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贪贪贪贪贪贪贪空大清 > 第132章 乾隆逆鳞

贪贪贪贪贪贪贪空大清 第132章 乾隆逆鳞

    因为汉八旗的入驻,让南方各省都稳定下来,原来最高一天三千封的折子,骤降至了往日常规水平,最高兴的还当属皇帝乾隆。

    这预示着大清稳定下来了,南方半壁再也不是风雨飘摇。

    乾隆打着小算盘,只需要再过十年,十年时间里大清完全有能力和实力培养出一批八旗士兵,而后把他们派往南方各省顺利从汉八旗手中接过驻军权,完成权力交接便可高枕无忧了。

    那样一切就好起来了,大清还是那个大清,他的乾隆盛世还是那个盛世,史书再一抹,后人就再也不会知道他这个千古名君的污点了。

    为了尽快有银子筹备满八旗接替汉八旗的步伐,乾隆决定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为此,今天的早朝话题只有一个,怎么赚银子!

    不过既然赚银子,那自然有个由头。

    中国人是含蓄的,含蓄到变态,多数人永远都是包着收着的豆芽菜状态。

    乾隆先是目光定格在赵清廉身上:“赵爱卿,最近军机处送来的奏折很少嘛,果然汉八旗驻军南方之后,大清稳定多了,再也没有什么乱糟糟的事发生。”

    “承蒙皇上圣恩。”

    “对了,整个驻地各省的军队日常所消耗的银两,每个月都在多少?”

    “回皇上,南方各省驻军每月的吃喝拉撒,加上刀剑铠甲的更新,耗银都在二十万两左右。”

    “那国库……”

    “回皇上,国库的银子很明显即将难以为继,我们得想新的办法。”

    “那赵爱卿有什么办法可以提升我大清国的经济?

    诸位臣公也不要沉默嘛,大家踊跃发言,谁的办法,谁去执行,朕给分红,并不都是白出主意。”

    如果乾隆没有加上后面这一句话,整个朝堂又将是一如既往的寂静。

    但因为有这句话存在,满朝文武一改往日蔫巴的状态。

    从整个国家的政策中牟利,这可比一般的贪污受贿做点生意要猛的多,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所以还未等到赵清廉开口就有人先声夺人了。

    一个比一个踊跃,深怕不冒尖。

    “皇上,我们加征人头税!凡是百姓家中添了人口的,男孩按照五两银子收费,女孩按照三两银子收费!”

    “杀猪税!皇上,臣在李大人的优秀建议上多加一条,老百姓都要杀猪,但凡杀一口猪,无论你是在家里杀,还是山里杀。

    皇上,我的主意好不好?”

    “好你娘个卵!”,刘墉一个惊诧,他不知道朝堂是谁先怒斥了这种无脑无良知的行为,虽然出言粗鄙。

    “你娘个腿腿,又苦一苦百姓,真不知道你脑子里装的是大粪还是其它的。”

    “赵清廉,注意朝堂礼仪!”

    礼部尚书提醒了一句。

    乾隆发言道:“说得好,都是些馊主意,朕也觉得你俩混蛋!”

    赵清廉:“臣有一想法,保证可以赚取到银子,就是……风浪大了些。”

    和珅瞅见机会,附和一句:“风浪越大鱼越贵,赵大人既然有主意但说无妨,即便说错,万岁爷也不会怪罪。”

    乾隆点点头。

    “又苦一苦百姓这种老掉牙的办法,饭桶是真多。

    还是得赵爱卿。”

    上前要进一步说话的赵清廉在与刘墉擦肩而过之际,用胳膊肘顶了一下刘墉。

    就像是在说,“又没办法了吧你。”

    乾隆也明白这帮清流官员除了‘清’,一无是处。

    如果满朝之中,赵清廉和珅之辈都无办法,那是真没办法。

    不过当听到赵清廉吐出的四个字时,乾隆明显僵住了。

    面庞原本和蔼的表情,还有翻阅折子的动作,刹那间顿住。

    “通商海运。”

    四个字如同天雷,轰击在乾隆的脑瓜子。

    乾隆牙关紧咬。

    闭关锁国是国策,利国利民利满利己,是早已经拟定的,也执行了许多年。

    和闭关锁国相反的意见一直都是他的逆鳞!

    今天这赵清廉怎么敢!

