159章 地头蛇
热门推荐:
重返八零:这富家公子我不当了
群星:我的领袖不太对劲
小人物的修仙传奇
幸福不幸福
我的丹田是个军火库
雷阳枪
洪荒:我,东王公,要成为最强?
叶尘仙途之涅盘重生
闺蜜齐穿书,太子将军成弃夫
谢士刚对徐震说:“我把这事先停下来。”事后,谢士刚便不提这事了,石云涛意识到这事与徐震有关,罐头厂暂时不改制,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徐震在乡里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大到想左右乡党委政府的决策,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徐氏父子是乌沙乡最大的地头蛇,石云涛知道强龙不压地头蛇的道理,如果为了平平安安,或者想从徐震那里得到什么好处,就会和谢士刚的想法一致,把罐头厂改制给徐震了。
但石云涛就是看不惯像徐震这种在乡里头四处横行的人,而且徐震这种横行,还和赵长秋不一样。
赵长秋的横行放在面上,只要派出所出手就能将他给拿下,而徐震完全不一样,徐震的横行是内在的,是顺着社会的体制运行的,所有的好处让他占尽,还挑不出他的毛病来,派出所更拿他没办法。
只要乡里的领导与他沆瀣一气,徐震在乡里头就会无往而不胜,除非遇到与他不对付的乡领导,才能让徐震止步下来,无法前进。
石云涛现在就成了与徐震不对付的领导!
石云涛进一步了解了徐家的情况,徐震的势力除了他结交人脉广之外,主要与他老子是峰下村支书记有关。
徐震的老子徐远深当了二十多年的村支书,资历与陈庄村的支书陈兴德差不多,但陈兴德当了这么多年支书,家里头依然一贫如洗,而徐远深则成了乌沙乡远近闻名的富户。
究其原因是因为峰下村有一个水泥厂,靠着这个水泥厂,徐远深发了大财,水泥厂每年要给村里头不少钱,这些钱最后去了哪里,村民们一直有意见。
听李超讲,峰下村的村民告了徐远深几次,但都被徐远深摆平了,一方面徐远深老谋深算,分化瓦解了告状的村民,另一方面徐震找了上层关系,了结了此事。
到了最后,村民们一看,根本告不动徐远深,只好不了了之,而事后徐远深再找机会打击了出面告他的村民,弄得其他村民再也不敢告他了。
徐远深牢牢掌握着峰下村的政权,徐家的势力一步步壮大,乡里的领导不得不给徐氏父子一些面子。
石云涛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寻思着如何削弱徐氏父子的势力,这样才能再推动一些事情,徐震才不会作梗。
按说谢士刚此时的想法应当与他一致,这样他们两人才能在乌沙乡好做事情嘛,结果谢士刚与徐震沆瀣一气,站在徐震那一边。
石云涛此时想拿掉徐远深的峰下村支书一职,徐远深年龄毕竟大了,明明依着县里的水泥厂,可以让峰下村的老百姓生活好一些,结果除了弄得整个村子受污染外,老百姓没得到什么好处。
然而石云涛知道,现在想拿掉徐远深的职务是不可能的,如果他这边和谢士刚说完想免去徐远深的职务,那边徐氏父子就会知道了,到时,徐氏父子把矛头指向他,他很可能吃不消。
就是现在他阻挠徐震参与罐头厂改制,估计徐氏父子已经对他恨之入骨了,只是还没有找到机会对他发难。
琢磨了大半天,石云涛悄悄与刘忠见了面,让刘忠多关注一下峰下村的事,有什么情况及时向他报告。
安排好刘忠的事后,石云涛便去做其它的事了,一个事情是引进木业公司,发展木材产业,另一个就是进一步发展蔬菜大棚产业。
先去了乡化工厂那里,石云涛实地考察了一下,化工厂早已经倒闭了,空出一大片厂房,里面的设备被拆得拆,卖的卖没什么了。
如果引进木业公司的话,就把化工厂的地给木业公司,为此,他去了县里,找了薛玉妹,又去了开发区那边找到过来投资的那家木业公司。
双方谈了谈,木业公司答应去乌沙乡看看,可能的话就设个分厂。
其实木材厂的技术水平不高,只要产业发展了起来,当地老百姓就可以开设这种木材厂,这样的话,就能让老百姓致富起来了。
此时,乌河村那边的山牛蒡种起来了,达到了几百亩,而且收成不错,卖出了好价钱,李超再顺势利导,便吸引更多的农户种了山牛蒡。
而陈庄村那边的蔬菜大棚越来越多了,一过完春节,就有十几户群众自己投资建蔬菜大棚。
石云涛知道后,便提出凡是主动投资建大棚的户,乡政府每个大棚补贴两千块钱,激发群众建大棚的热情。
谢士刚知道这事后,还有点不太愿意,石云涛便说,每个大棚补贴两千,加起来不过是两三万块钱,平时少去饭店吃几次饭就够了,还在乎这点钱?
