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 > 第152章 给新任知县的一点小小震撼

穿越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 第152章 给新任知县的一点小小震撼

    “朝廷有一项重要任务,要交给大家……”

    新任知县李达的语速不快,脸上带着与有荣焉的表情。

    在他看来,征调青壮为弓手,不但每天有军饷补贴,还管饭,这对苦哈哈的农夫来说,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霖。

    且是为朝廷办事,这些农夫应该跪谢朝廷的信任。

    所以他露出一种颇为自信的笑容,期待着大家感恩戴德。  结果几个弓手像是受到了什么强烈的刺激,突然开始打嗝。

    还有一个更过分,直接‘嘎’的一声抽过去了。

    这么高兴的吗?

    呃...应该是高兴的吧。

    看着剩余的弓手个个面如死灰,李达开始有些不确定起来。

    “啪啪啪。”

    他连忙拍了拍手,露出招牌笑容,说道:“不要激动,只要完成任务,还有赏钱,除了衙门公使钱,本官还会要富户凑钱,每人至少两贯钱。”

    “呃……”

    一瞬间,连富户家派出的青壮都抽了。

    “?”

    李达懵逼了。

    他当即看向还站立的辛斌:“你们这里有晕倒的传统?”

    “没有。”辛斌摇头。

    李达又问:“那是否有官员讲话,百姓闻言激动昏厥的惯例?”

    “也没有。”辛斌还是摇头。

    “那这是怎么回事?”

    李达怒了:“这样的青壮,如何委以重任?”

    “大人,俺们只是农夫而已,别委以重任了,吓都吓死了啊。”

    辛斌无奈道:“无论是当弓手还是完成任务拿赏钱,最终倒霉的还是俺们啊。”

    “倒霉什么?难不成将本官当成洪水猛兽了吗?”

    李达怒极:“本官何曾说要克扣粮饷了?”

    “大人是没说,但也没给钱,事后怎样,大人又能知道吗?”

    辛斌说道:“俺上次当弓手,得了十贯赏钱,回去买了五亩旱田,本打算过上好日子,却被吏员直接编为三等户,天地良心,俺算上这五亩旱田,才总共八亩旱田啊,就让俺承担百亩小地主三等户的粮税。”

    他委屈地擦了擦还剩下的一只眼:“俺只能卖田,却被人趁机压价到五贯,啥都没干就损失了一半,又征调俺的地里脚钱和买夫钱,那五贯也没了,还不够,又要去运粮到大名府,还不管饭,动作稍慢就要挨打,俺能活着回来已是万幸,可现在看还不如死在路上,一了百了。”

    辛斌说的心酸,不少农户‘呜呜’地已经哭了起来。

    十几个糙汉子哭泣,仿佛一堆小牛犊在哀嚎。

    李达欲言又止,最终还是说道:“本官不是那样的人,本官答应的都会做到。”

    “大人这样说,俺是相信的。”

    辛斌一指外面:“那些衙前吏就在外面,俺们的钱和田地,也都在他们手中,大人若是清官,便可审问他们。”

    “……”

    李达感觉嘴里像是被塞进了半斤花椒。

    一时间什么都说不出来。

    他毕竟是外放官员,也叫流官,指不定几年就会调任。

    那些积年老吏才是本地户,坐地炮。

    想干什么都得靠他们。

    “会的,会的...”

    李达像是在劝大家,又像是在对自己说,因为声音越来越小:“但不是现在,整顿吏治,需徐徐图之,徐徐图之...”

    辛斌满是失望之色,盘膝坐地,说道:“大人还是说任务吧。”

    “对,任务,任务...”

    李达吸了口气,看着面黄肌瘦的弓手们,忽然有点泄气。

    他在洛阳做十年学正,体会的是繁华与文化,每当牡丹花开,更是掀起热潮。

    但李达更对开封的繁华倾慕已久,那是真正的不夜城,真正的歌舞升平。

    他曾想过,若外放做官,治下也要达到这种程度,让全国官员都看看。

    只是现在一看,跟想象中简直天壤之别。

    “每人发一百文钱,算是五天的弓手钱,回去好生休养五天,再回来。”

    李达令主簿发钱,自己默默回了后衙书房。

    他开始翻阅诸多账册,查看税收和人口以及田地等诸多账目。

    渐渐发现,上面随便一条诏书或者文书,百姓就要被收割一次。

    只是十年账目,竟然被收割了七十多次。

    韭菜都不敢这么割啊?

    而且如今登记在册的税户,比十年前少了近半,但仍旧承担整体税收,且仍在增加。

    “此地百姓还能存活,真乃奇迹!”

    李达粗略翻看完账目,不禁肃然起敬。

    也暗暗庆幸,幸亏没有生在此地啊。

    他觉得自己生在这里,恐怕会夭折。

    至少别想考什么进士了。

    李达越看越抓头,看到半夜之后,他几乎将自己的头发都抓成了鸡窝。

    什么大刀阔斧,什么利国利民,统统成了梦幻。

    若三年之后还能维持现状,那他这个县太爷就是神人。

    李达又掏出了刑部文书。

    ‘武洪此人罪大恶极,必须绳之以法,才能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他心中暗道:‘此人又囤积大量田地,不可能轻易放弃,必在夏村无疑,可眼下只靠十几个衙前吏,对方可是有几百佃户,能抓住吗?’

    这时,王丁打着火把回了县衙。

    “大人,已告知武洪,明日便到县衙登记造册。”

    “嗯,不错。”

    李达收起文书,笑着问道:“王丁,你做衙前吏,一个月多少工钱?本官没找到,你实话实说,若是少了,本官尽量帮你们补足。”

    “大人,做衙前吏是没有工钱的。”

    王丁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知县。

    “没钱你这么拼命?”

    李达指着几十里外的夏村:“这一去一回,怕是腿都走细了吧?”

    “确实没工钱,但做衙前吏可以免税,主要给大人跑腿和收税,工钱自然就在这里面出。”

    王丁拱了拱手:“或许其他地方不这样,但小的不知道,小的都没离开过阳谷县。”

    李达心说本官也是头一次做地方官啊。

    他顿时明白积年老吏为何难以治理了,总不能只叫马儿跑,还不给马儿草吧?

    逼急了就做逃户。

    没逼,那就混着。

    “你去休息吧,辛苦了。”

    李达摸出三十文钱,他也不富裕,为了跑官几乎花空了家底。

    王丁说什么都没敢收,直接跑了。

    李达坐下哀叹连连,他准备的三把火是烧不成了。

    冥思苦想到天亮,除了继续厮混,竟然找不到破解之法。

    “大人,武洪到了。”

    石头前来报告。

    “来了多少人?”

    李达站了起来。

    “就他自己。”

    “带上大堂。”

    李达戴上官帽,又改口:“去偏厅,本官随后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