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赌石:从捡漏鉴宝开始暴富 > 第168章 元朝盐引

赌石:从捡漏鉴宝开始暴富 第168章 元朝盐引

    “老会长要送我礼物?”徐良杰笑问道。

    封爱兰点头说道:“不错,除了这块石头之外,你随便选吧。”

    “那我可不会客气的。”徐良杰笑了一下,目光看向四周,然后朝着一幅竹联走去。

    所谓的竹联,其实就是一副对联,只是这对联不是写在纸张上的,而是雕刻在竹子上的。

    这样的对联挂在宽敞的房间里,其实并不怎么雅观,往往是挂在书房的书桌前面的,供用书桌的人偶尔抬头一看,获得些许艺术和言语上的欣慰,滋补。

    封爱兰挂在这里墙壁上的竹联写着这样一句话,上联是:“春已堪怜,更能消几番风雨。下联则是:“”树犹如此,最可惜一片江山。”

    这四句,其实是来自四首古人诗词中的,被梁启超梁公化用为对联。在老一辈有心气,爱国爱民的文人墨客里头,是相当有名气的,也是备受推崇的一副对联。

    封爱兰一看他走到这副对联的下面,不由愣了一下,旋即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徐小哥你要拿走这副对联?”

    “不是。”徐良杰却摇头说道:“封老会长这里只有这一副对联,可见您很喜欢这副对联。所谓君子不夺人所好,我好歹也算是半个君子,当然不能做出这种事情来。”

    “那你这是?”封爱兰有些狐疑的看着他。

    众人也在纳闷,却见徐良杰伸手拿起了一个朱红色有些褪色的老木盒子,笑着说道:“我要这个。封老会长你舍得吗?”

    “黄花梨木盒?”封爱兰表情有些古怪。

    虽然说黄花梨木材在古代的时候,就相当的昂贵,是十分珍贵的木材之一。在现代也是非常昂贵的。

    但是作为古董,这种黄花梨木盒的价值,要远远逊色于梁启超这副竹联。甚至在他这里的古玩物品中,都只能够排在比较低的档次里。

    看着徐良杰好几秒钟,封爱兰沉声说道:“徐小哥,你确定要选这个木盒吗?虽然这个东西是明代的东西,但也不怎么有价值。”

    “我就要这只木盒。”徐良杰笑着说道。

    木盒不大,只有巴掌大,这种比较小的东西,历朝历代都非常常见,就算用的木材不错,但确实没有什么很大的升值空间。

    沉默了几秒钟之后,封爱兰说道:“好吧,既然你选择了这件东西,我也不劝你了。就送给你吧。”

    “谢谢封老会长。”徐良杰笑着说道。

    “哎呀!”

    突然,梁三友拍了一下手板说道:“玩咯,老封你走大漏子咯!”

    “什么?”封爱兰看向他。

    梁三友苦笑着说道:“这小子眼力那么高,那么的毒辣,你觉得这东西要是一点都不值钱,他会放着这副竹联不要,偏偏选这只小盒子吗?”

    “徐小哥应该是在和我客气吧。”封爱兰看了看徐良杰手中的小盒子,看不出有什么花样来,笑着说道。

    梁三友呵呵笑着说道:“他会客气才怪。你看他像是个客气的人吗?”

    “我确实是个客气的人,但是圣人说得好,君子当仁不让。”徐良杰笑嘻嘻的说道:“谢谢封老会长让我捡漏。”

    两人左一句捡漏,右一句捡漏,完全没有避讳大家的意思。

    因为不管是徐良杰也好,梁三友也好,今天要是在这里捡了漏,以后肯定是很难瞒得过大家的。

    毕竟大家都是圈里头名气不小的人物。

    不如直接一点,当众把事情说开了,以免以后再生出什么嫌隙来。

    封爱兰讶异的看着他说道:“徐小哥,你还真的能捡我的漏子呀?”

    “嘿嘿,倒也不是捡了您的漏,只是您的宝贝实在是太多了,看不过来这么多东西而已。”徐良杰笑着说道:“算是被我见缝插针了吧。”

    “呵呵,那我倒是好奇了,你选的这个盒子有什么门道?说来看看。”封爱兰好奇的看着他。

    在场众人也很是好奇的朝着徐良杰看去。“这不就是个普通的盒子吗?”

    “我看着也像是很普通的明朝盒子。”

    “这个盒子确实是个盒子,也确实是很普通的款式。”徐良杰笑着说道:“我捡走的漏,不在盒子本身,而在盒子之内。”

    “盒子内?”众人讶异。

    封爱兰想到了什么,“莫非这个是机关盒?”

    “是的。”

    徐良杰笑了笑,却没有打开盒子,而是在盒盖上扭动了几下,咔嚓一声,盒盖有一部分木材动了。

    原来这个机关盒的机关不在盒子内,而是在盒子盖上!

    这谁想得到啊!

    不过盒盖只有这么厚,就算是里边有夹层,恐怕也藏不了什么东西。最多就是银票之类的玩意儿吧。

    封爱兰脸上还有笑容,老人家笑的很和蔼。“徐小哥,你这个捡漏,不会是捡走了什么古代银票吧?”

    “虽然说古代银票确实是价值一些钱,但和那副对联比起来,还是有些差距的。”

    “封老会长,恐怕不只是银票那么简单了。”徐良杰嘴角微微一勾,从盒盖的狭小夹层里,缓缓抽出一张折叠起来的纸票。

    然后他当着众人的面,将这张纸票缓缓展开。

    上面有不少字,但有两个字让人触目惊心。

    封爱兰吃了一惊,“至元?盐引!?”

    “这是元朝的盐引!”梁三友也凑了过来,一看年号是至元元年,他整个头皮都发麻了。

    一开始的时候,他就猜测到了徐良杰会捡漏,可他没有想到,徐良杰会捡到这么大的一个漏啊!

    至元是元朝元太祖忽必烈用过的年号!

    在很多人的常识里,似乎元朝的时候特别的野蛮,落后。但实际上元朝在某些地方高度的发达,比如纸钞!

    一直被认为是后世才大量使用的纸钞,在元朝时期就已经大规模被使用!

    而盐引虽然不是纸钞,但因为可以兑换食盐的重要性,是可以当做是大额纸钞的。

    而且元朝的盐引不同后世,可以提前买!甚至跨区域使用!

    全国通用!

    这样一来,盐引就成为了保值增值的东西了。类似于后世债券之类的。

    但真正让大家面色大变的事情是,如今元朝这方面的实物非常之少,已知的一张盐引,还在博物馆里,私人不可能得到,而且品相还不咋样。

    现在徐良杰手中拿着的这张,却品相极好。

    价值多少,可就不得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