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贪贪贪贪贪贪贪空大清 > 第135章 革职赵清廉

贪贪贪贪贪贪贪空大清 第135章 革职赵清廉

    整个蜀地已经尽数被起义军占领。

    战报上,看着赤裸裸的起义军数字‘五万’,乾隆拳头攥的咯吱咯吱响。

    数月时间时间,起义军的规模便已经达到了这个恐怖的数字。

    果然,历史上的起义军都是‘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可这样的发育速度,未免太骇人!

    号称天府之国的蜀地没了,起义军也发展到了五万之众。

    这样严重的局面,他们大清竟然没有任何作为!

    根据战报,这几个月内,汉八旗连一起像样的攻城战都没有发起过!

    如今可好,一切成了定局,蜀地全境悉数被占,起义军就像龟缩在龟壳里的乌龟,守着四川不出来。

    日后如何能够对付得了?

    早朝期间的乾隆愁容肉眼可见。

    刘墉:“皇上,赵清廉口口声声说准备准备,如今看来准备了个毛,他就是想要拖延时间,晚点死。”

    “赵清廉呢?”,提到赵清廉,乾隆扫视面前的群臣问道。

    大殿之上只有赵清廉那个位置空着。

    “皇上~

    今天是航海队伍的先遣队回来的日子,赵清廉告了假在外面办差。”

    “欸,朕忘了,忘了,冲昏了头了都。”乾隆扶着剧痛的额头连连道。

    当初赵清廉承诺的,会准备好之后给予起义军沉痛打击。

    这航海队也回来了。

    他赵清廉也有钱给汉八旗更新装备了吧!

    要是战场上再没有一间像样的反攻战,非得杀了他!

    王大富出海航运的事,可以说算的是最近劲爆的新闻了。

    大清国闭关锁国是国策,且从乾隆朝开始彻底锁住,仅留广东一个海口提供少量贸易,稽查甚严。

    如今朝廷没有公信力的堂而皇之派遣船队出发,这不是明摆着要弄断吗。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和洋人贸易的生意,可比食盐铜矿这种硬通货还要挣钱!

    国内十两银子的绸缎,卖到洋人那里,五十两是标准价格,若是成色好,七八十两也是可以的。

    一时之间,对于这个被朝廷宠幸的幸运儿王大富,老百姓们不由得嫉妒的发疯。

    然而赵清廉的回答是,因为爱国,因为王大富爱大清,所以他从众多商贾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合伙人。

    其余商人纷纷表示我也可以爱国也可以爱大清,然而并改变不了什么。

    这航运生意被王家和朝廷垄断已成既定事实,日后挣得银子,得堆积成山。

    怎能不叫人眼馋。

    通过深扒,大家发现原来王大富得出场,全都是由那位赵大人操控,刹那间,赵清廉被处于风口浪尖之上。

    过高的舆论,让这支航队成了大家关切的点。

    这一次会从洋人那里带回来多少真金白银?

    卖出去多少货物?

    洋人的世界是什么样?是不是赤地千里,就冲洋人来到中原大地那副稀奇模样,即可断定对方啥都没有。

    中原的货物,对于洋人来说就是降维打击。

    此刻的运河码头,浩荡荡的船队运载着从海上货船搬运下来,沿着运河过来的货物。

    码头周围乌泱泱的人群每人发出的叽叽喳喳声,仿佛要把那天都给吵破。

    这还是广大小老百姓第一次见到官府同洋人做生意,光明正大的做。

    “大清朝廷明令禁止所有民间商人同洋人交易,唯独自己堂而皇之的去,这不摆明是要垄断吗。”

    “是啊,谁让垄断的生意最挣钱呢。”

    “嘘,别这么大声,要是被听见逮捕入了牢狱……”

    “瞧,王大富来了,看他那样这趟是赚翻了啊!”

    此刻所有人的目光不由得都投向从船上踏板下来的王大富身上。

    王大富颠着个大肚子,身上的奇装异服让所有人不由得啧啧称奇。

    王大富身上穿着的是欧洲目前正流行的‘洛可可男装’。

    外形和时装差不多,现代西装的原型,衣服出现了领子,这是中原人衣服从来没有过的设计。

    袖子也是窄小款式,和民间流行的宽而大袖口截然相反。

    肥胖的王大富穿上紧腰,紧手腕,紧裤腿的奇装异服,略有些滑稽。

    面对人群中有些笑声,王大富反驳道:

    “一帮土包子,这是欧洲贵族的穿着,专门出席重要宴会才配穿的。你们懂什么!”

