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造反从荒沟村开始 > 第119章 全力生产

造反从荒沟村开始 第119章 全力生产

    几个月以来,百姓们对沈青青的称呼由原来的女老爷,转变成跟人民军一样称为主公了。

    陈德去军营里看儿子的时候,恰好见过沈青青。

    所以才能第一时间认出她来。

    “老伯不必多礼。”

    沈青青将陈德扶起,遂问道:

    “老伯,现在距离播种还早,怎么你们都那么急着自己去打水来浇田?”

    “主公有所不知,看着天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下雨,如果不提前把田浇湿,到时候那土硬邦邦的,根本就翻不动。”

    陈德无奈地摇摇头,最后长叹一声:

    “唉!也不知今年的收成能有多少?

    要不是主公给我们减了五成租子,恐怕现在我们都已经逃荒去了。”

    “倒也不用去逃荒,现在离春耕还有一段日子,说不定过几天就下雨了。

    而且只是水位下降而已,到时候就算不下雨,我也有办法让你们有水可用。”

    沈青青宽慰道,但陈德却还是愁眉苦脸的。

    “主公,我们跟田地打了半辈子交道。

    几乎啥时候有雨,啥时候没雨,我们其实心里都有数的。

    看着样子,多半是……”

    后面的话陈德没有说完,但他的悲观表现已经说明一切。

    现在若是不挑水灌溉田地,等到春耕的时候要是还没下雨,那就一切都晚了。

    当天傍晚,沈青青回到县衙后,立即下令让各个工厂放两天假,并让那些从乡下来的工人回去探亲。

    他们探亲只是其次,主要目的是给村里的农人说明,用水问题县衙会有办法解决。

    把农人安抚下来,让他们不必急于逃荒。

    顺便传出消息,除了清水县,外面无论哪个州府都是缺水状态,逃荒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随后立即和公输淖前往城里的天工坊,天工坊内,公输家把一切项目都停止了,全力生产蒸汽机。

    “主公,目前我们正在全力生产蒸汽机,想要每个村子配上一台,最多三天便可完成。”

    公输淖带沈青青参观了蒸汽机各部位零件的生产线,随后说道:

    “只是,光有蒸汽机,也是无法解决缺水问题的,不知主公有何打算?”

    “公输先生,你来看一下。”

    沈青青随手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个抽水泵的抽象图。

    没错,就是水泵。

    水车的运转也需要水能流动才行,如今的河流水位,就算水能流动,那力量也不足以带动一架水车。

    况且水泵的制作远比水车要简单的多,只要确定好各个部件的尺寸,直接就可以上生产线开始生产。

    一架水车之巨大,恐怕需要上百工人花费十数天时间才能完成。

    然而一个大抽水泵,总共重量也不超过两百斤,所需的人力成本和时间还不到水车的十分之一。

    要解决目前的灌溉问题,也只有快速制造出大量抽水泵,发放到各个村子里面去了。

    “这个是一个抽水泵,由蒸汽机来带动,作用是把低处的水给抽上高处。”

    “主公,这东西我怎么看不懂?”

    公输淖看着那奇形怪状的东西,愣是看不出是什么东西。

    “来,你看这里……这里……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就能把低处的水给抽上来了,至于这里是连接蒸汽机的,这个尺寸你做的刚好和蒸汽机连接就可以了。”

    沈青青把抽水泵的原理告知于公输淖,至于那些配件的尺寸该多大,做成什么样。

    就让公输淖来确定,她只负责给出一个概念,公输家负责生产过程最后给她结果就行。

    “主公放心,我们公输家就算不眠不休也要在三天内,保证至少给每个村子安排一台蒸汽机和抽水泵。”

    公输淖

    …………

    清水县城本就没有宵禁制度,自沈青青占领之后,每日每夜派人在城里巡逻。

    为非作歹之徒都被巡逻的差役收拾了个遍,县城环境安全,晚上也有人偶尔出来逛逛。

    加上巡逻差役上晚班的时候,县衙会有夜宵补贴。

    久而久之,在县衙附近就形成了一条小吃街。

    沈青青从天工坊回县衙的路上,随手买了一份臭豆腐,顺嘴一问:“老板,多少钱?”

    “主公,不要钱,不要钱!”

    那臭豆腐摊主脸上表情有些一言难尽,像是想收钱又不敢收钱的样子。

    事出反常必有妖,她以前也在县衙附近的摊位上买过夜宵,也都自觉的付钱,起初摊贩们倒是不敢收。

    后来她数次向摊贩们表明,买东西付钱乃天经地义,让他们收下。

    最后她付钱的时候摊贩们也都没有推拒,今晚这个摊主的表现让她感觉其中肯定有事,于是温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我记得我以前就跟你们说过,买东西付钱天经地义,谁都不能例外。”

    “没事没事,主公,就当这是我请您吃的吧!”

    那摊主笑容勉强地说道。

    沈青青知道这其中肯定有事,可能是这摊主有什么顾忌,所以才不敢说出来。

    于是沈青青也不再追问,打算明天让钟平去调查一下其中原因,随手放下两个铜板便回去了。

    …………

    次日。

    刘老三一家和刘树一家再次回到望坡村。

    刚回到村口,便见刘五叔一家人推着个独轮车往外走。

    “五叔,你们这是去哪呢。”

    刘老三向刘五叔打个招呼。

    “哎,老三你们不是去城里了吗?怎么回来了?

    现在村里的田都没水灌溉,我们一家正准备去逃荒呢。”

    刘五叔神情悲凉道,村里要是有活路,他也不愿意带着家人背井离乡。

    “老三啊!只要有口饭吃,就在城里做事吧。

    现在村里真没活路了,大家都准备出去逃难了,我们一家起的早先出来了,一会村里的其它人也准备离开了。”

    果不其然,刘五叔说完没多久,村里的人大包小包的陆陆续续朝村口来了。

    “哎,五叔且慢走。”

    刘老三拦住刘五叔一行人。

    “五叔,你们不用去逃难的。

    我们这次是厂里放假给我们回来的,目的就是将城里的消息告诉你们。”

    “什么情况?不去逃难,难道在村里等死吗?”

    刘五叔

    此时村里的其余人也到了,有人问道:“老三,你说不用去逃难了是什么个情况?

    你不是在城里吗,怎么回来了,莫不是得到什么消息?

    是不是县衙准备发赈灾粮?让我们渡过这个灾年?”

    “大家稍安勿躁,我们这次特地回来,是给大家带了个好消息回来的。”

    刘老三双手下压,让众人安静下来后:

    “现在水位下降,大家的田地无法引水灌溉,县衙已经知晓此事,也有了解决的办法,请大家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