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林 第69章 疯子
十八岁生日的那天早晨,林川在梦中被惊醒,他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死去,那一瞬间,世界因为他的死而变得简单了。
林川的尸体被裹成了木乃伊的样子,送进了疯人院,从那时起,林川开始了活死人的生活。
两年后的某一天,林川再一次被人送回疯人院,但这一次与两年内所发生的几次情形都不太一样,林川是被专车押送回来的,也没有被捆绑着,只是他的手上多了一样东西,锃亮的手铐。
疯人院里,林川的主治医生姓尚,他说,林川在这里过得挺好,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叫他林川,他自然很高兴,疯病也犯得少了。不过,由于管理不严,医院的门房常被疯子们占领,所以,林川逮住机会也就时不常地上街溜达溜达,而且每次回来时总会带些什么,比如说淤血,肿块之类的。
但至少可以肯定,林川并不属于那种危险的患者,一般来讲,他都很平静。这样,医院就允许他可以在病房以外的地方走动,毕竟,空气对任何病人都是重要的。虽然林川并不危险,尚医生还是强调,这个病人仍然不能出院,尽管他再也不会象以前那样又哭又笑,但目前出了些新的症状,好像他又不大会哭也不大会笑了。
基于治病救人的原则,医院还是决定把林川留下来,以便继续观察治疗。
林川这次是乘着警车回来的,送他的人是一个叫小赵的巡警。
小赵临走时向林川要回手铐,林川并不是贪小便宜的人,他很痛快地还给了小赵,毕竟那东西是人家小赵的。除了手铐以外,林川还带回来一样东西,就是穿在他身上的那件天蓝色褂子,有些脏,也有些潮,不知林川是从什么地方淘来的,这件褂子在疯人院里倒是比较抢眼。
既然回到了疯人院,就要与朋友们保持一致,否则会有另类之嫌。
所以林川自觉地换上了灰白色的病服,便又悄悄地溜出了病房。当然,这次他没有跑出疯人院,而是在高墙里面漫步。瞧他那样子,低着头,漫不经心的,若再有一幅眼镜,别人准以为他是一个年轻学者。
林川当然还年轻,因为他只有二十岁。二十岁的人在疯人院里散步,他一准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挺爱思考。
爱思考应该是一件好事,但二十岁就爱思考则是一件挺令人头疼的事情,人们往往会说这个人过于复杂,不过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简单嘲笑复杂本来就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林川从一幢被粉刷成奶白色,像女人肚皮一样的五层高楼中走了出来,楼前有一片草坪,草坪上栽着芙蓉树。芙蓉花开,是粉红色的,连成一片,煞是好看。
一些并不危险的病人徘徊在树间,他们自然是神态怪异,举止奇特。芙蓉树下,草地上盘坐着的智者自不必再说了,还有永远以自己那一贯的步伐来测量两树间距的地质工作者,以及总把自己倒挂在树枝上数花朵的类人猿……
草地间有几条甬路,林川便走在其中的一条上,他感觉很好,甚至有些惬意。
此时天空蔚蓝,白云如丝如缕,阳光普洒大地,都市中的一切都沐浴在辉煌中。疾风乍起,天空中飘荡着一只断线的风筝,如展翅的雄鹰穿行于太阳的光环中,它飞过云际,掠过连结城市的大桥,飘过一条条繁华的街道,似鸟儿一样在楼群中灵巧地游翔。
直耸云霄的高楼大厦组成了空中的曲廊,如谜宫一样令人难以捉摸。风筝却飞出谜宫,飞进了疯人院,在树枝与阳光的亲吻中闪现。最后,它徐徐降落,滑翔在那片都市少有的绿草坪上,终于降落在草坪边的甬路中央,发出轻脆的声响。
在此要说明的是,风筝上绑有一个精致的哨子,当它从天空冉冉下落时,哨子中的声音仿佛是来自天堂的灵歌,但那一声轻脆却隔断了这天堂与世间的联系。
说来这很凑巧,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在都市的上空徘徊,在它的旅程最后结束的时刻,它恰好降落在林川的面前,仿佛是一道神旨,又象是一位同命相怜的朋友前来投奔。林川立即虔诚地拾起风筝,轻轻地掸掉上面的尘土,并把它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那份亲热劲就象作爱时一样强烈。
当林川正爱抚着他的情人时,一个枯老的声音传了过来,有些含糊不清,但林川却听得明白,那声音说:“晚上好!”
