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134章 父子二人,检察孙子上课情况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第134章 父子二人,检察孙子上课情况

    听见御书房外的太监禀报太孙到来,朱棣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旋即再次看向李景隆说道:

    “曹国公,朕说的话都记住了吧,在做的过程中,切记不可暴露朕的身份。”

    “臣谨记!”

    李景隆低头应道。

    他从教坊司出来后哪也没去径直回到了家中吃饭,刚一吃完就被锦衣卫头头纪纲‘请’到了御书房,说永乐帝有要事相商。

    可这样的时间点实在敏感,毕竟他不久前才在教坊司撞见了皇太孙。

    他原本的预想是去了之后遭到朱棣威胁,然后自己一番发誓将此事烂到肚子里,这事就算掀篇。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四叔朱棣压根就没提皇太孙去教坊司的事情。

    反而与他商量着前几天就已经定下来的河南赈灾一事,告诫自己出京之后做事要全力以赴。

    赈灾在前,赚钱在后。

    就这样叭叭,一直到朱瞻基都回来了,朱棣还没有切入正题,此时李景隆心中有些发慌。

    尼玛!

    怎么个事,你这做皇帝的倒给个话!

    一直吊着,自己很害怕啊!

    李景隆心中突然有些懊悔,目前他与朱棣已经和解,更何况还为朱棣做事,已不需要自污。

    真不该去教坊司!

    朱棣看见朱瞻基进来,对着李景隆再次问道:

    “曹国公,今日午饭可合胃口?”

    李景隆躬着身子,惶恐应道:

    “今日送行完郑和一行人就回到了家中筹备赈灾一事,工作累了,吃什么都香。”

    朱棣盯着李景隆看了一会,旋即淡淡的说道:

    “行了,退下吧。”

    直到李景隆走出御书房门口,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教坊司门外有锦衣卫,那么朱瞻基去教坊司的事情一定瞒不住朱棣。

    既然如此,朱棣在朱瞻基进去之后,为何没有一点生气迹象。

    怪!

    而且朱瞻基在宫外好像还寻了一个老师,听老鸨的描述像是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

    这么年轻给大明皇长孙当老师,闻所未闻。

    刚走了两步的李景隆猛然一怔,他好像懂了。

    教坊司、老师,这两个结合在一起……

    李景隆摇了摇头,苦笑着离开了。

    尼玛!

    永乐帝想抱重孙子想疯了吧。

    如果真是如此,这方面还不如找自己给朱瞻基当老师。

    但这些话他可不敢明说,只敢在心底发发牢骚。

    ……

    李景隆走后,朱棣从龙椅上站起身来,走到朱瞻基跟前,看着大孙有些凌乱的头发,心中感觉好笑。

    这个陈羽,上课跑去教坊司。

    如果不是知道陈羽为人正派,他还真担心会把太孙教坏了。

    至于去教坊司教学,只要这个老师是陈羽,那么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而且在今日他才感觉到了建文为何如此喜欢李景隆的原因。

    曹国公在教坊司替陈羽师徒二人办的事,确实周到。

    但是该有的敲打还是少不了的。

    朱棣笑着问道:

    “瞻基,今日陈兄弟教了你什么知识,说与皇爷爷听听,看看你学的怎么样。”

    朱瞻基一脸兴奋的抬起头来,说道:

    “老师今日教了孙儿一个贯穿一生的知识,孙儿听后感觉大受震撼。”

    朱瞻基顿了顿,邀功似的说道:

    “而且第二堂课结束的时候,老师还特意表扬了孙儿,说孙儿悟性高、秉性好,能够听进外界意见。”

    “只要保持住,将来一定能成就一番宏图霸业!”

    朱棣闻言双眸中满是诧异。

    尼玛!

    掌柜的,原来你会夸人!

