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明末,要怎么逆天改命 > 第110章 皇太极狼狈逃串

穿越明末,要怎么逆天改命 第110章 皇太极狼狈逃串

    辽东的战场在开花炮的轰鸣声和燧发枪的硝烟中。

    已然成为了一片血腥与残酷交织的修罗场。

    明军的火器如死神的镰刀般无情地收割着后金士兵的生命。

    曾经不可一世的满洲勇士们此刻陷入了绝境。

    皇太极骑在战马上。

    望着眼前这噩梦般的场景。

    眼中满是绝望与不甘。

    身旁的多尔衮面色凝重。

    他望着战场上那一边倒的局势。

    心中清楚。

    这场战斗已无胜算。

    他驱马靠近皇太极。

    低声说道:“皇上,如今这形势。

    我们实在是打不过了。

    明军的火器太过犀利。

    再这样下去。

    我们只会全军覆没。

    依我之见。

    我们不如暂退蒙古。

    保存实力。

    待日后我们也有了火器。

    再回来与他们一决雌雄。”

    多尔衮的眼神中透着无奈与决绝。

    他知道这个决定对于骄傲的后金来说是多么的艰难。

    但此刻已别无选择。

    皇太极紧咬着牙关。

    双眼死死地盯着盛京的方向。

    内心犹如被万箭穿心。

    那是他的都城。

    是后金的象征。

    如今却要弃之而去。

    这让他如何能甘心?

    他的双手紧紧地握住缰绳。

    指节泛白。

    身体微微颤抖。

    仿佛在与自己的内心做着激烈的挣扎。

    周围的将领们看到皇太极的犹豫。

    纷纷下马。

    跪地请求:“皇上,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啊!

    此刻退兵。

    是为了日后的复仇。

    为了后金的将来!”

    他们的声音中带着哭腔。

    既有对战争失败的悲痛。

    也有对未来的迷茫。

    但更多的是对后金命运的担忧。

    这些将领们跟随皇太极多年。

    历经无数战斗。

    从未见过如此惨烈的局面。

    他们深知如果不及时退兵。

    等待他们的将是彻底的覆灭。

    皇太极望着这些忠心耿耿的将领。

    眼中泪光闪烁。

    他知道。

    他们说的是对的。

    可心中的那股执念却让他难以轻易做出决定。

    许久。

    他缓缓抬起头。

    望着那被硝烟遮蔽的天空。

    长叹一声:“罢了。

    传令下去。

    退兵!”

    这一声仿佛用尽了他所有的力气。

    充满了无尽的悲凉与无奈。

    后金的军队开始缓缓后退。

    他们的身影在硝烟中显得如此落寞与狼狈。

    士兵们眼神空洞。

    脚步沉重。

    许多人身上带着伤。

    鲜血染红了他们的战袍。

    曾经的豪情壮志此刻已被疲惫和恐惧所取代。

    他们不明白为何曾经纵横驰骋的后金铁骑会败得如此之惨。

    而明军这边。

    宝山得知皇太极退兵的消息后。

    立刻做出了部署。

    他眼神冷峻。

    犹如一只盯住猎物的苍鹰。

    果断地派出了精锐骑兵进行追击。

    “绝不能让皇太极就这样轻易地逃走。

    给我狠狠地打!”

    宝山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在战场上回荡着。

    明军的精锐骑兵如疾风般冲向后金的退兵队伍。

    他们手中的燧发枪不断地喷射着火舌。

    每一声枪响。

    都伴随着一名后金士兵的倒下。

    “一枪一个奸奴!

    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

    骑兵们高声呼喊着。

    他们的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

    心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敌人的仇恨。

    在明军骑兵的猛烈攻击下。

    后金军队的退兵之路变成了一场血腥的屠杀。

    他们毫无还手之力。

    只能拼命地逃窜。

    一路上留下了无数的尸体和伤者。

    原本浩浩荡荡的十万大军。

    在这场败退中。

    只剩下两万多人狼狈地逃入了蒙古。

    此战过后。

    登州镇的士兵们虽然取得了胜利。

    但他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八千人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他们的牺牲换来了大明的荣耀和胜利。

    他们的名字将被铭记在大明的史册上。

    朝鲜士兵的损失更为巨大。

    八万多人战死沙场。

    他们的鲜血染红了辽东的土地。

    成为了这场战争中悲壮的注脚。

    而宝山。

    凭借着这场辉煌的胜利。

    奠定了他在大明“战神”的地位。

    消息传至京城。

    崇祯皇帝龙颜大悦。

    立刻传来圣旨对宝山进行了大肆表扬和赏赐。

    圣旨中写道:“宝山将军忠勇可嘉。

    智谋过人。

    力挽狂澜于辽东。

    扬我大明之威。

    实乃国之柱石!

