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10章 百年之后,武将集团沦落到给文臣集团舔鞋底?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第10章 百年之后,武将集团沦落到给文臣集团舔鞋底?

    陈羽突然话锋一转,对着朱棣问道:

    “老朱我感觉有些不对劲啊,我今天早晨去东边集市买菜的时候,并没有听到任何关于永乐帝削藩的消息,昨日你为何会知道?”

    “难道你也跟我一样,推算出来?”

    陈羽自夸似的补了一句。

    朱棣一惊,他还想着看看陈羽提出的解决办法,摸清楚他的能力。

    然后表明身份。

    这些天对陈羽的观察来看,这小子好像对锦衣卫非常惧怕。

    要是自己直接亮明身份,吓的陈羽不敢在自己面前议论国事,从而未能展现真实能力。

    那可不是朱棣想要看到的。

    朱高炽在一旁咳嗽一声,说道:

    “掌柜的,你也知道我们家是做大买卖的,这些永乐帝虽然没有昭告天下,但是内部已经传开了,目的就是试一下各位藩王的口风。”

    朱高炽说着往陈羽这边靠了靠,道:

    “我们老朱家,朝中有人。”

    “本来想要结交各地藩王,但掌柜的昨日所说,我们感觉到了很大的隐患,所以今日才迫不及待的前来询问供养宗室削藩之事,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陈羽点了点头,恍然大悟。

    明朝商人地位地下不假,但是有钱能使鬼推磨,放在哪个朝代都不过时。

    而且朝中没人,老朱家的生意也不可能做那么大。

    朱棣摆了摆手:“掌柜的不要在意这些细枝末节了,快说道说道你想出的解决办法吧。”

    陈羽看着老朱有些急了,笑着说道:“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

    “我们只需要推演削藩供养宗室不断发展下去,大明会展现出一副怎样的利与弊就可以了。”

    “还是推演?”朱棣问道。

    上次就是在陈羽一番推演之下,朱棣认识到了供养宗室的危害。

    难道还能从一些假设的推演当中,寻求解决办法?

    “上次只是推演俸禄而已,也就是说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帝王游戏,老朱由你来扮演皇帝这个角色。”陈羽道。

    皇帝……还需要扮演?

    “永乐帝?”朱棣试探性的问道。

    “不是永乐帝,而是推演过程中大明王朝的所有帝王。”陈羽道。

    陈羽担心老朱有心理负担,道:“我也只是为了你能更好的理解,这些事情我不会外传的。”

    朱高炽在一旁没有插话。

    毕竟扮演帝王,没有人比自己爹更加合适。

    老朱听后点了点头,示意陈羽继续就行。

    压力?

    自己毫无压力。

    陈羽道:“永乐帝篡位以后,增加藩王俸禄目的上一次已经说过了,就是用金钱换兵权。”

    “但这只是第一步,一定还会有后续的削藩手段。”

    “还会有?”朱棣问道。

    “不错,假如你现在就是以藩王之身奉天靖难成功的永乐帝,在你成功之后,你担不担心其他藩王效仿?”陈羽问道。

    朱棣听后有些呆滞。

    我扮演我自己……

    但他还是深思片刻之后,点了点头。

    “所以后续永乐帝一定会对那些藩王进行各种限制,比如不准他们考科举,不准他们参加士农工商中的任何一种工作,不准他们离开封地,只准他们在家生孩子,最好是大门不出。”陈羽道。

    “如果老朱你是永乐帝,你认为你有没有可能用这样的限制,来防范那些藩王?”

