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 > 第233章 赵佶的草台班子

穿越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 第233章 赵佶的草台班子

    若说方腊被擒谁最开心,那肯定是宋徽宗赵佶。

    “我恁爹!”

    赵佶甩手一个大逼兜,三皇子赵楷吓得连忙跪地磕头,哀求起来:“爹爹,俺不是故意的,俺没想到大哥胆子那么小...”

    “已经给了你多少权力?居然还去惦记东宫的花园,那地方有十亩大小吗?”

    赵佶鼻子都要气歪了,厉声喝骂:“你就这么着急吗?!”

    一瞬间,赵楷如遭电击,体若筛糠,拼命磕头:“爹爹,再给孩儿一次机会吧,俺以后再也不犯糊涂了。”

    “到现在你还不肯说出是你身边的两个阉人出的主意是吧?”

    赵佶恨铁不成钢道:“俺们皇室中人,须得分清奸臣和忠臣,他们出的主意究竟会有怎样的后果,连这点事你都分辨不出来?”

    赵楷一个劲磕头。

    赵佶摇了摇头,一摆手:“李彦,去郓王府,把那两个阉人处死。”

    “是。”李彦哪敢说半个不字。

    “顺带接管皇城司。”

    赵佶一甩袖子,背着手离开。

    赵楷当即瘫坐在地。

    他凉了。

    他后悔不该听那两个阉人的,提前去东宫花园丈量,又做图纸。

    但他不知道老爹生气的原因,却是担心逼死太子赵桓,就会成了太祖和太宗那般,民间会留下多少难听的传闻?

    还是说赵氏一族,就有兄弟不睦的传统?

    关键是,还会让赵佶背上教子无方的骂名。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艺术家皇帝赵佶,绝不许自己的名声上有污点。

    “官家!官家!大捷,大捷呀!”

    梁师成拿着八百里加急,跳着脚跑过来。

    “你瞅瞅你恁怂样,哪里有半分掌印大太监的深沉?”

    赵佶觉得自己很心累,这一天天的,一个个的,全他娘的不省心。

    “童贯生擒了方腊!”梁师成道。

    “你说啥?!”

    赵佶愣了一下,“真嘞?”

    “官家,比铁杵磨成针还真啊。”

    梁师成连忙发誓。

    “俺的猴!这童贯真没辜负俺对他的期望啊!”

    赵佶又蹦又跳,险些摇起了花手。

    “官家威名远扬,捉拿反贼简直手到擒来。”

    梁师成又是一记马屁。

    “叫人,到宣和殿开个午会。”

    赵佶早就不开朝会了,抓了方腊却有些急不可耐地要跟朝臣们显摆显摆。

    时间临近中午,他才不管那么多,主打一个我需要了你就来,我不需要谁也别来。

    一阵鸡飞狗跳,轿子和驴车在皇城门都堆满了。

    不少大员都两三年没见到过皇帝了,此时都有些激动,以为官家洗心革面了。

    中年艺术家帅哥皇帝正在点茶,手中的茶筅以一定的韵律起起伏伏,一罐茶点出丰富泡沫之际,形成了一幅山水画。

    梁师成就差了许多,只点出一棵树状的茶汤。

    “官家,臣斗败了。”

    “也算有长进,日后多努力就是。”

    赵佶放下茶筅,扫了一下朝堂,人差不多了,该开会了。

    “宣读。”

    赵佶拿起汝窑天青茶盏,喝起了茶。

    “枢密使童贯生擒了方腊。”

    梁师成大声道:“此消息由都总管杨惟忠,亲率八百里加急带回。”

    “咝!”

    一众大员不禁倒吸了一口胡辣汤。

    大殿里嗡的一下,一众大员全都喜笑颜开,彼此交流着。

    “官家眼明耳亮,用人精准,童枢密不负官家期望,颇有伯牙子期之意味。”

    蔡京笑呵呵的说道:“详细战报,可印刷邸报传递全国衙门,民间派队伍传檄昭告天下。”

    “太师所言极是。”

    王黼和秦桧一起拱手称赞。

    “就依太师所言。”

    赵佶心情也是大好,说道:“童贯的部下偏将辛兴宗,竟也是一员虎将,战场上力敌方腊,将其斩断一臂后,孤身追杀几十里,终将其生擒,赏万金,绫罗一百匹,加为承节郎。”

    承节郎是宋徽宗改革武臣官阶制定的从九品武阶官,属于荣誉官衔。

    比如说偏将,那就是偏将,但是偏将后缀承节郎,那就是代表有战功,有荣誉,有额外军饷的。

    “童贯功不可没,知枢密使不变,加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广阳郡公。”

    赵佶这话一出口,蔡京眼皮都直抖,检校太尉可是宋朝最高武官,可自由进出宣和殿。

    开府仪同三司,则是可自己开设幕府,招纳人手,上报朝廷后,由朝廷发放军饷。

    这更了不得,有了这个权力,童贯随时都能摆脱蔡京。

    广阳郡公,距离广阳郡王只剩一步之遥。

    蔡京心头突突,一旦童贯封王,那肯定会反过头压制自己。

    说不定还会联合蔡攸。

    蔡京和大儿子打擂台,还真不是演无论怎样都会保留蔡家一脉权力的戏码,是真的在争权。

    “太师尽快筹集钱粮,待童贯班师回朝,立刻北上。”

    赵佶淡淡道:“马扩,先行北上,联合金国,对辽发动进攻。”

    “是。”

    “是。”

    蔡京和马扩先后答应。

    “官家不可!”

    “嗯?”

    突然出现的声音,让赵佶有些不悦,见到是杨惟忠,才缓和了一下。

    杨惟忠并非杨家后代,而是康家后代。

    祖上是仁宗朝边军都统,被辽人俘虏带到北边,生下孙子后开始教导兵书武功。

    等孙子康炯成年,遂度边境化名杨惟忠,以苗族番兵身份抗辽打西夏,竟一路立功,从番兵到一路都总管。

    忠心不二。

    “爱卿说说,有何不可。”

    赵佶给杨惟忠一个例外,颇有耐心。

    “辽国如今势弱,而金国立国之后,逐步强盛,打的辽国抬不起头来,土地也大片大片被占。”

    杨惟忠道:“自古以来,只有联弱对强,不曾联强对弱,辽国如今更是我大宋的战争缓冲区,且辽国一定比我们更心急,我大宋只需巩固自身力量,幽云十六州等等拿回来只是时间问题。”

    “臣附议。”

    蔡京微微拱手,他倒没想过战略问题,只是单纯的不能让童贯再拿到战功。

    “那就先搁置。”

    赵佶点点头,也觉得杨惟忠说的有道理。

    “另外,官家,臣在江南见证了方腊被擒获一事。”

    杨惟忠道:“刘延庆部有偏将韩世忠,孤身闯入方腊老巢,连斩数十人,赶散了反贼亲卫军,擒获贼首方腊,并非出自辛兴宗之手。”

    “嗯?”

    赵佶微微一怔,但随即就一摆手:“爱卿所言必是实情,那就搁置辛兴宗的奖赏,加韩世忠为承节郎,命辛兴宗火速回朝,往北与宗泽汇合,令他发挥所长,若能生擒反贼武洪,奖赏再下发。”

    “退朝。”梁师成大喊。

    赵佶很不高兴,尽管杨惟忠说的都是真话,可也让他丢了面子。

    “命童贯赶紧回来。”

    他朝梁师成说道:“同时叮嘱辛兴宗不必回京,直接去青州找宗泽,务必弄出点成绩看看,否则朕的面子往哪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