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权利巅峰:从狱警开始 > 第323章 项目正式开始

权利巅峰:从狱警开始 第323章 项目正式开始

    按照正常情况来讲,一个住建局局长。

    含金量是绝对比年薪百万要高的。

    甚至毫不夸张的讲。

    两者算是天地之隔。

    但这样的例子,在八九十年代,下海潮那会儿并不算少见。

    多的是各种各样的国企员工,因为眼光独特,看中了高速发展的机遇,丢掉了身上披着的那一身官服,一头栽进了商界,利用自己独特的资源和人脉,打开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张硕心中明白,能够担任上“总工程师”这个称谓,其脑子里装的东西,绝对不是今时今日那些只知道写公文、压手续的政界人士可比的。

    这个想法,在后面的几天时间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比如,项目规划中,产业园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的棘手问题。

    江安镇地形起伏,既有低洼的谷地,又有坡度不大的丘陵。

    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实现仓储、分拣、办公等功能的高效协同,非常考验智慧。

    这位总工程师带人背着测量工具,亲自奔赴现场,对每一处地形进行细致测量,绘制出了详细的地形地貌图。

    张硕给他完整的,他还不要。

    非要自己量。

    结果是什么?

    最终结合江安镇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极具针对性的规划方案。

    将仓储区设立在园区中心的平坦区域,利用地形优势,方便货物在各个方向上的集散。

    而分拣区,临近园区出入口与村镇的交通要道交合,极大程度上缩短货车装卸和转运货物的时间。

    总体方向定好,就是内部的产业链流程,为了搞定这个事情,每天开会连轴转,几乎没有半点歇息,跟着一起旁听的几个主任,私底下对张硕是叫苦不迭,表示这种强度他们受不了。

    张硕没给他们找借口,这事儿耽搁不得,要是放在民营企业里面,每天有觉睡都算不错了。

    两千万的资金投入,想要把每一笔都花在刀刃上,谁都不能马虎眼。

    谁敢马虎眼?

    连张硕自己都不敢。

    为了避免耽误项目进度。

    他想方设法开始协调上级部门。

    怎么协调?

    江安镇里面要迎来这么一大笔投资,理应是要由县政府牵头开会,然后再动员镇政府,这里面涉及到的一个上下级手续、关系。

    但张硕不可能把这事儿交给县政府,原因也很简单,首先县政府班子里,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亲信,其次,李正明是跟他谈的合作,说好听点就是看中了他的本事,才把这两千万扔进来,他如果把事情全权交给别人。

    结局,会变成什么样?

    动动脑子想也知道。

    所以。

    张硕必须得亲力亲为。

    但问题又回到了上面。

    县政府里面没有亲信,没有支持,该怎么办?

    这就轮到表哥张启明发力了。

    当初张启明东窗事发,他的贴身秘书为了自保,交给了张硕很多东西,这里面大部分都是市里各官员的一些把柄,或者说,秘密。

    既然我说动不了县政府,那我就说动市政府。

    几个电话打过去,报出了自己的来路,又发几条短信暗示了一下,张硕很快就跟发改委、规划局、环保局等市政府部门,搭上了线。

    汇报项目情况,争取支持。

    简单几句话。

    就得到了响应。

    对于一个排名倒数的县区来说。

    两千万的投资,很大了。

    但对于市里来说。

    这其实也算不得什么。

    当然,损失,还是有的。

    有些东西,用过一次,下次再想用,可就要付出一些代价了。

    张硕明白,官场上的交换,不仅仅只是人情上的交换,还有其他一些不能明说的东西,这一次依托于表哥搞定,下一次,就没这么容易了。

    至少在自己重回江州,坐上市长位置之前,都不能再用这个法子了。

    于是。

    很快。

    县里就传来了消息,让张硕尽快走流程,没有多少废话,把审批材料递交上去,只要材料做的没问题,通过审批就是一句话。

    他老早就加班加点搞定了这个事,什么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土地使用规划等文件,只要翻一翻档案室里面,都有相关的记载,拿过来学习一遍,再进行反复修改,就递交上去了。

    然而,在审批过程中,还是遇到了难题。

    由于项目规模较大。

    加上江安镇里的环境,一直以来都保护的比较好。

    说到底,就是穷嘛。

    开发少。

    突然这么大动工,对周边环境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县里的环保部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张硕一时间有些头疼,但很快,7人项目团队里,那名负责环保的专家就站了出来,把这个事儿给搞定了,大体上提出什么监测计划,垃圾中转计划,以及如何最大程度上保护环境等,都是专业人员提出来的东西。

    经过多方努力,项目最终通过了审批。

    从李正明派人进场,到正式开始动工。

    正正好好,十五天。

    这个数字,让那位可以称作是领航员的总工程师有些意外,他难得找机会私底下问了一下张硕,是不是在县里有什么关系,如果有,最好一次性搬出来,这样对他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张硕摇摇头,没说什么,他也懂得分寸,没有继续问。

    都是官场上的老油条,有些事心里清楚就好。

    两千万的资金到位,项目正式进入开工仪式。

    张硕组织了内部人员,发表了一次简单的讲话。

    内容,很简单。

    镇政府要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任何人,都要全神贯注。

    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响起,项目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拉起了围栏,竖起了施工牌子。

    镇子里的人。

    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张硕并不着急通知下去,但他几乎每天都会到施工现场巡查。

    说实在的,还是因为后怕。

    海东县的事故。

    他历历在目。

    这么大的工程,不能出事。

    他这个镇党委书记,必须首当其冲。

    为此。

    那些被请来的工人们。

    张硕一个也没怠慢。

    该休息的,好好休息。

    每天三餐,镇政府都包了。

    不需要他们额外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