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太子女儿身?九千岁助我当女帝 > 第157章 打发叫花子

太子女儿身?九千岁助我当女帝 第157章 打发叫花子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他养着文武百官,号称天下最有才之人齐聚一堂,竟无一人能帮他解开眼前的困局,真是讽刺!

    就在这时,左相齐政宇站出来,“李尚书,不知户部目前能够挪动的银钱能有多少?按照上次赈灾的银钱来算的话,还差多少缺口?”

    李汉阳拱手道,“户部能动的只有五百万两,预估赈灾至少需要一千万两才能撑到明年春天。”

    因为灾民不止要吃饭,南部冲毁的房屋、堤坝、良田,都得重建。

    北部要掘井、引水,借贷等等的开支。

    如此庞大的数字,朝堂上一片唏嘘。

    大殿上,能拿出几百万两银子的人大有人在,这些银钱其实并不算多。

    但是财富永远都是呈倒金字塔状分布的,上层的小部分人群掌握着绝大部分的财富。

    确实是手指缝里漏一点都够赈灾,但是没人会愿意将自己兜里的银子掏出来。

    这就是现实。

    皇帝不知道吗,他当然知道,他也无能为力。

    这种情况之下,一名御史站出来,“陛下,此次天灾持续时间太长,情况又严重,可以让钦天监择一吉日,陛下沐浴斋戒祷告天地,为灾民祈福。”

    人力无法解决的时候,就动用玄学的力量吧!

    永盛帝心中怒气翻滚,他记住了这个人!

    倒是钦天监监正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不如将祭天要用的银钱换成粮食送去灾区。上天有好生之德,想必不会怪罪。”

    “张大人体恤百姓,所言在理,准了!”永盛帝很赞赏张大人这种有眼色的人。

    朝堂上僵持了很久之后,都没有一个可靠的对策。

    “左相右相、六部尚书留下。其他人散朝!”

    御书房里,永盛帝让这些肱股之臣商量对策。

    李汉阳道,“陛下,今年的年节活动、灯会、大型宴会可否从简?”

    永盛帝没有犹豫点了头,“可。一切从简。”

    万寿节他没提,到时看情况再说,他还想好好热闹热闹。

    “陛下,光节流恐怕不能解决问题,臣以为应当开源。”

    “不若在京城开展募捐,京城的富商不少,应当能解决一部分。”

    这是萧建仁提出的建议。

    永盛帝颔首,“是个不错的想法,你们谁去做?”

    “臣以为,此种大事,应当由皇子牵头才能显示朝廷的重视。太子殿下在民间的声望不错,做这次募捐很合适!”

    募捐可是要从别人口袋里面掏银子,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除了太子还有谁更合适吗?这是萧建仁早就计划过的一环。

    而且他相信永盛帝不会拒绝。

    永盛帝想了想,萧建仁显然不想让沈渊参与,老三又是粗鲁性子,不适合做这种事。

    也就只有太子了,名正言顺。

    “李全福,传太子进宫!”

    “是!陛下。”

    沈星河回府还没坐稳,又被叫了回去。

    永盛帝将募捐的计划告诉了沈星河,让他去安排。

    沈星河颔首道,“父皇,儿臣一定尽心做好,为父皇分忧。”

    永盛帝很欣慰,这个儿子关键时候还是很不错的。

    “父皇,商人逐利,要从他们手中要得更多的银钱恐怕不易。儿臣有一策,可募得更多,不过需要父皇的帮助。”

    “哦?说来听听。”

    从前又不是没募捐过,一个个的要钱跟要命一样,要稍稍施压才能勉强榨出来一些。

    能得多少银子永盛帝心里其实有谱的,对于更多的银子,他很感兴趣。

    扶风城的事情沈星河早就听说了,关于赈灾的对策她早有准备。募捐也是其中一环。

    至于是不是真的吃力不讨好,这得看是谁做,怎么做。

    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永盛帝,永盛帝欣然答应。

    次日朝堂之上,众臣子都在装鹌鹑,静悄悄的等着看陛下如何安排赈灾之事。

    永盛帝将他们的反应看在眼中。

    他朝李全福一挥手道,“李全福,你来读。”

    “是,陛下。”

    “陛下募捐一万两,太后娘娘募捐五千两,陈贵妃一千两,德妃娘娘八百两……”

    李全福将长长的名单读完,后宫中位分低的嫔妃,募捐的银子几十几百两的不等,有的还捐了金钗,手镯之类的。

    这个单子读完,朝臣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陛下明摆着是打了个样,让他们也照着做!

    “诸位爱卿,扶风城的情况令人揪心,朕夜不能寐。后宫之中都尽了自己的一份心意。诸位乃国之栋梁,朕希望大家也能慷慨解囊,共同帮助扶风城度过难关!”

    “募捐之事由太子负责,诸位要捐赠的钱物都交给太子即可。”

    永盛帝说完之后,眼神瞟过沈星河。

    太子让他抛砖引玉,他做了。碍于他的面子,朝臣们也会捐赠一些的吧。

    接下来,太子府的确收到了来自各位达人的捐款,不论金额多少,沈星河都让人登记清楚收下。

    捐是都捐了,但显然,永盛帝的面子似乎并不值钱。

    几十两、一二百两的数额最多,朝臣们捐完一轮下来,总数只有十二万两刚过。

    这其中还包括沈星河一万两,老九一万两、江予淮一万两、景牧云的一万两、洛家一万两、易胜一万两,曾老、程祭酒各五千两,等等一些愿意支持沈星河工作的人,捐了大头。

    连云青青都捐了五千两。

    沈渊不情不愿的拿出一千两应付差事。

    沈浣拿了五千两。

    紧接着,沈星河下帖子宴请京中富商。

    能在京中立足的商人巨富,谁都有自己的门道。朝中要朝商人募捐的消息早就被人大肆宣扬,萧建仁功不可没。

    太子亲自宴请,商人自然是不敢不去。

    并且都意思意思带了百十两银子,就当打发叫花子了。

    宴会设在太子府。

    这一日,朱红色的大门敞开,门口的侍卫目不斜视的守在两侧,显得庄严而肃穆。

    府门之前马车接连而至,士农工商,最低贱的商人的马车能停在太子府的门口,这也是前所未有。

    江予淮带了不少人也一起到了。

    他是被沈星河从永盛帝跟前要来的,帮着收银子和负责财物安全。

    人都到的差不多了,沈星河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