想想两三万块钱确实不多,谢士刚便没再计较这事。
蔬菜大棚一多了起来,就存在着如何销售的问题,万一蔬菜种出来了,没有销路,那就不好了,会大大打击菜农的积极性。
石云涛便建议乡里成立蔬菜公司,专门负责帮助菜农对接市场,指导菜农根据市场需要种植蔬菜。
石云涛觉得李超比较适合这项工作,便提出让李超担任蔬菜公司负责人,和谢士刚一商量,谢士刚不同意,说:“让农技站站长王耀坤来负责这个事吧,李超还在乌河村任职,不方便做这项工作。”
石云涛听了道:“王耀坤愿意做这项工作吗?”
谢士刚道:“怎么不愿意做?我来和他说。”
石云涛没有办法,只好同意。
结果王耀坤担任了蔬菜公司负责人后,并不积极帮助菜农了解市场行情,主要是他当着农技站长,哪里会想着再去做这种事?
他倒是想着怎么能从中倒卖蔬菜赚钱,但这样的话,就背离了设立蔬菜公司的初衷了。
石云涛把王耀坤叫到办公室,说了这个事情,王耀坤不以为然,一门心思想敷衍。
说到最后,王耀坤梗着脖子道:“石乡长,您要是觉得我做得不好,就让别人去做这事,我没意见。”
徐氏父子是乌沙乡最大的地头蛇,石云涛知道强龙不压地头蛇的道理,如果为了平平安安,或者想从徐震那里得到什么好处,就会和谢士刚的想法一致,把罐头厂改制给徐震了。
但石云涛就是看不惯像徐震这种在乡里头四处横行的人,而且徐震这种横行,还和赵长秋不一样。
赵长秋的横行放在面上,只要派出所出手就能将他给拿下,而徐震完全不一样,徐震的横行是内在的,是顺着社会的体制运行的,所有的好处让他占尽,还挑不出他的毛病来,派出所更拿他没办法。
只要乡里的领导与他沆瀣一气,徐震在乡里头就会无往而不胜,除非遇到与他不对付的乡领导,才能让徐震止步下来,无法前进。
石云涛现在就成了与徐震不对付的领导!
