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67章 倭寇使者来访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第67章 倭寇使者来访

    纪纲推门而入。

    “地上这些奏疏,朕压许久,总归要有个交代,让锦衣卫严查,一定要还‘曹国公’一个公道!”

    “遵旨!”

    纪纲走上前去,想要将散落在地上的奏疏捡起。

    这时,李景隆突然一本正经的说道:

    “陛下,臣觉得商贾之事可行!”

    “这是充盈内帑的事情,必须由皇帝信任的人去做。”

    “皇帝每天处理国事日理万机,内帑的存在就是为了保障皇帝生活,这样皇帝才能将更多精力放在国家大事上。”

    “陛下,为了大明,这件事就交由臣来做吧!”

    锦衣卫?!

    让锦衣卫查自己,不死也要扒层皮。

    而且皇帝私下里找你谈论贩卖精盐之事,只要没同意,那肯定留你不得了。

    这可算知道皇帝的秘密,还踏马是皇帝小金库的秘密。

    永乐帝缺钱吗?

    缺,非常缺!

    朱棣继位之后,可不像建文一样循序渐进,而是直接大刀阔斧的做事。

    花钱如流水!

    李景隆知道,贩卖精盐只是一个开始。

    只要踏上了这条船,那么以后还会有其它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要卖。

    自己堂堂一个名将之后,不让领兵作战,反倒成了一个商贾?

    但以后好歹不需要担惊受怕了。

    总的来说,有喜也有忧!

    朱棣挥了挥手,示意纪纲出去。

    等纪纲出去后,朱棣本来冷漠的脸色也缓和起来,淡淡的说道:

    “如果你在贩卖精盐的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去找汉王。”

    李景隆闻言,顿时面露诧异之色。

    朱高煦那个莽夫?

    他懂做生意吗?!

    不仅莽,长的连自己一半英俊都没有。

    ……

    “阿嚏~!”

    正在军营中吃烤肉的朱高煦,突然打了一个喷嚏。

    “姥姥的,谁在背后蛐蛐我!”

    在脑海中,将有可能的人过一遍之后,他撒了一点精盐,大骂道:

    “肯定是李景隆,战场上打不过,被我追着砍,就知道事后嚼舌根。”

    “姥姥,你可千万不要落到我的手里!”

    ……

    现在有了朱棣撑腰,再加上李景隆本身底蕴,可以说放眼整个大明,几乎没有对手。

    李景隆看不起汉王,但还是点了点头,皇帝说话,作为臣子的能不反驳就不反驳。

    朱棣继续说道:

    “朕的精盐可是集大智慧加工而成,成本极高,大约十两一斤。”

    “你自己看着卖,赚钱了,少不了你的好处。”

    十两成本?

    尼玛!

    李景隆心态炸了。

    这踏马能赚钱!

    朱棣留下一袋精盐与一句看好你就离开了。

    等李景隆浅尝了一下精盐之后,眼睛泛光的说道:

    “十两成本,值!”

    “发财了,我要发财了!”

    随后,他神情落寞的说道:

    “不对,是陛下发财了!”

    ………………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永乐公司’那边不断传来有官员被捕事情,朝中包括御史在内的文官集团上书汉王朱高煦有结党营私一事。

    这里面的原因朱棣清楚,所以就压下来,并没有理会。

    毕竟,他还等着以后‘永乐公司’实现赋税改革。

    至于李景隆那边,据说干起活来也是非常积极。

    已经找好了对精盐实行量产的产地,人手也都是先前从靖难之役中因伤退伍下来的老兵。

    忠臣保密程度直接拉满。

    而且那些伤残老兵,虽然失去了上马杀敌的可能,但从另一个方面也算是找到了一份有保障的生活。

    多拿出一些精盐利润来养活陈羽口中产业链的工人,朱棣还是愿意的,更何况是先前为大明流过血的老兵。

    目前还没有正式开业,但是朱棣已经看到了其中的好处。

    以后,伤残老兵总算是有了一个去处。

    这一点,李景隆做的倒是很得朱棣心意。

    然后正在御书房处理政务的朱棣,突然间收到了日本使者前来觐见的消息,而且还携带了倭寇国王国书。

    这一点倒是出乎朱棣的意料。

    毕竟,朱棣登基以来,周边的国家都派遣使臣前来觐见,并早早的呈上了愿意做大明藩属国的国书。

    可是如今倭寇竟然这个时候才来?!

    朱棣目前可是已经知道了倭寇那所谓的狗屁‘神风’,无非就是常见的自然灾害。

    而且陈羽已经提出了破解之法。

    不仅如此,朱棣还知道了倭寇本土上,有数百万斤级别的银矿。

    说没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并且,朱棣知道,上一次跟朱高煦说完此事之后,朱高煦私下里已经开始派遣接触倭寇商人,开始了解倭寇本土国情。

    这说白了,就是为下西洋后夺回大明银矿做准备。

    这个时候,倭寇反倒跑过来送国书,这倒让朱棣反倒有些拿捏不准倭寇的想法。

    难道是朱高煦做的让倭寇方面有所察觉?

    可不管怎么说,见还是要见的。

    毕竟,此时在南京城的不仅有倭寇使臣,还有大明周边的藩属国,早早的派遣来了使臣。

    想要在大明中元节的时候,为大明送上各地国王的祝贺与贺礼。

    如果不见,那岂不是让大明落了口舌。

    …………

    御书房内,

    召开朝会之前,朱棣单独先拉来了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杨士奇、杨荣、解缙简单的商讨一下。

    本来应该还有夏原吉,但因他后期有大作用,所以目前在牢狱中并未放出。

    “对于这次倭寇使者携国书来访,不知各位有何看法?”

    话落,朱高煦第一个开口说道:

    “陛下登基两年,倭寇才呈递国书,简直不把大明放在眼里。”

    “而且,近期大明周遭海域海盗频频侵犯,而那些海盗大多都是倭寇组织,渔民与百姓苦不堪言。”

    “什么倭寇使臣,要我说直接砍了算了,然后攻入日本,让倭寇看看大明的宝剑,到底利不利!”

    杨士奇瞥了一眼朱高煦,随后开口道:

    “陛下,不管倭寇如何,可他们这次都是作为使者前来,大明作为天朝上国,自然该摆出礼仪之邦的友好。”

    “而且侵扰大明海疆的只是海盗,并不是日本,大明并未与倭寇全面开战,如果全面开战,大明恐怕损失的更多!”

    杨荣也在一旁附和道:

    “不错,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自当雅量,大明岂能跟蛮夷一样。”

    朱高燧诧异的看了朱高煦一眼。

    二哥,你难道不知道倭寇‘神风’!

    也就近期不知为什么老爷子偏向你。

    这才在争夺储君中占据了上风。

    抓捕许多太子党的官员。

    可这脑子……要想坐上那个位置,恐怕只能武了!

    朱高煦张了张嘴,最后还是选择了沉默。

    解缙等众人想发言的都发言了,这才缓缓开口道:

    “治理国家与行军打仗一样艰难,倭寇这次来的时间确实有古怪,但我们首先应搞到对我们有利的情报。”

    “这种边疆海盗的事情,倭寇已与大明从洪武时期开始扯皮,现在有结果了?”

    朱高煦有些恼火。

    姥姥的,都来反驳我。

    三弟今天也不帮我说说话。

    他直接生气的对解缙说道:

    “那你倒说说,你掌握了什么有效信息?”

    朱棣目光深邃的看着大明这位大才子,等着解缙的下文。

    解缙正色道:

    “陛下,倭寇使者手上将要呈递给大明的国书,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