    “You''re all stupid!!!”

    “王大富,怎么骂人?”

    “赵,赵大人……您怎么听得懂洋文?”

    “儿时便学了。”

    赵清廉登上大船,拉着要下船的王大富来到船仓一僻静角落。

    王大富当即就要掏出自己做过假的账单来汇报,赵清廉却没心看,一把推开递过来的所谓账簿,他只关注一个问题。

    “火枪都在哪?”

    王大富瞅了瞅周围的箱子,会懂其意的赵清廉抄起一根撬棍,扒拉开木箱上堆放的杂物,插入缝隙之中用力一撬。

    船舱黑暗,王大富忙点了支蜡烛过来,秉着烛火为赵大人掌眼。

    一杆杆锃光瓦亮涂着蜡油的长筒火枪静静躺在里面,鼻子凑过去嗅嗅可以感触到火枪散发出来的那股铁的新味。

    “大人,都是新出厂的,保证十成新。”

    王大富拍着胸脯保证。

    “很好,立刻,马上给我把这艘船掉头,送到南方去。”

    赵清廉怕夜长梦多,更怕皇上知道他要给汉八旗更新的装备是洋枪后不允许,所以想要先斩后奏。馒头吃到嘴里才是自己的,长枪拿到手里,朝廷也就没有办法了。

    “好,这批货我立刻让人送。

    还有赵大人,账单你还没看过呢,这次我航运欧洲,也算是开了眼界,咱们的丝绸瓷器简直抢手的不要不要的。

    一件五两银子的丝绸卖到了五十两……”

    王大富滔滔不绝,但换来的只有赵清廉的一句话,马上让船掉头南下。

    对方对这次航运赚到的银子漠不关心的样子,让王大富一时之间摸不着头脑,亏他还辛辛苦苦做假账。

    刚下船的赵清廉王大富目送装载有洋枪的大船慢慢掉头。

    所谓害怕什么来什么。

    一同被裹挟在人群的一顶轿子见走不动,索性停了下来,轿子中出来一个人人,正是当朝御史大夫刘墉。

    他是皇上专门过来监督航运船队的。

    还好来的及时。

    不然还真就让那艘船给跑了。

    虽然不知道里面有什么,但只要能够让赵清廉难受,就一定得阻止。

    “闪开,闪开!”

    让下人去叫九门提督厄尔多后,刘墉手托顶戴花翎,就是要让在场所有小老百姓都看清楚,他们挡的是当朝御史大夫,堂堂三品大员的路!

    “大官啊!”

    百姓哪里见过这阵仗,刘墉步伐所过之处皆是退让,有的小老百姓更是因为退让摔了屁股蹲。

    面对破浪之势迎面走来的刘墉,赵清廉不想理会,一个劲命令船上的船夫立刻抛锚离开。

    “立刻走!不要理会!”

    “我看谁敢!这一切都是我大清的,你们是大清的船队!”

    刘墉气势逼人,震慑全场。

    见船还在缓缓挪动,直接一个跨步跳上了船上,责令船员靠岸。

    “今天这船要动,那就从我刘墉的尸体上过去!”

    刘墉直接抛锚。

    乌泱泱闹哄哄的场面让大船左右为难,整个场面持续到负责京城守卫工作的九门提督厄尔多带兵前来。

    随着大兵一直排开,驱散出一条道路来,人高马大的厄尔多快步走来,斜眼扫过在场的百姓,任你是吵嚷的还是在乱动的,目光扫视过来也得是大气不敢喘。

    不需要一句话,这就是九门提督厄尔多。

    对于这个杀人头子的到来,赵清廉知道一切都晚了。

    “厄大人,这里的船一个都不能走!”

    虽然昔日一贯看不起汉人,尤其是看不上刘墉纪晓岚之辈,但今天他厄尔多还是得让这些船留下,不是为了帮忙清流一派的官员,只因是职权所在。

    厄尔多带兵前来直接上甲板进行查货。

    一箱箱的洋枪被搬了出来,亮相在众目睽睽之下。

    见到厄尔多目光看向自己,商人王大富赶忙跪下求饶,解释这些都是赵大人要求的。

    “厄尔多,装备的事我之前就跟皇上透露过风声,你别那种眼神看我。”

    为了确认这句话真实性,厄尔多看向刘墉。

    刘墉喷道赵清廉:“姓赵的,你胡说,我们和万岁爷只听到你说要更新士兵装备,可不知道这装备是洋枪!”

