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 第42章 搞一次,就不搞了?

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第42章 搞一次,就不搞了?

    “先从王红梅开始。”

    陈自强看了一圈,“同意王红梅当副业队长的,把手举起来。”

    没人举手。

    连她男人都是不举的。

    “怎么一个举手的都没?”王红梅很生气,“私下里不都说好了吗?选我当副业队长,往后干活的时候,我给你们分轻松的活。”

    “怎么这会儿一个个都变了,手都不举了?”

    她私下里跟不少村人打了招呼,不少人都应了下来,可这会儿一个赞同她当副业队长的都没有。

    “人为什么答应你,你自己心里没数吗?”一村人笑道,“大冷的天,领口的两个扣子故意不系。”

    “就是,到处搬弄是非,说陈浩的坏话,真当我们分不清楚好赖?”一个小媳妇跟着喊道。

    对男人,就骚,对女人,就搬弄是非。

    寻常时候,这招有效,可这会儿,面对真金白银的允诺,一个投她票的人都没有。

    王红梅闹了个大红脸。

    她把气撒在自家男人身上,“你还是不是我男人,别人不投我票,你都不投?”

    “你有什么能耐,我还不清楚?你真要当了副业队长,一点好处都没有,还得骑在我头上。”她男人陈明才闷闷的说道。

    “我的话你没记住,陈浩的话你倒是记的一清二楚。”王红梅骂道,“他说我当了队委,你没了家庭地位,你连票都不投。”

    “这么听他的话,你倒是去跟他过啊!”

    一个投自己的都没有,太丢人了。

    “下面是陈大刚,同意他当副业队长的举手。”陈自强又喊道。

    这次有三两个人举手。

    陈大刚闷着不说话。

    “最后一个,陈浩。”陈自强看了眼陈浩,对村民说道,“陈浩是位好同志,队委的自行车就是他捐的。”

    “我是赞成他当副业队长的。”

    “还有谁赞成,把手都举起来。”

    介绍陈浩的情绪,明显更为强烈,当先举了手。

    童倩,陈小婷,陈东升,陈伟,还有其他跟陈浩比较亲近的,都举起了手,就是妮妮和小朵两个娃,也举着手。

    “我投爸爸一票。”

    “我爸爸是最好的爸爸,我吃了好多肉肉。”

    两娃蹦着,生怕旁人看不见。

    其他的村民也跟着举起了手,就是农业副队长,先前多次针对陈浩,这次也举起了手,王红梅的男人陈明才,同样也举手。

    就只有王红梅和陈大刚两人没有举手。

    “结果很明显,陈浩当选我们生产队的副业队长。”陈自强宣布道。

    他看着陈浩,“要不要说几句?”

    “行,那我讲几句。”陈浩点头。

    好多队委,讲话的时候磕磕绊绊,本身就是农民,让跟人交谈没问题,可让如同领导一般讲话,就紧张了。

    陈浩却没这个心理负担,他直接道,“我租的陈小婷和陈天福家的自留地,本来签的是一年的合同,从今天起,合同就作废了。”

    “自留地里的大棚,我就不拆了,也不要你们钱,送你们了,先前给的钱你们也不用退给我,我们两清了。”

    大棚能赚钱,这一点已经在村民心里形成了认知。

    陈小婷不会找自己撕毁合同,但陈天福就保不准了。

    加上赚钱的重心要向餐馆上转移,租的4分自留地拿在手上是鸡肋,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将合同作废。

    收买人心!

    立人设!

    “那怎么能行,都签字摁手印了,大棚的材料都要不少钱。”陈小婷不忍心占陈浩的便宜。

    她已经蹭了陈浩好多次。

    陈浩还没蹭过她呢。

    这种占人便宜的事,她没脸做出来。

    “签订了合同,的确应该按照合同执行,但是,我现在是生产队的副业队长,还应该考虑整个生产队的利益,考虑队员的利益。”陈浩将自己的人设继续往高的地方拔。

    一本正经,大气凛然,“就这么定了。”

    “我早就说了,陈浩肯定会有出息的,看吧,果然没错。”

    “心真好啊。”

    “年过完了,天气还冷的厉害,现在是不是可以将自家的自留地也搞大棚种植?”

    有村民忍不住,提议将自家的自留地弄上大棚。

    生怕赚钱的速度慢了。

    “大棚肯定要搞,但怎么搞,还得跟队委商量,还要队长拍板。”陈浩道。

    他并没有侵占陈自强的权力。

    陈浩摸出一根烟,点上,“搞副业,不仅仅是搞大棚种植,不只是经营自留地,还可以是别的。”

    “我打算在县里开一家餐馆,但生产队的钱不够,得要自己出一部分,算是生产队创办的公私合营餐馆。”

    “谁愿意出钱,一起去县里开餐馆?”

    陈浩手头上有钱,开个简单的小餐馆,资金完全自己出,一点问题都没有,但真要自己完全包了,参与进来的村民肯定就多了。

    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分20%的利益给生产队,是为了拿到开餐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证明,好堂而皇之的做生意,算是保护费,其他的村民想分,必须得拿出点东西。

    用资金作为门槛,让村民主动退出去!

    “好端端的,开什么餐馆,这也是副业?”

    “别的生产队搞副业,要么种果树,要么养鱼,要么搞桑蚕,我们有大棚种植,专心搞大棚就好了。”

    “出钱了,要是亏了怎么算,是算自己的,还是算队里的?”

    没做过的事,大部分村民都本能的不相信,不敢参与。

    “生产队没钱,才要自己出钱,亏了肯定算自己的。”陈浩道,“大棚要搞,但餐馆的生意也要做。”

    “开餐馆也是为了更好的消化掉大棚里的瓜果蔬菜,是有利于农业生产的事。”

    见大部分村民反对,王红梅和陈大刚尤其反对的激烈,陈浩心中高兴的厉害。

    “才做了副业队长,就想着让大家伙掏钱,陈浩,你也太不是个东西了。”王红梅骂道,“傻子才会自己投钱开餐馆。”

    “我反正是不会投钱的,我劝大家伙也别听他的。”

    “你的大棚的确有成效,但才搞了一次,就不搞了,换别的地方去搞,东一榔头西一锤的,这不是乱搞吗?”陈大刚道。

    其实,不止是王红梅和陈大刚,包括其他的大部分村民,也都对搞餐馆这事不看好。

    这就是认知。

    看到别人做什么赚钱,就跟着做,没做过的,没看过的,不敢做。

    跟企业经营类似,很多企业只敢跟风,却没有创新开拓的能力。

    “浩哥,我愿意跟你一起做。”

    “我也愿意出钱,亏了就亏了。”

    陈东升和陈伟两人站了出来。

    他俩见识过陈浩的能力,先前跟着陈浩一起卖黄瓜,每次去都有10块钱,手上也有点钱,愿意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