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111章 居心叵测的计策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第111章 居心叵测的计策

    朱棣听见陈羽这样评价自己,顿时懵逼了,反驳道:

    “掌柜的,咱俩接触起来也有段时间,算是熟人了,我能是那种发国难财的人?”

    陈羽咂了咂嘴,一副你就是的样子。

    “老朱,商人都是逐利的,而且自古以来大灾大利都是连着一起发生,据我所知你只是一个退伍老兵,可是对这一次朝廷赈灾情况政策知晓得如此彻底。”

    “你这样做目的不是为了从中牟利,那是为了啥?”

    陈羽可不相信这天底下有这样忧国忧民的商人。

    大灾来临的时候,首先关心的是救灾情况而不是如何赚钱。

    朱瞻基在一旁听的连连点头。

    有道理。

    按照皇爷爷现在商贾的身份,如果不是为了从中牟利,那么为什么会将朝廷的政策打听的如此清楚。

    朱棣撇见朱瞻基这小子还在一旁附和,白了他一眼,随后对着方才言之凿凿的陈羽说道:

    “掌柜的,这口黑锅我可不背。既然如此,我也不瞒你了,之前不是就与你说过,我家老大在朝廷太子那边有关系,这一次朝廷赈灾的安置工作,就是我那大儿子接下来的。”

    “他那人虽有些肥胖,三百多斤,虽是商贾,可却时刻关系着民间疾苦。”

    陈羽赶紧抬手打住:“老朱,说实话。”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

    “主要是这次赈灾如若成功,那将会是大功一件,这不是过几天就要下西洋了,我与老大想着掌柜说过,海上全都是财富,尤其是将大明的丝绸与陶瓷卖到海外,那可都是天价。”

    “但是掌柜又说了,大明下西洋只有第一次的时候永乐帝会允许商贾跟船沿途做生意,所以老大接下这活,本就没有奔着赚钱去,就想着圆满完成之后,可以用功劳换取多带一点商品到下西洋途中贩卖的机会。”

    陈羽一脸我就知道的表情笑了笑。

    这才对嘛。

    上一次见朱老大的时候,面相和善。

    可是只要他是一个人,就会有私心。

    那种传说中的圣人,更是不存在。

    如此一来,陈羽倒是有些佩服起老朱与朱老大的魄力了。

    朱棣沉吟片刻之后,继续说道:

    “这不,大灾来临的时候,我们老朱家将家中全部三十万担粮食按照平价卖给了朝廷,这才成功参与到了这一次的赈灾活动中。”

    陈羽默默的点了点头。

    按照正常情况,

    老朱如果将这些粮食在大灾的时候贩卖出去,很有可能远超平常一倍甚至更多的利润。

    可是这样的利润跟下西洋比起来,也就一个零头。

    而且老朱与朱老大信任自己,才想着通过这一次赈灾立功。

    既然这样的话……

    也罢,就帮一帮老朱吧。

    再说了,陈羽没有穿越过来之前,老家就是河南的。

    如今有了这个条件,那么就看看朝廷的赈灾计策如何,顺便帮助河南度过这一次的灾害。

    陈羽淡淡说道:“行了老朱,将这一次朝廷的赈灾策略说出来我听听。”

    朱棣想了想,说道:

    “朝廷针对这一次大灾来京师的灾民安置工作,提出三条计策:

    一,朝廷开仓放粮,在京师各地设置粥棚,确保灾民不至于饿死。”

    二,过几天数量庞大的灾民涌入京师,鱼龙混杂,里面定然会参杂进入地痞流氓扰乱治安,所以朝廷将调集五成兵马司在京师巡逻,如发现扰乱治安的人,当场镇压。”

    说完两条之后,朱棣顿了顿,观察了一下陈羽的表情。

    发现陈羽表现的十分淡定。

    也对,

    上面两条都是最基础的治安与生存,但是接下来的一条可是朱高炽特意想出来的。

    朱棣就不信陈羽还能这样的淡定,而且第三条相出来的时候,就连朝中文武大臣全部拍手叫好。

    朱棣继续说道:

    “三,灾民中有地痞流氓,那么相应的就一定会有德高望重之人,到时候朝廷人手不够,可以选出这些人,让他们来负责平日里灾民的施粥与日常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在层层上报,这样的话,可以极大程度减轻朝廷人手方面的压力,能最大限度保证朝廷的正常运转

    边上的朱瞻基一直默默的听着。

    听到最后一条的时候,心中暗自欣喜。

    最后一条是自己父亲提出,当时还因此受到了皇爷爷的赞扬。

    这三条加起来,朱瞻基认为应对赈灾已经很完美了。

    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

    在朱棣说完之后,陈羽并没有想象中的夸赞,而是将身子慵懒的躺在靠椅上,止不住的叹气。

    “唉~”

    “老朱,我还以为朝廷能拿出什么样的赈灾策略出来呢,结果听完之后,我只能说想出这些办法的人就是蠢,蠢到家了。”

    “尤其第三条,不仅蠢,那人良心还特别的坏。”

    “也就我目前是一个小酒馆的掌柜,如果上朝为官,一定要狠狠参那个提出这样建议的臣子,问一问他居心何在?”

    “………”

    “???”

    朱棣与朱瞻基看见陈羽的反应之后,对视一眼,面面相觑,二人眼中皆是懵逼的神情。

    赈灾问题是华夏千百年以来,历朝历代都躲不开的一个难题。

    也是现在朱棣重中之重,需要妥善处理的事情。

    朱棣这个皇位怎么得来的,大家心中敞亮。

    甚至民间有谣言,

    说河南这一场大灾,就是因上天对大明发动靖难朱棣杀害亲侄儿的惩罚。

    如果处理不好,永乐一朝的威望在民间将会大减。

    可是,朝臣反复推敲出来的计策在陈羽眼中却如此不堪,甚至提出者还是居心叵测的心怀不轨之徒?

    朱瞻基第一个表示不服。

    他当即起身,将陈羽面前都茶杯沏满茶,态度诚恳的问道:

    “老师您不妨给学生讲讲,为何这三条计策不行。”

    呦呵~

    陈羽看着不久前还一副‘倔犟’的样子,如今为自己倒茶,就静静的站在一边,也算是有了一点学生的样子,他表示很满意。

    既然如此,自己这个做老师的就来表现一下吧。

    陈羽抿了一口朱瞻基倒的茶,随后不紧不慢的开口道:

    “首先就来说一下其中最愚蠢,甚至可以说是用心险恶的第三条。”

    “朝廷在灾民中选举出有威望之人做‘负责人’,对减轻朝廷人手不足这个问题确实可以做到。”

    “可是朝廷中的官员每年都会有一大批贪官,他们每个人做官之前,总不可能都是抱着我将来要做一个大贪官的想法做官的吧?”

    “同样的道理,等到这些‘负责人’拥有了权力,手握粮食的分配权与灾民的话语权,也就拥有了直接掌握灾民生死的能力,到那时所有的一切全凭良心,而恰恰良心在这个时候是最不持久的一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