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老太重生:闪婚皇叔,前夫孽子悔成渣了 > 第6章 帮我抄个家

老太重生:闪婚皇叔,前夫孽子悔成渣了 第6章 帮我抄个家

    杜春枝道:“大门口那个好汉,快帮我把那婆子按住。”

    好汉抬手,伸出蒲扇般的手掌,夸擦把田嬷嬷按在地上。

    杜春枝微微一笑,“里正叔,现如今的律法允许奴婢买卖,可是却不允许良民被卖,是吧?”

    原来在这儿等着呢。

    之前处理宋家的事儿,宋怀瑜多少还有些顾忌,但田嬷嬷是外县的老婆子,他有什么可维护的?

    “没错,为了避免良民被卖,要当面验证身份。如果不是奴籍,也必须是自愿为奴,还要有几个保人担保,如果发现良人被拐,保人也要被问罪。”

    “里正叔,还是您见多识广!我就不懂这么多!”

    杜春枝一顿马屁拍上,又道:“这老婆子明明知道我是良家,却存着将我卖作奴婢的心,今天敢买我一个,明天就敢买咱们一村!这事儿不能算完,我这就去县衙告状,咱们宋家村不能让外人欺负了!”

    这番话说出来,宋家村群情激奋,宋怀瑜觉得哪里不对,但是想阻止已经晚了。

    村里那位“好汉”押着田嬷嬷,撑起船直奔县衙而去。想看热闹的村民也搭帮结伙,有的走水路,有的走陆路,都往县里去,想赶在日落前吃完这个大瓜。

    宋怀瑜猛地一拍大腿,坏了,杜春枝不只是想把田嬷嬷送进去!

    试想一下,县令审案,能不问缘由吗?论起前因后果,能绕过宋垚一家吗?

    无论是取证还是问责,绝对跑不了他啊!

    宋怀瑜能想到这些,宋垚自然也能想到,他苦着脸说:“里正叔,咱们得把那婆娘抓回来。”

    “抓啥呀,你根本躲不过,还是省点儿事儿吧。我给你指条道,你直接去县衙认错,只管认罚,兴许还有救。”

    杜春枝去县衙报官,县令收集证据,还去临县找了王家的人来。

    案子审了两天,田嬷嬷咬定是自己的主张,揽下了罪责,将王家撇清。

    田嬷嬷挨了十板子,入狱收监。

    宋老婆子怕影响宋垚前程,也说这事宋垚不知情,暗地里塞了银子疏通。

    她也挨了十板子,入狱收监。

    这件事以两个老太婆被猴起来为结局,杜春枝不太满意,但也不再恋战。

    此时自己只是一介草民,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不易,想彻底复仇,得变得更强大才可以。

    买卖村妇案就此结案,杜春枝没有立刻回村,而是在县城逛了一圈。

    上辈子她很少出门,即便到县城也是为了卖粮,每次都匆匆来匆匆走,从没好好看过这地方究竟多大,集市有多热闹,有什么新衣裳,有哪些美食。

    这一次,她记住县城的铺子,将和离时宋垚给的银子拿出了二两,尝了些小吃。

    她买了上好的丝线和各色料子,然后买了对小小的耳坠子,还买了几个大包子。

    逛够了,她将东西收拾好,回村!

    在宋家村和县城之间往返,走陆路都要先到镇上,而坐船却可以直达。杜春枝找到渡口上了小船,发现摇橹的正是昨天帮自己按住田嬷嬷的那位“好汉”。

    这人是外来户,姓赵,村里人都叫他赵老六。

    赵老六高大健壮,平日里不苟言笑,独来独往。即便摆渡,也只是闷头摇橹,始终跟村里人保持距离。

    杜春枝朝他点了点头,然后付了船钱坐在里边,大概等了一炷香,陆续有宋家村的人上了船来。

    见到杜春枝,村里人难免拿她打趣。杜春枝可不是当年那个老实任人欺的面瓜,别人揶揄,她便卖惨哭穷骂宋垚,问她以后作何打算,她说吃饭睡觉骂宋垚。

    她不在意,别人也就打个哈哈便翻篇。

    一行人回到宋家村,杜春枝下了船,她挽起袖子,左看看右看看,从路边捡了根棍子。

    和离的时候分了地,可家里东西还没分呢。

    里正虽然给了个住处,但那破屋子荒了几年,半点儿人味儿都没有。漏雨的房,斑驳的墙,门丢了半扇还没有窗,那叫一个家徒四壁!

    自己虽然还有银子,但她不打算用这些置办家具,衣裳被褥锅碗瓢盆柜子箱子从哪儿来?肯定是找宋垚要啊!

    村里人都回家去了,赵老六停好船,正好从渡口过来。

    杜春枝想了想,说道:“老六,你那天帮我按住田老婆子,我还没谢你呢。”

    赵老六瞥了她一眼,“有话直说。”

    “好汉,能不能再帮我一次?”

    “不能。”

    杜春枝的战术一点儿都不迂回,“我给钱!”

    “帮什么忙?”

    “劳您帮我抄个家。”

    “宋垚家?全抄不行,里正那儿说不过去。”

    “那就抄半个,我一个人搬不动,你搭把手。”见赵老六不动,杜春枝又道:“不让你白出力,五个铜板,行不行?”

    老六:“……”

    “再给俩包子,不能再多了。”

    “我只管搬东西,其余的不管。”

    “行行行,东西我来要,我指啥你搬啥。”

    两个人商议妥当,直奔宋家。为了避嫌,杜春枝在前面走,老六远远缀在后头,就跟不认识似的。

    宋家父子早就回来了,宋老婆子还在县里关着,家里没人做饭。俩人饿得前胸贴后背,歪在桌子旁唉声叹气。

    “爹,那女人怎么那么凶?简直就是个母夜叉!”

    宋垚揉了把脸,“谁知道呢,幸亏撵走了,不然留在家里就是祸。”

    “契书这事儿蹊跷得很,杜春枝怎么识破的?是不是你说漏嘴了?”

    “我说漏?我啥都没漏!说不定是你去找她的时候露出马脚,让她起了疑心。”

    “我也啥都没说。既然咱俩都没漏,那就是我奶说的。”

    “有可能,早知道这事儿不带她。”

    俩人饿得头昏眼花,打算豁上脸,去里正家讨口饭吃。好歹是村里的读书人,宋怀瑜还能眼看着他们饿死不成?

    他们正要走,杜春枝打上门来。

    宋垚吓了一跳,这娘们分走了田,拿走了钱,还来干啥?

    “既然是和离,我拿走点家当总不过分吧?”

    宋垚都气哆嗦了,“你、你还要啥家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