声音的发源地在路边的长椅上,那里也坐着一个病人,瘦小枯干的,象一个正在练瑜珈的老太太,当然,他并没有练瑜珈,实际上也是个老头,至少给人的印象是这样的。
这个人的坐姿有些创意,他双腿盘膝,面朝椅背,后脊梁正对着站在甬路上的林川。说话的人名叫阿呆,是林川的病友,也是好朋友。
林川一直很钦佩这个人,因为他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就是无论多么大的数字,他都可以倒着数回到零,而且速度很快,不用换气。不过,他还有一个特点与众不同,就是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正常顺序。
其实,林川和阿呆成为好朋友的主要原因是他俩有着共同的语言。
别以为语言这东西很神圣,很广阔,多么了不起,其实它是再狭隘不过的交流工具。比如说,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人类与自然才是如此的格格不入,也是由于它的存在,这个世界才打来打去的。
所以说,语言的本质应该是交流过程中的障碍。依这样的理论寻觅下去,林川与阿呆的共同语言则成为其它人无法参悟的工具,现在,由于阿呆向林川问好,于是这个工具就再一次被利用上了。
林川在阿呆的身边坐下,坐得相当端正,腰板挺直,双腿平放,目视前方,怀里还拥着风筝。阿呆却一动未动,甚至也未扭头看林川一眼。
“你消失了一夜一天。”阿呆说。
林川纠正:“是一天一夜。”
“你从哪里来?地狱吗?”阿呆问。
林川似乎也说不清楚,只好回答:“也许。”
“地狱里有许多石头,黑色的,奇形怪状,它们坚硬,固执,强大,简直是无懈可击,耸人听闻。”阿呆自言自语。
“但我只看见一堆沙子,”林川的眸子中闪烁着明亮与空洞,显得很深邃,如夜一样平静,他继续说,“散乱得毫无章法,但它具有可塑性。”
林川的这段话也曾对小赵讲过,当时是在尚医生面前与小赵分手之际,原话大概是这样的:生活好似一盘沙,在光辉下,它干燥,没有凝聚力,会随风到处飞扬,而处于阴冷的环境中,沙子因潮湿又相互粘结,互相依偎。没有灾难的本身就是灾难。
小赵什么也没说,拎着手铐逃也似的慌忙走掉。
林川与小赵相识在前一天的午夜,当时天空细雨蒙蒙。
林川站在一条马路的正中央,周围空旷得无声也无人,湿漉漉的柏油路面反射着耀眼的光芒,更显出路灯的昏黄。他穿着一件蓝色外套,浑身湿淋,一双手臂向天展开,正在进行着屈原天问式地膜拜。
夜空灰暗,菲雨细细,白天城市里弥漫着的令人烦燥不安的污秽已消逝。
雨还在下,涤荡着所有的暧昧,衣服贴在身上,林川有种冰凉的快感。也许这雨水是来自南海的佛露,万花起舞,它被抖落在人间,纯洁真实而神灵。肉体浸润在露水中,新鲜的芳香熏浴着浑身上下的每一个毛孔,虽然有些潮湿,但那种通透的感觉令人十分舒服。
林川思忖着,精神是否也能够沉醉在这露水中,那样便可以洗去污垢,洗出清新来。
林川的尸体被裹成了木乃伊的样子,送进了疯人院,从那时起,林川开始了活死人的生活。
两年后的某一天,林川再一次被人送回疯人院,但这一次与两年内所发生的几次情形都不太一样,林川是被专车押送回来的,也没有被捆绑着,只是他的手上多了一样东西,锃亮的手铐。
疯人院里,林川的主治医生姓尚,他说,林川在这里过得挺好,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叫他林川,他自然很高兴,疯病也犯得少了。不过,由于管理不严,医院的门房常被疯子们占领,所以,林川逮住机会也就时不常地上街溜达溜达,而且每次回来时总会带些什么,比如说淤血,肿块之类的。
但至少可以肯定,林川并不属于那种危险的患者,一般来讲,他都很平静。这样,医院就允许他可以在病房以外的地方走动,毕竟,空气对任何病人都是重要的。虽然林川并不危险,尚医生还是强调,这个病人仍然不能出院,尽管他再也不会象以前那样又哭又笑,但目前出了些新的症状,好像他又不大会哭也不大会笑了。
基于治病救人的原则,医院还是决定把林川留下来,以便继续观察治疗。
林川这次是乘着警车回来的,送他的人是一个叫小赵的巡警。
小赵临走时向林川要回手铐,林川并不是贪小便宜的人,他很痛快地还给了小赵,毕竟那东西是人家小赵的。除了手铐以外,林川还带回来一样东西,就是穿在他身上的那件天蓝色褂子,有些脏,也有些潮,不知林川是从什么地方淘来的,这件褂子在疯人院里倒是比较抢眼。
既然回到了疯人院,就要与朋友们保持一致,否则会有另类之嫌。
所以林川自觉地换上了灰白色的病服,便又悄悄地溜出了病房。当然,这次他没有跑出疯人院,而是在高墙里面漫步。瞧他那样子,低着头,漫不经心的,若再有一幅眼镜,别人准以为他是一个年轻学者。
林川当然还年轻,因为他只有二十岁。二十岁的人在疯人院里散步,他一准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挺爱思考。
