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 第155章 分田到户

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第155章 分田到户

    “最上面的领导?”

    杨治平看着陈浩,他心里有了答案,可还是想从陈浩嘴里听到更加确定的消息。

    陈自强几人也都看着陈浩。

    几人喉咙都有些发紧,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就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想都不敢想。

    陈浩真的是越说越玄乎。

    “没错,就是最上面的领导,能做出最终决定的,肯定是最上面的领导。”陈浩点头。

    “不止如此,各位的名字还会随着历史新篇章的开始,被书写下来。”

    他这个话一点都不夸张,但凡对改革开放稍微了解的,都知道小岗村,知道十八个血手印的故事。

    “搞,就听你的,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杨治平道。

    “总归要做点轰轰烈烈的事,人死卵朝天,不死万万年,你说怎么搞就怎么搞。”陈自强声音很大。

    豁出去了。

    “我也参加一个。”

    “搞就搞,谁怕谁。”

    “你们都搞,我肯定也搞。”

    其他几名队委成员没再犹豫,都表达了意愿,一起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很好,多谢各位同志的信任,要不了多久,你们肯定会感谢我。”陈浩道。

    “下面我再说几件事。”

    “第一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红旗生产队作为试点,陈队长,还有其他几位队委的同志,得去红旗生产队各家各户,跟他们说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好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具体其实是分田到户,愿意的村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所有权还属于集体,土地不能出租,不能售卖,只能自己进行农业生产。”

    “但是分田到户,土地上经营啥农产品,村民自己说了算,公粮,三提五统,根据土地的面积,产量,该交的交,余下的归自己所有,而不是归集体,不用等分粮,也不用等年终决算算工分值。”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括好几种形式,分田到户是最能刺激村民生产积极性的。

    有着前世的经验,好多地方都能避免错误,压根不用试错就能找到最优的解决办法。

    “你稍微等等,我把你说的记下来,你再接着说。”陈自强从口袋里掏出小本子,还有半截铅笔。

    记下来,才好下去实施,这事他不敢马虎,得全身心应对。

    其他几名队委同志也都认真听着,带着小本子的也跟着记,没有带小本子的也不着急,下去再找了摘抄就成。

    “杨大队长,你这边压力可能比较大点,肯定会面对不少人的责难。”陈浩掏出自己的烟,抽出一根。

    余下的烟丢在桌上,让其他人自己拿着抽。

    菜早就凉了,酒也没继续喝了,红旗生产队的队委办公室内,烟气弥漫。

    “有压力是能想的到的,我心里有准备。”杨治平道。

    “一定要坚定信心。”陈浩点头,“从生产队,到大队,到公社,甚至是县里,会有不少人找你。”

    “这些人中,一部分可能会好言相劝,一部分可能会威胁恫吓,还有一部分可能会恨不得把你大卸八块。”

    “评工记分的方式,不足以调动生产积极性,这一点其实已经被证明了,但仍旧会有不少人秉持着集体的观念,任何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会被视为异类。”

    “这其中就包括不少领导,这些领导到时找借口阻拦,使坏,对分田到户肯定有影响,所以陈大队长,你一定要跟相熟,以及对分田到户持友好,或者观望态度的领导,保持紧密的联系。”

    “不求这些领导支持分田到户,但只要他们愿意挡一挡,或者是愿意往上面送个文件,说说这事,对我们的计划就有很大的帮助。”

    按照历史的轨迹,还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1978年的冬季,小岗村的十八个人才会签下名字,摁上手印。

    陈浩提前了一年,风险稍微会大些,但他也不是胡来,而是等邓公上台后才提到这一茬。

    目的很简单,并不是为了青史留名,也不是高尚到让红旗生产队的村民日子更好过。

    而是为了扶持杨治平,陈自强等人上位,让这些人成为公社,成为大队的干部,巩固农业生产基地!

    “没问题,我记下了。”杨治平点头。

    他是大队长,平常对生产队发号施令,可这会儿却心甘情愿听从陈浩的安排和指挥。

    “除了这些,你还要多写文章,关于评工记分,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有分田到户优劣的文章。”陈浩又建议道。

    “这些文章往报社送,特别是大报社,全国有名的报社。”

    “一旦刊登出来,肯定会引起领导的关注,对分田到户有帮助,只要最上头的领导说一句话,红旗生产队搞不好会作为分田到户的试点村。”

    “那个时候,公社,县里的领导,即便再有意见,也只敢放在心里,不敢拿在明面上说,更不敢阻拦。”

    很多事情都是闹大了,得到最上面领导的关注,一句话就给解决了。

    “听你的。”杨治平干脆的道。

    他心服口服了。

    陈浩的安排非常妥当,条理很清楚,分田到户的想法很大胆,但是过后的每一步安排却都有条有理。

    明显是心中有数的。

    陈浩等人在队委办公室足足聊了三四个小时,陈自强媳妇还以为出了啥状况,许久不见人,也没喊她收拾碗筷。

    怕出事,过来敲门。

    门一打开,迎面扑来的烟气熏的她眼睛发疼,眼泪止不住的流。

    “你们这是抽了多少烟,眼睛都要给熏瞎掉了。”她揉着眼睛,往后退了好几步。

    屋里,桌上的碗筷里还有些剩菜,酒也没喝完,可地上都是烟屁股头。

    “你把碗筷收拾下。”陈自强道,“回了屋后,我有事说。”

    “什么事, 神神叨叨的。”他媳妇嘟囔了一句。

    其他几名队委同志也都类似,回家后就把婆娘,儿子,家庭主要成员喊到屋里,关上门窗,说事。

    先从家里人做工作。

    陈浩也回了家。

    “吃个饭怎么这么久?”童倩道,“身上烟味好重,是出了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