    “赵清廉,朕不知道你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乾隆一步步走下,手扶着台阶边的扶手。他的脸上难得涌现了怒气。

    这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毕竟对于赵清廉,他们的皇帝表情从来都是和蔼的。

    “让洋人的文化涌入了中原。

    让那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知识,让那望远镜,钢甲航船等等东西传入我大清,给愚民开了智怎么办?!

    那将动摇我大清根本!”

    乾隆言辞苛厉。

    闭关锁国最大的原因就是防止外面先进文化流入,百姓开了智还不得天天生事?

    中原自古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儒学就是最经典的,愚民们学习这个就够了。

    早就知道乾隆为什么闭关锁国的赵清廉当然知道,他点了点头。

    “皇上说的都在理。

    不过……

    那是大清不缺银子的时候。

    如今情况已经不一样了,经过白莲教,不良人,明教,杭州,杨柳城五方起义军的摧残,我大清国库空虚,整个经济衰弱,已经不得不用这个法子了。

    而且臣提出的通商海运区别于皇上您所理解的通商海运。

    海运完全可以交给政府进行管辖管理,就跟食盐一样,进行垄断。

    我们朝廷这边可每月派出海上船队,运载由国内原价收购到的丝绸瓷器到海外向洋人主动销售。

    把曾经洋人主动,我大清被动的局面扭转一下。

    也把曾经百姓与洋人交易,变成朝廷与洋人交易。”

    “这样朝廷的利益可以最大化。”

    乾隆:“可这航运频繁,难免要夹带洋人的东西回来,到时候给愚民开了智,威胁了大清统治怎么办?!”

    乾隆紧抓着这个问题不放。

    他始终担心的也只有这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之上,什么国家富强不富强,经济繁荣不繁荣,满八旗组建不组建的问题都是次要问题了。

    “皇上,我们此番与洋人的交易,只带回金银,其他……奇巧淫玩,哗众取宠的什么玩意绝对不会。

    至于算数,天文,地理,物理……咱们自古只读圣贤书,不会的。”赵清廉昧着良心道,虽然他很想给大众开智,但他碍于封建教条和帝王的忌惮,只能附和。

    听闻此言,乾隆严肃的神情才稍稍有所放缓。

    主动远航去赚洋人的钱?

    曾经他们只是被动的来等待洋人去买,如今主动派遣船队远航去大洋彼岸售卖,倒是一件新鲜事。

    “赵清廉,这个办法可以试一试,但是你得跟朕保证,带回来的只有洋人的黄金白银,若是夹带私货,你提人头来见!”

    “喳——!”

    乾隆到底还是不放心,为了防止万一,他命令了一位能臣干将,跟随赵清廉的船队。

    退朝离开后的赵清廉心里一直若有所思,随行的和珅嘀咕责怪道:“你胆子真大,万岁爷的逆鳞你也敢触碰,闭关锁国是国策!”

    “我帮万岁爷赚银子也是帮我赚银子。

    我不赚银子,哪里来的银子还你钱呢?”

    “切,得了吧!

    瞧你那德行,还我?

    你会还?得了吧!

    我和珅借出去的钱,都有要不回来的心理准备。

    这年代,有两个难办事。

    一,找 别人借钱。

    二,找别人还钱。

    说吧,你到底有什么小九九?!

    别拿还我钱当幌子!”

    “我,好吧,我说。

    摊牌了,不装了。

    我只是想从国外进购一些武器罢了,武装一下南方驻军,为了提高大清军队的实力。

    如果我有私心,那么这份私心就是为了让国家武力更强大。”

    “你啊你!”

    “钱我确实没打算还你。

    未来采购武器还得用钱呢。”

    “咱可是给了你你一千万两,别又找我借哈!”

    赵清廉微微一笑,“怎么可能。一千万两够了,不借了,坚决不借了。”

    因为组建汉八旗用掉了白银大约三十万两。

    而后三个月的训练期间伙食费等等加起来,加上目前每个月发给每个士兵月津贴五两银子,用了也才不到六十万两。

    他现在手里的银子还剩下……九百四十万两。

    即便这次组建航队,外出购买洋人的武器,预计花费也就百万两银子吧。

    钱是真的多,顶多没钱了再借。

    从来没打过如此富裕的仗。

    有了和宝宝这个无尽能源。他害怕什么!还小气什么!