石云涛进一步了解了徐家的情况,徐震的势力除了他结交人脉广之外,主要与他老子是峰下村支书记有关。
徐震的老子徐远深当了二十多年的村支书,资历与陈庄村的支书陈兴德差不多,但陈兴德当了这么多年支书,家里头依然一贫如洗,而徐远深则成了乌沙乡远近闻名的富户。
究其原因是因为峰下村有一个水泥厂,靠着这个水泥厂,徐远深发了大财,水泥厂每年要给村里头不少钱,这些钱最后去了哪里,村民们一直有意见。
听李超讲,峰下村的村民告了徐远深几次,但都被徐远深摆平了,一方面徐远深老谋深算,分化瓦解了告状的村民,另一方面徐震找了上层关系,了结了此事。
到了最后,村民们一看,根本告不动徐远深,只好不了了之,而事后徐远深再找机会打击了出面告他的村民,弄得其他村民再也不敢告他了。
徐远深牢牢掌握着峰下村的政权,徐家的势力一步步壮大,乡里的领导不得不给徐氏父子一些面子。
石云涛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寻思着如何削弱徐氏父子的势力,这样才能再推动一些事情,徐震才不会作梗。
按说谢士刚此时的想法应当与他一致,这样他们两人才能在乌沙乡好做事情嘛,结果谢士刚与徐震沆瀣一气,站在徐震那一边。
石云涛此时想拿掉徐远深的峰下村支书一职,徐远深年龄毕竟大了,明明依着县里的水泥厂,可以让峰下村的老百姓生活好一些,结果除了弄得整个村子受污染外,老百姓没得到什么好处。
然而石云涛知道,现在想拿掉徐远深的职务是不可能的,如果他这边和谢士刚说完想免去徐远深的职务,那边徐氏父子就会知道了,到时,徐氏父子把矛头指向他,他很可能吃不消。
就是现在他阻挠徐震参与罐头厂改制,估计徐氏父子已经对他恨之入骨了,只是还没有找到机会对他发难。
琢磨了大半天,石云涛悄悄与刘忠见了面,让刘忠多关注一下峰下村的事,有什么情况及时向他报告。
安排好刘忠的事后,石云涛便去做其它的事了,一个事情是引进木业公司,发展木材产业,另一个就是进一步发展蔬菜大棚产业。
先去了乡化工厂那里,石云涛实地考察了一下,化工厂早已经倒闭了,空出一大片厂房,里面的设备被拆得拆,卖的卖没什么了。
如果引进木业公司的话,就把化工厂的地给木业公司,为此,他去了县里,找了薛玉妹,又去了开发区那边找到过来投资的那家木业公司。
双方谈了谈,木业公司答应去乌沙乡看看,可能的话就设个分厂。
其实木材厂的技术水平不高,只要产业发展了起来,当地老百姓就可以开设这种木材厂,这样的话,就能让老百姓致富起来了。
此时,乌河村那边的山牛蒡种起来了,达到了几百亩,而且收成不错,卖出了好价钱,李超再顺势利导,便吸引更多的农户种了山牛蒡。
而陈庄村那边的蔬菜大棚越来越多了,一过完春节,就有十几户群众自己投资建蔬菜大棚。
石云涛知道后,便提出凡是主动投资建大棚的户,乡政府每个大棚补贴两千块钱,激发群众建大棚的热情。
谢士刚知道这事后,还有点不太愿意,石云涛便说,每个大棚补贴两千,加起来不过是两三万块钱,平时少去饭店吃几次饭就够了,还在乎这点钱?
想想两三万块钱确实不多,谢士刚便没再计较这事。
蔬菜大棚一多了起来,就存在着如何销售的问题,万一蔬菜种出来了,没有销路,那就不好了,会大大打击菜农的积极性。
石云涛便建议乡里成立蔬菜公司,专门负责帮助菜农对接市场,指导菜农根据市场需要种植蔬菜。
石云涛觉得李超比较适合这项工作,便提出让李超担任蔬菜公司负责人,和谢士刚一商量,谢士刚不同意,说:“让农技站站长王耀坤来负责这个事吧,李超还在乌河村任职,不方便做这项工作。”
石云涛听了道:“王耀坤愿意做这项工作吗?”
谢士刚道:“怎么不愿意做?我来和他说。”
石云涛没有办法,只好同意。
结果王耀坤担任了蔬菜公司负责人后,并不积极帮助菜农了解市场行情,主要是他当着农技站长,哪里会想着再去做这种事?
他倒是想着怎么能从中倒卖蔬菜赚钱,但这样的话,就背离了设立蔬菜公司的初衷了。
石云涛把王耀坤叫到办公室,说了这个事情,王耀坤不以为然,一门心思想敷衍。
说到最后,王耀坤梗着脖子道:“石乡长,您要是觉得我做得不好,就让别人去做这事,我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