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沉浮录! > 第168章 带杨登科与李大鹏见面。

沉浮录! 第168章 带杨登科与李大鹏见面。

    次日,天空晴转多云。

    早晨,阳光透过云层洒下,给治江的小街道和田野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

    在治江路边的菜市场上,聚集的人最多,忙碌的人们穿梭着,地摊上摆满了各种鲜活的水产品,还有少量的新鲜蔬菜和过冬的存菜等。卖菜的老农们一边大声吆喝着,一边熟练地称重、找零,忙的不亦乐乎。

    江春生骑着自行车,身后带着王雪燕,穿行在街道上。

    他们要去位于镇子西边的收购门市部门口,在那里与杨登科汇合,然后一起去铸造厂。

    昨晚在王雪燕的宿舍,她告诉江春生,在他带杨登科与李厂长见面后,大家一起得去杨登科家里玩一天,王宜军一家三口也去。——这是半个月前就定好的。所以,今天王雪燕毫不避嫌的和江春生一起来到了街上。按照王雪燕给江春生的解释,只要有说法,她就不介意和江春生一起出双入对,只要堵住了她二叔的嘴就行。

    去收购门市部需要穿过路边菜市场。江春生看看时间还早,他兴致勃勃的向王雪燕提议,一起去看看水产品。

    江春生进菜市场,特别是农村的集市,他最喜欢看的就是水产品摊,在这里,可以看见农民们从田、沟、塘里抓来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千奇百怪的水货,特别有意思。但今天他提出来看看,并不是单纯的看,而是想买一点王雪燕爱吃的鲜活的鱼类,拿到杨登科家里去烧,大家也都分享分享。

    王雪燕欣然答应。

    江春生在路边的空处锁好自行车,与王雪燕走近一长条水产品地摊。江春生一眼看见前面好几个男女好奇的围着一个大木盆在看什么。江春生碰了一下王雪燕:“我们也去看看”。

    两人凑过去一看,只见木盆里趴着一只巨大的甲鱼,少说也有三十斤,甲壳乌黑发亮,看起来颇有年头了。周围人都在啧啧称奇,讨论着这只甲鱼得长多少年才能这么大。

    江春生心想这要是买回去炖汤肯定很补,刚想问价格,旁边一个老者却劝道:“小伙子,这种老甲鱼灵性很足的,吃不得,还是放归自然比较好。”江春生听了有些犹豫。

    这时,摊主却不屑地说:“大爷,您可别迷信了,这就是普通甲鱼,只不过长得大些而已。吃了可是大补呢。”

    王雪燕拉了拉江春生的衣角,轻声说:“我觉得老人家说得有道理,这种大家伙不能吃,咱们换条鱼吧。”

    江春生点点头,他知道王雪燕爱吃身上少刺的黄骨鱼、鳜鱼还有黑鱼之类。于是两人就在其他摊位上开始挑选,总算找到了一条鲜活的大黑鱼,足有五斤。就在江春生刚刚付完钱时,突然听到一阵喧哗声。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大妈的菜篮子,蔬菜撒了一地。周围的几个人都围了上去。

    江春生见状,急忙把鱼递给王雪燕,然后跑过去帮忙捡菜。王雪燕看着江春生热心的样子,心里满是温暖。

    等江春生帮忙捡完菜,王雪燕提出走吧,但江春生说还要买一样她爱吃的东西。

    “你这段时间学习辛苦了,我再买两个甲鱼给你补补。大的不敢出吃买小的。”说罢,江春生又开始在一长条地摊前搜寻。

    “哎~对了,雪燕,送给你的两个小乌龟现在怎么样了。”江春生看见眼前摊位的小盆里面有一只大乌龟,立刻又让他想起那两只小乌龟了。

    王雪燕笑了笑说:“它们挺好的,整天慢悠悠地爬来爬去,特别可爱。昨天又刚刚给它们喂瘦肉吃了,春1没有春2会吃。”

    “把春2的名字改成雪儿怎么样?”江春生说完笑了起来。

    “刻在背上的字越长越深了,改不了啦。嘻嘻!就这名字挺好的。”王雪燕笑着拒绝。

    正说着,江春生看到了几只小甲鱼在角落的水盆里。江春生上前挑了两只最大的,卖甲鱼的老大伯用蛇皮袋把甲鱼装好,过秤一称,吙,也不小了,两个足有四斤多。刚才是看了那个大家伙,才感觉眼前的小。

    两人开开心心的转身离开水产地摊。

    江春生对王雪燕说:“甲鱼让他们帮你炖汤,黑鱼做成两吃:清炒黑鱼片和红烧黑鱼骨头。给你好好补补,吃了又不会长胖。对吧!”