    自己非得把南方这五万驻扎过去的军队,从头到脚,武装到牙齿不可。

    回到家里。

    来到家门口。

    赵清廉有些疑惑。

    因为按道理这个时候,他家里的两个娃娃该岔开屁股蛋蛋在门口蹦石头子,等自己。

    隐隐的,赵清廉就感觉到了一丝的不对劲。

    眉头微微一凝,缓步跨入门槛。

    步入庭院,果然,心里猜测的一幕还是出现了。

    因为家里实在太小,只是一间小小的四合院子,一入门,便可窥见全貌。

    只见客厅的老福正在着急的左右徘徊,在庭院中间,李狗儿正在带着用糖人哄着弟弟妹妹。

    没错,自己的两个孩子都是从河南带回来的,但两个孩子真正的身份却是外人从来不知道的。

    昔日李狗儿带着弟弟妹妹烹食父亲手中牵着两个咿呀学语的孩童,正是如今这两个。

    “爹——!”

    随着赵清廉踏步而来出现在眼前。

    两个刚刚还被李狗儿逗弄得孩童,一下子甩开对方得手,屁颠屁颠朝着赵清廉奔过去。

    李狗儿也转头看向身后。

    缓缓站起身来。

    空气仿佛在此刻凝结。

    “狗儿,你到底还是来了。”

    赵清廉把左右手臂上得孩子,交给了管家老福。

    “赵……大人。”

    李狗儿在外面一直都是直呼其名赵清廉,但此刻,不由得尊称了一位大人。

    “哼,大人,您让我得弟弟妹妹喊你爹……这不合适吧?”

    “噢?那你还记得数年前河南旱灾,我收留你那天,你怎么对我说的吗?”

    李狗儿目光躲闪,并不答话。

    “你对我说,感谢我,感谢我救了你得弟弟妹妹,给了你们饭吃,要跟着我一起生活,要跟着我回京城,会带着弟弟妹妹把我当父亲对待。”

    “如今你的弟弟妹妹喊我一句爹,就换的你如此不满?当初的诺言,你又可曾记得?”

    李狗儿:“……”

    沉默不知道如何回答的李狗儿岔开话题,“大人也中断了诺言,停止了对不良人组织的物资供应,那这样算不算不遵诺言?

    当初是您组建的不良人组织交给了我。并嘱托了了我继续发展队伍,领导起义事业,并郑重承诺,会源源不断供应粮草银两。

    南京城一役我方失败,我带着残兵败将待在深山老林吃野菜嚼树根,就等着您的物资送过来再东山再起!

    可是……可是……

    为什么中断!!!”

    赵清廉语气平淡,但是接下来的话就像上帝之音,镇压的李狗儿再也吭不出声来。

    “乾隆三十七年,六月初六,也就是我离开河南把不良人组织全权交给你了的三个月后,你铲除了我为你保驾护航的军师闻泰。”

    “乾隆三十八年正月初八,你酒后骂了我一句老王八蛋,说我是摇钱树。

    乾隆三十九年二月初一,你一连铲除手下高级将领三人,这三人都是我扶持进不良人组织的。”

    “乾隆四十年八月,你指蚯为蛇,确定军中战队,一举剔掉军中跟你站反对票的兵卒三千六百二十一人。”

    “后面我就不知道了,因为队伍里一个属于我的人都没有了。

    所以我停掉了对你的一切供给。

    你剔除掉所有异己,这我没意见,因为恰恰证明了狗儿你带领的队伍越来越强大,不然也不会淘汰淘汰再淘汰不是?”

    李狗儿深知这最后一反问是在阴阳自己,却哑口无言,他没想到赵清廉一直都用一双无形的眼睛盯着一切。

    “大人,我……实在对不起。

    我今天过来只是想看看弟弟妹妹。”

    说着,李狗儿再一次回头看向管家老福手臂里一左一右的孩童。

    离开自己时,还是不懂事的年纪,今天自己过来见到他俩,他俩竟然害怕的躲开,即便自己一口一个是他们的哥哥,但距里产生的陌生感太可怕了,他们没有了与自己的那种亲昵感觉,记忆中也没有自己的存在。

    他们已然成了陌生人。

    “本大人知道,

    你觉得我是以你弟弟妹妹来要挟你保密。

    保密本大人和你的关系。

    今天,可以明确告诉你,你猜的没错。

    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