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录! 第33章 初窥功法
气功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江春生在以往有过一些了解,看过一些书刊、杂志、报纸的介绍,也看过电视里的专题节目,甚至还在街边看过江湖人士的表演。
这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身,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身心锻炼方法。
气功源于古代的“吐纳导引”,有坐、卧、站等姿式。经过劳动人民多年的实践,专心用功,用调息、意守等方法,调整呼吸之气,使其逐步达到缓、细、深、长,从而使大脑皮层得以发挥其对机体内部的主导调节作用,血中含氧量增加,促进全身气机的畅通,加强肠胃消化功能和全身物质代谢,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阴阳,保健强身,防病治病的目的。
我国古代气功文献资料浩如烟海,在儒医、医家书籍中有大量气功文献记载。
有文献考证,最早见于晋代《净明宗教录》一书。从中医学角度定义气功: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的心身锻炼技能。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积累和创造的健身方法。
从现代行为医学的角度看,气功锻炼是对一种有利于心身健康的良性行为进行学习训练,最终以条件反射方式固定下来的行为疗法。
如果从气功作用的心理生理学过程看的话,可将气功定义为:主要是通过使用自我暗示为核心的手段,促使意识进入到自我催眠状态,通过心理—生理—形态自调机制调整心身平衡,达到健身治病目的的自我锻炼方法。
中医专着《黄帝内经》记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积精全神”、“精神不散”等修炼方法。《老子》中提到“或嘘或吹”的吐纳功法。《庄子》也有“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的记载。
曹操及他的儿子均是气功爱好者。曹操曾招集过不少擅长气功的方士,如甘始、皇甫隆等计16人,向众人传授“鸱视狼顾,呼吸吐纳”。曹操本人还与皇甫隆讨论过服食导引的方法,以求延年益寿。曹操之子曹丕在《典礼》中记述的因练功方法掌握不当而造成的“……为之过差,气闭不通,良久乃苏”,这是气功史上的第一例练功偏差记载。
文物“战国玉铭”又称“行气玉佩铭”、“行气玉铭”、“行气铭”。这是一件珍贵的、迄今为止最早且完整描述气功修炼过程的实物。在这件中空未透顶的事儿面体玉质饰物上,刻有45个铭文, 郭沫若先生在《奴隶制时代》中将其译为:“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修炼气功有很多禁忌。
1.忌“虚假”
气功讲究练“真气”,忌讳假的意念和行为。因此,学习气功养生首先要学会做真人,说真话,只有真心、真诚的人,才可能练出“真气”。
2.忌“贪念”
贪,六根不净之祸也。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忌贪,贪则心不净,就会招来许多麻烦,无法进入练功的状态。
3.忌“浮躁”
人体很多病症皆因情绪所致,原因在于人的情志可以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功能一旦失调紊乱,就会引发疾病。因此,练气功者,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应动气,不然会导致练习功亏一篑。
4.忌“自吹”
练习者应禁忌自吹自擂,说话、办事都应留有余地,切忌因此干扰了自身的修炼,引起不良后果。
5.“节欲”
人体精、气、神旺盛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如果生活中不节欲,必然损精,引起肾气不足,所以练习气功应减少房事为宜。
气功就是通过特定的修炼方法使机体的组织、器官在功能上更加有序化与协同化的生理变化过程。由于修炼的方法不同,所导致的生理变化也会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就是气功的生理效应。是通过心理活动使生物能对机体或事物产生作用。
气功的特点是通过练功者的主观努力对自己的身心进行意、气、体结合的锻炼,主要包括调身、调心、调息、自我按摩和肢体活动等。调心是调控心理活动,调息是调控呼吸运动,调身是调控身体的姿势和动作。这三调是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是气功学科的三大要素或称基本规范。
江春生坐在桌前,把《本气功功法》端端正正地放在眼前,先粗略的翻看了一遍,书里详细记录着“四功三法”。
四功分别是:
一、丹田功。丹田功又分为丹田坐功、丹田动功和丹田辅助功,从基本功到提高功修炼法则都有详细描述;丹田功的最高境界是“风摆荷叶”,也就是内气外放,这是丹田功修成的标志。
二、站桩功。站桩功共有九种功法,通过“豹”、“虎”、“鹤”、“蛇”、“龙”、“密宗”、“马”、“人”、“天”不同的站桩姿势,流畅气血打通全身经脉,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大力功。大力功分为基本功和提高功,“内壮既得,骨肉坚韧,可引达于外,御气外放之备耳”。如何“引达于外”,书中对 “提”、“举”、“推”、“拉”、“揪”、“按”、“抓”、“盈”、“敲”、“裂”等十种外功的修炼方法进行了详解。
四、益寿功。详细记录了九种适合老弱病残修炼的治病强身的功法。
三法为:
一、呼吸法。在呼吸吐纳中以“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的“吐气出声”到“吐气轻声”最后到“吐气无声”,配合肢体动作和意念,来调整肝、心、脾、肺、肾、三焦乃至全身的气机运行,调节心理、强壮脏腑、柔筋健骨的目的,从而达到“不念而念”“念而无念”的境界。
二、洗髓法:歌曰:“一吸通关,一呼灌顶, 一屈一伸,一浊一清。 雷鸣地震,清浊攸分。 一升一降,一阳一阴。 上下顺逆,阴阳交生。 河车搬运,辘辘时行。 三百六五,运炼丹成。”
三、熊经鸟伸法:“吹吁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
