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红楼:玩主天下 > 第80章 过十五乡试终场

红楼:玩主天下 第80章 过十五乡试终场

    ……

    “什么丸药竟这样好闻?好姐姐,也匀我一丸尝尝吧!”,宝玉满怀期待。

    宝钗神色一怔,想着宝兄弟还真是孩童心性,无奈笑道:“又在浑说,丸药也是能乱吃的?”

    两人正说笑着,又听院外一阵谈笑声走近。

    听那声儿,倒是极为热闹,最清晰入耳的便数探春和湘云,这俩丫头凑到一块儿,总是欢脱得很。

    一大帮子很快进到梨香院,三春、黛玉和湘云都在,身边还跟着头十个大小丫鬟。

    廊下可容不了这么多人,宝钗只得出来,与姊妹们见后,便招呼着众人进了偏厅。

    “今儿倒是赶巧了,都凑到了一块儿,院里难得这样热闹!”,宝钗笑着说。

    黛玉则跟着笑道:“要说,这是赶得不巧了!要来时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一个太冷清,一个太热闹。”

    自宝钗进府后,府里的下人们对这位知节守礼、进退有度且温婉大方的表小姐便多有赞誉。

    其实主要还是因为薛家豪富,来到荣国后打赏下人从不吝啬。

    这帮丫鬟婆子,有奶便是娘,岂能不用好话捧着?

    而黛玉只比宝钗早三个月进府,下人们难免会拿二者进行比较,私下里多有拉踩。

    年仅十岁的姑娘,便是在机灵,行事也难如十三四岁那样周全。

    更何况,黛玉刚进府那一阵,短短两个月里,宝二爷连着摔回玉,动静实在不小,下人们都跟着吃了不少挂落。

    所以明里暗里,就有了一阵贬低黛玉捧高宝钗的歪风。

    虽然姊妹们都常聚在一起,但两人之间要说多亲近却也未必。

    不过更多的,其实还是黛玉听了闲话,心里不大服气,所以隐隐跟宝钗较劲而已。

    至于宝玉亲近谁不亲近谁,那黛玉还真不放在心上,甚至她心里巴不得宝二哥跟旁人近些,别老在自己身边晃悠。

    也免得什么时候突然发癔症,连累着她!

    “这话是怎么说得?倒像是怪到我的头上了!”,湘云立时不依。

    她其实是个受宠的姑娘,换作一般不受宠的闺阁小姐,断然养不出这股子明媚大气。

    事事都敢掰扯清楚,其实也是因为有所依仗。

    黛玉同她是有缘分的,虽然相处的日子不长,但拌嘴也是亲近,便笑回道:“哪个又在怪你?”

    “我今儿要不来,宝姐姐这儿就冷清着,我攒着姊妹们来了,又变得吵闹起来,可不是来与不来都成了错处?”,湘云那张嘴也不饶人,说得最直。

    宝钗当即笑道:“冷清有冷清的好,热闹有热闹的妙,独身能自省,二人能谈心,三人能做戏,哪里就有什么错不错的?”

    湘云这才笑道:“宝姐姐这话说得极是!”

    黛玉一听,抿了抿唇,藏在袖里的小手暗暗绞了绞帕子。

    总觉着,好像自己又被宝姐姐给比下去了一头,不开心!

    不过这点情绪她还收得住,也不至于真往心里去。

    宝钗又道:“湘云妹妹是几时来的?”

    “刚来,陪明儿是十五,来陪老祖宗一块儿过节,又听说宝姐姐病着,就过来看看!”,湘云简答道。

    宝玉好长一阵插不进话,都快急坏了,连忙寻机问道:“今儿个姨母和表兄怎么不在?”

    “母亲去了姨妈那儿,哥哥说是去了族学。”,宝钗随口应着。

    宝玉正想跟姊妹们提自己即将进族学的事,现听宝姐姐主动谈到,立时便开了口:“那可巧!再过几日,我便也要去族学里听讲,到时候还能同表兄一起!”

    他这话说得稀奇,姑娘们谁不知道他的性子?

    经济仕途的东西,多看一眼便要嫌弃,西席先生还乡,没了约束的他过得不知道有多自在!

    怎么突然又要去族学里找不痛快?

    难道转性了?

    湘云心直口问,最先问道:“你怎么想去族学?政老爷逼你去的?”

    宝玉当即将秦钟的事儿给说了出来,没有半点遮掩。

    宝钗原本是有所期待的,可听完以后,眸光又重新内敛。

    自从得知母亲动了那样的心思后,她待宝玉终究也是要与以往不同的。

    如果宝兄弟能够醒悟过来,决心进学入仕,那凭借贾府以及王家的助力,必然是前途无量的。

    肯定比玩兄弟事事靠自己要容易成事得多!

    可惜啊,只是为了一个友人,终究差了些。

    不过也算是比以往走了些进益!

    于是她劝勉道:“当真是件好事,宝兄弟生来聪慧,去了族学,必能大有长进!”

    她素来知道分寸,相处半年多,也摸熟了宝玉的脾性,即便想劝他进学,也不会摊开来讲,只敲边鼓而已。

    宝玉当然不会因此生出什么反感。

    湘云却突然想到:“今日不见三哥哥,他是不是也还在族学?”

    探春应道:“三哥哥四月里就去了国子监读书,今儿你是见不着了,等明日休沐,他才会回来过节!”

    姑娘们说说笑笑,可聊的东西也多。

    八月十五,乡试第三场开考。

    贾玩坐在号舍里,这几日熬得他是腰酸背痛、腿脚不便。

    他这小身板,属实是差了些,自从他放弃军伍之路后,便没有正儿八经的锻炼过。

    没人不想自己文武双全,可精力总归有限,学的累了活动活动身体尚可,但若还要去锻炼,那骨子里的惰性就忍不住往外翻。

    贾玩自认为是一个有些毅力的人,前世便吃得了学习的苦!

    可这一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都有五儿、红玉、晴雯这样娇美的丫鬟帮着做。

    平心而论,没有被这些外物腐化成膏粱纨绔,已经是他意志坚定了!

    再想比前世更努力更辛苦,确实极难!

    不理杂念,稍微活动活动手脚后,贾玩继续把目光放回考卷之上。

    “庶几衣食足而礼义兴,人心协正,风俗还淳,敦尚经学而修明性道;君子怀刑,小人亦耻犯法。俾隆古之上理再见于今日,何道而可?”

    这道策问题,倒是与备考期间,于闻道抛出的一题策问有不少相似之处,同样是与社会风气相关。

    贾玩略做思量,提笔在稿纸上理出一二三点,然后逐一补充。

    同时心里也在思量:

    科考时,考生答卷上基本不许有错字,所以通常都是在稿纸上先写一篇答案,而后誊抄到答卷上。

    在稿纸上,以毛笔作答同样并非易事,千余字的大作文不难写,随便抓一个后世的高中生来,都能在半个时辰内糊弄出一篇。

    而换用毛笔,却需要三五个时辰才能写成。

    等到下一届科考,他完全可以带一支炭笔过来,用硬笔打草稿,再用毛笔誊抄,每篇文章,至少都能节省出两三个时辰。

    省出的时间无论是用来休息,还是用来再做打磨,都是极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