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红楼:玩主天下 > 第53章 国子监入读门路

红楼:玩主天下 第53章 国子监入读门路

    ……

    这终究是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尤其是妻族暗弱的情况下,尊卑关系就会愈发体现出来。

    只有如王夫人和王熙凤这般,背后有王家撑腰的,说话做事才会多些底气。

    而秦可卿的娘家,相较于宁国府来说,实在不够看。

    否则,贾蔷和贾珍也不至于那样嚣张,敢对她肆意妄为。

    此事说罢,贾蓉送贾玩离去的时候,后者忽又提起一事:“蓉哥儿,我记得,你现今还是国子监的监生吧?”

    “是有这回事!不过也只是捐纳来个名头,未曾真去念过什么书,玩三叔怎会突然问起这个?”,贾蓉对此倒是没必要遮掩。

    贾玩同样坦诚言道:“我的情况你也知道,迟早是要搬出西府的,总得为自己找份前程才是!”

    贾蓉闻言一怔,略作沉思后点了点头,方道:“玩三叔是想进国子监走科举的路子?”

    贾玩摇头道:“科不科举还是其次,想进国子监倒是真的,蓉哥儿可否跟我讲讲这里面的门道?”

    大顺承袭历朝旧制,国子监堪称国中最高学府,只要有了这层身份,日后想混个一官半职简直如探囊取物一般。

    自月初听闻乌香丸之事后,贾玩便已觉时间紧迫,由不得自己慢慢发育积蓄能量。

    而偏偏荣府内宅杂事琐事太多,隔三差五就要设宴高乐,耗时费力,他又岂能将精神都放在这些地方?

    所以当时便有了尽快抽身出来的念头!

    可自己现如今年纪太小,远不到顶门立户的时候。

    就连贾母也不会允许他现在搬出府去,否则传到外面,别人还以为是荣府苛待三房,不顾恩义呢!

    冥思苦想了好些日子,终于让贾玩想到了国子监这么个去处。

    若是他能入监读书,便有理由住在监中书舍,只在休沐日回府即可。

    这足以让他避过多数无用而繁杂的社交,省下精力去做自己该做的事。

    而且,国子监监生还有一项特权,那便是可以跳过县试、府试和院试这些环节,直接参加乡试。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捐纳一个国子监监生身份,几乎就等同于考取了秀才。

    林妹妹早先送给他的几本笔记,以及宝钗前一阵送给他的那两箱书稿,确实让贾玩动了科举的心思。

    反正身在这个时代,除了读书习武外,基本也没有别的路可走。

    贾玩当然能看明白这一点,之所以迟迟未曾定下,其实也是有着自己的顾虑。

    常言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偏偏贾府败亡得那样快!

    这里面固然有着贾家人自己作死的因素在,但背后又焉知没有一双手在暗处发力?

    贾珠十四岁中秀才,露了锋芒,成亲不到两年就突然暴毙,这里面有没有人为因素还不好说。

    后来的贤德妃元春,同样是刚有起色就暴毙而亡,未免也太蹊跷了一些。

    如果不能弄清楚这一点,便急于冒尖扬名往官面上闯,真入了某些人的眼,只怕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相比之下,还是捐监来得稳妥,既打通了向上的路,又不至于惹人注意招来灾祸。

    “进国子监的规矩我倒是知道,无外乎三条路,荫监、优监和例监。”

    “所谓荫监,是指当朝勋贵,以及朝中高品官员家的子弟,凭借父祖辈恩荫免试入学读书。”

    “而优监,则是正常通过科考选拔,成绩优异者,可入学读书。”

    “最后例监,便是如我这般,通过捐纳银钱,取得监生资格者。”

    贾蓉说的还算仔细。

    不过贾玩听后,却又有疑惑:“珍大哥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为何蓉哥儿不是荫监,还须捐纳?”

    贾蓉解释道:“玩三叔有所不知,本朝律,文官在京四品以上、在外三品以上,武官二品以上者,才被准许送一子入监读书。”

    “父亲大人虽袭三品爵,但属武官序列,所以离标准还是差了那么一些。”

    贾玩点了点头,又问:“那赦老爷袭一品爵,想必琏二哥是走荫监这条路的?”

    贾蓉点头道:“这是自然,不过前两年,琏二叔便已出监,捐了个五品同知的官身。”

    贾玩心中有数,便不再言其他,只问与自身相关:“那例监是个什么标准?需要多少银钱?”

    贾蓉又回忆一番,似乎不大确定地言道:“此事还不好说,与出身或也有关,我这名额,当初好像是抵了五百两银子。”

    五百两吗?

    贾玩在心底盘算了一下,这个价倒是能接受。

    以他近来售卖画眉、鹦鹉等的情况来看,一只鸟赚个十两银子不算太难。

    一旬出手一次,每次三到五只,每月进项大抵有一百两到一百五十两不等。

    如此说来,顶多四个月,就能凑足。

    只不过,五百两是贾蓉的价钱,贾珍好歹有个三品爵的身份。

    而贾玩的父亲早亡,无官无职,那这个价就不好估量了。

    贾玩正思索着,却听贾蓉又补一句:“国子监生员名额有限,玩三叔若是真想捐监,须得有人做保,否则光靠银子也难。”

    关于这点,倒也不算意外。

    荣宁两府内,拥有官爵的人拢共就那么几个,贾赦、贾珍、贾政、贾琏,屈指可数。

    要论亲疏,那自然是贾琏与自己关系最近,可他那五品同知的官身毕竟是捐来的,有些虚,怕是不够分量。

    其次便是政老爷,这位二伯父,对府中子弟进学一事还是较为关心的。

    只要自己凑足银钱,找他出面,应当不是太大问题。

    至于贾赦和贾珍,还是算了吧!

    这二人都不长久,迟早是要被清算的,自己走他们的路子只怕到时候会被牵累!

    聊到这个程度,再问下去也问不出什么东西,大致情况贾玩也已清楚。

    于是道:“多亏有蓉哥儿提醒,此事我已省得,这便去了,不必再送!”

    二人作别后,贾玩便带上多福多肉出了宁国府。

    捐纳国子监一事,并非朝夕可成,在他找政老爷提此事之前,至少得先把银子攒够!

    贾蓉有贾珍铺路,还得花个五百两,那到了自己这儿,没准便是八百两、一千两,只会多不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