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沉浮录! > 第83章 农户转移动员

沉浮录! 第83章 农户转移动员

    分组工作很快完成。大家从会议厅鱼贯而出奔赴各自的“战场”。

    江春生、王宜军和杜副主任被分配到了贺家台二组,同时分配到这个小组的还有区政府办公室的两人,乡政府一人。他们的工作内容就是协助贺家台二组朱组长,把该组的所有村民一个不漏的全部转移到就近的大堤上。

    现在的天空还算作美,也许是能落的水滴都已经落完了,也许是正在酝酿更大的一场暴雨。

    江春生等一行六人跟着朱组长步行朝贺家台二组进发。他们先是沿着大堤一路向上游急行。左边是高高的扑面而来的滚滚洪水,而且,洪水已经接近到了堤面的边上,站在堤上就可以洗脚;右边是低洼平顺的良田和零星坐落的村庄。左右近二层楼的高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大堤上,一路看去,都是一群一群步行的工作小组,大家行色匆匆,面色严峻。朝着各自分配的村组目的地奔去。

    一行人在堤上走了半个多小时,然后他们走下了堤坡,朝眼前的一片村庄走去。

    朱组长告诉大家,这个村庄就是贺家台二组。

    当他们终于到达贺家台二组时,发现多数村民已经在紧张地清理自家的重要东西,装在门口的板车上。他们已经提前得到了通知,一传十,十传百,几乎家家户户都开始了转移物资。

    朱组长立刻引导大家展开加快转移的进一步动员与检查工作。

    江春生发现贺家台二组绝大多数村民的房子都是盖在土台之上,从高程上可以判断出,有很多农户的房子,若是两层楼的,即使洪水来了,只要房子不倒不塌,二楼肯定淹不到水。

    江春生一行人一户一户的检查,一边安抚他们的情绪,一边告诫他们尽快撤离,带上易拿的必须品就行啦。家里是楼房的,他们就出手帮忙把重要的家具搬到二楼楼顶,洪水可能淹不到的高处,以尽可能的帮村民减少蓄洪带来的家庭损失。

    家家户户都在眼泪和痛苦中忙碌。江春生看着眼前的情景,心中涌起一股责任感。他知道,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必须尽快帮助这些即将受灾的农民转移,并尽可能的减少财产损失。

    也有一些村民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园。但是江春生和其他干部们并没有放弃,他们知道时间紧迫,必须尽快说服这些村民撤离。于是,他们开始了艰苦的劝说工作。他们走进每一户人家,耐心地向村民们解释为什么要分洪,他们告诉村民们,即将到来的洪峰很有可能会造成漳水河大堤溃口,届时洪水将肆虐整个村庄,如果不提前及时撤离,就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必须防患于未然。

    江春生等人争分夺秒,挨家挨户地动员、检查,帮助有条件的村民搬物品上车。每做完一户的工作都是一次生死时速的挑战,每一个被劝走的村民都是一份宝贵的生命保障。

    天色已经渐渐黑了下来,并且又开始下起了小到中雨,但江春生等人仍然不知疲倦的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中,全力以赴。他们用行动诠释着责任和担当,用坚持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管困难重重,阻力很大,但他们坚信只要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安全撤离。

    经过一番努力,大部分村民都开始离家,带着必需品往就近的漳水河大堤上转移,但仍有个别老人固执地守在家中,声称与家共存亡。

    贺家台二组全组二十余户,两轮工作做下来,家家都在紧张的行动。但有两户的老人,一男一女,虽然其家人、子女开始了转移,但这两个老人,却“视死如归”,坚决不离家,谁也劝不动,发誓要与自家共存亡。

    工作小组一行7人,此时站在一户已经撤离完成的农户房子里,开始讨论应对两个“钉子户”的办法。

    “朱组长啊!这两个赖着不走的老人,你看用什么方法把人劝走?”区办公室的一位中年领导有些焦急的道。

    中等身材,略显瘦弱的朱组长摸了一把黑黑的瘦脸上流动的雨水,显得无可奈何的道:“他们的家人和我们都做了半天的工作,但这两个老家伙油盐不进,一副不要命的样子,靠劝说肯定是不行了。外面下这么大的雨,强行背走他们肯定也不会配合。”

    “实在不行就把他们绑在门板上,抬到堤上去。”江春生插言道。

    “这样不好吧!”有人接话道。

    “我觉得小江这个办法没有什么不好,人命大如天。”杜副主任赞同道。

    “嗯!我也觉得这是最后的办法,劝不走就只能用强硬的办法。”区里的那位中年干部也赞同道。

    “朱组长啊,我觉得你还是应该再去跟他们的家人沟通,努力说服他们。现在时间已经到了八点半,还有一个半小时,也就是十点的时候,如果实在不行,我们也只能采取一些强制手段了。当然,我们必须要让他们的家人全程协助,以确保整个过程不会出现意外。”乡里的那位中年干部看着手表,一脸严肃地说。

    区里的那位中年干部点点头,表示同意。他摸了一下脸上的水珠说:“好,那就这样决定吧。咱们现在再挨家挨户的都检查一遍,然后重点守在这两户人家,想办法说服他们转移。”

    随后,江春生随着众人再次走进雨水中,开始逐户检查村民的转移情况。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村里的老弱病残,除了那一男一女两户的老人外,都已经安全转移到了漳水河的堤上,年轻力壮的村民也基本上都上堤了,只有少数三五个强壮年,还在家与堤之间来回奔走的拿东西。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到了十点。

    此时,江春生他们再次来到那两户不愿搬迁的村民家中。经过一番努力,终于那个不愿走的老太在家人和工作小组的拖拽下,被她儿子背出了门,另外两个家人一左一右的扶在两边,打着雨伞往堤上去了。

    他们又来到另一户人家里,老大爷的态度依然强硬,坚持不肯走,一副不死不休的样子。面对这种情况,大家向其家人表明,采取强硬的措,把老人绑起来抬走。老人的家属表示支持。

    为了不对老人造成伤害,其长子建议用床单当绳子用,把他老父亲绑在一张竹制的凉床上。

    很快,在老人的巨大骂声中,他的两个儿子负责按住他们的老父亲,朱组长和乡干部拿着床单把老人的手脚绑的动弹不得。然后又把老人抬到凉床上,把老人和凉床绑在了一起。

    江春生和王宜军主动上前和老人的两个儿子一道,四个人各抬一个凉床的角就出了门。

    外面的雨已经停了。但老人的谩骂声却不断,当然,他骂的自然都是他的两个“不孝子”。

    四人抬着老人在黑暗中,一脚深一脚浅的朝大堤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