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不当咸鱼,带娘家盖房囤粮登巅峰 > 第336章 新作坊建好,一切归于常态

不当咸鱼,带娘家盖房囤粮登巅峰 第336章 新作坊建好,一切归于常态

    “对啊!出门这么久也不知道她怎么样了?算算时间表哥的人应该到村子里吧!”

    谢淮之接过酒壶咕嘟咕嘟地喝了几口。

    “表嫂这样的财迷怕是要在背后骂你了。”

    陈远舟忍不住出声调侃道。

    谢淮之无奈地摇了摇头,“那也没办法,知道那个地方人太多,不交出去到时候会惹来大麻烦。”

    “那倒是!”

    陈远舟点了点头,刻意压低声音说道:“刚才收到一个消息,你那个不省心的二娘,花了大价钱想让你留在北崎。”

    说着话他从怀里拿出个竹筒塞到了谢淮之手上。

    谢淮之放下手里的酒壶,打开了竹筒拿出一张纸条出来,当看到里面的内容时,嘴角露出了残忍的笑。

    “本想着远离京城,做个上门女婿,那个女人就会消停一些。没想到..........”

    “哼!”

    他冷哼一声用火折子将那张纸烧了,声音淡淡地吩咐道:“通知那边开始动手吧!”

    “好嘞~”

    陈远舟应了一声,高兴地往城门下跑。

    谢淮之又将视线看向了半空,嘴里喃喃自语道:“母亲,你再给儿子一些时间,儿子一定让他们千倍万倍的偿还您。”

    *

    半个月后,清风说的人到了,山上出现了大量的官兵,村民们看得有些慌。

    在得知他们不是因为打仗,而是在山上挖金矿,一个个才放了心。

    至于肖想金矿啥的,他们可不敢?

    只求不被抓去做免费的劳动力就成。

    而送粮食和蔬菜上山的村民,苏桃也是挑了些干活谨慎的,嘴巴比较严实的。

    至于生意上也完全恢复了正常,村民们也是越来越忙碌,当然口袋的银子也越来越多。

    并且苏桃还将之前他们在山上的银虫草全部卖光,每家的银子都分到了上百两。

    别说盖大院子,就算是去镇子上买院子都够了。

    只是谁也没拿了银子离开,而是更加努力地赚银子。

    这一天苏桃从镇上回来,终于将新的新先生带到了村子中。

    跟以前一样新先生也是拖家带口的,让村民们看了也十分的安心。

    老村长怕周先生嫌弃这里的房子简陋,赶紧出声解释道:“周先生,这些木屋只是暂时的,等开村后咱们会全都建新瓦房。”

    “对对对,到时候先生的住处也会建砖瓦房。”

    苏桃赶紧接了下面的话。

    本来心里有些不满意的周先生听到老村长的承诺,这才点了点头。

    而周先生媳妇谢玉华却是更关心之前答应的事情,试探地问道:“要是咱们将户籍落到村子,之前说给地的事情还算不算数。”

    “算数,算数!”

    苏桃连连点头,伸手往东南方向一指,“就你们现在住的地方后面五亩地,只要落户就过到你们的名下。”

    “那什么时候可以办啊?”

    陈婶子追问,手却是被自家男人拽了拽,她却是根本不搭理。

    苏姚看出来了周先生是个耙耳朵,家里她媳妇说了算,赶紧回道:“要是陈婶子不觉舟车劳顿,咱们现在就可以去镇上办理。”

    “走走走,咱们现在就去。”

    谢玉华笑得一脸开心,拽着苏桃就往马车那边走,弄周先生和家里的其他人都有些尴尬。

    老村长赶紧出来打圆场,“周先生你们先去屋里休息,桃丫头会带着她将事情办好的。”

    “让大家见笑了,内人就是个急性子。”

    周先生不好意思的朝着老村长一行人拱了拱手。

    “没事!咱们都是急性子。”

    赵青莲带着几个妇人跟着附和,给足了新来的先生脸面。

    周家人看到他们如此好说话,最后那点担心也完全消失。

    苏桃花了一段时间,也跟镇上衙门的新衙役打好了关系,所以到了衙门只花了一盏茶的工夫就将落户和地契都弄好了。

    谢玉华看着手上的地契笑得合不拢嘴,“有了地以后不用光靠我家男人养活这一大家子了。”

    原来是心疼自己家男人养家辛苦。

    苏桃也笑了起来,出声宽慰道:“到了咱村子,只要人不懒就一定饿不死。咱们村里还开了几个作坊,在里面干活工钱还不错,要是你家其他人愿意的话也可以去作坊干活。”

    “愿意,自然愿意,谢谢你苏娘子。”

    谢玉华满脸的感激之色。

    他们也是逃难回来后,房子没了,钱财也没了,还失去了亲人,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同意从原来的地方来到了兰溪村。

    只是没想到一来到这里,房子也有了,土地也有了,还能让孩子们找到赚银子的活计。

    苏桃又带着谢玉华去买了些被子和布料,这才往村里回。

    将周先生一家安顿后,苏桃才回了自己家。

    孩子们因为很快就可以去学堂,心情都特别好。

    吃过了晚饭都不用大人说,全都主动回了房间去练字。

    “希望以后别再打仗了,这样折腾想要找个教书先生的都难。”

    苏父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对啊!这一打仗我都好久没见到谢女婿,也不知那孩子咋样了。”

    苏母也小声的说了一句。

    苏父听到苏母的话,紧张地提醒道 :“别在闺女面前提女婿,免得她心里不好受。”

    “知道的,也就咱们俩说说而已。”

    苏母一脸认真地点头。

    其实在外面的收药材的苏桃已经听到了,无奈地苦笑了,拿着药去了小药房。

    *

    十一月最后一天,新的作坊建好了,比之前几个作坊都大。

    “桃丫头,这作坊能招不少人回来干活啊!”

    老村长笑出满脸褶子。

    “七八十个应该没问题的,再加上咱们几个村里的人,咱们发家致富指日可待。”

    苏桃笑呵呵地说道。

    王婶子看着这么大的作坊,试探地问了一句,“桃丫头,那边那么空旷是不是可以划分出来养牛啊?”

    十一月初王掌柜又派人去了曲阜城订了将近三百头牛回来,会在下个月底就会到兰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