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红楼:玩主天下 > 第141章 搞事业前路明朗

红楼:玩主天下 第141章 搞事业前路明朗

    ……

    同红玉聊了一阵王家的消息后,便又说起花鸟行和清远茶楼的账目来。

    “三爷,花鸟行那边已经把上半年的账目整理好送来了,我仔细核算过,并没有发现什么疏漏,半年盈利共一千四百二十八两七钱,扣除正月里举办斗鸡大赛的那五百两,也还有九百两之多,比去年翻了一番!”

    这个收益已经比较可观,也算是达到了贾玩的预期。

    斗鸡大赛终究不好多办,一年一回才有含金量,有足够的噱头吸引人来参加。

    但不斗鸡,这不是还能斗蛐蛐儿吗?

    如今入了夏,时节正对,回头可以跟宁五说说,把这件事提上日程。

    比赛周期可以放长些,干脆照着一秋来!

    这样一来,每年年初举办斗鸡大赛,下半年秋夏之间又能办蛐蛐儿大赛。

    挂上彩头,引来的人越多,这行才越有活力!

    京城的爷们儿,尤其是累世勋贵家的子弟,那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从小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物质世界太过富足,人就容易产生更寒的精神追求,当前世界提供不了那种高度,那就会丧失目标,转变成精神空虚。

    然后只剩下饮酒作乐、寻花问柳、赌钱嗑药、斗鸡跑马……

    贾玩通过一年两场比赛,把这些人拢到一块儿,也算是给他们无聊到冒泡的生活,增添了一些乐趣,同时带动“娱乐产业”的升级发展,顺便给自己创个收。

    一举三得,利人利己,功德一件!

    其实这个逻辑,跟后世得选秀比赛差不多,一年一个“金鸡奖”。

    奖杯奖牌本身不值钱,但经过炒作以后,总有人前赴后继。

    有人为名,有人为利!

    京城的那些普通人,多是奔着利的,五十金的彩头,足够让他们把这件事当成事业来做!

    而勋贵纨绔们,多是为了名去的,要的就是那份体面!

    等“金鸡赛”办上两届,谁手里要是没个“金鸡奖”,那还好意思在圈里说自己是玩斗鸡的?

    京城圈子就这么大,消息传得本来就快,到时候一碰上,谁没有谁尴尬!

    这个效果一出来,金鸡赛的热度便会持续攀升。

    热度有了,作为主办方,作为行业龙头,花鸟行的名气、地位、收益,也会跟着往上升。

    水涨船高嘛!

    到时候形成良性循环,就是贾玩最想看到的结果了。

    不过这事儿,不用跟红玉说,回头直接交代给宁五就行。

    “还有清远茶楼那边,上半年没有盈利,反倒是亏损了六十多两。”,红玉继续汇报着。

    听到这个消息,贾玩同样不觉得意外。

    清远茶楼处在转型关键期,培养茶艺师,茶楼重新装修,还有说书先生、掌柜、伙计、茶点师傅的工钱要开,费点银子实属正常。

    甚至于,整个上半年才亏六十多两,远远没到贾玩给出的预算。

    难怪几个月过去了,改造进度还是这么慢!

    不行,那边也得去一趟,不舍得下本钱怎么能行?不知道三爷他现在最缺的其实是时间吗?

    仔细想了想,钱掌柜哪哪儿都好,就是平价小买卖做久了,办事不够大气,花点钱精打细算、抠抠搜搜。

    这样的掌柜,跟清远茶楼以后的高端定位还是有些违和。

    相比之下,或许还是贾芸更合适些。

    跟着钱掌柜历练了大半年,贾芸这小子又有天赋,如今也渐渐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到底是贾家子弟,处事圆滑的同时,又不缺气度,很符合高端定位,

    不过,钱掌柜那边,用完就丢也不是贾玩的风格,卸磨杀驴怎么说也不是好话。

    或许,可以再盘几家平价茶楼,让他去当掌柜?

    这事儿可以有!

    清远茶楼对接高端客户,探听重要信息个情报,以后就当贾玩的眼睛和耳朵!

    至于平价茶楼,尽可能多开,深入基层,以后可以当嘴巴,借着说书先生得口,引导舆论!

    这样一来,上下皆通,茶楼的作用也能尽可能的发挥到极致!

    贾玩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合适。

    只不过,想要实现平价茶楼在全城范围内铺开,那所需的银钱可绝不是一笔小数目!

    光靠一个发展中的花鸟行,还远远不够。

    或许,可以拉点投资?

    可平价茶楼这种产业,利润低,又不是纨绔们的兴趣所在,估计这条路也不容易走!

    罢了!

    恩科在即!

    今年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等平趟鹰狗处和上驷院,把名气打到皇宫以后,再通过科举,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这些了。

    至于为什么非得通过科举?

    因为只有取得功名,贾玩才有出去自立门户的本钱!

    别的路子,哪怕是通过内务府那边钻营出一官半职,分量也差了许多。

    贾琏不早就是五品同知么?可又有谁真拿他当个官了呢?

    这便是得官的路子决定的!

    贾玩甚至不需要中进士,只要有个举人功名,对他来说就已足够,行事也会方便极多。

    日子在有条不紊的节奏中悄然流逝。

    休沐结束后,贾玩刚回国子监没几日,王玮那边便遣人传来消息,说是去鹰狗处和上驷院挑选猎鹰猎犬与御马的事皆已安排妥当。

    贾玩便同国子监的先生告了假,监丞张廷和张大人是珠大嫂子之父的故交。

    当初刚进国子监时,贾玩便是持了李老大人的推介信拜会了他。

    入学以来,因贾玩从不与人起什么争端,课业上又一向勤谨,未曾迟到早退,功课也不拖延,所以甚少劳烦这位张大人。

    倒是张大人主动和诚心堂的治学博士暗中打听过两回他的情况。

    其因有二,一是贾玩持老友的推介名帖入学,于情于理都不好不闻不问。

    二是贾玩入学时通过了诚心堂的测试,这般年纪的武勋子弟,能做到这一步,已是难得!

    打听两回,见贾玩真的专心进学,品性皆可称良正,与同窗和师长相处也是恭谦有礼,便更是有了好印象,真正放下心来。

    如今入学一年有余,贾玩头回告假,自然很轻松就获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