    “那你就说我提没提过吧。”

    “你……你。”刘墉憋的脸通红说不出话来,“你有没有罪让万岁爷来评判吧!”

    “你身为汉人,竟然谋取洋枪这等厉害的武器装备汉八旗,你忠君报国之心何有!万岁爷待你的皇恩,都喂狗吃了吗!”

    赵清廉指着刘墉鼻子怒道:“刘墉,你不要忘了你也是汉人!火枪为什么不能够装备汉八旗!咱们汉八旗有了武器,在战场上少死点人不好吗!”

    “你……”

    “刘墉,我就问你,满八旗是大清的士兵,汉八旗就不是吗!

    我给咱大清的士兵装备武器,提升战斗力,就有错吗!不是说无满汉之分吗!”

    刘墉拂袖就要离开却被赵清廉一把抓住衣袖。

    “你放开我。”

    “一口一个汉人,那今天你就给我当着在场渡口这成千上百的汉人百姓说说,说说汉八旗的兵,是不是大清的兵,若是大清的兵,为什么分的这样明白,处处提防!”

    刘墉用尽力气甩开赵清廉的手,仓惶逃离。

    厄尔多自然不会因为一番言论就撤回士兵,他立刻封锁现场,上报皇上。

    ……

    皇宫,金銮殿。

    “赵清廉,你有什么话说?”

    来自那高堂之上的沧厚之音,仿若洪钟。

    随着乾隆的目光聚焦在赵清廉身上,群臣纷纷不由得屏息凝气,尤其是在场的汉臣。

    每每触及到满汉问题的时候,汉臣都是能避就避,能当缩头乌龟就当缩头乌龟就当,生怕说出一个字,招来万岁爷的忌惮。

    面对质问,赵清廉没有辩解,他只是微微抬头,回答简单的一句话,声音很小却掷地有声。

    “臣,是为了胜利,为了大清。”

    “为何不提前通禀!”

    “臣知道皇上不会答应,皇上一直忌惮汉人。”

    “……”

    乾隆沉默。

    心里话被人说出来,原来这么难堪。

    “咳咳,朕一直都觉得满汉一家,赵爱卿多想了。”

    乾隆咳嗽两声,缓解尴尬。

    如今搜查出来的火枪有足足上千支,若是真被汉人掌握在手里将是多么巨大的隐患。

    “刘墉,你办的好!”

    乾隆当场鼓励了刘墉一句,同时也向在场的文武表现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汉人不能掌火器,赵清廉这种唐突的做法是不对的。

    “赵清廉今天你犯了这样的错。

    朕念在你之前的功劳,就不重罚你了。

    来人呐,摘了赵清廉的顶戴花翎。

    你可以告老还乡了。”

    乾隆说的简单干脆,其实从赵清廉训练五万汉八旗军队之后,对其忌惮之心就越来越重。

    尤其今天还想要给新汉军装备上洋枪!

    虽然说赵清廉可能确实是想要汉八旗的实力得到增强,消灭蜀地的起义军,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付汉人就得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趁着这个机会革职查办赵清廉才是当务之急!

    “臣,领命。”

    纵有万般不甘,却也只能这样了。

    赵清廉双手奉上顶戴花翎,落寞的立场,初晨的太阳打在他的身上,把影子拉的斜长斜长……

    走了赵清廉,剩下的还有一大摊子的事。

    比如,那一千支洋枪怎么处理。

    这样威力强大的武器确实能够逆转战局,碾压敌人,绝对不能浪费。

    乾隆当即自己想出来一个好办法。

    组建为数一千人的满人洋枪队,即刻前往战场!

    他画出战略图,控制这两支部队进行攻城掠地!

    “刘墉你觉得朕的这个办法怎么样?”

    刘墉不懂打仗,但他觉得万岁爷说什都是对的,还是点了点头。随着他点头,清流一派的官员耿秉忠张衔等人也都附和似的纷纷点头。现如今他们几个人都还沉浸在赶走赵清廉的喜悦之中,万岁爷说啥都不重要了。

    满朝剩下的大臣中也没人懂打仗,所以口头上都说好。

    所以几乎是瞬间,全票通过这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