    朱棣心中咯噔一声,道衍的策略第一条就是关于如何防范那些藩王宗室。

    而且比这个更绝。

    每隔一两年还要召集一部分宗室藩王进京。

    哪一个有反心,直接整死。

    朱棣点了点头:“会,毕竟当初永乐帝还对建文说过永不造反,可是最后还是奉天靖难了。”

    “所以身为帝王总要善于吸取教训,绝对要防患于未然,不能让奉天靖难重现。”

    陈羽点了点头,“所以永乐帝一定会对藩王增加许多限制,明朝末年,也就怨不得宗室成了拖垮明朝的蛀虫,不给人家自由,不准人家工作,连种地都不给,只准呆在家里领工资。

    为了打发时间与挣钱,那些宗室也只能疯狂娶媳妇儿,没日没夜地造娃。”

    崇祯年间,每年发给宗室的工资至少2000万两,而当时国库收入,也堪堪只有2000多万两。

    好家伙,挣点钱都被这帮宗室给领走了。

    明朝军队连军饷都没有,有战斗力才见鬼了。

    而且宗室是一个无底洞。

    士兵到了后期又不是傻子,下一年国库还是轮不到那些士兵发饷,战斗力注定越来越弱。

    陈羽继续问道:“假如永乐帝也就是你现在知道了供养宗室制度存在的危害,那么是不是会想着直接砍掉宗室的俸禄一了百了?”

    “但又担心那些藩王暴动,而宗室百年之后才会使用大明财政吃紧,那么只需要供养他们三代即可。”

    “三代之后,宗室死活与大明国运相比较肯定选择大明国运,于是停止宗室俸禄。”

    朱棣心中惊讶,三言两语就几乎说出了姚广孝思考了一夜的计策。

    而且看着陈羽的样子,好像还有问题。

    朱棣菜也没有心情吃了,盯着陈羽问道:“这么做,有什么不好吗?”

    “宗室拖垮国库的问题解决了啊?”

    陈羽道:“不错,可是在解决宗室俸禄的问题,其实已经将宗室排除在了权力之外。”

    朱棣听后,直接脱口而出:“那不是解决的更漂亮。”

    陈羽笑着说道:“不错,老朱看来你已经成功代入了。”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朝堂上的权力要讲究平衡,宗室的力量剔除之后,那么朝堂上还有两股力量,我将其划分为文臣集团与武将集团,他们一同拱卫着皇帝。”

    “但这两股力量,随着时间的发展,根本不可能存在平衡,毕竟文官与武将有着各自独立的系统。”

    “王朝中一直都是武将打天下,文官坐天下。”

    “皇帝用武将打天下,武将在战场上每打下一座城池,都将获封赏。可打天下成功之后呢?武将中最优秀的,一般情况下不仅会获得许多的赏赐,甚至是很高的地位。”

    “但是聪明的武将这个时候一般会解甲归田,表示忠心。就像是秦国名将王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还有明朝的武将勋贵徐达。”

    “解甲归田就是让皇帝对自己放心。毕竟真的打完天下后,武将的使命在一定意义上已经完成了。”

    “可这跟宗室被排除在权力体系之外有什么关联?”朱棣大惑不解的问道。

    “哪怕天下无战事,皇帝也可以通过皇权让文臣武将达到平衡。”

    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是对武将高层进行了一波大清洗。

    但为了防止文官集团一家独大,大量的中层和基层的军官还是被保留下来。

    还设立了军事家族成员,不得退出军籍这一规定,希望这些军人世家一直保留战斗力。

    足以见得朝廷也是有让文官集团与武将集团相平衡的手段。

    陈羽摇了摇头道:“长则百年,短则五十年,这个平衡就会被彻底打破。”

    “不是武将示弱,而是武将会彻底沦落到舔文臣集团鞋底的地步。”

    “怎么可能?”朱棣不由得惊呼出声,陈羽说的话实在是太过于匪夷所思。

    要知道洪武年间开国勋贵帮人,可谓无法无天到了极点。

    文臣集团在他们眼里,就是个屁。

    可陈羽竟然告诉自己,以后那些武将勋贵会沦落到那副地步,朱棣一万个不相信。

    陈羽淡淡的说道:“大明必须重复每三年一次的科举,但不可能永远重复开国与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