    “春生!谢谢你,你像这样对我好下去,我就要幸福死了。”王雪燕的脸上充满了幸福与满足。

    “这才到哪里啊?三字经才开头呢。”

    “我会被你宠坏的。”

    “宠坏了正好,你就只适合我了。”

    “你想的美。”王雪燕满脸的幸福。

    两人就这样说笑着离开了菜市场,然后骑上自行车朝着收购门市部驶去。

    很快,江春生就看到了站在收购门市部门口的杨登科。

    等江春生带着王雪燕骑到身前,杨登科打趣道:“你们俩早上就压上马路啦。”

    王雪燕下了自行车,指了一下挂在自行车后座另一边下面的蛇皮口袋说道:“杨大哥,你早啊!刚刚春生在菜市场买了一条大黑鱼和两个甲鱼,等会拿到你你家里去烧呢,所以迟了一点。”

    “江老弟啊!你这就不应该了,怕我家没有菜你吃吗?”杨登科露出了不高兴的表情。

    江春生下了自行车。“杨大哥,你误会了,我们刚才从菜市场经过,看见这两样鱼活蹦乱跳的。我上次发现她们几个女士都不太爱吃猪肉之类的,就顺便买了这个。”江春生赶忙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啊,还是江老弟想的周到。”杨登科脸上重新挂上笑容。

    三人相视一笑,江春生与杨登科各自骑上自行车一同前往铸造厂。

    天空中的云层逐渐变厚,阳光被遮住了一些。微风拂过,带来了一丝凉爽。乡镇的街道和田野在这多变的天气中,显得格外宁静和美好。

    江春生骑着自行车带着王雪燕与杨登科并排骑行,一路向西出了小镇。两边田野里,能看到星星点点的农民,正在田里辛勤地劳作着。他们弯着腰,手持农具,在土地上除草、施肥。

    没一会儿,三人便来到了铸造厂。

    王雪燕对江春生和杨登科说,她就不去李大鹏办公室了,就在门口转转玩玩,看看风景。

    江春生和杨登科将自行车停好,他们的目光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

    厂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其中。还有一处新建的大厂房,正从一片空地上崛起,砖墙已经砌到了半人高,建筑工人正在熟练地搭设着脚手架。阳光透过厚厚地云层,洒在工地上,给工人们提供着仲春的温暖。

    江春生带着杨登科直奔李大鹏办公室。

    两人走到办公室门前,办公室的门敞开着。

    江春生依然抬手敲了敲门。

    “请进。”里面办公桌前的李大鹏声音洪亮的说着抬起头,看见门口的江春生和杨登科,眼睛一亮,“哎呦!老弟来了。快快快,请进。”

    李大鹏站起身,热情的迎了出来。

    江春生立刻将杨登科与李大鹏进行了相互介绍,三人在一番寒暄中入座。

    江春生把说话交谈的空间自然是留给了李大鹏和杨登科。在杨登科进行了一番自我情况说明后,两人仿佛一见如故,就厂里的采购工作进行交流。

    江春生坐在外侧靠门的沙发上,微笑着看着李大鹏和杨登科,默默无声的听着他们的交谈。

    李大鹏和杨登科相视一笑,仿佛早就相识一般。他们的目光交汇在一起,探讨厂里的原材料采购工作。

    “——李厂长!我觉得原材料的质量和价格对于我们厂的生产至关重要。”杨登科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没错,我们需要确保采购到高质量的原材料,同时也要控制成本。这需要我们对市场有深入的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李大鹏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杨登科接着说:“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供应商评估体系,对不同的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原材料的质量、价格、交货期等方面。这样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最适合的采购渠道和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可以获得更有利的价格和合作条款。”

    “好主意!”李大鹏语气中透露出赞同和期待。

    ……

    两人越聊越投机,他们分享着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不断探讨着如何优化原材料采购工作。他们的交流充满了激情和创造力,仿佛在为厂里的未来描绘一幅美好的蓝图。

    江春生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他们,心中暗自为他们的默契和专业精神感到欣慰。他相信,杨登科的加入,厂里的原材料采购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三人走出办公室查看,原来是一辆运砂石料的货车倒车时不小心撞倒了堆放的红砖,红砖散落一地。几个建筑工人不依不饶的小题大做,围在货车周围七嘴八舌的数落司机,逼他一人把散落的红砖码放好,方便他们搬运。

    李大鹏立刻上前三言两语的,就化解了他们的矛盾。

    现场恢复了秩序,太阳也渐渐从云层中完全探出脑袋,阳光倾洒下来,照亮了整个铸造厂。

    正在这时,只见又一辆货车正缓缓驶入厂区,车身上印着某大型机械公司的标志。原来,是有一批新设备运进来了。

    李大鹏要去安排卸货与验收,让杨登科明天早上八点半来厂里,他会安排叶欣彤给他办理入职手续。

    杨登科欣然答应。

    江春生见李大鹏很忙,随即向李大鹏表示,今天他需要陪王雪燕一起去走访一个朋友,便与杨登科一道和李大鹏客气的告辞。

    江春生和杨登科从自行车棚推着自行车,在厂大门外与还在兴致勃勃欣赏风景的王雪燕汇合。王雪燕见杨登科红光满面,知道一切顺利,与他简单聊了几句后,三人骑两车,高兴的离开了铸造厂,向杨登科的家直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