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之麻辣衰神长姐不好惹 > 第160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

重生之麻辣衰神长姐不好惹 第160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

    杨花娇发现自己这女儿似乎有一种神奇的本事,一种天大的事情也能解决的本事!

    这不,本来有些焦虑的事情,和她一说后居然明朗起来。

    可是,她明明还是个十岁的孩子。

    实际上,她应该是还有十三天才满十岁。

    而自己,已经当了那么多年娘亲,遇到事情还是容易纠结。

    “娘,别担心。太大的事情,都能找到处理的方法。这天就算要塌下来,也会有比我们个高的人顶着。”

    “悠然这个想法我很赞成。”

    “我也觉得阿姐说得对!”

    三人看着晓菊,哈哈大笑,晓菊也跟着笑起来。

    “汪汪汪!”“汪汪汪!”

    斜下的夕阳把他们的背影拉长,大家一路欢笑,踩着余晖回家。

    几家欢喜几家愁,莫五爷家,小陆氏呆呆坐在厨房门口,一动不动盯着家里的院门。

    她家珍姐怎么还不回家?

    是方老爷夫人不许吗?

    当天她去寻珍姐的时候,珍姐似乎在躲着什么,难道,是夫`人有意为难?

    是了,大户人家。

    但是,她明明把药给了珍姐,她只要有方老爷护着,夫人不得乖乖听老爷的?

    再等等。

    从早上等到中午,从中午到傍晚,直到天黑,没有人,一个人都没有。

    珍姐没有回来。许是什么事情耽误了,可能她打算初四才回来。

    小陆氏难得没有胃口。晚上也没有做饭,与莫五爷热了两条粽子当晚饭。

    *

    莫路回家后带着小黄去喂鸭子,悠然做晚饭,晓菊喂鸡和兔子,鸽子,杨花娇歇息,今天还是有些累的。

    悠然割了点梅花肉,剁碎之后和梅干菜混在一起,腌制一会后清蒸。

    还真不知道吃点什么菜好,还有些剩鸡肉!把鸡肉煎出油,放酱油小葱翻炒。

    再炒个青菜。简单弄个韭菜鸡蛋汤。米饭没有煮,把外公家给的小猪粽子切成一圈一圈,下油锅煎至两面金黄。

    今天晚上就简单吃一点,把能吃的剩菜吃完。

    *

    宫里的家宴,比之前的宫宴排场小了许多。

    太后,皇上和皇后,与一众贵妃,太子与家眷,其他皇子与家眷,靖王爷一家三口显得有些突兀。

    没一会,太后便说乏了先回宫休息,这年轻人的宴会,她本就没什么兴趣。

    太后走后,气氛确实放松不少。

    这家宴除了吃喝,年年都有太子皇子们的各种表演比试。当然了,靖南山也是要参加的,靖南山是垫底那个。毕竟无人不知,这靖王府的世子,生性懒散,不喜文不喜武。

    却很少人知晓,不喜不代表不会。

    总得有人垫底,只是在这皇家,垫底的是世子,总比是皇子好。

    靖王爷一开始以为靖南山是真的不学无术。

    但这一两个月,他发现不一定如此。

    这孩子已经十五,自己似乎从未正确了解他。

    无聊地陪着皇子做比试。靖南山早就心不在焉,还不如回去看看他的菜呢。

    已经种下六天有余,大蒜果真有长,但是菠菜和香菜毫无动静。

    “南山,轮到你了!”太子提醒道。

    “什么?”靖南山还真走神了没注意。

    “以仁政作一首诗。”三皇子好心告之。

    “南山哪会做什么诗啊!”况且还与政见有关,靖南山活动活动脖子,“倒是听过别人一首诗作,想来应该是挺好,便记下了,给大家鉴赏。”

    靖南山站起身来缓缓踱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好诗!”太子鼓掌叫好!

    其他皇子面面相觑,父皇还没有发话,太子为何这般,难道是喝多了吗?

    “多谢太子哥哥。”靖南山抱拳接下这赞美,诗当然不是他作的,是她给大家讲柿子的时候提到的。

    当时他大为震撼,吃个柿子,原来还有这么多事。

    也不知道是哪位大家的作品。

    “好一个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皇上细细品味。

    靖王爷真想拍案叫绝。

    皇子们的读作,与这首完全没有可比性。

    这真的是不学无术的世子吗?

    “皇伯,这诗并非侄儿所作!侄儿无意间听到的。”

    “哎,不管是不是你听到的,你能记下来,都算是你是知识。”

    “南山竟有如此境遇。” 皇后也不点破。

    今年的这家宴,有意思了。

    本来平平无奇的家宴,有了靖南山这首诗,大家都打起精神。

    平日吊儿郎当的三皇子,今日格外气闷,毕竟,他一直是倒数第二,如果这倒数不是靖南山,那便是他了。

    以往,三皇子总是很放心,毕竟他与靖南山同岁,自己甚至比他小三个月,也能在他之上。

    虽然说学识小胜靖南山不是什么长脸之事,但是在他之下那肯定是极丢脸的。

    *

    马车微摇,靖南山一家三口同坐一辆马车。

    “南山,你刚才那首歌何人作的?”靖王爷问道,苏锦宁也很是好奇。

    “听说是一位叫于谦的诗人。”

    原来真的是听说,连诗人名字都不确定。靖王爷脸上的肌肉抖了抖。

    “这诗名叫《石灰吟》。”

    “石灰!妙哉!想必这诗人还是个政客。”靖王爷有些感慨。

    “是!对了父王,大蒜发芽了。”

    “真的啊?太好了!”靖王爷这些天忙着应酬,还真没有时间去看那些菜。

    “瞧你们父子俩,还以为多大的事呢。”苏锦宁有些嫌弃,这俩怎么看怎么像傻子,奈何一个是她夫君一个是她亲生儿子。

    “这可是大事!”靖南山不认同。

    “确实如此!”

    父子俩难得统一战线,苏锦宁现在倒是适应了一些。

    “母妃,你想,如果这上冬季能种新鲜的蔬菜,那是一番什么光景?”

    “这上京,除去达官显贵,穷苦百姓还是很多。”靖王爷早就想去看看。这次既然有机会,他一定要去。

    “好好好,我说不过你们,一会我们一起去看大蒜!”

    马车内传出靖王爷爽朗的笑声。

    苏锦宁觉得今年似乎很不寻常,这寒冷的冬季,大蒜居然都能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