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34章 探监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第34章 探监

    牢狱。

    数名披坚执锐的甲士,看守在门口。

    迎面走来一小队人,领头的是一个气势逼人的男子。

    甲士见到之后,赶忙单膝跪地,恭敬道:

    “恭迎陛下!”

    “平身!”

    朱棣沉声说道。

    “谢陛下!”

    ……

    夏原吉的牢房在牢狱的最外面。

    光线好,透气。

    他早早听到了外面的动静,放下手中正在处理的公务,整理了一下囚服,站在铁栏内静静的等待着。

    按照夏原吉对朱棣的了解,如果永乐帝想要饶恕自己,不可能来这么早。

    毕竟上次朱棣暴怒,一天的时间不足以让一位帝王消气。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

    这一次是来问罪的。

    夏原吉以为永乐帝是唐太宗李世民那样的雄主,可以忍受魏征那样的‘真话’。

    没想到他的忠言逆耳,终于还是触怒了陛下。

    但是,夏原吉并不后悔他的所作所为。

    毕竟他曾发誓,绝对要做个直臣。

    哪怕是死。

    如果让他再来一次的话。

    还是会这样做。

    当初朱棣打进南京城那天,户部的人跑的所剩无几。

    他也始终留守一线。

    夏原吉不怕死,也不害怕被罢免官职。

    只是害怕大明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很快,

    随着一声脚步声,永乐帝出现在了夏原吉的面前。

    夏原吉恭敬的跪倒在地,道:

    “罪臣,参见陛下!”

    朱棣经过陈羽与半夜徐妙云的开导,心中对夏原吉冒失的怒火,几乎消散。

    他看着穿着囚徒服饰的夏原吉,淡淡的说道:

    “起来吧!”

    “臣叩谢陛下天恩!”

    这一次见面,夏原吉终于没有再提出户部没钱事情。

    反倒让朱棣有些不适应。

    他看着夏原吉态度转变如此之快。

    不由心生惊讶。

    没想到将夏原吉关了一天功夫,反倒老实了?

    朱棣笑骂道:“你认识到自己是个罪臣了?”

    夏原吉跪在地上,直起身子,认真的说道:

    “臣进入昭狱之前,陛下曾对臣说过,臣子就该听陛下的话。”

    “如今陛下说臣有罪,那么臣定然就是有罪。”

    “你……”朱棣听着这看似夸赞的话,并没有感到高兴。

    这不明显说自己不懂是非?

    朱棣摇了摇头。

    果然,还是一个倔脾气。

    但是这样的倔脾气,能在治理财政上得到陈羽的夸奖。

    倒也是一个人才。

    朱棣走到夏原吉牢狱内办公的椅子上。

    坐了上去。

    看着户部的奏章,夏原吉批阅的有条不紊。

    不由得点了点头。

    能力没得说。

    就是这个脾气……一言难尽。

    朱棣调整了一下心情,再次问道:

    “朕感觉你对朕有意见不是一天两天了,恐怕朕自打坐上了那个位置以来,你对朕所做的事情都颇有非议吧?”

    夏原吉想了想后,坚定的说道:

    “臣以为陛下不应妄自菲薄,陛下所做之事桩桩件件都应该做,陛下登基以来一直都是以一个圣君的标准严于律己。”

    “编纂大典,文教昌盛,欲征漠北,使沙漠尘清,今日里又准备筹备下西洋一事,宣扬大明国威,让天下知大明之盛,国威播于四荒,疏通运河。”

    “这些事情,哪怕做成一件,都可以在史书上作为明君留名,可陛下竟然准备同时做成这么多事。”

    “这样的理想与抱负,臣……反而不知该如何评价了,也不知后世之人应该如何评说!”

    夏原吉的嘴,一连串再次指出了朱棣登基以来的所有问题。

    直接把朱棣说懵了。

    他收回进牢狱之前,对夏原吉产生改变了的想法。

    也不能说没改变,毕竟之前都是明着说。

    但这一次是阴阳着说。

    朱棣气的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

    朱棣看着夏原吉道:“说到底不还是质问朕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穷兵黩武,耗尽国力?!”

