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 第272章 舆论

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第272章 舆论

    第272章 舆论

    “军师,我倒是觉得君侯此计可行。”

    这时张辽开口道:“我军二月出征,如今已是九月下旬,将士们在营中待了这大半年,精力无从发泄,人皆思战。”

    “倒不如趁此机会干他一仗,如此既能发泄将士们的精力,又能振奋联军士气,一举两得。”

    这次出征,张新带的皆是二十到三十岁的青壮。

    董卓就在河对岸,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动进攻。

    为了保存体力,张新让麾下的将领们把士卒都分成三个部分,每日操练一部,另外两部待命。

    这样既能保持战力,又不至于交战之时士卒疲惫,没有可用之兵。

    算下来的话,每个人都是三日一练,对这些正值壮年的小伙子们来说,精力确实是无从发泄。

    “即便如此,还是应该再等等。”

    荀攸坚持道:“等到大河结冰之时,董兵的士气也就低落了,到那时,才是我军的进军之机。”

    “君侯此计虽好,但却太过险峻,一旦行之,不是大胜,就是大败,还是稳妥一些为好。”

    从去年八月董卓进京之时开始算,董兵已经离家一年多了。

    若是董卓没有迁都,没有火烧洛阳,士气或许还能维持的住。

    可现在的雒阳就是一座空城,周围百姓死的死,迁的迁,董兵想要劫掠发泄一番都做不到。

    董兵在此驻守,就犹如那深山老林中的护林员一般,条件十分艰苦。

    几个月或许还行,可时间一旦长了,心中难免感到孤寂。

    更别提关外还有数十万联军虎视眈眈,董兵的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等到黄河结冰,孟津南岸的董兵失去天险,压力只会更大。

    “军师,打仗哪有不冒险的?”

    张辽是真觉得张新的计策不错,可以搞一波。

    他比张新还要小几个月,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待在军营里大半年,都快闲出屁来了。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岂能轻易冒险?”

    荀攸坚持己见。

    在他看来,联军是正义之师,张新又素来厚待士卒,军纪严明,大军士气一直保持的很不错。

    以虎狼之师,对思归之卒,没了黄河天险,这场仗不会太难打。

    既然如此,只需按照原来定下的战略,冬季进军即可,没有冒险的必要。

    毕竟张新不是曹操、鲍信、孙坚这些小卡拉米。

    他若是败了,对联军的士气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甚至整个讨董联盟,都极有可能因为这场失败而宣告解散。

    张新任由他俩争论,心中不断推演着这条计策的成功率。

    正在此时,突然有士卒来报,徐和求见。

    “他怎么也来了?”张新微微皱眉。

    荀攸、张辽停止争论,彼此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一丝不对。

    少顷,徐和进来,躬身行礼。

    “君侯,你要投董吗?”

    “胡说。”

    张新不悦道:“外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你还不知道吗?”

    “可是外面现在都传遍了!”

    徐和焦急道:“王匡军日日堵在末将大营门口叫骂,整个河内,无论是大族还是百姓,皆言君侯要投董!”

    “前军的士卒听了之后,都不知道要不要继续作战了!”

    张新、荀攸、张辽闻言,面色大变。

    “袁绍怎能如此!”

    荀攸怒道:“大敌当前,不思进军,反倒挑起内斗耶?”

    “四世三公,大失所望!”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将流言散布到大族、百姓皆知的,估计也就只有袁绍了。

    董卓不行。

    没这个能力知道吧。

    或许这都不叫散布流言了,而是引导舆论!

    “四世三公如此大的名头,不曾想竟然养出个废物来!”

    张辽冷笑道:“董卓用间并不高明,各路诸侯都不信,只有袁绍信了,不仅断我粮草,还派人来乱我军心。”

    “什么!我军粮草被断了?”徐和大惊失色。

    他这才发现,统领后军的张辽也出现在了这里。

    “君侯,这......这可如何是好啊?”

    “莫慌。”

    张新微微一笑,“早在酸枣会盟之时,我就看出诸侯人心不齐。”

    “我军前出孟津,粮道皆得仰仗袁绍,如此太过危险。”

    “因此我便请黑山黄巾帮忙,让他们在太行山内设了一个粮仓,由子龙领着三千士卒在那里把守。”

    “先前怕动摇军心,就没有和你们说,放心吧,有的吃,饿不着你们。”

    此言一出,三人全部愣住。

    “君侯。”

    徐和小心翼翼的问道:“那处粮仓......有多少粮啊?”

    “如今差不多有二十万石了吧。”

    张新还留了十万石暂时没运,以备不时之需。

    三人长舒一口气。

    二十万石,够吃半年多了。

    “明公高瞻远瞩,攸佩服。”

    荀攸心悦诚服,随后问道:“只是攸心中还有一惑,那黑山之中物资本就匮乏,明公是如何说动黑山军给粮的?”

    “我拿东西和他们换的。”

    张新看向荀攸,“公达,如今你还认为,我军该继续等吗?”

    “不能等了。”

    荀攸叹了口气,转而支持进军。

    等到黄河上的冰面能够承载大军进攻,至少还要两个多月。

    即使现在大军有粮,等两个月没有问题,但依袁绍目前的宣传力度来看,两个多月后,张新的名声就要臭掉了。

    大军的士气,也很难继续保持。

    唯有败上董卓一阵,才能止住那些流言。

    张辽闻言咧嘴一笑。

    开心了。

    “嗯......”

    张新点点头,“不过,我打算更改一下计划。”

    “明公欲要如何更改?”荀攸问道。

    张新铺开地图,一指怀县。

    “先揍袁绍!”

    袁绍先断他粮草,再把王匡派过来日日叫骂,最后又发动舆论抹黑。

    这相当于是把刀架在了张新的脖子上,逼迫他起兵强攻董卓。

    强攻不仅要面对黄河天险,还要时刻提防王匡的袭击,大概率是会失败的。

    到那时袁绍就有理由说了。

    他张新是什么人啊?

    宣威侯那么大的名头,竟然连个董卓都打不过。

    他能当副盟主吗?

    没这个能力知道吧!

    到时候张新不仅损兵折将,就连好不容易攒起来的那点名望,也要丢掉大半。

    不干袁绍一次,张新出不了这口恶气。

    “明公不可率先挑起内斗啊!”

    荀攸大惊,“如此会让天下人......”

    “什么内斗?”

    张新双手叉腰,一身正气,“我身为联军副盟主,又岂会挑起内斗?分明是袁绍勾结董卓,起兵击我。”

    荀攸地铁老爷爷脸。

    “明公,天下人不是傻子......”

    “傻子也好,聪明人也罢。”

    张新冷笑一声,“只要我军击败了董卓,那就是袁绍勾结董卓!公达,君子论迹不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