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117章 李景隆:叫我过来干啥?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第117章 李景隆:叫我过来干啥?

    在老朱爷孙二人的闲聊下,很快马车来到了皇宫。

    朱棣对着朱瞻基说道:

    “你不要回去了,就跟在爷爷身边,一起前往御书房商讨赈灾的相关事宜。”

    “要懂得将从老师那里学会的高深学问,学以致用。到时候我会给你机会,让你适当表现一番,检验你这趟学习成果的同时,也让朝中那群臭丘八看看大明的好圣孙。”

    “可千万不要怪罪爷爷与老师对你严格,这些现场的朝政讨论,都将会是你以后宝贵的从政经验,万不可辜负了爷爷与你老师的一片苦心。”

    打小培养储君,在洪武年间就已经出现。

    朱标的政治生涯可以说是一路高歌猛进,6岁被立为吴王世子;9岁时在应天府称王确定了接班人身份。

    朱元璋命令大臣们在汇报政务时,也要同时告知朱标。

    通过处理各种朝政,朱标积累了大量的政治经验,使其成为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储君。

    受父亲与大哥的影响,朱棣也打算从小如此培养朱瞻基。

    朱瞻基当即拱手说道:

    “皇爷爷您说的话我都会谨记,定然不会辜负了您与老师的一片心意。”

    朱棣看着朱瞻基听话懂事的样子,满意的点了点头。

    一众子嗣,

    朱瞻基才是他最为心怡的储君人选。

    选择朱高炽坐太子,也是为了方便以后朱瞻基接班。

    虽然朱瞻基一直在他面前卖乖,可是朱棣知道这孩子骨子里有一股狠劲。

    这一点朱棣喜欢。

    受老大的影响既继承了‘仁’,受自己的影响继承了‘狠’,如果在成长道路上再来一位老师,大孙以后的未来将不可限量。

    所以朱棣将朱瞻基托付给了陈羽。

    陈羽平日接触的时候,确实有些跳脱,甚至有些不正经、毒舌。

    但是本心不坏。

    所具备的知识都站在世间顶层。

    每一次剖析问题总是能拨开表象,潜入到更深的层次去看待。

    朱棣也希望朱瞻基能掌握这个本领,当皇帝在处理事情时,能不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

    帝王权术在陈羽手中更是运用的炉火纯青。

    真不知道为何陈羽这么年轻,到底如何习得这些。

    就像朱瞻基之前所说,明明二十出头,却比那些隐居山林中七八十岁的隐士还要高深莫测。

    怪哉!

    看来只能等到过几天袁珙大师给陈羽面相之后,来为我解答了。

    轿子到了御书房之后,朱棣吩咐纪纲召见来御书房议事的人选后,牵着朱瞻基的手向里走去。

    …………

    御书房。

    位于大明百官之首的曹国公李景隆,正一脸懵逼的看着在场的官员。

    三位皇子、杨士奇、杨荣、解晋、夏原吉。

    还有一个坐在朱棣旁边的太孙朱瞻基。

    尼玛!

    还以为朱棣特意单独召见自己,来商量贩卖精盐的事情。

    可看这架势,好像不对啊!

    四叔不会又想坑自己吧?

    李景隆心中泛着嘀咕,慌得不行。

    他清楚朱棣将自己捧到百官之首的位置,就是为了安抚建文旧臣,只要局势安稳,很有可能将自己杀了,为朝中官员泄愤。

    好在惶恐不安中,等来了精盐生意。

    虽然自己一个武将世家转行做商贾的买卖不太好,可是贩卖精盐的本质实则是为朱棣做事。

    李景隆很清楚只要将这件事情做好了,证明了自身价值,自己就安全了。

    也多亏了精盐生意。

    自己与朝中文武百官的关系竟慢慢和解。

    李景隆虽是一名武将,却行军打仗不行,可是对于人情世故的运用非常熟练。

    精盐的质量,哪怕是目前朝廷中的御盐也远远不及。

    精盐一出,在南京城中勋贵、士绅阶级等圈子都预定爆满了。

    只要朝中官员购买,李景隆一律打九折,并且优先提供。

    这一做法,

    让朝中官员心中有一股莫大满足的虚荣快感。

    为了能以后吃上精盐,再加上李景隆这小子懂事,朝中官员对他的恨意自然就减少了许多。

    毕竟李景隆再废物,那也是建文识人不明。

    归根结底还是问题还是出在了朱允炆身上。

    就在李景隆思索之际,坐在龙椅上的朱棣对着朱高炽大声呵斥道:

    “太子爷,看看你想出来的办法,从流民中举荐负责人管理,这就是推卸责任,如果这些负责人心怀异性,那百姓岂不是会过的更苦,朝廷岂不是成了帮凶!”

    朱高炽躬着身子,被一连串的臭骂搞的脑袋直发懵,只能连连点头。

    前几天还好老大,怎么早上带着朱瞻基出去一趟,回来就翻脸不认人了?

    出去……

    朱高炽脑海中浮现出陈羽那一副笑呵呵的样子。

    尼玛!

    好你个陈兄,我拿你当兄弟,儿子都交给你了,你却如此坑我!

    朱棣没有遇到你之前,自己所处理的政务都得到了肯定。

    遇到你之后,得到的不仅是否定,还有一顿臭骂!

    可在朱棣的继续输出中,在场的所有官员都神色一变,问题真的很严重!

    朱高炽被骂的满头大汗,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想了想之后,弱弱的说道:

    “陛下批评的对。”

    朱高煦顿了顿,感觉自己表现的机会来了,急忙站出来说道:

    “陛下,这赈灾的事情就交给我去办,保证办的漂漂亮亮。”

    朱棣看向朱高煦疑惑的问道:

    “你有计策?”

    朱高煦笑了笑说道:

    “这还不简单,只要将老大那个交给我负责,谁要生出了歪心思,我就活剐了他。”

    “杀一儆百;一个不够那就十个;杀十个不够,那就一百个;直到震慑住那一群负责人,这样一来,赈灾就能够正常进行下去了。”

    朱棣听着朱高煦的计策明显一怔,跟他当初在陈羽小酒馆那里想的如出一辙。

    老二果然是所有皇子中最像自己的。

    只是还不等朱棣感慨,解缙就立马站出来说道:

    “汉王殿下,大灾之年朝廷当行仁爱,你如此杀戮,自己落下一个骂名也就罢了,可若是连累陛下也背负残暴的骂名,这个责任你担待的起吗?”

    “你……”

    面对解缙的质问,朱高煦梗着脖子不服气的盯着他,蠕动了一下嘴唇,但并没有说话反驳。

    每一次这些文官集团就拿什么狗屁‘仁爱’说事。

    就像一个万能的挡箭牌一样。

    可恰恰朱高煦一点办法都没有。

    朱高煦脑海中浮现出了四弟陈羽和善的笑容。

    姥姥的!

    嘴皮子比我利索是吧。

    等下朝之后,我去找四弟求一个办法,好好治一治你这样的仁爱嘴!

    “吵能解决问题!”朱棣沉声说道。

    夏原吉看了一眼坐在朱棣旁边一脸沉稳的朱瞻基,心中好像明白了些什么,开口说道:

    “我等苦思许久,没有想出更好的计策,还请陛下解惑。”

    解缙、杨士奇、杨荣、朱高煦、朱高燧闻言诧异,皇帝大部分的权力是做决断,文官集团想了十多天的主意被否了,现在你个夏原吉如此勇了吗?

    直接撂挑子,让永乐帝想!

    能够想出来还好,可如果想不出来,那就是当众打皇帝的脸。

    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