    夏原吉脸上表情不变,道:

    “陛下臣不是那个意思,臣只是觉得……”

    “够了!”朱棣呵斥道。

    听见朱棣让住嘴,夏原吉果断闭嘴。

    朱棣看着这个狗皮膏药一样的臣子,心中不由得好笑。

    但随后朱棣笑着说道:

    “夏原吉心系天下百姓,可是你知不知道朝廷中目前有两个严重隐患。”

    “只要这两个隐患在,那么大明百年之后将会陷入易子而食,生灵涂炭的场面,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出来?”

    夏原吉一怔,不明白朱棣所言何意。

    他疑惑的问道:

    “不知是何隐患?”

    朱棣夏原吉耐心的先将宗室供养问题,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当朱棣用假设法估算到大明第四代的时候,夏原吉已经意识到了其中的弊端。

    夏原吉双眸之中,满是震惊之色。

    如果宗室供养问题不改,那么第八代,也就是百年之后,宗室人口将达到百万之众。

    到那时候起,大明几乎一大半的税收都用来供养宗室俸禄。

    那么国家该怎么办?

    遇到干旱甚至是洪涝,还有多余的钱拿去抗震救灾吗?

    夏原吉想起来他还准备出去之后,向朱棣谏言不要因削藩之事,再动刀兵。

    可以采取建文削藩的经验,多给藩王一些好处。

    在夏原吉看来,给藩王一些好处,总比打仗要好。

    毕竟藩王之事一乱,那么整个天下又要乱起来了。

    到时候苦的只会是百姓。

    可现在看来自己的想法是多么愚蠢。

    难道还是要打?!

    此时夏原吉头脑中,正在经历着高速运转。

    试图找到一个可靠的解决办法。

    朱棣说完之后,看着夏原吉哗然失色的样子。

    心中不由得暗自舒畅。

    想当时自己刚听完陈羽说完的时候,比你还要震惊。

    夏原吉沉吟半晌,也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最终鼓足勇气,试探性的说道:

    “打?”

    朱棣本来就没想着夏原吉给出一个更好的答案。

    朱棣继续说道:

    “打?!那些藩王朕还没放在眼里。”

    “夏原吉在打之前,你不妨来听听大明的第二个隐患。”

    朱棣将华夏的“人地矛盾问题”说出之后。

    夏原吉整个人都麻了。

    大明之前的历朝历代,末期国内都是一片人吃人,连年征战的人间炼狱。

    夏原吉熟读史书,以为这是末期当朝者不作为导致。

    但是没有想到,竟然是人口过多导致。

    按照朱棣话中的意思,王朝末期只能陷入‘内卷’当中。

    当内卷也无法吃饱饭的时候,那么只能为了争夺资源陷入战乱。

    然后等着华夏在这段时间内的死亡人数,展现一个天文数字。

    整个华夏内部,再次达到了一个“人地平衡”。

    最终末期起义军其中一支队伍脱颖而出,成立新的王朝。

    并且人口发展几年之后,就会迎来一个盛世。

    这一点在汉唐时期,已经能够很好的得到解释。

    藩王的问题虽然难,但还能解决。

    但是百姓的问题,又该怎么办。

    也如同藩王一样,一刀切?!

    可夏原吉为官的目的,不就是为民请命吗?

    无解!

    果然,

    华夏这片土地上历经了几千年的规律。

    单靠人力是不能解决的!

    夏原吉心中顿时升起了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他神色暗淡的说道:

    “陛下,罪臣无能,想不出好的办法!”

    朱棣满意的看着被震惊之后的夏原吉。

    想当初,他也是同样被陈羽震惊的心里七上八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也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好好敲打一下夏原吉这个做臣子的。

    朱棣道:“没关系,朕想出来了!”

    夏原吉闻言,猛地抬起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