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明末,要怎么逆天改命 > 第52章 威远侯!世袭罔替

穿越明末,要怎么逆天改命 第52章 威远侯!世袭罔替

    李云正与屋内众人商讨着军中事务。

    忽闻门外传来那太监尖细又拖长了音调的声音:“接旨——”

    这声音传进来,让屋内瞬间安静了下来。

    众人皆是一愣,旋即纷纷看向李云。

    李云微微皱眉,略作停顿后,便稳步朝着门外走去。

    只见那太监站在庭院当中,手捧着明黄的圣旨。

    身后跟着两名小太监,皆是一脸严肃的模样。

    周围还有不少府中的下人以及往来办事的将士。

    此刻也都纷纷停下了手中的动作,齐齐朝着这边望来。

    整个场面透着一股庄重又紧张的氛围。

    那太监见李云出来,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满。

    似乎在嗔怪他出来得不够迅速。

    不过那太监还是清了清嗓子,展开圣旨。

    扯着那标志性的尖细嗓音开始宣读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天命,御宇万方。

    值此国运维艰之际,幸有李云之忠勇绝伦,义胆包天。

    李云于抗击建奴之役,亲冒矢石,奋勇当先。

    率虎贲之师,展雄图大略。

    力挽狂澜,收复失地。

    解百姓于倒悬,扶社稷之将倾。

    其功昭昭,其德熠熠。

    堪为当世之楷模,实乃国之栋梁。

    今特封李云为山东巡抚都御史。

    加兵部侍郎衔,赐蟒袍玉带。

    以彰其殊恩。

    复封李云为威远侯,赐号‘靖疆’。

    爵禄世袭罔替,望其世守忠贞,拱卫山河。

    其封邑赋税,以供其家用与军备。

    酬其盖世之功。

    李云当以侯爵之尊,总领山东军政诸务。

    整军练武,使甲士精锐。

    亲民理政,令百姓安康。

    肃贪倡廉,正官场风纪。

    殚精竭虑,除弊兴利。

    勿负朕之厚望。

    务使山东海晏河清,为天下之藩屏。

    若能再建功勋,朕必重加褒赏,泽被亲族。钦哉!”

    太监读完圣旨,抬眼看向李云,语气里带着几分教训的意味说道:“大人,这可是圣上的旨意,天大的恩宠啊。

    您可得好好接着,莫要失了礼数,辜负了圣上的一番美意呀。”

    李云神色平静,目光平和地看着那太监,不卑不亢地回应道:“公公,圣上的隆恩我自是铭记于心。

    每一字每一句我都听得真切,也定会竭尽全力,不负圣上所望。

    只是我身上伤病颇多,这膝盖着实难以弯曲。

    还望公公体谅。”

    那太监微微皱眉,似乎仍对李云未跪接旨一事耿耿于怀。

    可又不好再多说什么,毕竟李云如今也算功勋卓着。

    只得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大人的难处,咱家多少也能明白些。

    只是这宫中规矩森严,咱家回宫之后,还得如实回禀呐。

    大人既已听清了圣旨内容,那便赶紧接了吧。

    莫要让咱家为难了。”

    李云这才上前一步,双手郑重地接过圣旨,微微欠身行了一礼,说道:“有劳公公跑这一趟了。

    公公回宫之后,劳烦替我向圣上转达我对圣上的感激之情。

    我定当殚精竭虑,用心操办这山东军政诸事。

    为我大明的江山稳固尽绵薄之力。”

    太监摆了摆手,说道:“大人的心意咱家自会带到。

    这赏赐之物也一并给大人送来了。

    大人可得仔细收好。

    咱家这便回宫复命了。

    大人往后行事,还是多留意些才是呀。”

    说罢,那太监便带着两名小太监转身离去。

    待他们走远,周围的将士们先是一阵沉默。

    随后便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江啸满脸兴奋地走上前来,大声说道:“将军,恭喜啊!这可是无上的荣耀啊。

    皇上如此看重将军,委以这般重任,还封了侯。

    往后咱们在这山东可就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呀!”

