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天道闺女下凡间,空间异能种田忙 > 第73章 紫家动,家家动

天道闺女下凡间,空间异能种田忙 第73章 紫家动,家家动

    胡玫和赵立智是第一个到的,她家上等田地三亩,下等田地两亩。

    “你家有三亩上等田,需要七十五斤麦种,你需要给我九十斤普通麦子。”顾辞说道。

    “好,顾嫂子,”胡玫连犹豫都不带犹豫地说道:“我都带来了呢。”

    她怕不够斤两,还多称出了一些。

    顾辞称麦种的时候,给得称都是高高的。

    她在称置换的普通麦子时,却正好相反。

    所以,胡玫和赵立智最终换回了七十五斤麦种。

    自己带过来的八十五斤麦子,却是还有剩余。

    赵立智背着沉甸甸的麦种,胡玫则是拿着还剩下的麦子,脸上的皱纹里都藏着笑意。

    她心下感慨,但也没说什么,喜气洋洋地往外走。

    顾辞倚在门框上,看着母子俩走在雨中的背影,扬声说道:“胡妹子,你家先别急着种,等我家种完,让几个郎去帮你。”

    胡玫还没来得及感谢,就听到紫宝儿软软糯糯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胡婶婶,来年大丰收哦。”紫宝儿嘟着小嘴说着吉利的话儿。

    胡玫惊喜地回头:“那就多谢咱宝儿吉言啦。”

    紫宝儿的传说,她也是知道的。

    自从紫宝儿周岁宴开始,紫家这段时间的变化,她都是看在眼里的。

    所以,收到紫宝儿的祝福,胡玫的心情简直要比喝了蜜还要甜。

    甚至比顾辞说要帮她家种植冬小麦,还要让她高兴的。

    胡玫是第一家,接着来的就是村长家。

    村长、杨桂花还有赵桐度和杨大妹都来了。

    村长家上等田一共有八亩,中等田七亩。

    “村长叔叔好,漂漂婶婶好,桐度哥哥好,大妹嫂子好。”

    紫宝儿一一喊过去,努力做到一个不落。

    “好,宝儿也好。”

    杨-大妹嫂子-大妹:……

    “村长,你家打算种几亩?”顾辞问道。

    “多多种呀。”村长还没等开口,紫宝儿就先一步说道。

    紫宝儿知道村长家都是好人,好人就应该多多种呀。

    她的种子可是银钱都买不到的呢!

    “好,好,”杨桂花抱着紫宝儿就“吧唧”亲了一口,“就听宝儿的,多多种。”

    “八亩上等田、七亩中等田就都种上?”村长不确定地道,边说还边看着紫宝儿。

    “好呀,好呀。”紫宝儿拍着小手说道。

    “那就,都种上。”

    赵桐度和杨大妹:……

    两人皆是目瞪口呆。

    这是种粮食哟!

    不是上山打猪草,能这么轻率的吗?

    “那好。”顾辞说完看向紫宝儿。

    “村长叔叔家,上等田八亩,需要麦种二百斤麦种,中等田七亩,需要麦种二百一十斤,一共需要麦种四百一十斤,兑换普通麦子四百九十二斤。”

    紫宝儿就跟背书一样,一气呵成。

    那小嘴皮子溜得呀!

    顾辞就和吴余一起,按照紫宝儿说的数字,给村长家准备麦种和兑换的麦子。

    村长一家人:……

    这怕不是神童转世吧!

    这次,不但是杨桂花抱着紫宝儿稀罕,就连杨大妹也是惊叹不已,这娃娃也太聪慧了。

    哦不,聪慧已经无法形容紫宝儿了。

    顾辞的称,依旧是给得高高的。

    村长一家人犹豫着来、欢喜着走了。

    最终,在紫家的身体力行之下,不仅仅是原先的十九户人家过来兑换了麦种,到快吃晚食的时候,又多来了八家。

    这样,梧桐村决定种冬小麦的人家,总共就有二十七户了。

    顾辞看着络绎不绝的来人兑换麦种,虽然麦种在不断减少,但是麦子的数量却是肉眼可见地增加。

    顾辞忍不住就笑了,她家不缺粮食了。

    吴余也是开心得不行,嚷嚷着:“小姑子,晚食三嫂给你蒸鸡蛋羹啊?”

    紫宝儿毫不犹豫地摇摇头:“不要,三嫂嫂怀小侄子辛苦,不要三嫂嫂做。”

    “哟,”吴余蹲下身子,搂住紫宝儿,“还是闺女贴心。”

    她也想要个小姑子这样的闺女了,怎么整?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吴余没忍住,竟然就直接秃噜了出来,引得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

    紫宝儿皱着小眉头:“可三嫂嫂肚子里怀的是侄子啊!”

    不是香香软软的小侄女哟。

    吴余摸了自己的肚子,一脸地沉思。

    紫宝儿以为吴余不高兴了,就又像小大人儿似的,赶紧安慰道:“三嫂嫂想要一个和宝儿一样乖巧可爱的小闺女,还要多多努力哦。”

    胡玫和儿子回到家,就赶紧趁着细雨如丝,土壤比较软,下地劳作。

    “智儿,咱娘俩现在就去开沟。”

    胡玫一边说着,一边在心里盘算着。

    虽然知道紫家的几个郎会过来帮忙,但自己也不能什么都不干,全指望着别人吧。

    “好嘞,阿娘,”赵立智懂事地说道,“我先去上个茅房。”

    他都十岁了,没看到紫家的小二和小三,才六岁的年纪,都冒雨在地里播种。

    更何况,他是家里的主心骨,他要多干一些,阿娘才能轻松一点,他们的日子才能好过。

    于是,娘俩就扛着锄头,踏着泥泞的小路,来到地里。

    他们的田地距离紫家的田地并不远,中间隔着赵康家还有一户村民家。

    等他们来到的时候,地里的人已经很多了。

    那些勤快的人家和紫家一样,秋收完后就已经松土、翻新,现在干起来,相对就会比较轻松。

    而那些想休息几天再干的人家,就要辛苦一些。

    现在就要翻土,达到“齐、平、松、碎、净”的标准,要确保土壤上虚下实,还要把麦秆等残留物捡拾干净。

    幸运的是,天空依旧还在下着毛毛细雨,土壤本身就很松软。

    田地少的人家忙活上个半天,也就差不多可以播种了。

    胡玫家的地就处于两者之间,三亩中等田,有一亩可以直接播种。

    其余两亩地的麦秆已经捡拾干净,但还需要碎土、开沟。

    母子俩今天并没有播种,而是翻整这两亩地。

    其他人家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紫家已经全部播种完毕,收工了。

    村里人看着紫家人齐齐整整的老中小三代人,扛着锄头、镐头、拐着篮子的,家去,皆羡慕不已。

    “大郎,”赵桐度直起身子笑道,“这是全部种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