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83章 下西洋第一勋贵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第83章 下西洋第一勋贵

    朱棣与郑和走到街角,这才坐上回宫的马车。

    在马车上,郑和恭敬的说道:

    “陛下,恭喜太孙有了一位好老师。”

    朱棣表面平静,淡淡的说道:

    “以陈羽的才能,确实当的起大明最好的老师。”

    “只不过临近中元节,政务是在繁忙,等中元节一过,朕就亲自带着朱瞻基那小子,来陈羽这里拜师。”

    郑和明显感觉出小酒馆之后,自己面对朱棣的压力骤然增加。

    跟着朱棣多年的经验让他知道,

    朱棣有心事!

    “陛下,陈羽性格跳脱,太孙又是爱玩的年纪。”

    “到时候陈羽真动手教训太孙,陛下……”

    朱棣听着郑和说的话,脑海中自动脑补出了朱瞻基这小子不听陈羽的话,整天在小酒馆斗蛐蛐的画面。

    然后陈羽也不惯着,直接对朱瞻基就是各种惩罚。

    最后朱瞻基跑回家告状。

    朱棣忍不住笑了,随即看向郑和:

    “瞻基那小子被朕宠坏了,但朕在小酒馆也说了,将太孙交由陈羽教导,并赐予了动手的权力。”

    “就算瞻基被打了,朕也不会惩罚陈羽。”

    郑和点了点头。

    在小酒馆的时候,有些事情陈羽与朱棣并没有说明白。

    稍有不慎,那可就是杀头的大罪。

    而如果陈羽描绘的下西洋蓝图实施之后,自己必将名垂千古。

    陈羽对自己有恩啊!

    本来还替陈羽担心。

    可现在看来,担心完全多余了。

    看来朱棣心中的宠爱程度,明显陈羽更胜一筹。

    朱棣自顾自的说道:

    “陈羽虽然平日里说话有些不着边际,但朕能感觉出来他是一个实诚的人。”

    “说会好好教导,那就一定会尽力而为。”

    “就像每一次朕向陈羽请教国家大事,陈羽总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可到头来还是给朕讲的明明白白。”

    “这样一位绝世大才,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他有不懂的地方,就连下西洋如何获利,都可以分析的如此透彻,这是上天赐予大明的麒麟子。”

    “如果朕的后人可以从陈羽那里学的一半的能力,大明江山无忧!我也放心将手中的江山交与他,等以后下到地底,我也可以跟洪武帝说大明后继有人!”

    郑和闻言激动的对着朱棣躬了躬身,道:

    “陛下,太孙聪慧,定学有所成!”

    朱棣呼出一口气,道:

    “治国之道,经商之道,用人之道,国运之道,民生之道,大局观,眼界……”

    “瞻基那小子学的过来吗!”

    朱棣想了想之后,意味深长的说道:

    “学不过来啊!而且这件事情对老二太不公平了,应该让老二家的小子也派一个来到陈羽这里学习。”

    “这样一来,一个人坐上皇帝宝座,另一按照宗室制度,也可以很好的辅佐,保不齐还可以在海外掀起一番作为。”

    朱棣越想越感觉这件事情可行,严肃的表情终于舒展开来。

    至于陈羽口中的汉王出海建立藩国,朱棣当然不可能同意。

    但是第一批出海的藩王,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更好的人选。

    十七弟,宁王朱权!

    郑和听着朱棣自言自语,没有插嘴。

    “郑和,你对这次下西洋怎么看?”朱棣将思绪捋顺之后,开始问这一次来的主要任务。

    话落,郑和当即保证道:

    “臣此次下西洋,必先生擒陈祖义,震慑南洋,随后带领大明舰船实施殖民地计划!”

    说到这,郑和叹了一口气,道:

    “陛下,臣从小就对大海感兴趣,又出身航海世家,为筹备下西洋,还特意读了数年航海知识。”

    “本以为有这些东西,可以让大明的威名传遍四海,可最终在陈掌柜这里倒是让我开了眼界……原来下西洋还可以这样……赚钱。”

    “而且,用殖民地的办法扩大大明影响力。”

    “臣好歹也是从奉天靖难一路杀过来,各方势力平衡与战役,经验十足,可在陈掌柜的计策面前,我所有的学识都感觉不值一提。”

    朱棣听出郑和话中的气馁,忍不住拍了拍这位打小就跟在自己身边的臣子肩膀。

    “郑和,朕知道你为这次下西洋筹备了许多,但在陈掌柜面前,还是感觉不在一个级别,这种想法朕在数月前就已经有了。”

    “刚开始的时候,也被陈掌柜的学识惊讶,可后来想着总有一个方面是他也不掌握的吧?”

    “可后来发现,我错了,错的离谱!我们就人,而陈掌柜简直就是一个妖孽。”

    “人比不过妖孽,这不是很合理吗?”

    “郑和,有时候要看开一点,跟陈羽那样的妖孽比,不仅自讨没趣,甚至还会陷入到自我怀疑当中。”

    说到这,朱棣想起了老和尚姚广孝。

    从认识姚广孝以来,哪怕到了靖难之役,都没有见过老和尚有什么剧烈的情绪波动。

    可是陈羽短短时间内之内,每每出的计策都让姚广孝情绪剧烈跳动。

    而且朱棣感觉姚广孝甚至有点道心破碎的感觉。

    郑和听着朱棣的话,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随后,便释然的笑了:

    “陛下英明,还是陛下心胸宽广,看的开。”

    “也是,臣与陈掌柜压根就不是一路人,又或者在他面前所有人都是普通人,完全没有可比性!”

    ……

    很快,马车就到了皇宫。

    分别之前,朱棣对着郑和说道:

    “目前下西洋整体布局已经明确,朕决定,再次为下西洋的船队拨款三万两白银。”

    郑和有些诧异的说道:

    “陛下,‘永乐公司’从商贾那拿的钱已经足够下西洋了,再说了如果从国库拿钱,估计朝中文官集团又要觐见了。”

    朱棣大手一挥说道:

    “这笔钱不从国库里出,大明的曹国公李景隆为支持下西洋,亲自找到朕,并拿出家中几乎全部的积蓄,用真金白银支持!”

    “肱骨之臣啊!这钱朕不能白拿,就当曹国公与加入‘永乐公司’的商贾一样入股,等到下西洋回来之后,朕会给他一定的分成。”

    朱棣没有忘记陈羽说的,下西洋的事情要想进行的长久,就必须拉拢勋贵集团、文官集团、藩王集团、这些在朝中有话语权的势力,一同参与其中。

    等第一次下西洋结束,这些势力看到李景隆赚的盆满钵满。

    会不心动?

    到那个时候,朱棣真想看看那些文官集团,还会不会讲什么祖制‘海禁’不可废!

    郑和一怔,他知道陈羽的能力。

    这一次下西洋必定大赚!

    只不过没想到李景隆如此好命。

    不仅是奉天靖难的第一功臣,如今更是下西洋的第一勋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