爱思考应该是一件好事,但二十岁就爱思考则是一件挺令人头疼的事情,人们往往会说这个人过于复杂,不过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简单嘲笑复杂本来就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林川从一幢被粉刷成奶白色,像女人肚皮一样的五层高楼中走了出来,楼前有一片草坪,草坪上栽着芙蓉树。芙蓉花开,是粉红色的,连成一片,煞是好看。
一些并不危险的病人徘徊在树间,他们自然是神态怪异,举止奇特。芙蓉树下,草地上盘坐着的智者自不必再说了,还有永远以自己那一贯的步伐来测量两树间距的地质工作者,以及总把自己倒挂在树枝上数花朵的类人猿……
草地间有几条甬路,林川便走在其中的一条上,他感觉很好,甚至有些惬意。
此时天空蔚蓝,白云如丝如缕,阳光普洒大地,都市中的一切都沐浴在辉煌中。疾风乍起,天空中飘荡着一只断线的风筝,如展翅的雄鹰穿行于太阳的光环中,它飞过云际,掠过连结城市的大桥,飘过一条条繁华的街道,似鸟儿一样在楼群中灵巧地游翔。
直耸云霄的高楼大厦组成了空中的曲廊,如谜宫一样令人难以捉摸。风筝却飞出谜宫,飞进了疯人院,在树枝与阳光的亲吻中闪现。最后,它徐徐降落,滑翔在那片都市少有的绿草坪上,终于降落在草坪边的甬路中央,发出轻脆的声响。
在此要说明的是,风筝上绑有一个精致的哨子,当它从天空冉冉下落时,哨子中的声音仿佛是来自天堂的灵歌,但那一声轻脆却隔断了这天堂与世间的联系。
说来这很凑巧,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在都市的上空徘徊,在它的旅程最后结束的时刻,它恰好降落在林川的面前,仿佛是一道神旨,又象是一位同命相怜的朋友前来投奔。林川立即虔诚地拾起风筝,轻轻地掸掉上面的尘土,并把它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那份亲热劲就象作爱时一样强烈。
当林川正爱抚着他的情人时,一个枯老的声音传了过来,有些含糊不清,但林川却听得明白,那声音说:“晚上好!”
声音的发源地在路边的长椅上,那里也坐着一个病人,瘦小枯干的,象一个正在练瑜珈的老太太,当然,他并没有练瑜珈,实际上也是个老头,至少给人的印象是这样的。
这个人的坐姿有些创意,他双腿盘膝,面朝椅背,后脊梁正对着站在甬路上的林川。说话的人名叫阿呆,是林川的病友,也是好朋友。
林川一直很钦佩这个人,因为他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就是无论多么大的数字,他都可以倒着数回到零,而且速度很快,不用换气。不过,他还有一个特点与众不同,就是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正常顺序。
其实,林川和阿呆成为好朋友的主要原因是他俩有着共同的语言。
别以为语言这东西很神圣,很广阔,多么了不起,其实它是再狭隘不过的交流工具。比如说,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人类与自然才是如此的格格不入,也是由于它的存在,这个世界才打来打去的。
所以说,语言的本质应该是交流过程中的障碍。依这样的理论寻觅下去,林川与阿呆的共同语言则成为其它人无法参悟的工具,现在,由于阿呆向林川问好,于是这个工具就再一次被利用上了。
林川在阿呆的身边坐下,坐得相当端正,腰板挺直,双腿平放,目视前方,怀里还拥着风筝。阿呆却一动未动,甚至也未扭头看林川一眼。
“你消失了一夜一天。”阿呆说。
林川纠正:“是一天一夜。”
“你从哪里来?地狱吗?”阿呆问。
林川似乎也说不清楚,只好回答:“也许。”
“地狱里有许多石头,黑色的,奇形怪状,它们坚硬,固执,强大,简直是无懈可击,耸人听闻。”阿呆自言自语。
“但我只看见一堆沙子,”林川的眸子中闪烁着明亮与空洞,显得很深邃,如夜一样平静,他继续说,“散乱得毫无章法,但它具有可塑性。”
林川的这段话也曾对小赵讲过,当时是在尚医生面前与小赵分手之际,原话大概是这样的:生活好似一盘沙,在光辉下,它干燥,没有凝聚力,会随风到处飞扬,而处于阴冷的环境中,沙子因潮湿又相互粘结,互相依偎。没有灾难的本身就是灾难。
小赵什么也没说,拎着手铐逃也似的慌忙走掉。
林川与小赵相识在前一天的午夜,当时天空细雨蒙蒙。
林川站在一条马路的正中央,周围空旷得无声也无人,湿漉漉的柏油路面反射着耀眼的光芒,更显出路灯的昏黄。他穿着一件蓝色外套,浑身湿淋,一双手臂向天展开,正在进行着屈原天问式地膜拜。
夜空灰暗,菲雨细细,白天城市里弥漫着的令人烦燥不安的污秽已消逝。
雨还在下,涤荡着所有的暧昧,衣服贴在身上,林川有种冰凉的快感。也许这雨水是来自南海的佛露,万花起舞,它被抖落在人间,纯洁真实而神灵。肉体浸润在露水中,新鲜的芳香熏浴着浑身上下的每一个毛孔,虽然有些潮湿,但那种通透的感觉令人十分舒服。
林川思忖着,精神是否也能够沉醉在这露水中,那样便可以洗去污垢,洗出清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