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 第323章 你就是张绣?

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第323章 你就是张绣?

    “陕县克了?”

    张新看着眼前的斥候,一脸喜悦。

    虽说他早有预见,只要徐和大军一到,取下陕县并不难。

    但当陕县被攻克的消息传来,他依旧忍不住心中激动。

    陕县一下,十万联军便可源源不断的从后方赶来。

    克复长安,指日可待!

    “是。”

    斥候脸上也带着笑容,“徐将军方至弘农,张济就吓得想要趁夜逃窜,幸好有王参军在一旁提醒,徐将军便令赵将军连夜渡河埋伏。”

    “此战张济失踪,董越战死,张绣被俘,我军大获全胜!”

    “好!好!”

    张新哈哈大笑,“将这个消息都告诉将士们,再命士卒们杀猪宰羊,今日我要犒赏三军!”

    “哦,对了。”

    张新又补充了一句,“你和将士们说,皇甫嵩的大军还在郑县,不可懈怠,这次我就不请他们喝酒了。”

    “待克复长安之后,我请他们痛饮三天三夜!”

    “诺!”

    几名亲卫面带笑意,前往各营传递消息。

    张新又让人给杨彪传了个话,让他组织民夫修建大营,为援军到来做好准备。

    随着陕县被收复,援军即将到来的消息传开,张新军士气大振。

    坚壕苦守了这么久,总算有好消息了!

    士卒们杀猪宰羊,欢呼庆祝,比过年还要热闹。

    如此大的动静,自然瞒不过皇甫嵩的斥候。

    斥候回到郑县汇报情况。

    “你的援军终于要到了么?”

    皇甫嵩听完之后,微微点头,对斥候道:“我知道了,再探再报。”

    斥候应诺退下。

    “老将军。”

    董璜眼珠一转,“张新军忙于庆祝,少不得要饮酒,必疏于防范。”

    “末将以为,老将军不如趁其懈怠之时,率军突袭,或可一举收复华阴!”

    皇甫嵩懒得理他,直接将董卓的回信又拿了出来。

    董璜无处发力,一脸忿忿。

    他是真觉得,这是个偷袭张新,收复华阴的大好时机。

    然而,董卓毕竟是个久经沙场之人,知道大将在外出征,掣肘要尽可能的少。

    他让董璜做监军,却并未给董璜插手军事之权。

    董璜虽然可以随时剥夺皇甫嵩的军权,但在此之前,若是没有皇甫嵩的许可,他也调不动兵。

    皇甫嵩见他面色,突然心中一动,笑道:“监军可是想试上一试?”

    “可以吗?”董璜眼睛一亮。

    “我给监军一支兵马,监军可按自己的想法行事。”

    皇甫嵩拿出一支令箭递给他,“不过,张新久经沙场,未必没有防备,还望监军多加小心呐......”

    “多谢老将军!”

    董璜大喜,接过令箭,屁颠屁颠的调兵去了。

    夜晚。

    董璜灰头土脸的回来了。

    “妈拉个巴子!”

    董璜破口大骂,“张子清犒赏三军,竟然还在营外布了伏兵?有必要这么谨慎么?”

    经此一战,董璜算是彻底老实了,再也不敢向皇甫嵩提出战的事。

    “这个皇甫嵩咋回事啊?”

    张新看着营外败退的董兵,心中十分疑惑。

    你不是假助董么?

    怎么又突然派人过来偷袭了?

    幸好老子没有大意......

    过了数日,联军陆续到来。

    最先来到的还是徐和。

    他屯驻弘农的当夜,张济就弃城跑了,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再去陕县一趟,而是直接回来。

    张新亲自出营迎接。

    徐和见到张新,连忙躬身行礼。

    “末将不负君侯所托,已助孙将军收复陕县。”

    “好好好。”

    张新哈哈大笑,夸奖了徐和一番,随后看向王猛。

    “景略你出息了啊!”

    王猛连忙表示谦虚,“若无主公教导,猛不得有今日。”

    “胜不骄,败不馁,好!”

    张新见他的态度不像上次那样,骄傲自满,不由微微点头。

    看来自己先前的提醒,他还是听进去了。

    张新勉励了他一番,又看向赵云。

    “子龙辛苦了。”

    赵云微微一笑,“为主分忧,此云分内之事也,当不得辛苦二字。”

    “来,都进营说吧。”

    张新领着诸将来到中军大帐,各自落座后,开始询问起此战的细节。

    徐和巴拉巴拉,开始说王猛献计之事。

    张新听到赵云领兵出营之后,将目光转了过去。

    赵云很自觉的接过了话头,巴拉巴拉......

    这一战其实没什么好说的。

    张济为了迷惑孙坚,在张绣的建议下,把部分兵力分到南门去了。

    这也导致了从北门渡河的董兵虽然都是精锐,但数量着实不多。

    黑灯瞎火之下,突闻喊杀声起,董兵不知有多少伏兵,很快就乱了起来,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赵云的一千伏兵,摁着数倍于己的董兵捶,赢得非常轻松。

    张济趁乱逃窜,不知所踪。

    董越死于乱军之中,也不知道是谁杀的。

    “不过,混战之时,有一员小将倒是颇为骁勇。”

    赵云微微一笑,“末将见他年幼,便留了他一命,将他擒了过来,交由君侯发落。”

    张新闻言看向徐和。

    “这小将就是你战报中所说的,张济之侄张绣吧?”

    “正是。”徐和点头。

    张新心中好奇,对赵云问道:“子龙,你可识得这张绣?”

    在后世的一些戏曲和评书当中,将赵云、张绣和张任设定成师兄弟,师从枪神童渊。

    张绣、张任是师兄,赵云是关门小师弟。

    这件事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都没有提到。

    童渊也只是一个虚构人物而已。

    但故事的灵感总是来源于现实,那些人能写出这么个设定,或许未必是空穴来风。

    反正当事人就在这里,张新干脆问上一问。

    “末将不识得他。”赵云有些疑惑。

    君侯怎么突然问了个这样的问题?

    我是冀州人,张绣是凉州人,两地之间相隔数千里,怎么可能会认识?

    张新闻言释然,再次看向徐和。

    “把俘虏都带上来吧。”

    “诺。”

    徐和点点头,看向帐外。

    “带俘虏。”

    片刻,两名士卒押着一个青年走了进来。

    青年被五花大绑的捆了起来,发髻散落一半,灰头土脸,十分狼狈。

    张新细细打量着他。

    “你就是张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