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在古代搞发明,养了12个宝宝 > 第256章 梁太傅:我才是农村来的(3)

我在古代搞发明,养了12个宝宝 第256章 梁太傅:我才是农村来的(3)

    说到这儿,他稍微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道。

    “而重工业,就是提供矿石、采掘、冶炼…… 这些的地方。

    诺,这三个土窑,虽然也咱们村子里轻工业的一部分,不过获取用材时就是重工业的项目。

    等以后红砖有多余的了,咱们也会把这土窑,建得更好一点。”

    “水坝工程?”

    梁文一听,又好奇地问道,他感觉这村子里的新鲜事儿真是一个接一个,怎么都听不够。

    “梁老弟莫急,稍后我再带你们去看看咱们村里的第一项目!”

    村长在一旁笑着说道,那语气里透着一股难以掩饰的自豪劲儿。

    因为这水坝已经开工快 2 个多月了,要是工程进展得很顺利,马上就要完成了。

    梁文和梁虎对视了一眼,怎么感觉他们两人才是从农村里来的。

    “可否再细致讲讲这工业?我这还是第一次听说‘工业’” 。

    他一脸虚心好学的样子,不耻下问表现得淋漓尽致。

    江林点点头。

    “其实这都是叶妹子给我们规划的。

    因为咱们村子现在发展得有些过快、过多,各种事儿一下子都冒了出来,要是不区分一下,大家做事儿就没个条理了。

    所以叶妹子就给我们讲了这工业的事儿,让咱们按照这个思路,把村里的生产项目,都划分一下。

    掌握技术:能让我们小溪村人人都拥有糊口饭吃能力;

    协作:让我们协调好资源的利用,在土窑厂、木匠厂等之间互相提供材料,达到1+1大于2的结果;

    连续性:让我们小溪村持续性发展,不至于断了门路,这点以后就会体现出来;

    广泛性:我们可以将生产的东西用到很多地方,入红砖建房、建水坝、建工厂等……”

    梁虎这不带停断的讲解,让伯侄二人对他刮目相看。

    梁虎忍不住竖起大拇指,“没想到江兄竟有如此口才。” 真的是一点也看不出讲述的人是一个未读过书的人。

    江林被夸顿时有些不好意思了。

    “哎,我那有什么口才,无非就是肚里就装了这么一些东西,这叫什么肚里有墨还是啥的,啊哈哈。”

    他一时想不起来文人那些文雅的说辞,尴尬地笑了起来。

    梁文并没有看不起他:“腹有诗书气自华,方才你倾心讲解时,气质卓然,此乃佳事,莫自嘲”

    “梁伯谬赞了。” 江林红着脸。

    四人在见识过土窑之后,又兴致勃勃地朝着水坝的方向走去了。

    一路上,大家还在继续讨论着村子里工业发展的事儿。

    目前的水坝进度已经到了95%,接下来就是考虑望水坝里蓄水的事情了。

    江凤几人正在水坝这儿商讨时,就看见村长带着两个陌生人走过来了。

    水坝进入视野,可把梁文和梁虎这两个京城来的人士都吓得亚麻呆住了。

    “这……”

    村长见状,赶忙笑着给江凤介绍道。

    “老凤,这两位是叶老师的朋友,现在也是我们小溪村的一员了。”

    说着,村长又凑在江凤耳边,压低声音说道。

    “这两人应该是个大人物,还帮我们解决了学堂一事,对咱们村子可有大恩。”

    而后又把头伸回来道:“梁老弟,这位是我们村的江凤族老,那边那老头子是江卫族老。此项目是由她俩负责。”

    随后给江凤使了个眼神,江凤这才开口给两人普及。

    “这是咱们村里的水坝工程,也是青女组织大家一起做的。

    全长也就 100 米、宽 50m、深 4m,大概能容下个 2000m3 吧。

    等建成之后用于灌溉农田、防洪蓄水……。”

    梁文和梁虎两人听了这话,眉头忍不住挑了挑。

    什么叫做 “也就” ?

    这口气听着好像是对这个规模不太满意啊?

    可在他们看来,这已经是不小的工程了。

    而且这个 “米” 是何种计量单位呢?

    不应该是寸、尺、丈、引、里吗?

    梁文暗暗叹了口气,原以为他这辈子走到太傅这个职位,已经算是见识颇多了。

    没想到来到这小小的小溪村,居然还有这么多新鲜的词汇和概念。

    自己就像个啥都不懂的小孩子一样,还得从头学起。

    真是应了那句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

    这世间的学问,果然是无穷无尽。

    随后,梁文又想到了一个关键问题,便开口询问道。

    “这村里的青壮劳力都来挖渠搞这水坝工程了,那这地里的庄稼……”

    江凤摆摆手笑道:“无需担心,青女早就想好了。

    种田的事情,基本都承包给青女去做了,她那边也有人,就算最后种不出什么,也无妨。

    大家伙在这里帮工挣得也不少。”

    梁虎心里都麻了。

    还有高手?!

    这叶妹子怎么跟有三头六臂一般,感觉她啥事儿都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梁文倒是抓到了重点。

    “这工钱是由谁出?这么大的工程,这花销可不小哦,怕是得不少银子吧。”

    “这工钱,是咱们村里人集资的。”

    说到这儿,江凤不禁叹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神情。

    “哎,其实吧我们大家也知道,就凭大家凑的这点儿钱,肯定是不够的,定然是青女自己往里面搭进去不少。

    可咱们确实没有办法拿出更多的银两了,都是穷苦人家,能凑出这些已经不容易了。

    只盼着以后生活好些了,大家伙儿可得多多照顾照顾她母女几人。”

    梁虎在一旁,凑到江林身边,悄悄地询问起工钱的事儿来,得知每人每日工钱是 5 文的时候,他便小声嘀咕着算了起来。

    “400 人一日 5 文,那就是 2 两,这种工程规模看着不小,至少得 2 个月起步,那大概就是 120 两。”

    得到答案的梁虎震惊不已。

    哪家村里集资有这么多银子?这还是那个偏僻的北部吗?

    而梁文也在心里默默地算了一下。

    而梁文也在内心算了一下,要是这种规模的项目报上朝廷,至少千两起步。

    实际上不止120两,毕竟红砖,水泥都是要花钱的。

    江林在一旁听到梁虎在那算工钱,好奇地看着梁虎问道。

    “虎子,你也会《九九乘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