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 第81章 斑马日的

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第81章 斑马日的

    凌晨两三点左右,村里响起了各种声音。

    村民起床,准备往粮站去交公粮!

    “该起来了。”屋里,童倩轻轻推了下陈浩。

    “我起来就行,你跟两个娃继续睡着,不用去。”陈浩道。

    家里出个壮劳力,跟着过去就行,他没去县里也是这个意思。

    “往年都是我去的。”童倩道。

    天气热,衣服穿的薄,她就穿了一件薄短褂,坐在床上,跟陈浩说着话。

    一颠一颠的。

    陈浩捏了两下,“往年是我不顶事,你只能去,今年都去,这会儿还早,鸡都没叫,两个娃也起不来。”

    “你和娃再睡会儿,我去交公粮就行。”

    吵闹声挺大,两个娃睡的很香。

    这个年纪的娃,前一刻说不睡,下一秒就能鼾声如雷,怎么喊都喊不醒,等上了学,更是如此。

    “那我给你弄点吃的。”童倩道。

    两个娃睡的沉,她刚轻声喊了几句,都不带醒的,这情况的确不好跟着一起过去。

    “不用那么麻烦,你继续睡就好,我洗漱了就走。”陈浩已经穿好了衣服,舀了水,拿了牙刷,挤了点牙膏。

    先前家里用的是牙粉,日子好过了后,换成了牙膏。

    铝皮的,一支得2毛钱。

    “交粮要好久,不吃东西,肚子顶不住,我就下点面条,快的很,水烧开就行了。”这次童倩没听他的,进厨房生火,煮面条。

    陈浩洗漱好,又到屋外头,掀开盖在麻袋上的稻草,紧了紧麻绳,捏了捏板车轮胎的气。

    面条也煮好了。

    满满一大碗,放了2个荷包蛋。

    “你要不吃点?”陈浩端着碗,坐到屋前的一块石头上。

    “不吃了,你吃吧,等娃醒了,我再做,跟娃一起吃,这个点吃了东西,该睡不着了。”童倩穿的薄,没出门,站在屋内。

    一大碗面条,2个荷包蛋,陈浩全吃光,连面汤都喝的一点不剩,肚子饱了,将碗递给童倩,他进屋,往兜里揣了几包红双喜,这才拉着板车,往村口去。

    陆陆续续的人,不断有生产队的人聚集在村口。

    “都来了没有,还有没有人没来?会计,点下数,别到了粮站,粮食不够。”

    “怎么还端着个碗过来了,吃快点,再磨蹭下去,别的生产队就赶在我们前头了,等交完公粮,回来天都黑了。”

    “这麻袋口怎么扎的,稻谷都漏出来了,检查下麻袋口,别糟蹋了粮食。”

    陈自强忙的很。

    从双抢到交公粮的这段日子,嗓子就没怎么休息,一直是嘶哑的状态。

    点数,检查装粮的麻袋,喊磨蹭的人快点,还有板车坏了的,先前没检查出来,等等,一大堆的状况。

    过了近一个小时,运粮的板车才排着队,借着月色,往公社去。

    陈自强骑着自行车,在队伍的最前头,车把上还绑着一根竹竿,上面有块三角布,还写着几个字:红旗生产队。

    骚包的很。

    一路上,时不时的能遇到其他生产队交公粮的队伍。

    “呦,这不是刘队长吗?先前问你们什么时候去交粮,你们说不急,等天亮了再去,这天还没亮,怎么就往粮站去?”

    “斑马日的,没看到我们生产队走到前头,你插什么队,要插回家插你媳妇去。”

    一个大队有10家生产队,离着近的,走几分钟就到了,离着远的,得走半个来小时,出发的地方不一样,可这会儿却全都汇聚到一条道上。

    往公社粮站去。

    等到了粮站,发现已经有别的生产队已经在外面排着队了,陈浩在的红旗生产队是第4家。

    “就说快点,非要磨蹭,这下好了,排到第4个。”陈自强扶着自行车,抽着闷烟。

    他最近火气大。

    时间还早,粮站的门没开,生产队陆陆续续都到了,整个大队总计10家生产队,交粮的队伍绵延一两里。

    等到六点多钟,粮站的门终于打开。

    粮站的几个领导,再有大队的几个领导,也都到了。

    “今天是我们灯塘大队交公粮的日子,各生产队的干部负责好各自队伍的秩序,一定要保质保量的完成交公粮任务。”

    大队的队长,杨治平扯着嗓子,大声的喊着。

    “爱国粮也要交售,今年天气干旱的厉害,但我们大队整体情况还好,各生产队得要克服困难。”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爱国粮就是统购粮,也在粮站这边交售。

    说了几句漂亮的话,他看了眼旁边的粮站站长范鹏。

    这意思是他讲完了。

    “杨队长说的不错,交公粮是为国家做贡献,公粮交的越多,国家才能越好,老百姓日子才能有保障。”范鹏道。

    类似的话,每年他都要说好多遍,闭着眼睛都能讲出来。

    “爱不爱国,得看统购粮交的多少,交的越多,说明越爱国,留下口粮,种粮,余粮交的越多,越能证明革命的热情。”

    这些话说了很多次,每年都要说两三遍,一开始好多生产队还当回事,后面饿了几次肚子,都当放屁。

    这主义,那主义,都不如肚子吃饱重要。

    “很多话都是老生常谈,每次都会强调,你们听多了,我也说烦了,但还是得提。”范鹏又道。

    他神色严肃了不少,“交给粮站的粮食,无论是公粮还是爱国粮,一粒的瘪谷都不能有,晒的也必须是咯嘣硬。”

    “各家生产队的干部同志,趁现在还没开始验收,都再自查一下,自觉粮食不过关的,拉回去,过几天再来,别等会儿检查出来有问题,又扯皮拉筋!”

    “粮食是国家治本,一点马虎都容不得!”

    话说的很严厉。

    很是吓唬住了一些人。

    陈浩身边,一个小年轻,第一次一起过来交公粮,听了这话,心里直打鼓。

    “这么严格,一粒瘪谷都不能有?要不我们还是再检查检查,万一待会儿有问题,被查出来就不好了。”他有点害怕。

    “这就是哄人的话,别太信。”陈浩笑道,“咱们队的稻谷晒了好多天,又都扬过,肯定没问题。”

    领导干部说话,安排任务,很喜欢将问题往严重了说。

    市里给县里安排任务,要求一个月完成,县里给镇里安排,会要求半个月完成,镇里给村里安排,会缩减到一周。

    留下的余量,一个是防止意外,一个是表功。

    “好了,开始交粮。”

    范鹏大声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