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69章 带着任务前来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第69章 带着任务前来

    奉天殿。

    朱红色的立柱粗壮、庄重,雕龙画凤,尽显皇家威严。

    朱棣高坐龙椅之上,身着一袭明黄色绣龙袍,双眸深邃有神、透着帝王独有的霸气。

    一手自然搭在龙椅扶手上,不怒自威的气场弥漫整个大殿。

    群臣呼唤三声万岁。

    朱棣示意众臣平身,并下令宣日本使臣觐见。

    “宣日本使臣上殿觐见。”

    一道道声音传了出去。

    不久,一位日本使臣迈着小步,走进大殿。

    立定之后,高呼:

    “使臣间中闺密,参见大明皇帝陛下!”

    声音洪亮,回荡在大殿之中。

    朱棣微微颔首:

    “平身。”

    间中闺密躬着身子,将手中的国书举起。

    “启禀大明皇帝陛下,这是日本国王亲手所写国书,让下臣漂洋过海呈递给大明,向大明传达友善之意。”

    朱棣目光冷峻地审视着下方使臣,他已知假国书一事。

    而且这一份国书,还是日本本来应该呈递给建文那个小王八蛋。

    可直到如今,间中闺密也没有要将此事说清楚的意思。

    这让朱棣有些恼火。

    强压着怒气说道:

    “呈上来。”

    话落,一旁伺候的宦官,赶紧走下大殿,接过国书,然后恭恭敬敬的双手呈递给了朱棣。

    朱棣接过国书,打开看了起来。

    上面的的内容无非就是吹捧大明强盛,日本希望能够继续来大明做生意。

    最后还特意提及日本周边海域有神风相助,并说了元朝因残暴,想要征服日本,却被神风打入海底,所以对反抗暴元也献上了一份力。

    朱棣看到这,冷哼一声。

    ‘神风相助’,大明惹不起?

    其实这是外交中的惯用手段,拿出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从而在谈判的过程中施压获利。

    可此时因为陈羽的缘故,日本国书中拿‘神风’说事,不仅不会让朱棣感到压力,甚至有些想笑。

    看完之后,将国书放在一旁。

    朱棣沉吟片刻之后,淡淡的说道:

    “大明一向主张各国友好相处原则,尤其是南洋的海上国家,都是千年以来的邻居,更应和平共处,邦交往来。”

    场面话无论如何都要说。

    反正最终也决定不了什么。

    毕竟真到动手打你的地步,什么国书,什么承诺,全是扯谈。

    战场上杀红眼了还知道玩阴的呢。

    就像奉天靖难前夕,朱棣对建文保证:绝不造反!

    可结果朱棣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

    间中闺密闻言,当即恭敬的说道:

    “皇帝陛下圣明,大明的态度,下臣回去后一定原封不动的传递给国王。”

    解缙忍不了了,直接站出来对着间中闺密怒斥道:

    “这真是你们国王的意思?”

    “可为什么根据我掌握的消息,你这个使臣自几年前来到大明,压根就没有在回过日本,怎么可能有来自日本的国书。”

    “我想知道,所谓国书,是你的意思,还是你们国王的意思!”

    “又或者,我可不可以理解为是日本对大明的挑衅?”

    解缙一连串的质问声落下,朝中文武大臣顿时炸了锅。

    “假国书!怎敢如此,奇耻大辱!”

    “大明自建国以来,老夫还从未听过国家之交有假国书一说,日本之地果然蛮夷,不通教化!”

    “陛下,臣建议将禁海祖制落实到底,不能让海外蛮夷影响到大明的文化!”

    “臣附议!”

    ……

    朱棣眉头微微皱起,扫视了一眼朝中大臣,最后目光锁定在解缙身上。

    假国书挑衅大明?

    禁海祖制?!

    读书人,士绅!

