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81章 藩王海外建国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第81章 藩王海外建国

    精盐生意?

    朱棣突然有些小激动,欣喜的说道:

    “掌柜的,我悟了,既然精盐生意在大明可以贩卖,到时完全可以在殖民地也搞一个精盐加工场。”

    “然后大明驻扎的军队将领,时不时赏赐一些精盐给当地统治者,最后通过精盐生意赚钱。”

    “那以后各地驻扎的军队在经济上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甚至还会有余钱交给大明。”

    陈羽上下打量了一下朱棣,有些诧异的说道:

    “不错啊老朱,你现在终于开窍,懂得举一反三了。”

    开窍?

    朱棣嘴角抽了抽,但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第一次被陈羽这样的大才夸赞。

    心中还是有些高兴。

    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主要是掌柜的在赚钱上这么有天赋,我们之间也算合作伙伴,如果财商不增加,那以后还怎么一起发大财。”

    陈羽听见这句话,笑着说道:

    “别,千万不要说你这样的财商是从我这里学过来的。”

    “军队经商,你是嫌大明腐败的不够快?!”

    “如果永乐帝知道你献出这样的计策,估计就要遭老罪了。”

    朱棣一愣,军队经商弊端他当然知道。

    但那可是海外啊。

    “海外也不行?”

    陈羽直接摆了摆手说道:

    “不管海外还是陆地,士卒归根结底也是人,只要是人那么本性就不会变。”

    “而且殖民地一定要实行财政分离。”

    “可以建立起一个公司,这个公司一定要跟殖民地的统治者共同创办,而公司的业务就是做贸易。”

    “拉拢殖民地的统治者一起赚钱的目的很简单,只有共同赚钱,才能将一个生意做的长久,他们采取入股的方式,其实也相当于替自己赚钱,平常工作起来才会更加卖力。”

    朱棣点了点头,这一点他在朱高煦身上深有体会。

    当为自己做事的时候,确实会更加卖力!

    说到这里,陈羽忽然想起前世刷到的一个帖子。

    大明前期龙气爆发,出现罕见的五龙同朝。

    永乐时期,有能力的藩王与皇子也不在少数。

    就比如永乐帝的老二朱高煦与老三朱高燧。

    如果让这两个家伙分封到海外,那么以后世界上掀起大航海的时候,根本没有欧洲国家的份了。

    毕竟,这些皇子打下来的地盘,那可真是自己的。

    对自己的事情,那能不尽心尽力的去做吗?

    就像靖难之役,朱高煦悍不畏死的英勇表现。

    无非就是将自己当成未来的太子储君。

    为自己打天下,能不卖命吗?

    如果真这么干了,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明对该殖民地的控制会更加牢固。

    毕竟,这些藩王皇子可都是一种象征。

    陈羽忽然抬起头来,看着朱棣问道:

    “老朱,你从军营里退下来,那退下来之前,认不认识汉王朱高煦?”

    刹那间,

    朱棣与郑和瞬间瞪大了眼睛,眼中全是惊骇。

    难道……陈羽先生已经看破他们的真实身份了?

    “那个小……汉王……可能……好像、认识……吧?”

    朱棣结结巴巴的说道。

    陈羽眨了眨眼,老朱说的这么没有底气,那就是不认识了!

    随即继续问道:“老朱,我看你家老二在军营中好歹也是一个将领,不知道跟汉王关系好不好?”

    经过短暂调整之后,朱棣已经静下心来,认真的点了点头道:

    “认识,他们之间有过命的交情!”

    话落,陈羽往朱棣那边凑了凑,说道:

    “过命交情,那就是很熟悉了!”

    “既然这样,以后你可以让老二告诉汉王外海的种种好处,尽量给他埋下一个海外建立藩国的念想。”

    “如果以后汉王再跟太子争夺储君之位失败,也不用浪费了这身好本领。”

    陈羽知道那些武将一般只认可能在马上打仗的猛人。

    而不是在朝堂内夸夸其谈的文官。

    陈羽对自己的武力值还是有自知之明。

    而且历史上相传朱高煦此人对文官集团非常厌恶。

    论能力,朱高煦确实不错。

    ‘霸王在世’可不是开玩笑的。

    总不能以后真霸王扛鼎,第二代霸王举缸?!

    朱棣听着陈羽的建议,心中猛地跳动。

    脑海中不自觉的浮现出:

    海外建国!

    那岂不是海外第二个大明?

    这还了得!

    朱棣急忙问道:

    “如果这样,那以后海外的藩王要打回来,大明又该怎么办?”

    陈羽摆了摆手道:

    “还记得之前谈论的藩王宗室制度改革吗?对于藩王,皇帝对他们拥有一票否决权。”

    “尚善治国的藩王,就派遣到殖民地所在公司当会长,帮大明赚钱。”

    “擅长打仗,在殖民地建立初期,带领军队参与殖民地的‘肢解’过程。”

    “汉王此人打仗的能力,在大明也是排的上号,将其用在海外扩张,又不会影响到大明本土皇帝,反而汉王打的越猛,越有助于扩大大明的影响力。”

    “藩王战争中所需要的器具与获利的陶瓷等,都由大明本土掌握。”

    “没钱,还是在异地,能掀起什么风浪?”

    听完这一番话,朱棣深有体会。

    行军打仗,打的就是哪一个的国库,打的就是后勤。

    后勤包括的可不止是粮草,而有军用器械。

    尤其是下西洋的那些坚船利炮。

    这样一来,按照陈羽先前说的‘’,他们肯定会更加卖力,毕竟也算是为了自己以后宗室晋升。

    陈羽沉吟了片刻之后,压低了声音说道:

    “老朱,抛开上面的都不谈,你要知道,哪怕这个藩王心有反意,但是造反是需要士兵的啊!他手下的士卒全家老小全部在大明!”

    “恐怕藩王在暴露反意第一时间,大明士卒害怕遭到牵连,不等皇帝发布命令,他们都会先将造反藩王剁成肉泥。”

    朱棣猛地抬起头。

    尼玛,怎么将这一点忘了!

    果然,陈羽这样的大才,说出来的计策怎会有那么明显的漏洞。

    光是最后一条,藩王造反就不可能存在。

    陈羽再次淡淡的开口道:

    “老朱,你还记得之前我们在谈论宗室问题中说过的,不出一百年,大明朝堂就要被文官集团彻底占领?”

    朱棣想了想之后说道:

    “掌柜的,这句话我记得深刻。”

    “你说过大明无法重复靖难与开国,导致武将集团没有晋升渠道,而文官集团却有三年一次的科举!”

    “所以会导致朝堂中的平衡失常!”

    陈羽点了点头,正色道:

    “不错,但武将集团的靖难与开口建立功勋的机会不是没有,只是不在陆地。”

    “换句话说就是今后维持大明尚武的地方在大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