真是一本好书啊!江春生再次感叹。
他决定从明天开始,按照书中介绍的修炼方法,练几天试试。
这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身,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身心锻炼方法。
气功源于古代的“吐纳导引”,有坐、卧、站等姿式。经过劳动人民多年的实践,专心用功,用调息、意守等方法,调整呼吸之气,使其逐步达到缓、细、深、长,从而使大脑皮层得以发挥其对机体内部的主导调节作用,血中含氧量增加,促进全身气机的畅通,加强肠胃消化功能和全身物质代谢,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阴阳,保健强身,防病治病的目的。
我国古代气功文献资料浩如烟海,在儒医、医家书籍中有大量气功文献记载。
有文献考证,最早见于晋代《净明宗教录》一书。从中医学角度定义气功: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的心身锻炼技能。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积累和创造的健身方法。
从现代行为医学的角度看,气功锻炼是对一种有利于心身健康的良性行为进行学习训练,最终以条件反射方式固定下来的行为疗法。
如果从气功作用的心理生理学过程看的话,可将气功定义为:主要是通过使用自我暗示为核心的手段,促使意识进入到自我催眠状态,通过心理—生理—形态自调机制调整心身平衡,达到健身治病目的的自我锻炼方法。
中医专着《黄帝内经》记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积精全神”、“精神不散”等修炼方法。《老子》中提到“或嘘或吹”的吐纳功法。《庄子》也有“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的记载。
曹操及他的儿子均是气功爱好者。曹操曾招集过不少擅长气功的方士,如甘始、皇甫隆等计16人,向众人传授“鸱视狼顾,呼吸吐纳”。曹操本人还与皇甫隆讨论过服食导引的方法,以求延年益寿。曹操之子曹丕在《典礼》中记述的因练功方法掌握不当而造成的“……为之过差,气闭不通,良久乃苏”,这是气功史上的第一例练功偏差记载。
文物“战国玉铭”又称“行气玉佩铭”、“行气玉铭”、“行气铭”。这是一件珍贵的、迄今为止最早且完整描述气功修炼过程的实物。在这件中空未透顶的事儿面体玉质饰物上,刻有45个铭文, 郭沫若先生在《奴隶制时代》中将其译为:“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修炼气功有很多禁忌。
1.忌“虚假”
气功讲究练“真气”,忌讳假的意念和行为。因此,学习气功养生首先要学会做真人,说真话,只有真心、真诚的人,才可能练出“真气”。
2.忌“贪念”
贪,六根不净之祸也。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忌贪,贪则心不净,就会招来许多麻烦,无法进入练功的状态。
3.忌“浮躁”
人体很多病症皆因情绪所致,原因在于人的情志可以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功能一旦失调紊乱,就会引发疾病。因此,练气功者,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应动气,不然会导致练习功亏一篑。
4.忌“自吹”
练习者应禁忌自吹自擂,说话、办事都应留有余地,切忌因此干扰了自身的修炼,引起不良后果。
5.“节欲”
人体精、气、神旺盛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如果生活中不节欲,必然损精,引起肾气不足,所以练习气功应减少房事为宜。
气功就是通过特定的修炼方法使机体的组织、器官在功能上更加有序化与协同化的生理变化过程。由于修炼的方法不同,所导致的生理变化也会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就是气功的生理效应。是通过心理活动使生物能对机体或事物产生作用。
气功的特点是通过练功者的主观努力对自己的身心进行意、气、体结合的锻炼,主要包括调身、调心、调息、自我按摩和肢体活动等。调心是调控心理活动,调息是调控呼吸运动,调身是调控身体的姿势和动作。这三调是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是气功学科的三大要素或称基本规范。
江春生坐在桌前,把《本气功功法》端端正正地放在眼前,先粗略的翻看了一遍,书里详细记录着“四功三法”。
四功分别是:
一、丹田功。丹田功又分为丹田坐功、丹田动功和丹田辅助功,从基本功到提高功修炼法则都有详细描述;丹田功的最高境界是“风摆荷叶”,也就是内气外放,这是丹田功修成的标志。
二、站桩功。站桩功共有九种功法,通过“豹”、“虎”、“鹤”、“蛇”、“龙”、“密宗”、“马”、“人”、“天”不同的站桩姿势,流畅气血打通全身经脉,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大力功。大力功分为基本功和提高功,“内壮既得,骨肉坚韧,可引达于外,御气外放之备耳”。如何“引达于外”,书中对 “提”、“举”、“推”、“拉”、“揪”、“按”、“抓”、“盈”、“敲”、“裂”等十种外功的修炼方法进行了详解。
四、益寿功。详细记录了九种适合老弱病残修炼的治病强身的功法。
三法为:
一、呼吸法。在呼吸吐纳中以“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的“吐气出声”到“吐气轻声”最后到“吐气无声”,配合肢体动作和意念,来调整肝、心、脾、肺、肾、三焦乃至全身的气机运行,调节心理、强壮脏腑、柔筋健骨的目的,从而达到“不念而念”“念而无念”的境界。
二、洗髓法:歌曰:“一吸通关,一呼灌顶, 一屈一伸,一浊一清。 雷鸣地震,清浊攸分。 一升一降,一阳一阴。 上下顺逆,阴阳交生。 河车搬运,辘辘时行。 三百六五,运炼丹成。”
三、熊经鸟伸法:“吹吁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
真是一本好书啊!江春生再次感叹。
他决定从明天开始,按照书中介绍的修炼方法,练几天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