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红楼:玩主天下 > 第66章 入学试终定诚心

红楼:玩主天下 第66章 入学试终定诚心

    ……

    其实,在应对考试这件事情上,贾玩相比于旁人,是有极大优势的。

    或者说,今人与古人相比,在应试方面,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优势。

    这主要是因为彼此受教育的经历不同,今人从小到大,经历的考试数都数不过来,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

    反观时下,除了正儿八经的科举考试外,基本就不存在别的考试、测验等。

    对红楼学子来说,考童生考秀才,那就是一年一次机会,考举人考进士,更是三年才有一次机会。

    这种情况下,一般只有极少数对自身天赋才情十分自信、或有过硬心理素质的能人,才可以把自身实力正常发挥出来。

    而寻常考生,或多或少,都要受些影响。

    所以在应试心态方面,贾玩的优势是巨大的。

    此外还有应试技巧一节,后世之人因为考试繁多、信息传递又便捷,所以在短短几十年内总结出大量的应试技巧。

    科举学子的重点,是四书五经文章策论,有关技巧,至多也就是多习往科范文,引经据典。

    但在贾玩的固有思维里,总是习惯性对试题赋分,然后尽可能去寻找得分点,回避失分点。

    从这个角度去总结,固然在文采上会略有逊色,但却更为务实有效。

    大顺朝沿用八股取士之法,现阶段考官评阅考卷,多从“理”、“气”、“辞”、“法”四个方面着眼。

    这里面,唯有“辞”,注重考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要求文字优美、准确、精炼。

    而其余三点,则更侧重考生的思想高度、对四书五经的领悟与理解深度,以及对实务的应对和处理手段。

    有着后世贤达对四书五经不断解读、释义,再加后世的见识与眼光。

    贾玩在这些方面,同相当一部分科考学子来比,有些天然优势。

    至于文采上的短板,这点确实很难补齐,不是朝夕之功。

    但根据张大人给他划定的入学考试考纲范围,再突击一下其他方面,想来并非难事。

    凡是接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学子,其实都不会缺乏这种能力——期末考前复习或预习总经历过吧?

    十日温书,未生波澜。

    唯一不巧的事,是贾玩去国子监参加入学考试那日,正赶上四月十八,宝玉生辰。

    宝二爷的生儿,纵不是整岁,排面也小不到哪里去。

    但贾玩总不可能为给他庆生而耽误正事,所以一早先去了国子监,只安排小红送了一份礼物过去。

    就是宝玉先前主动要的绿桃牡丹鹦鹉,品相不差,模样和毛色上都很不错,比林妹妹那只也只是稍有逊色。

    不过并非出自贾玩通灵强化,而是让宁五在花鸟巷里淘来的,所以聪慧程度上自然没法儿比。

    宝玉得了鸟,但仍不很高兴。

    林妹妹的生儿和三妹妹的生儿,玩三哥都是在的,怎么轮到他的生儿,偏就来不了了?

    再一打听,竟还是被劳什子国子监考试给绊住了脚!

    那算个什么东西?

    不过是追逐功名的浮沉之所!

    怎能与兄弟情谊相比?

    所以宝玉狠不快活!

    甚至,姊妹们还偏帮着玩三哥来说话,说什么“正事”不“正事”。

    莫非他去那种俗气迂腐的地方是正事,我的生儿倒成“闲事”、“琐事”了?

    但整一个上午加午宴,他都待在老祖宗身边,倒是不好发作什么,只觉着憋闷、怏怏不乐。

    而另一边,贾玩却是无暇顾及其他,只专心作答。

    国子监入学分堂考试,并非集中进行,毕竟恩监、例监入学的生员,对进哪个讲堂大多都不在意,反正也没几个真正愿意学的,所以通常是有一个算一个。

    就那么一间单独考舍,也无人监考,只象征性检查了下随身物品,简单确认未携带小抄,便发下考卷。

    至于笔墨等都是国子监标配,同样无需考生自备。

    试卷发下,贾玩填好题头信息,主要是名姓一类。

    之后又先通览一遍。

    题型多为策问、论等,并无选择、判断、填空之类。

    比如第一题,“有知虑乎?曰‘否’。多闻识乎?曰‘否’。然则奚为喜而不寐!”

    这一句,选自《孟子·告子下》,意思是:

    问一个人有知识谋略吗?回答是“没有”;问他见多识广吗?回答也是“没有”。最后又问,既然如此,为什么他还会高兴得睡不着觉呢?

    然后要求考生据此写出观点明确、分析细密的策论。

    这是非常基础的策问,多见于童子试中,贾玩也是知道答案的。

    回答这个问题时,要结合儒家经典思想来进行分析,从品德修养、精神境界等角度来阐述。

    比如这个人虽然没有世俗意义上的知虑和闻识,但他可能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因内心的纯净喜悦或者是对某种道德准则的坚守而夜不能寐。

    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来理解这个“否”,或许是自谦之词,而真正让他喜而不寐的是能够亲近贤德、领悟大道之类的高尚追求。

    就像大多数语文或政治考题,答案仅供参考而非固定,只要学子言之成理即可。

    当然,格式上是有要求的,正常的四书题,需按照八股文的格式作答。

    整张试卷共才四题,四书文一题,试帖诗一题,策问一题,经史论一题。

    其中,四书文和策问两题,贾玩都是见过原题的,答起来自然有底。

    经史论虽是初见,但对所问也并非一无所知,总能答个大略。

    至于试帖诗嘛,以“苔痕上阶绿”得苔字为题,作诗一篇。

    这一题需根据给定诗句的意境、情感等进行创作,并在诗中巧妙嵌入所要求的字。

    通常是五言八韵或七言八韵,韵脚还多要落在“苔”字上。

    平心而论,贾玩并不擅长此道,但糊弄一篇打油诗上去,却也不难。

    思量一阵,提笔落墨。

    《苔》

    幽径生春苔,东风拂面开。

    翠痕依石砌,绿影覆莓陔。

    雨润姿容秀,阳曦韵彩来。

    卑微心自静,渺小意无哀。

    默守荒园寂,甘居僻处偎。

    不随花卉艳,独守岁时催。

    但得青葱意,何求俗世栽。

    虽无多少文采,但总算合乎题意,不至于失分太重。

    考卷半日答完,交由张庭和张大人并两位学正与一位博士当场评点。

    正如张大人先前所说,入学考试难度不高,也无人刻意刁难。

    所以很快便出结果,贾玩如愿进诚心堂听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