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在神话之拳打易小川 > 第32章 离间计

我在神话之拳打易小川 第32章 离间计

    “说的没错,当下最为紧迫者,莫过于寻得良策以突破此胶着战局。”

    王翦目光坚毅,话语掷地有声。

    “王老将军所言极是,目下之境,恰似困于泥沼,亟待觅得妙计,方可挣脱此胶着困局。”

    王翦目光如炬,言辞坚定,声震营帐。

    “王老将军,末将心有一策,然恐有失冒昧,不知当讲与否。”

    凌逸尘拱手作礼,神色间带着一丝犹豫。

    “凌大人无需顾虑,但凡有计,直言便是。”王翦抬手示意,眼神中满是期许。

    凌逸尘上前一步,拱手道:

    “将军,正面强攻难以奏效,不如从内部瓦解赵国。”

    “那李牧在赵国威望甚高,且统兵有方,赵王本就对其有所忌惮。”

    “我们可利用此点,令赵王对李牧生疑,将其调离前线,则赵军群龙无首,我军胜算大增。”

    王翦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一丝赞许:

    “凌大人此计虽有几分冒险,但不失为破局之法。只是具体如何操作,尚需细细谋划。”

    凌逸尘略作停顿,继续说道:

    “将军,可先派出我军精锐密探潜入邯郸,暗中探查赵王身边近臣的情况。”

    “听闻赵王近臣郭开,为人贪财好利,极易被拉拢。”

    “若能以重金贿赂于他,让其在赵王耳边进谗言,诋毁李牧有拥兵自重、意图谋反之心,赵王必起疑心。”

    一旁的将领徐正皱了皱眉,抱拳道:

    “大人此计虽妙,可赵国朝堂亦不乏智谋之士,万一识破我军计谋,岂不是弄巧成拙?”

    凌逸尘神色镇定,从容回应:“王将军所虑甚是。故而我们不能仅靠这一条计策。”

    “可同时在赵国各地散布李牧与我秦军暗中勾结的谣言,让赵国上下人心惶惶,流言蜚语亦可成为杀人之刀。”

    “此外,还可资助赵国境内那些对现状不满之人,煽动他们闹事,如此一来,赵王定会认为李牧治军不力,无法稳定国内局势,君臣之间嫌隙自会加深。”

    王翦手抚胡须,沉思良久,而后沉声道:

    “此计环环相扣,若能妥善施行,确可一试。”

    “人选方面,我意令军中擅长潜伏伪装的李风、赵羽二人担此潜入邯郸之重任,他们机敏过人,定不会轻易暴露。”

    凌逸尘连忙应道:

    “将军英明,此二人确是合适人选。再者,于经济上,可差遣我大秦商人在赵国暗中操纵物价,囤积粮食、盐铁等重要物资。”

    “使其民生陷入混乱,朝堂亦难安稳。如此多管齐下,不愁赵国不乱。”

    诸将闻言,纷纷点头称是,皆觉此综合之策若能顺利实施,虽充满变数与风险,但确有可能打破眼前这僵持不下的困局。

    “哈哈哈,凌大人果非凡人,于战阵之上勇猛无畏,于谋略之间更是智计如妖。”

    “此等妙计,恰似那定海神针,若能功成,必能扭转乾坤。”

    “届时,我定会亲向陛下为你请奏头功,凌大人之名,必将威震四海,青史留芳。”

    王翦抚掌大笑,言辞间满是欣悦与赞赏。

    凌逸尘赶忙谦逊地拱手行礼:

    “王老将军谬赞,此乃末将分内之事,全赖将军指挥有方,众将士齐心协力,末将不过略献绵薄之力。”

    “若真能成功,亦是我大秦之幸,将士们之功。”

    王翦摆了摆手:“凌大人不必过谦。然虽有良策,实施起来仍需万分谨慎。”

    “李风、赵羽此去邯郸,定要确保他们的安全与情报传递的隐秘性。我会安排专人在边境接应,以防不测。”

    凌逸尘点头称是:

    “将军考虑周全。同时,散布谣言与资助赵国乱民之事,也需精心布局。”

    “可令一些本地口音的细作乔装成赵国百姓,在市井街巷、茶楼酒肆中巧妙散播流言,”

    “而资助之事则可通过一些隐蔽的商队,伪装成普通货物交易,将资金与物资悄悄运往赵国各地。”

    王贲在一旁说道:

    “父亲,凌大人,我愿率一支精兵在赵军边境附近佯装演练,制造压力,一来可吸引赵军注意力,掩护我方在其内部的行动;”

    “二来若赵王对李牧生疑而调其回朝,赵军前线指挥变动,我军便可趁机寻其破绽,发动突袭。”

    王翦思索片刻,赞许道:

    “王贲此计甚好,可依此行事。但切记不可贸然进攻,一切以探清赵军虚实、等待最佳战机为准。”

    随后,秦军依计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

    李风、赵羽二人乔装改扮,悄然潜入邯郸。他们在邯郸城中四处活动,很快摸清了郭开的日常行踪与喜好。

    通过巧妙安排的一次“偶然”相遇,向郭开透露了与李牧相关的虚假“机密”,并许下重金酬谢。

    郭开听闻,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与算计,虽未当场表态,但李风、赵羽深知,这颗怀疑的种子已在他心中种下。

    而在赵国各地,秦军细作伪装成的百姓,开始在人群聚集之处,绘声绘色地讲述李牧与秦军暗中往来的故事。

    流言蜚语如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赵国。同时,那些伪装的商队也顺利地将物资与资金送到了赵国乱民手中。

    一时间,赵国境内人心惶惶,小规模的骚乱此起彼伏。

    赵王在邯郸城中也听闻了诸多关于李牧的传言,心中疑虑渐生。

    他开始对李牧频繁下诏,询问前线战况与军队调动之事,李牧虽一一如实回复,但君臣之间的信任已悄然出现裂痕。

    秦军营帐中,王翦密切关注着各方消息,凌逸尘则不断分析着局势变化。

    他们深知,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已进入关键阶段,只待赵王对李牧采取行动,便是秦军发起总攻的最佳时机。

    与此同时,在邯郸城中,郭开受了秦军的蛊惑与贿赂后,开始在朝堂之上旁敲侧击,向赵王进献谗言:

    “大王,李牧将军久居在外,手握重兵,如今赵国上下谣言纷纷,虽未必属实,但臣以为不得不防啊。