    之前陈羽也夸赞过朱棣,只不过言语中略带嘲讽,像这一次夸赞朱瞻基则是基于大孙的综合表现,学识、品性、态度,全方位考量。

    没有半分虚言,纯粹是真切看好大孙未来成就。

    身具屠龙术的陈羽更是对朱瞻基说出成就宏图霸业的话,其中代表什么含义,对身为帝王的朱棣来说就不言而喻了。

    朱棣微微眯起眼睛,心里头竟生出一种别样的滋味。

    好你个陈兄弟,啥时候也这样夸夸我?!

    朱棣轻捋胡须,沉吟片刻后,随意的开口问道:

    “你老师教了什么知识,让你得到了如此夸赞,快说来给皇爷爷听听?”

    朱瞻基听罢,脸上得意笑容消散,取而代之的则是一脸正色。

    “第二堂课老师传授孙儿的是‘实践的作用’,老师说实践是通过亲身经历与实际行动,来实现目标并达到效果的过程。”

    “理念再好也只是空想,只有实践了将理念转变到现实中,才知道自己行不行,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的进步,从而获得最终的成功。”

    朱棣听后认同的点了点头:

    “实践确实非常有必要,就好比致使赵国四十万大军葬送的赵括,只有理念没有实践,终究只是纸上谈兵的娃娃,最终导致赵国元气大伤。”

    “一切的想法再好,也只是虚无的想法,能不能行,还是需要从实践中见一见真章。”

    “只有将好的治国理念,落实到实用的政策,大明才能长治久安!”

    听着皇爷爷的教诲,朱瞻基躬着身子,认真的说道:

    “放心吧皇爷爷,我们大明绝不会出现赵括那样只会纸上谈兵的理念主义者,孙儿今后一定运用这些知识好好治理国家。”

    在朱棣欣慰的目光中,朱瞻基继续说道:

    “实践是一个过程,接下来老师带着弟子一起去实践抵制诱惑!”

    “老师说人一生必将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财富、女色、地位……一个人想要真正的完成蜕变获得成功,那么就必须成功抵御诱惑。”

    “诱惑无处不在,防不胜防,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抵御诱惑,才能在将来面对诱惑时果断说不。”

    话落,朱棣只感觉浑身一震。

    尼玛!

    这说的不就是自己吗?

    大明宝钞造成如此恶劣的影响,不就是自己在靖难之役之后没有抵御住财富的诱惑。

    这才导致持有宝钞百姓手中财富疯狂贬值。

    如果不是去了陈羽那里一趟,知道了免费才是最贵的道理,如今在大明印钞机的连夜加工下,估计现在民间物价已经涨飞了!

    这实践中延伸出来的抵御诱惑一课,朱棣感觉对自己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果然,陈羽带着朱瞻基一起去教坊司不是单纯享乐,而是教导大孙真本领。

    朱棣意味深长的看着朱瞻基,若真能如陈羽所说,大孙保持这份悟性和坚持,将来由陈羽辅佐继承大统,定能将大明的江山推向更辉煌的境地。

    但旋即,朱棣摇了摇头。

    自己正值壮年,宏图霸业在我这一代一样能实现,应该让后世儿孙轻松些,只需做到维持住自己留下的霸业足矣。

    想到这,朱棣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瞻基,万不可小瞧了你老师传授的知识,这些都是基于人性的经天纬地之学。”

    “认真学,你的未来将不可限量。”

    “孙儿明白!”

    朱瞻基用力地点点头,眼中坚定。

    …………

    爷孙二人又在御书房中谈论了一下实践与诱惑之事后,朱瞻基回到了家中。

    夜晚,

    朱高炽早早回到家中,检查朱瞻基当天在陈羽那里的学习情况。

    于是,朱瞻基又将今日的课程讲述了一遍。

    包括上节课留下的课后习题。

    ……

    朱高炽听后胖嘟嘟的脸上满是不可思议,良久之后,缓缓开口对着朱瞻基嘱咐道:

    “儿子,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欲得良师,需怀诚心;若能遇之,乃人生之大幸。”

    ……………………

    今天才看见评分给我心态整崩了,每天很认真的在写,两个多小时一章,只有几十块钱就算了,分还这么低,难绷。

    义父们,给个好评,走走免费礼物吧!

    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