    呵呵……

    看着一众大臣附议,朱棣哪里还不明白。

    朝中大臣看似是在怒斥日本使臣递交假国书,实则是借着这件事,反对下西洋。

    果然如陈羽说得那样,下西洋开始之后,最先反驳的一定会是士绅阶级。

    毕竟士绅阶级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土地。

    下西洋开海上丝绸之路,让士绅阶级感到了恐惧,害怕下西洋的贸易,冲击到了大明本土农耕。

    由于先前陈羽提出‘建设永乐公司’凑够了下西洋所需要的物资钱财。

    不从国库拿钱,那么朱棣自然以强势手段推动下西洋,朝中士绅阶级也没话说。

    本来以为他们会就此放弃,但是现在看来是一直在等待机会。

    文官集团在忍耐方面,确实厉害。

    但陈羽更厉害,早已预测大明百年之后朝中的势力情况。

    文官集团一家独大!

    所以之后的削藩必须要按照陈羽的办法进行下去。

    下西洋也一定要坚定不移的进行下去。

    朱棣也没有忘记陈羽所说,只有让士绅阶级看到利益,然后拉着他们一起干,海上丝绸之路才会长久。

    朱棣的表情平静,并不打算在此时继续与文官集团谈论海禁祖制的问题,而是应该先处理假国书一事。

    他淡淡的开口道:

    “间中闺密,朕需要一个解释!”

    面对众人的怒斥,朱棣的质疑,间中闺密这货坦然承认道:

    “国书确实是国王亲自所写,呈与大明,只不过来的时候大明并不太平,所以觐见建文帝推迟了。”

    “直到如今大明国内局势彻底明朗,您坐上皇帝宝座,日本对大明的态度并未有改变,如果陛下硬说两份国书,那下臣也没有办法。”

    “但是大明乃天朝上国,皇帝叔侄二人,无论谁做了天子,都与邻邦无关,皇帝应当以宽厚为怀,不应因这点小事动怒!”

    朱棣听着间中闺密的话,双手紧紧的抓着龙椅扶手,手背上青筋暴起。

    解缙瞥了一眼朱棣,没想到永乐帝方才并没有提海禁的事情,于是继续生气的对着间中闺密说道:“巧言令色!”

    “陛下,大明耻于跟日本这样的蛮夷邦交,如果海外都是这样的国家,那么大明下西洋还真的有必要吗?”

    朱棣此刻早已火冒三丈,可还是打断了解缙的发言。

    “间中闺密,你说得对,大明乃天朝上国,无论谁做皇帝,都会秉持友好的与周边国家邦交,这是大明对外的原则问题,不会因皇帝不同而改变。”

    “陛下!”解缙不解的看向朱棣,没想到朱棣不生气。

    朱棣摆了摆手,淡淡的说道:

    “此事无需再议!”

    朱棣知道间中闺密明显就是欺他登基之事,名不正言不顺!

    这可以说是朱棣的禁脔。

    上一次当面这样说的人,坟头草已经几丈高了。

    他也想要砍了眼前这货。

    人中还留有一撮小胡子,越看越欠砍。

    可是,这个时候是国与国之间的邦交问题。

    砍了间中闺密,只会让周边国家使臣认为自己是一个心胸狭窄的皇帝。

    朱棣知道他必须要做出一点功绩出来,用来正名固位。

    因为不仅是间中闺密有这种想法,朝中的一众文臣也有这样的想法。

    文官集团奉‘儒’。

    虽在自己手下办事。

    但是心中却觉得自己是一个谋逆的贼!

    朱棣知道,这些都是虚假的。

    真正是因为自己不像建文一样,对那些文官仁厚,是一个可以被文官拿捏的皇帝。

    在这一点上,汉王与自己非常相像。

    所以文官集团更希望老大那种人坐上皇帝宝座。

    无非还是为了一个‘利’字。

    一群蝇营狗苟之辈,令人厌恶。

    朱棣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陈羽,多好的一个年轻人,明明身具大才,却与世无争。

    如果大明能多一些陈羽这样的人才该多好。

    但随即朱棣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人不能贪,皇帝亦是如此。

    大明得陈羽一人,便足以颠覆时代。

    这已经是自己的幸事,是大明的幸事。

    朱棣见事情已经定性,本想宣布退朝,然后去陈羽的小酒馆喝酒,放松一下被朝中文官集团与间中闺密恶心的心情。

    可间中闺密突然开口,态度恭敬的说道:

    “尊敬的皇帝陛下,下臣这一次不仅带着诚意,更是带着日本国王的任务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