    李二也咧嘴笑着,挠了挠头说道:“将军,俺就知道您的功劳皇上都看在眼里呢。

    这下可好咯,咱可得好好跟着将军。

    把这山东治理得妥妥当当的,让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狗蛋则在一旁机灵地说道:“将军,这往后事儿可就多了。

    咱得赶紧召集大伙,好好谋划谋划。

    先从哪儿入手,可不能辜负了皇上的期望呀。”

    李云看着这些同生共死的兄弟们,心中亦是感慨万千。

    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说道:“诸位兄弟,今日这份荣耀。

    是咱们大家一起挣来的。

    往后这山东军政诸多事务,还得仰仗各位齐心协力。

    咱们这就回府去,好好商议一番。

    定要把这山东打造得如圣上期望那般。

    海晏河清,成为大明的坚固藩屏。”

    自李云受封威远伯且领山东巡抚一职,消息传开,府邸访客如潮。

    山东巡抚刘景耀率先而至,满脸堆笑行礼道:“威远伯,恭喜!圣上隆恩,亦是山东之幸。”

    言罢,刘景耀示意随从抬进礼物,“此有吴道子真迹一幅,另有北海珍珠数串,聊表心意。”

    李云拱手还礼:“刘巡抚费心,快请入座。”

    刘景耀落坐后,目光狡黠,倾身低语:“伯爷,如今您权重望崇。

    山东军政诸事,还望多多提点下官。

    下官愿效犬马之劳。”

    李云微笑颔首:“刘巡抚言重,你我当共辅朝纲。”

    济南德王使者接踵而来。

    那使者阔步而入,高声宣道:“德王闻伯爷晋升。

    特遣我等献宝贺喜。

    此乃和田美玉雕琢之如意,温润无瑕。

    德王对您敬意有加。”

    李云心领神会:“多谢德王美意,烦请使者回禀感激之情。”

    登州显贵们亦纷至沓来。

    有名望乡绅携子求见,谄媚笑道:“威远伯,小儿饱学多才,一表人才,未娶。

    闻伯爷未成家,若能结亲,实乃大幸。

    此有祖传青铜鼎一尊,供伯爷赏玩。”

    李云婉拒道:“承蒙错爱,婚姻尚无暇顾及。”

    提亲者众多。

    一日,朝中官员家眷亲至,拉着李云的手说道:“威远伯,我那外甥女,貌比貂蝉,才高八斗。

    温柔贤淑,与您是天赐良缘。”

    李云答:“多谢夫人,公务繁忙,此事从长计议。”

    然而在众人中,李云对知府之女林婉兮一见钟情。

    在晋升宴上,知府携眷出席,林婉兮随于身后。

    她身着淡蓝色绣着梅花的长裙,身姿窈窕,仪态万方。

    面容白皙若雪,眉眼含情。

    双眸恰似星辰,流盼生姿。

    只一眼,便印入李云心。

    宴上,她轻声与丫鬟言语,声如银铃,清脆悦耳。

    李云虽居主位,目光却常被她吸引。

    此后,知府有意促成,多次让他们偶遇。

    一次在城中书馆,他们相逢交谈。

    她言辞优雅聪慧,轻声道:“威远伯,您身负重任。

    百姓皆盼安宁。

    愿您顺遂无虞。”

    其言真诚,尽显善良贤淑。

    两人情丝渐深。

    李云应下知府提亲,与林婉兮订婚。

    订婚之日,府中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宾客盈门,道贺声不绝。

    李云身着红袍于正厅,心有期待亦有忐忑。

    知府携林婉兮入厅,笑言:“威远伯,小女得与您订盟。

    福泽深厚。

    往后还望您多加怜惜。”

    李云凝视身着红妆的林婉兮,郑重道:“岳父放心。

    我必珍爱婉兮,护其一生。”

    林婉兮垂首而立,粉面含羞,红晕染颊。

    虽未言语,娇羞期待尽显。

    在众人祝福下,他们交换信物,订下婚约。

    彼时,李云知道人生新篇开启。

    有婉兮相伴,前路满是希望温暖。

    愿岁月漫长,与她携手同行,共赴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