    赏黄金千两。

    绸缎万匹。

    封忠勇侯。

    世袭罔替。

    望将军再接再厉。

    保我大明江山永固!”

    当宝山接到圣旨时。

    他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喜悦。

    他望着远方的战场。

    心中感慨万千。

    这场胜利来之不易。

    是无数将士用生命换来的。

    他知道。

    虽然暂时击退了皇太极。

    但后金的威胁并未完全消除。

    未来的路还很长。

    大明依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在盛京。

    这座曾经繁华的都城如今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百姓们生活在恐惧与不安之中。

    他们不知道未来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

    后金内部也陷入了混乱与迷茫。

    皇太极的威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他需要重新整顿军队。

    安抚人心。

    寻找新的出路。

    而在大明的朝堂之上。

    虽然一片欢庆之声。

    但也有一些清醒的大臣们意识到。

    这场胜利只是暂时的。

    朝廷内部的腐败问题依然严重。

    财政困难。

    民生凋敝。

    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

    大明的江山依然岌岌可危。

    辽东的这片土地。

    在经历了这场惨烈的战争后。

    陷入了一种微妙的平静之中。

    但所有人都知道。

    这平静之下。

    暗流涌动。

    未来的命运充满了变数。

    是走向和平与繁荣。

    还是再次陷入战争的深渊。

    没有人能够给出答案。

    但无论如何。

    历史的车轮依然在缓缓前行。

    见证着这个时代的兴衰荣辱。

    也将这些故事永远地铭刻在了岁月的长河之中。

    时光缓缓流逝。

    辽东的大地逐渐从战争的创伤中开始复苏。

    然而那一道道深深的伤痕。

    依旧在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惨烈与悲壮。

    宝山回到驻地后。

    并未沉浸在胜利的荣耀之中。

    他深知。

    这场战争的胜利只是暂时缓解了大明在辽东的危机。

    后金的残余势力犹如隐藏在暗处的饿狼。

    随时可能再次扑来。

    他每日都会召集将领们商讨军事策略。

    加强军队的训练和防御部署。

    “诸位。

    我们切不可因这一场胜利而掉以轻心。

    皇太极虽败逃至蒙古。

    但他绝不会善罢甘休。

    我们必须抓紧时间。

    巩固防线。

    提升士兵的战斗力。

    以应对后金可能的反扑。”

    宝山神色凝重地说道。

    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忧虑。

    将领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一位老将站起身来。

    抱拳说道:“将军所言极是。

    末将以为。

    我们应当加强与朝鲜的合作。

    共同防御后金。

    同时。

    还需向朝廷奏请。

    增派援军和物资。

    确保辽东的军事力量充足。”

    宝山微微点头:“老将军的建议甚好。

    我这就修书一封。

    向朝廷详述辽东的局势和我们的需求。”

    在京城。

    崇祯皇帝收到宝山的奏疏后。

    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朝堂上。

    大臣们各抒己见。

    争论不休。

    “陛下。

    臣以为应当全力支持宝山将军。

    增派精锐部队和充足的物资前往辽东。

    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我大明边疆的安全。”

    一位主战派大臣慷慨激昂地说道。

    “陛下。

    不可啊!

    如今朝廷财政困难。

    各地灾荒频发。

    百姓生活困苦。

    若再大规模增兵辽东。

    恐会加重百姓的负担。

    引发民变啊!”

    一位主和派大臣忧心忡忡地反驳道。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

    眉头紧锁。

    陷入了沉思。

    他深知辽东的重要性。

    但朝廷的现状也让他左右为难。

    良久。

    他缓缓开口道:“传旨下去。

    先拨付一部分物资和援军前往辽东。

    同时令各地官府加征赋税。

    以充实国库。”

    旨意下达后。

    各地官府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物资和招募士兵。

    然而。

    这一举措却引起了民间的不满和怨言。

    许多百姓生活本就艰难。

    加征赋税更是让他们雪上加霜。

    “这日子还怎么过啊!

    朝廷只知道打仗。

    却不顾我们百姓的死活!”

    一位老农望着自家荒芜的田地。

    无奈地叹息道。

    在辽东。

    宝山得到朝廷的部分支持后。

    继续加强军事建设。

    他亲自到各地军营视察。

    鼓舞士兵的士气。

    “将士们。

    朝廷没有忘记我们!

    我们肩负着保卫大明边疆的重任。

    一定要坚守阵地。

    奋勇杀敌!”

    宝山的声音洪亮而有力。

    回荡在军营之中。

    士兵们听后。

    士气大振。

    纷纷高呼:“愿为将军效命!

    保卫大明!”

    与此同时。

    皇太极在蒙古的草原上。

    也在积极谋划着复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